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nbwa****ajie
  • 文档编号:36928654
  • 上传时间:2018-04-0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45.6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 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层次、 定位与特色0( 09JZDW001)的部分研究成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0学校工作方案研究林 健=摘 要> 参与高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0的学校方案分为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两部分本文研究学校工作方案中的主要内容: 专业领域的选择、 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教师队伍的建设、 政策措施的制定以及/ 卓越工程师0的国际化培养等, 以期为高校制定和实施/ 卓越计划0学校工作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并为制定相应的专业培养方案打好基础关 键 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专业领域 培养模式 教师队伍 政策措施 国际化培养=收稿日期> 2010 年 5 月=作者简介> 林健, 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公共管理学博士生导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0( 以下简称/ 卓越 计划0) 作为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6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项目, 旨在 全面提高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 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高等学校作为实施/ 卓越计 划 0的主体, 要认真领会和深刻理解实施/ 卓越计划 0的指导思想、 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十分清晰地认识到/ 卓越计划0 在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标准、 校企合作机制、 教师队伍建设、 人 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 在 /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计划. 的若干意见[ 1]0以及/ 卓越计划0 通用标准[ 2]和行业标准的指导下, 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 认真准备并制定好本校参与/ 卓越计划 0的学校方案, 申请获准参与/ 卓越计划0 的资 格, 为日后扎实推进该计划打好坚实的基础参与高校/ 卓越计划0的学校方案应分为学校 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两部分学校工作方案是从学校工作层面为成功实施/ 卓越计划 0而制定 的具有创新性和各自特色的工作计划主要包括指导思想、 培养目标、 组织机构、 专业领域、 培养模 式、 教师队伍、 政策措施、 国际化培养等方面这些方面内容不仅要满足/ 卓越计划0的要求, 而且 要在实施/ 卓越计划0的过程中予以具体落实, 并接受评估和检查专业培养方案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 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0( 以下简称/ 卓越工程 师 0) 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本文着重研究学校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 专业领域的选择、 培养 模式的多样化、 教师队伍的建设、 政策措施的制定以及/ 卓越工程师0的国际化培养等, 以期为高校 制定和实施 / 卓越计划0学校工作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并为制定参与高校专业培养方案打好基础 一、专业领域1. 专业领域的选择 / 卓越计划0实施的专业领域涵盖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参与高校要特别重 视配合国家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 超前培养人才和储备人才教育 部优先支持参与高校申请新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可从以下领域中选择: ( 1) 新能源产业: 可再生能源技术、 节能减排技术、 清洁煤技术、 核能技术,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 环利用, 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 建筑、 交通体系, 新能源汽车 ( 2) 信息网络产业: 传感网、 物联网技术 3) 新材料产业: 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 件、 新型功能材料、 高性能结构材料、 纳米技术和材料等 ( 4) 农业和医药产业: 转基因育种技术、 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30)( 5) 空间、 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

      专业领域的选择是参与高校培养出的卓越工 程师能否达到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同时 具有本校特色的关键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 服务面向、 办学优势与特色, 选择参与 / 卓越计 划 0的专业领域 高校在选择专业领域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 面: 一是所选专业不仅是校内的优势专业, 而且应在服务面向相同的同类型高校中具有竞争优势 这是因为, 一个专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不在于该 专业在校内与其他不同专业领域的比较结果, 而在于与校外潜在竞争对手, 即服务于同一地区的 同类型高校相同专业的比较结果二是所选专业 应该在一届毕业生后仍有广泛的市场需求目前 有市场需求的专业并不一定未来也有市场需求,而目前市场需求不大的专业在未来也可能具有广 泛的市场需求, 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领 域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三是所选专业领域要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行业企业参与是 / 卓越计划0成功的关键, 因此, 要有条件好、 态度 积极的企业作为/ 卓越工程师0 的共同培养单位, 实施企业培养方案四是所选专业要有满足/ 卓越计划 0要求的教师队伍和其他用于实践教学的 教育教学资源 2. 人才培养层次的确定作为服务于国家战略、 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国家行动,/ 卓越计划0需 要培养大批本科、 硕士、 博士层次的工程人才。

      我 国目前开设有工科专业的本科院校达 1003所, 其中相当一部分大学能够授予工学硕士、 工程硕士 和工学博士学位, 不同层次的院校均有望参与/ 卓 越计划 0/ 卓越计划0从 2010 年起预期实施 10年到 2015 年, 预计参与高校将达到设有工科专 业的普通本科院校的 20% 左右( 约 200 所) , 参与 学生占工科专业本科生的约 10% ( 约 10 万人/ 年) 、 占全日制工科硕士生的约 50% ( 约 7 万人/年) 到 2020 年, 通过/ 卓越计划 0培养的各种层次 和类型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应能满足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参与高校在 / 卓越工程师0培养层次上既有合作更有分工, 在 满足市场对各层次工程人才需求的情况下, 重点培养本校最具优势的层次的人才, 而不是面面俱 到因此, 参与高校要在选择参与/ 卓越计划0的专业领域的基础上, 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 也就是说合理选择本科、 硕士或博士工程类学生作为本 校 / 卓越计划0的培养层次作为参考性建议, 表 1给出各类型高校/ 卓越工程师0 的主要培养层次表 1 各类型高校/ 卓越工程师0培养层次建议工科院校类型( 相当于)主要培养层次研究型/ 9850大学博士、 硕士研究教学型非/ 9850的/ 2110大学硕士、 本科教学研究型非/ 2110省部属重点大学硕士、 本科本科教学型省属其它本科院校本科需要说明的是, 研究型大学也需要培养本科 工程类人才, 但这不是它们的终极目标, 本科工程类毕业生是为研究型大学硕士工程类人才培养提 供生源。

      研究教学型大学根据服务面向的需要和 专业领域的优势也可以培养一定数量的博士工程类人才 二、培养模式 1. 工程师培养现状分析国际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大体可分为注册工 程师培养模式和文凭工程师培养模式注册工程 师制度下的工程师培养以美国为代表, 其基本特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 毕 业后由社会提供工程师职业方面的训练, 通过专 门的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后成为工程师文凭工程师制度下的工程师培养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 其基本模式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完成工科 基础教育外, 还要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毕业时 获得一个文凭工程师学位, 同时也是职业资格目前我国工程师在大学期间的培养模式更接 近于美国的培养模式, 即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 行工科基础教育, 而工程师的职业训练严重不足但是我国的企业总体上还不能像美国企业那样为 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工程师职业训练, 学生毕业后 要通过若干年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来逐渐完成工程师的职业教育, 之后才能获评工程师职称, 成为合 格的工程师 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并未直接参与工程师的培养, 但它们一般都希望工科大学生毕业时就 具备工程师的基本能力, 特别是要有较强的工程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改革现有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0正是 对现有培养模式的一种突破、 改革和创新)3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0学校工作方案研究2. / 卓越计划0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卓越计划0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上有三点明 确要求: 一是要求按现有学制培养工程人才, 一般 不搞长学制、 跨层次的连续培养, 即本科 4 年、 硕士 2 年、 博士 3~ 5年二是总体上采用分段衔接 培养模式, 整个培养途径为三段制, 即本科阶段、 硕士阶段、 博士阶段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培养 目标, 阶段之间既有分流机制, 又有衔接机制, 学生必须完成相应阶段的培养环节并毕业后才能进 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三是采取高校和企业联合培 养模式, 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 每个培养阶段均要有累计 1 年的 在企业学习的时间 以上三点要求是在充分考虑后提出来的改 变学制涉及面广, 受制于社会各方面因素,/ 卓越计划0按现有学制培养工程人才的要求主要考虑 的是如何使该计划能够平稳地开展而不打破高校 现行的教育计划和教育资源配置三段制的要求是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工程实践, 以 避免跨层次连续培养而弱化或压缩基本的工程实 践时间。

      每个培养阶段累计 1 年在企业学习的要 求是确保/ 卓越工程师0培养质量的关键, 也是克服目前工程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工程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措施 将以上三点要求整合起来,/ 卓越计划0各个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如下: ( 1) 本科阶段))) 主要是 4 年制, 推荐/ 3+ 1 0模式, 3 年在校学习, 累计 1 年在企业学习和做 毕业设计 简称/ 本科 3+ 1 0模式)( 2) 硕士阶段))) 主要是 4 年本科加上 2 年 全日制工程硕士推荐/ 4+ 1+ 10模式, 即本科毕 业后, 多数学生通过保送升入全日制工程硕士, 累计 1 年在校学习, 1 年在企业学习工作 简称 / 硕士 1+ 10模式) ( 3) 博士阶段))) 主要是 4 年本科加上 2 年 全日制工程硕士, 再加上 3~ 5 年的工程博士, 除了学位课程学习外, 工程博士生主要参与实际产 品或工程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简称/ 博士 3~ 50 模式)3. 参与高校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在/ 卓越计划0的基本框架下, 不同层次和类 型的参与高校应该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样化培养模式首先, 参与高校在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指 导下制定出的本校培养标准应具有自身特色; 其次, 参与高校要通过本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来有效地实现本校培养标准的要求。

      因此, 各校独具特色的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模式构成 了 / 卓越计划0多样化培养模式/ 本科 3+ 10模式中累计在企业 1 年时间的 要求可以根据专业性质、 学校资源、 教师队伍、 企 业条件等因素来设计并实现学生可以分不同阶 段到不同企业进行 1 周至 3个月的中短期课程学习或工程实践, 也可以在企业进行 3 个月至 1 年 的专业实习或工程实践可以安排到企业完成的 教学环节有: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部分专业基础课教学、 专业课教学、 专业实验、 毕业设 计等毕业设计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项目/ 真刀真 枪 0地做企业学习阶段重点强调学生工程实践 能力的培养、 训练和形成, 以及工程创新意识的培养 / 硕士 1+ 10模式中的 1 年在校学习主要完 成公共基础课程、 部分专业课和选修课, 1 年企业学习主要完成企业开设的课程、 参加企业实践、 完 成学位论文学生可以采取分段到企业学习的方 式, 也可以采取在企业顶岗工作的学习方式这 种模式建议实施/ 双导师0制, 学校与企业各有一位导师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分别负责校内学习 和企业学习阶段硕士生的培养和考核, 联合制定 培养计划、 确定学位论文选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