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历史冲刺复习——历史数据图表专项.ppt
32页数据图表类型专项练习,,数据统计表主要包括表格、坐标轴图、柱状图、曲线图、圆形比例图等,它们能够反映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数据比例统计等 这种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考生在材料题上的功夫能反映该考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相关知识面 加上其材料精炼、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题型必修二教材中的数据图表材料,P49、 P94、 P97、P105、P121、P123、P133、P136、P138、P140、P143、P162,解题步骤,第一步,关注提示语(题干中的限定词和答题要求等),表格类题目中的提示语是解题的关键,很大程度上也是最终答案的组成部分 第二步,要仔细读表格,对表格要“三看”:一看表格所反映的时间、空间,界定大体范围;二看表格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表格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数字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 第三步,捕捉表格中潜在的动态信息 第四步,联系所学知识,利用阶段特征,综合进行判断通过“三比”找联系: “横向比”,一般为单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重点找“变化”;“纵向比”,一般为不同项目之间比较,重点找“差距”(“行比”、“列比”完成后,还要注意找出二者综合反映的内容);“表与表比、表与文字材料比”,多个表格的材料题,表格之间一般为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或一个问题的原因或结果,重点找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然必须是宏观去读,不能就图表的个别数字或具体情况抓住不放,这样就会陷入死胡同获取数据型材料选择题信息的技巧,获取数据型材料选择题信息的技巧,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解法: “三看、两注意、一相联” (1)“三看”:一看表头及出处确定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二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数据信息中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 (2)“两注意”:一注意表格数据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表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适合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优势,在提取信息时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二要注意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表格数据图,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 (3)“一相联”: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1、曲线数据图,命题意图:以线条的变化直接、直观地反映历史的发展轨迹和基本趋势(升或降) 解题方法:读懂曲线,关注曲线变化的原因或者判断出是哪个国家哪个时期的状况 注意:一看趋势,二看拐点,例1:下图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曲线图,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①在近代中国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C.④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D.①②③⑤都束缚阻碍了④的发展,,D,【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解析】据材料曲线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封建经济,其在近代中国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曲线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③为外国资本主义,它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曲线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④为民族资本主义,它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曲线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②为洋务经济,⑤为官僚资本主义,不能说明封建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主义都束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相反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如官僚资本主义,史实有误,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自测: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C,2、柱状数据图,柱状图能对比的反映不同历史事物间的变化,又能整体反映某一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或规律解题关键是读图时判别数、线的变化,确定信息内容,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的数字、图线的变化来提取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推敲题干的设问,根据作答要求,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注意:“上下左右看趋势”,,例2、如下图所示,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据此判断下图所列四个国家从左至右依次是 A.英国 中国 美国 德国 B.德国 英国 美国 中国 C.美国 中国 德国 英国 D.英国 德国 美国 中国,D,,【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近代前夜,中国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但是在工业革命后,西方崛起,而中国依然在传统经济道路上徘徊,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逐渐下降,故从左至右第四个国家应该是中国;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迅速崛起,但是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渐被美国超过、德国赶上,故从左至右前三个国家分别是英国、德国和美国,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自测:下图是“1950 ~1970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落后于日本、西德 B.美国由此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C.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D.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D,3、表格数据图,是以数字表格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历史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主要用来考查经济类问题 命题意图:用数据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某一领域的变化,或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域、领域的差别,表格减少了不必要的繁琐的文字叙述,并容纳了大量的历史信息 解题方法:读懂数据(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抓住数据隐含的主要信息,对所设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注意: “纵横驰骋看变化”,(注:市场商品量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商品、进口商品;进口净值指进口总额减去出口总额的差值) 例3:读表2,表中内容表明这一时期 A.中国的国际市场份额扩大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逐年下降 C.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D.中国市场商品总量由增到减,表2 1869—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统计表,C,【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中国出口商品不断增加不等于我们在世界市场中所占份额的扩大,故A项错误;中国进口商品不断增加而非逐年下降,故B项错误;中国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说明中国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中国生产商品量及进口商品均增加,故中国市场商品总量呈增加之势,故D项错误。
【答案】C,自测:下表反映的是1718~1949年伦敦和纽约金融市场每盎司黄金的价格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A.美国黄金生产能力逐渐超过英国 B.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近代金融体系 C.美国发生大萧条后率先实行货币贬值 D.二战前后美元含金量基本稳定,D,4、饼状数据图,饼状图主要用来显示某一历史事物的总体或内部结构及变化,能够较直观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其中用百分数表示的是相对数值而不是绝对数值做题时,首先要审清图例所表示的内容,正确判断图表的构成及其所隐含的变化与趋向并依据所学知识进而联系设问综合分析,进行解答 注 意: “阴晴圆缺看大小”,百分比无法看出总量的变化,例4: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它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 A.改革开放初期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后 C.“文革”十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B,【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改革开放初期国营经济应该是主体,故A项错误;材料中饼状图显示合作社经济占据国家经济的主体,说明是三大改造完成前后的经济比例,故B项正确;文革时期属于计划经济,国营经济为主体,没有个体经济,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是以市场、个体经济所占比例为主导,故D项错误。
【答案】B,自测: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A.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具体操作是: 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 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 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 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三)图表类材料题 表格的功能是印证课本中某一国家在某一阶段内的政治、经济特征 同学们在做图表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从一组数据中看整体发展趋势或比较几组数据中,不要被其中个别几个数据扰乱思维; ②图、表格中的百分比无法看出总量的变化; ③表述总体趋势时要尽可能准确地运用表程度的副词4.如阅读下列材料:,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数字 回答: (1)说明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有何影响答案: ①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都在发展。
4分)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2分)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1分) ②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90年代已相对衰弱;(1分) 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1分) 日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1分) 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2分),注意1: 相同数据的不同表现形式,1问:观察《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可以获取的确切历史信息是 A.苏联已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苏联已建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1937年苏联已是世界工业强国 D.苏联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2问: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位,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二 D.1928-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C,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 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材料来自人民版必修二P136,此材料的变式还有: 课时作业:P189(16);P184(18);P203(11);P205(20),注意2:紧扣课本基础,注意变式联系,1,2,3,4,根据问题要求 与问题指向确定 观察重点。
重点观察数据变化的轨迹,从静态的数据看出动态的走向,突出分析峰值变化部分透过现象看本质, 说明影响数据变化的历史背景,反映的实质问题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