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护理“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docx
5页HONGYU.MACRO中医护理“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北京市中医护理高质量发展岗位荣誉工程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均衡中医护理资源配置,提升中医护理专科建设能力,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护理服务一、 基本原则(一)提升专科能力,促进人民健康坚持以人民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深化中医护理内涵,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提升中医专科护理品质;拓展中医护理服务领域,将其下沉到社区、机构、家庭,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和安宁疗护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全程保障人民健康二)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协同发展加快中、西医护理深度融合,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研究、中医经典与循证思维、整体护理与辨证施护相结合,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优势互补打造中西医结合护理专家团队,开设中西医结合护理门诊,构建中西医结合护理服务新模式三)精进人才培养,筑建合理梯队创建以学科稳健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规划培养路径、提升岗位荣誉、优化人才队伍、精细人才管理,着力加强培养中医护理卓越人才,为中医护理事业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培养中医护理普惠人才,满足群众多样化护理需要。
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筑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梯队四)弘扬中医文化,提升社会认同根植中医传统文化沃土,深挖中医护理精髓,传承名老中医护理大家的学术思想、高尚医德,唱响大医精诚、医者仁心主旋律,提升文化自信切实加强中医护理文化宣传,以文化认同推进中医护理发展,以充满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赢得患者、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五)深耕学术研究,深化国际交流坚持以科研创新催生中医护理发展新动能,搭建中西医结合护理科研创新平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研究,助推中医护理走向现代化、标准化紧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着力于中医护理国际传播平台体系建设,加快打造中医护理对外开放窗口,积极推进中医护理开放发展,提高中医护理国际影响力,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二、 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支持各区卫生行政部门与中医医疗机构要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优化护理岗位设置,完善护理人员配置,提高护理人员荣誉感、保持护理队伍稳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服务水平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配套措施,细化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确保本规划各项指标落细落实、见行见效二)营造舆论氛围,注重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平台等多种媒介,大力宣传中医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工作成效,树立护士典型,宣传优秀事迹,增强护士职业荣誉感,对在护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激励。
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推动中医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三)加强督导评估,保证实施效果各区卫生行政部门与中医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本规划制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督导,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优化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市中医管理局将进一步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加强督导,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价,确保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三、 中医护理“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1.中医护理卓越人才培养项目(1)十名中医护理引领人才遴选10名在中西医结合护理管理、杏林育人、国际传播、学术研究、传承创新五大方向做出突出贡献的标志性人物,以之引领、凝聚中医护理团队力量,全面促进中医护理管理、人才培养、学术传播、科研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纵深发展,丰富中医护理文化内涵,推动中医护理学科全面发展,扩大并提升社会影响力2)百名中医护理精锐人才培养100名“技术好、管理好、教学好”的中医护理培训师,包括中医护理专业培训师和中医护理管理培训师,承担全市各级中医护理人员培养任务建设3-5个中医护理培训师工作室,发挥特色人才培养引领示范作用,推广中医护理特色技术,促进中医护理独特优势日益彰显。
推选100名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中医护理临床专家应用精湛专业理论和技能,解决本专科疑难复杂护理问题,引领专科发展培养中医护理传承人才,新建3-5个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及工作站由名老中医护理专家作为传承导师,采用师承教育培养临床有特色、科研有能力、管理有方法、技术有专攻的中医护理传承人才3)千名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探索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培养老年护理、安宁疗护、慢病管理等领域的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建立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借助信息化手段,使护士能够熟练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的现代最新理论与专业技能,运用护理科研方法,研究和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提高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和学科发展对高素质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2.中医护理普惠人才培养项目探索构建可推广、可重复、优质高效的普惠型护理人才培训模式,培养10000名普惠型中医护理人才,包括中医护理专项技术人才、社区基层中医护理人才、中医健康养老护理人才等,进一步提升中医护理在社区和居家护理、老年护理等领域的专业服务能力,满足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求,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预防保健、老年康复、安宁疗护方面的独特作用。
资料来源:北京市“十四五”中医护理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