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3页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加足量稀硝酸,过滤 B.除去N2中少量的CO2: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 C.除去CO2中的少量的HCl: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CaCl2: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参考答案:C略2. 现有MgO和Fe3O4的混合物7.6g,向其中加入1molL-1的H2SO4溶液100 mL恰好完全反应,若将15.2 g该混合物用足量CO还原,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A.13.6g B.12g C.6g D.3.2 g参考答案:B【知识点】计算解析:根据MgO和Fe3O4的化学式知混合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MgSO4和Fe3(SO4)4,即n(O)=n(SO4)=0.1mol,则7.6g混合物含O:0.1mol,为1.6g,金属元素质量为6g,因此15.2 g该混合物用足量CO还原,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6g=12g,选B思路点拨】根据化学式特点得出n(O)=n(SO4),混合物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单质。
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pH=1的稀硫酸中含有的H+数为0.1NAB.标准状况下,224 mL 水含有的电子数为0.1NAC.常温常压下,0.56 L甲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1NAD.0.15 mol N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参考答案:D略4.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①漂白粉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煤和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③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⑤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参考答案:A略5. 某无色溶液与NH4HCO3反应能放出气体,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l-,Mg2+,HCO3-,Zn2+,SO42- B.MnO4-,K+,H+,Cl-,SO42-C.K+,NO3-,SO42-,OH-,Na+ D.Na+,AlO2-,S2-,H+,K+参考答案:答案:C6.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方法或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将小块Na放入CuSO4溶液中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溶液中有红色沉淀生成金属Na比Cu活泼B在淀粉粉末中加入适量浓硫酸淀粉变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在AlCl3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然后通入CO2气体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最后又出现白色沉淀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但不能溶解在某些弱酸中D将装满氯水的圆底烧瓶倒置在有氯水的水槽中,日光照射烧瓶内有气泡向上逸出日光照射时,溶解的Cl2逸出参考答案:C选项A,在水溶液中,Na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溶液中的Cu2+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错误;选项B,浓硫酸使淀粉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错误;选项C,AlCl3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先出现Al(OH)3沉淀,后Al(OH)3溶解在NaOH溶液中,生成NaAlO2,AlO2-与碳酸反应生成Al(OH)3沉淀,正确;选项D,氯水受日光照射,其中的HClO分解生成氧气,不是氯气,错误。
7. 短周期元素X、Y可以形成化合物XY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1B.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 ,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水C.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8D.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6 ,则共价化合物XY2不溶于强碱溶液参考答案:C略8.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可见光通过胶体出现“光路”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折射B.胶体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C.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搅拌可制得Fe(OH)3胶体参考答案:B9.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质子数:c>b B.离子的还原性:Y2->Z-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参考答案:B略10. 常温下,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AI(OH)4]—、SO42—、CI—B.澄清透明溶液:Cr2O72—、SO42—、K+、NO3—C.pH = 0的溶液:Na+、C2O42—、MnO4—、SO42—D.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1的溶液:HCO3—、NH4+、C1—、Ca2+参考答案:B略11. 常温下,在20mL0.1mol/L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盐酸40mL,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物质的量浓度的百分含量(纵轴)也发生变化(CO2因逸出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1 mol/L Na2CO3溶液中c(Na+)+c(H+)═2c(CO32﹣)+c(HCO3﹣)+c(OH﹣)B.当加入20 mL盐酸时,混合溶液的pH约为8C.常温下CO2饱和溶液的pH约为5.6D.在A点:c(Na+)>c(CO32﹣)>c(HCO3﹣)>c(OH﹣)>c(H+)参考答案:D【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分析】A.根据溶液的电荷守恒判断;B.c(HCO3﹣)=100%时,溶液的pH=8;C.pH≈5.6时,溶液浓度不变,溶液达到饱和;D.由图象可知,A点c(HCO3﹣)=c(CO32﹣),溶液呈碱性,则c(OH﹣)>c( H+).【解答】解:A.Na2CO3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为c(Na+)+c(H+)=2c(CO32﹣)+c(HCO3﹣)+c(OH﹣),故A正确;B.c(HCO3﹣)=100%时,溶液的pH=8,说明0.05mol/L NaHCO3溶液的pH=8,当加入20 mL盐酸时Na2CO3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故B正确;C.pH≈5.6时,溶液浓度不变,溶液达到饱和,说明常温下CO2饱和溶液的pH约为5.6,故C正确;D.根据图象分析,A点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且c(HCO3﹣)=c(CO32﹣),溶液呈碱性,则c(OH﹣)>c( H+),盐溶液水解程度较小,所以c(CO32﹣)>c(OH﹣),则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HCO3﹣)=c(CO32﹣)>c(OH﹣)>c( H+),故D错误;故选D.12. T C时,在2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I所示。
若起始时加入一定量的Y,在不同温度下改变X的量时Z的体积分数变化情况如图II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反应进行的前3min内,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x)=0.067mol/(Lmin)C.由图II可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X的量时Y的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D.其他条件不变,升髙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参考答案:D略13. 图是铝热反应(2Al+Fe2O3Al2O3+2Fe)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 为镁条 B.b为氧化铁与铝粉混合物 C.2mol氧化剂参与反应则电子转移6NA个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参考答案:考点:探究铝热反应.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铝热反应中a是镁条;B、b为氯酸钾;C、根据氧化剂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判断;D、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还原剂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铝与氧化铁的铝热反应为2Al+Fe2O3Al2O3+2Fe.A、a为镁条,起引燃作用,故A正确;B、混合物中的镁条燃烧时,氯酸钾是氧化剂,以保证镁条的继续燃烧,同时放出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的反应,由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只要反应已经引发,就可剧烈进行,放出的热使生成的铁熔化为液态,故B错误;C、2Al+Fe2O3Al2O3+2Fe,该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铁,2mol氧化剂参与反应则电子转移12NA个电子,故C错误;D、该反应中还原剂是铝,氧化产物是氧化铝,还原剂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铝热反应,难度不大,明确铝热反应中各物质的作用及反应现象. 14. 铝和铝合金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合金的熔点比纯铝高 B.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小 C.镁铝合金腐蚀时,镁先于铝被腐蚀 D.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参考答案:D15. 室温时,向0.1 molL-1的HAc 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在滴加过程中,有关叙述正确的:A.原HAc溶液中,c(H+) = c(OH-) + c(Ac-)B.当滴入的NaOH与HAc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中c(Na+) = c(A-),且溶液呈中性C. 向原HAc溶液中滴入少量的0.1 molL—1的NaOH 溶液,可促进HAc的电离,且原溶液的pH降低D. 当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可能为:c(Na+)>c(Ac-)>c(OH-)>c(H+)参考答案:A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5分)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4)丙组同学取10 mL0.1mol/LKI溶液,加入6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 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3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