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7月12日-1269).docx
7页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7月12日-1269)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7月12日-1269)1: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单项选择题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 2: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于各种情景之中,这是一种( )单项选择题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 3: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单项选择题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4:教学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 )判断题对错 5: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之为( )单项选择题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强化学习 6:口渴会促使人作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单项选择题A、指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 7: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合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认知策略 )判断题对错 8: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
单项选择题A、高尚动机B、内部动机C、观念动机D、外部动机 9:通过( )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单项选择题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准备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 10:概念的结构包括( )多项选择题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特征D、概念水平E、概念实例 11: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而新老师的课时计划往往依赖于课时目标 )判断题对错 12: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单项选择题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13:自我肯定行为有哪些表现?( )多项选择题A、请求B、接受C、拒绝D、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14: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单项选择题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15: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多项选择题A、动作学习B、知识学习C、技能学习D、经验学习E、行为规范学习 16: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
多项选择题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17: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的直观形式是( )单项选择题A、实物直观B、模型直观C、图表直观D、网络直观 1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需要等,属于( )单项选择题A、生理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安全的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 19: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外而内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判断题对错 20: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单项选择题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 21: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单项选择题A、权威型B、放任型C、民主型D、专制型 22: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 )单项选择题A、感觉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23: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单项选择题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 24: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单项选择题A、2~5岁B、6~7岁C、8~10岁D、11~l2岁 25: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因素( )。
多项选择题A、智力B、认知过程C、主体活动积极性D、主体的求知欲望E、主体的知识经验 26: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的( )单项选择题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发展性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27: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单项选择题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 D、组合律 28:对于不成熟的学习者,通过锥形顶端的“言语符号”进行阅读学习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 )判断题对错 29: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强 )判断题对错 30: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的( )单项选择题A、学习积极性B、学习自觉性C、要花多少时间D、智力水平 查看答案 1:答案B 解析 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主要突出与黑板颜色的差异,方便学生识别,因此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差异律 2:答案C 解析 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题中所述应为一般迁移,故选C 3:答案C 解析 总体来看,初中生的伦理道德已开始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4:答案错误 解析 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5:答案B 解析 6:答案B 解析 动机的激活功能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7:答案错误 解析 8:答案B 解析 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源自于学习者自身内部因素,有的源自于外部因素,以此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9:答案C 解析 配置性评价,也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10:答案A,B,C,E 解析 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征和概念实例等四个主要成分称就是用语词来给概念命名;定义是指以语词来描述要领时,明确界定了这个概念的范畴和特征;特征是指某一类事物所特有的独特属性,也称为关键属性;实例是指概念可知觉的实际例子,具有定义所界定的关键属性的为正例,不具有的为反例 11:答案正确 解析 12:答案A 解析 略 13:答案A,C,D 解析 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请求;拒绝;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14:答案A 解析 15:答案B,C,E 解析 略。
16:答案A,B,C,D,E 解析 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如果是外界给予的改善学习也可以是正强化,所以选择D是有些牵强 17:答案A 解析 实物直观是在接触实际事物时进行的,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实际事物中,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18:答案D 解析 19:答案错误 解析 教师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总结,这样才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20:答案C 解析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它们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21:答案C 解析 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从而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22:答案C 解析 复述主要是指对学习材料的言语重复,它既可以表现为出声的外部言语,也可以表现为默默的在头脑内部的言语活动。
主要作用是把注意维持在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短时记忆中 23:答案B 解析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24:答案C 解析 儿童(2岁~12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这些阶段是:(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 25:答案C,D,E 解析 个人求知欲望强、活动积极性高、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发现问题 26:答案C 解析 略 27:答案A 解析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 28:答案错误 解析 利用“言语符号”进行阅读学习,对于成熟的学习者才是有效的 29:答案错误 解析 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 30:答案C 解析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并不是决定他能否学会教学内容,而只是决定他将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对该项内容的掌握程度 7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