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粹的狂想“鼠”式重型坦克.doc
7页纳粹的狂想 “鼠” 式重型坦克纳粹的狂想 “鼠” 式重型坦克这辆就是 V2 号“ 鼠” 式重型坦克的德国官方标准照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重型坦克发展的黄金时代重型坦克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拿德国“ 虎王” 重型坦克来说,战斗全重 70 吨,炮塔前装甲厚达 180 毫米,装有一门长身管 88 毫米坦克炮,能够在 2000 米距离上击毁当时盟军的任何一款坦克然而,即使是“ 虎王 ”这样的巨无霸坦克,仍然不能满足希特勒的野心1942 年夏,希特勒批准了一项重达 188 吨的巨型坦克开发计划,这一重量是“象”式坦克歼击车的 3 倍; “虎”式重型坦克的 3 倍半; “黑豹”式战斗坦克的 4倍!德国人竟然为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命名为“鼠” 这就是世界上最重的旋转炮塔式坦克――“ 鼠” 式超重型坦克 元首钦点“ 猛犸” 上马:1942 年 6 月 8 日,希特勒与战时生产与军备部长施佩尔以及著名车辆设计师波尔舍一起讨论了未来德国武器的发展问题会议上,希特勒要求波尔舍教授立即研制一种超重型坦克,这种坦克应在炮塔上安装一门 128 毫米或 150 毫米加农炮,车辆正面与侧面装甲必须达到 200 毫米和 180 毫米,如果情况允许也可以改为突击炮。
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极端古怪和疯狂的要求,要知道,当时德国陆军装备使用的最重的“虎” 式坦克也才不过配置了 100 毫米厚的车体上首装甲和 88 毫米口径的加农炮而已但是波尔舍本来就特别爱好稀奇古怪的车辆,马上欣喜若狂的一口答应希特勒随即下达了正式命令,由波尔舍牵头设计,施佩尔负责制造样车并准备批量生产波尔舍教授赶回自己的公司后立即成立了专门的项目设计组之后,波尔舍教授便向他们简述了元首规定的性能指标,并明确表示为了不至于限制大家的想象力,除了要尽可能限制使用稀有金属外,在没有更多的附加条件了尽管波尔舍博士的设计小组见多识广,但是如此古怪的东西还是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大家纷纷议论军队是否真的需要这种怪物不过设计师们的专业精神立即取代了不解和疑问,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设计工作中陆军兵器局的汉纳尔上校监督整个发展计划,项目代号“波尔舍 205 号工程/猛犸象/ 鼠式超重型坦克”这位上校对鼠式坦克极为热心,他要求应该在 1943 年 5 月 5 日拿出样车这样庞大;复杂和前所未有的东西居然要在不到 11 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希特勒本人对 205 号工程的研制也非常感兴趣1943 年 1 月 3 日,他邀请波尔舍向他介绍了“ 鼠” 式的开发情况,并饶有兴趣地查看了波尔舍教授带去的模型。
希特勒完全被想象中的庞然大物吸引住了,居然没有对 205 号工程做任何修改,而实事上希特勒非常偏好在原有设计中添加自己的创意这次会面后不久,兵器局就于 1 月 12 日选定柏林的阿尔凯特工厂为车辆的总装厂炮塔在克虏伯生产,发动机和发电机分别由奔驰和西门子公司提供,斯柯达公司生产行走装置1943 年 4 月 6 日,全尺寸木制样车完成施佩尔部长当天就参观了这个模型,并想把样车运到贝希特斯加登的元首大本营让希特勒亲眼瞧瞧不过这个设想未能实现,希特勒到 5 月 14 日才查看了样车模型经过一段时间的完善和修改,样车终于在 8 月 1 日开始装配系统设计与技术性能:庞然大物――在总体布置上, “鼠” 式超重型坦克与传统的炮塔式坦克相比,虽没有太大差异,但其设计风格和过去的德国坦克完全不同,从外观到内部结构几乎都是全新设计的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形体庞大;另一个是采用了电传动装置这两者之间还有一定的关系从总体尺寸上看, “鼠” 式坦克的全车长(含炮)12.66 米;车体长 10.085 米;车全宽 3.7 米(一说 3.67 米) ;车全高 3.63 米;车底距地高 0.57 米车体之所以超大,是因为采用了电传动装置。
光发电机加上联轴器就有 3 米多长,占整个车体的三分之一!而当代主战坦克的车体长也只有 7 米 在布局上“ 鼠” 式坦克也比较特殊,车体前部中央为驾驶室,驾驶员和机电员均位于驾驶室内,驾驶员的左右两侧是油箱,驾驶室的后面是发动机发动机的右侧是冷却风扇,左侧是散热器,后面是庞大的发电机发电机的右侧是辅助动力装置柴油机(功率 8hp)和蓄电池,左侧是弹药室,后面是变速箱,车体后部有 2 台直接驱动主动轮的电动机,并挂有一个辅助油箱,容量为1000L (以上为武装型 2 号车结构)采用电传动装置可以实现无级变速,操纵性能也较好再一个考虑是二战期间的机械式变速箱很容易出故障,而采用电传动装置的可靠性就高得多还有一个优点是电动机和发电机可以分开布置(靠电缆传输电能) ,有利于合理地进行总布置电传动装置的最大缺点是发电机的体积太大,这也是迄今为止在坦克上很少采用电传动装置的最主要原因 “鼠”式 2 号坦克的动力装置为戴姆勒 -奔驰公司生产的 MB517 型 V 型.12 缸柴油发动机,气缸容积 48.5L,最大功率 1080hp( 784kW) 变速箱有 2 个前进档和 2 个倒档(其实这个家伙也毋须劳动大驾,停在那里作碉堡就是尽本份了) 。
由于采用了电传动装置,变速箱可以做得较小,甚至可以取消变速箱它的行动部分采用了悬挂装置的交替排列式负重轮,这种结构在二战中的德国坦克上经常采用履带板的宽度为 1440 毫米,履带接地长为 5880 毫米即使这样宽的履带,整车的单位压力仍高达 1.43 公斤/平方厘米( 13.7MPa) ,比一般的坦克高得多车体距地高为 570 毫米,越壕宽为 4.5 米,最大爬坡度为 30 度,最大行程为 186 公里 “鼠”式(2 号)坦克的车体结构也比较特殊,由于要承载 56 吨的炮塔,因而车体内部有许多加强筋和横隔板,这也是其它坦克所不多见的 “鼠”式 2 号车完成了整体建造,它的外形体态臃肿,侧试时战斗全重达到了 188 吨!从而成为历史上最重的旋转炮塔式坦克,同时创造了体积最大的纪录这两项记录一直保持至今强大火力“鼠”式超重型坦克的火力异常强大,其主炮威力是二战期间各型坦克和装甲车辆中的火力之最!它采用了非常独特的双炮武器系统主炮是一门KWK44/L55 倍径 128 毫米坦克炮,另有一门 KWK44/L36.5 型 75 毫米副炮为了提高防护力,炮塔正面采用整体式铸造防护炮盾主炮威力超凡绝伦,发射钨合金被帽穿甲弹时的初速为 870 米/秒,能在 1000 米的距离上击穿 270 毫米/30 度的倾斜式均制钢装甲板,而在 3000 米的距离上依然能够击穿 156 毫米/30度倾角的装甲板。
也就是说,它能在超过 3500 米的距离上击毁当时盟军装备的“谢尔曼”“克伦威尔”“丘吉尔”T-34/85 以及 IS-2 等坦克任何部位的装甲,并且精度极高盟军任何坦克在与它正面交锋时都是没有胜算的,因为这些坦克还没有进入有效射程就已经被“鼠” 式击毁了主炮弹药基数 68 发,其中 43 发放置在车体上部两侧的弹药架上,其余 25发位于炮塔尾舱主炮弹长 1.5 米;重 56 千克;由于炮弹太重且为分装式,因此还专门设计了机械式辅助装填系统,加上配有 2 名装填手才能保证足够的持续射速副炮主要用来对付近距离出现的敌轻装甲目标和人员 “鼠” 式一共携带了多达 200 发的 75 毫米炮弹,其中 75 发在车体内,剩下的垂直固定在炮塔吊篮上此外,还有 2 挺 7.92 毫米 MG-34 型机枪作为副武器,备有 4 个 250 发弹药箱所有的武器都安装在炮塔前部的摇架上,不能独立俯仰火炮高低射界-7 度 -+23 度,手动驱动高低机手轮每转一圈,摇架俯仰 1 度炮塔的重量高达 56 吨,靠炮塔电动机驱动,可以在 16 秒钟内旋转 360 度炮塔尾部有一个用于补充弹药的小舱门其次,炮塔部分还装有潜望镜、瞄准镜、基线长 2.2 米的体视式测距仪以及各种炮控操纵装置等。
鼠式曾经还计划安装毛瑟 MG151 型 15 毫米高射机枪和 MG151/20 型 20 毫米机关炮作为防空武器,但并没有完成由于车体前装甲实在太厚,前部没有足够的空间布置无线电员,因此并没有装备车体前机枪有趣的是,军方曾于 1943 年 2 月 2 日命令再给“鼠” 加装一具容量为 1000 升的大型喷火器不过波尔舍教授以这样做会导致车辆严重超重为由拒绝了兵器局的要求希特勒在看到样车后,要求将主炮改为火力更强大的 150 毫米加农炮克虏伯也确实于 6 月 8 日得到指令要求重新设计一种可以安装 150 毫米炮的炮塔不过直到德国投降,新炮塔也没有完全制造出来总之,从火力性能上看, “鼠” 式坦克火力看称 “二战之最”!并且射程远、精度高,但由于火炮的口径大,炮弹太重,故发射速度较低移动碉堡 早在研制“ 鼠” 式坦克的酝酿阶段,希特勒等人就有“把‘鼠’式坦克制造成‘活动堡垒’”的思想所以,按当时的标准看, “鼠”式坦克的装甲也厚得出奇再加上它的车体尺寸大, “鼠” 式便成了一个重达 188 吨的 “钢铁怪物”因此,与其称之为‘坦克 ’勿宁说是可以移动的陆地要塞! “鼠”式坦克的装甲防护极强,其整体为钢装甲焊接结构,设计者为了进一步提高防御能力,钢装甲进行了碳硬化处理,使之比常用装甲的抗弹性能提高了一半。
(“猎豹 ”;“虎王”等重型坦克装甲车辆也采用了这种装甲技术)其主要装甲都在 200 毫米以上,这在二战期间的坦克上是绝无仅有的其车体正面厚度为 220 毫米,侧面 200 毫米/70 度,后面 100-180 毫米/40-60 度;炮塔正面240 毫米/60 度,呈圆弧状,侧面 215 毫米/70 度,后部 200 毫米/93 度,顶部 60毫米,即使是最薄的底装甲,其厚度也有 50 毫米火炮防盾竟然厚达 250 毫米(炮塔正面和防盾叠加的总厚度接近 500 毫米,与早期的 T-72 主战坦克相差无几)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鼠” 式的防护是全方位的!最引人注意的是履带上部的外侧装甲也有 90 毫米,从外形上看,它虽很像当今主战坦克的侧裙板,但却是主装甲的一部分 (其侧面的防护性能与“虎王”坦克的正面装甲防护相当)由此可见,德国的坦克设计师们早在二战期间就以对坦克的侧面防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为了遮蔽炮塔下部和车体顶部间巨大的“炮弹陷阱” ,设计师在车顶焊接了一个跳弹板,同时它也保护脆弱的发动机进气口 “鼠” 式的动力舱内布置了2 只灭火器瓶,每个瓶里充有 6 千克 160 个大气压的二氧化碳。
一旦双金属片测温器检测到室内温度超过 160 度,气瓶电磁阀就会被开启灭火,同时监测器用灯光信号通知驾驶员一个气瓶的二氧化碳消耗完后,另一个气瓶的自动开启接力喷射整套系统也可以手动操作,如果驾驶员认为火势比较大,他可以同时打开两个气瓶灭火另外, “鼠” 式的炮塔两侧各装有一具 39 型烟雾弹发射器盟军在埃森工厂发现生产中的“鼠” 式坦克黯淡的结局:能够确定生产出来的“鼠” 式只有上述的两辆,底盘号为 351441 和351442不过一些资料显示,有生产第三辆的计划盟军占领克虏伯公司在埃森的工厂后,发现一具“ 鼠 ”式坦克的车体,上面用粉笔写着底盘号――351443,这可能就是没有完成的“鼠” 式 3 号车同时还找到了几座处于不同完工状态的炮塔,这说明“鼠” 式坦克的批量生产计划可能确实已经开始过去的一些报道称“ 鼠 ”式参加了柏林保卫战,现在已经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它们在伯布林根完成测试后,被运到德国陆军的库麦斯道夫试验场苏军 1945 年 4 月 21 日攻占了这个试验场后,俘获了两辆已经被炸毁的“鼠”式坦克不过德国人对秘密武器的销毁工作做得并不彻底,苏联人把 2 号车比较完整的炮塔安装到比较完整的的 1 号车底盘上。
由于 1 号车已经失去动力,苏军费了好大功夫才把坦克挪上火车这只“混合鼠” 被运往波罗的海港口什切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