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材料_289页.ppt
289页建 筑 材 料 主讲人: 教研室:,,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第四章 水泥 第五章 水泥混凝土 第六章 砂浆 第七章 墙体材料 第八章 建筑钢材 第九章 木材 第十章 防水材料 第十一章 建筑装饰材料,第一章 绪论1、定义——建筑结构物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及其制品,它是一切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 2、分类 根据化学成分建筑材料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见表1——建筑材料分类 按功能可以分为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和建筑功能材料见表2——建筑材料分类,3.标准分级 企业:QB 地方:DB 行业: 国家:国际:ISO,行业建材标准 JC,建工标准 JG 工程建设标准 CECS,石油标准 SY,中国国标 GB, 德国工业标准 DIN 英国国标 BS, 美国材料试验标准 ASTM,返回键,返回键,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2-2 材料的力学性质,§2-3 材料的耐久性,,§1,返回键,,,一、与构造状态有关的物理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1.孔隙、孔隙率和密实度 孔隙:材料内部的空隙。
孔隙从两个方面对材料产生影响,一是孔隙的多少,二是孔隙的特征材料中含有孔隙的多少常用孔隙率表征 孔隙率定义:指材料内部孔隙体积(Vp)占材料总体积(Vo)的百分率因为Vp=Vo-V,孔隙率计算公式:与孔隙率相对应的是材料的密实度, 密实度定义:材料内部固体物质的实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可用下式表示:材料的孔隙特征包括许多内容,以下仅介绍以后章节涉及的三个特征: (1)按孔隙尺寸大小,可把孔隙分为微孔,细孔和大孔三种 (2)按孔隙之间是否相互贯通,把孔隙分为互相隔开的孤立孔,或互相贯通的连通孔§1,,,一、与构造状态有关的物理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3)按孔隙与外界之间是否连通,把孔隙分为与外界相连通的开口孔,或不相连通的封闭孔若把开口孔的孔体积记为VOP,闭口孔的孔体积记为VCL,则有Vp=VOP+VCL另外,定义开口孔孔隙率为POP=VOP/V0,闭口孔孔隙率为PCL=VCL/V0,则孔隙率P=POP+PCL2.空隙、空隙率和填充率 空隙:散粒材料颗粒间的空隙 空隙率定义:散料材料颗粒间的空隙体积(VS)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因为VS=V0’-V0, 空隙率计算公式: 与空隙率相对应的是填充率, 填充率定义:颗粒的自然状态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可按下式计算,,,,§1,,1. 密度(又称为真密度、绝对密度,absolute density) 定义: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单位:g/cm3;kg/m3,式中ρ——材料的密度(g/cm3 、kg/m3)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kg);V——材料的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m3 ),二、与质量状态有关的物理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2.表观密度(又称为视密度、近似密度,apparent density) 定义:材料单位细观外形体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单位:kg/m3,,式中ρ′——材料的表观密度(kg/m3);m ——材料的质量(kg);V′——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m3)。
§1,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式中 ——材料的容积密度(kg/m3)m ——材料的质量(kg)V0 ——材料的自然体积(m3),定义: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单位:g/cm3;kg/m3,式中 ——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kg/m3)m ——散料材料的质量(kg)V0/ ——散粒材料的自然堆积体积(m3),,,二、与质量状态有关的物理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4.堆积密度(bulk density),,,,§1,3. 容积密度(又称为体积密度、表观毛密度、容重,volume density),定义:材料单位宏观外形体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和开口孔隙)的质量称为容积密度,单位:g/cm3;kg/m3,计算公式:,计算公式:,,二、与质量状态有关的物理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同种材料: 密度>表观密度>容积密度>堆积密度,§1,,,三、与水有关的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1. 亲水性和憎水性 当固体材料与水接触时,由于水分与材料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会产生如图所示两种情况图中在材料、水和空气的三相交叉点处沿水滴表面作切线,此切线与材料和水接触面的夹角θ,称为润湿边角。
当θ≤90°时,材料能被水润湿表现出亲水性,这种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 当θ>90°时,材料不能被水润湿表现出憎水性,这种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由此可见,润湿边角越小,材料亲水性越强,越易被水润湿,当θ=0时 ,表示该材料完全被水润湿大多数土木工程材料,如砖、木、混凝土等均属于亲水性材料;沥青、石蜡等则属于憎水性材料§1,,,三、与水有关的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2.材料的含水状态 亲水性材料的含水状态可分为如图所示四种基本状态: 干燥状态——材料的孔隙中不含水或含水极微; 气干状态——材料的孔隙中所含水与大气湿度相平衡; 饱和面干状态——材料表面干燥,而孔隙中充满水达饱和; 湿润状态——材料不仅孔隙中含水饱和,而且表面上为水润湿附有一层水膜 除上述四种基本含水状态外,材料还可以处于两种基本状态之间的过渡状态中a)干燥状态(b)气干状态(c)饱和面干状态(d)湿润状态,§1,,,三、与水有关的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3.材料的吸湿性和吸水性 1)吸湿性和含水率 吸湿性定义:亲水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 材料的吸湿性用含水率表示, 含水率计算公式:,式中Wh——材料含水率(%)ms——材料吸湿状态下的质量;mg——材料干燥状态下的质量。
§1,三、与水有关的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1,材料的含水率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湿度较大,温度较低时,材料含水率变大,反之变小平衡含水率:材料中所含水分与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湿度相平衡时的含水率称为 平衡含水率材料开口的微孔越多,吸湿性越强 影响因素:亲水性、孔隙率、孔特征,,,三、与水有关的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2)吸水性和吸水率 吸水性定义:是指材料在水中吸水的性质 材料的吸水性用吸水率表示,它有以下两个定义: 质量吸水率——材料吸水饱和时,吸收的水分质量占材料干燥时重量的百分率 计算式:,式中Wm——材料的质量吸水率(%)mb——材料吸水饱和时的质量(g)m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1,,,三、与水有关的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式中ρW=1g/cm3为水在常温下的密度 材料的开口孔越多,吸水量越多虽然水分很易进入开口的大孔,但无法存留,只能润湿孔壁,所以吸水率不大而开口细微连通孔越多,吸水量就越大体积吸水率——材料吸水饱和时,所吸水分体积占材料干燥状态时体积的百分率,计算式:,影响因素:亲水性、孔隙率、孔特征。
亲水性↑、孔隙率↑、微细连通孔↑→吸水性↑,§1,,,四、与热有关的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1.导热性、导热系数和热阻 定义: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两侧有温差时,热量由高温侧流向低温侧传递的能力,常用导热系数表示 计算公式:,式中λ——导热系数(W/m.k);Q——传导热量(J);δ——材料厚度(m);A——材料传热面面积(m2);T1-T2——材料两侧温差(K);t——传热时间(S) 材料的导热性与孔隙特征有关,增加封闭孔隙能降低材料的导热能力 λ的影响因素:组成、结构,孔隙率、孔隙特征、受潮、受冻 绝热材料定义: λ≤0.23 w/m·k,,,,,,四、与热有关的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热阻定义—— 热量通过材料时所受到的阻力,定义为材料层厚度与导热系数的比值 热阻计算:单位:m2·K/W,2.热容(量)和比热 同种材料的热容性差别,常用热容量比较, 热容量定义:热容量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 计算公式:,式中:Q——热量(kJ)m——材料的质量(kg)T1-T2——材料受热或冷却前后的温差(K);C——材料的比热(kJ/kg·K) 不同材料间的热容性,可用比热作比较。
四、与热有关的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比热定义: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材料升高单位温度时所需热量 计算公式如下:,3.热变形性和线膨胀系数 热变形性定义:材料的热变形性是指温度变化时的材料尺寸变化 除个别的如水结冰之外,一般材料均符合热胀冷缩这一自然规律 材料的热变形性常用线膨胀系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式中:α—— 线膨胀系数(1/K);L——材料的原来长度(mm);△L——材料的线变形量(mm);T2-T1——材料在升、降温前后的温度差(K)土木工程,总体上要求的材料是热变形不要太大,在有隔热保温要求的工程中,设计时应尽量选用热容量(或比热)大,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五、与声有关的性质,§2-1 材料的物理性质,,,,,,,1、吸声性和吸声系数 材料能吸收声音的性质称为吸声性,以吸声系数来表示: 式中:α——吸声系数;E1 ——被材料吸收的声能;E0——入射到材料表面的总声能吸声材料定义:吸声系数 > 0.2的材料,,2、隔声性和隔声量 材料隔绝声音的性质称为隔声性,以隔声量R表示: 式中:R——隔声量,分贝(dB);E2 ——透过材料的声能;E0——入射到材料表面的总声能。
室内隔声效果取决于:材料、结构,,,返回键,§2-2 材料的力学性质 一、强度与比强度,1、强度 定义: 分类: 影响因素:,抵抗外力破坏的最大应力值抗拉、抗压、抗弯和抗剪强度材料内因……组分、结构 试验条件……试件(尺寸、形状、含水率)温度、加荷速度等,2、比强度 定义: 作用: 实例:,强度/表观密度 轻质高强的指标,,材料的抗拉、抗压、抗剪强度可用下式计算:,,式中:f——抗拉或抗压或抗剪强度(MPa);P——材料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A——受力面面积(mm2),§1,抗弯(折)强度计算公式为:,式中:ff——抗弯(折)强度(MPa);P——试件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L——二支点之间距离(mm);b、h——试件截面的宽度和高度(mm)§1,§2-2 材料的力学性质 二、弹性和塑性,弹性定义: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弹性变形,如图(a) 塑性定义:若去除外力,材料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称为塑性,此种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如图(b)a)弹性变形曲线 (b)塑性变形曲线 (c)弹塑性变形曲线,§1,§2-2 材料的力学性质 二、弹性和塑性,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符合如下虎克定律:σ=Eε 式中σ——应力(MPa);ε——应变;E——弹性模量(MPa)。
弹性模量是材料刚度的度量,反映了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是结构设计中的主要参数之一实际材料 较小外力作用下,表现为弹性变形; 受力超过限度后,表现为塑性变形 受力后,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同时产生,§1,§2-2 材料的力学性质 三、脆性和韧性,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无明显塑性变形而突然破坏的性质,称为脆性 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它的变形曲线如右图 韧性(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或震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 它可用材料受荷载达到破坏时所吸收的能量来表示由下式计算: aK=AK/A 式中aK——材料的冲击韧性(J/mm2);AK——试件破坏时所消耗的功(J);A——试件受力净截面积(m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