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stress)土中应力.ppt
77页第四章第四章 土中应力土中应力§ 4.1 概述§ 4.2 土中自重应力§ 4.3 基底压力§ 4.4 地基附加应力§ 4.5 有效应力原理重要术语中英文对照应 力 stress附加应力 additional stress自重应力 geostatic stress基底压力 contact pressure§4 土中应力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土中的应力主要包括:土体本身的重量产生的自重应力;建筑物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土中渗透水流引起的渗透应力本章将只介绍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计算地基应力时,一般将地基看作是一个具有水平界面,深度和广度都无限大的空间弹性体§4 土中应力正应力正应力剪应力剪应力拉为正拉为正压为负压为负顺时针为正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逆时针为负+-土力学土力学压为正压为正拉为负拉为负逆时针为正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顺时针为负土中应力符号的规定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zs s正应力正应力剪应力剪应力§4 土中应力n竖直向自重应力:竖直向自重应力:假设岩体为均匀连续介质,并为半无限空假设岩体为均匀连续介质,并为半无限空间体,在距地表深度间体,在距地表深度z处,土体的自重应力为土体中无剪应力处,土体的自重应力为土体中无剪应力存在,故地基中存在,故地基中Z深度处的竖直向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上的深度处的竖直向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土柱重量。
土柱重量• 均质地基:均质地基:• 成层地基:成层地基:n水平向自重应力:水平向自重应力:重度:重度:地下水位以上用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上用天然重度 地下水位以下用有效重度地下水位以下用有效重度 1 H12 H23 H3zszsxsy地面地面地下水地下水第二节第二节 土的自重应力土的自重应力§4 土中应力5§4.2§4.2 自重应力自重应力1. 定义定义假定:假定:水平地基水平地基半无限空间体半无限空间体半无限弹性体半无限弹性体 侧限应变条件侧限应变条件一维问题一维问题§4 土中应力定义:定义:在修建建筑物以前,地基中由土体本身的有效重量而产生的应力在修建建筑物以前,地基中由土体本身的有效重量而产生的应力目的:目的:确定土体的初始应力状态确定土体的初始应力状态计算:计算:地下水位以上用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下用有效重度地下水位以上用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下用有效重度6成层地基成层地基2.2.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均质地基均质地基竖直向:竖直向:§4.2§4.2 自重应力自重应力§4 土中应力水平向:水平向:竖直向:竖直向:水平向:水平向:重度:重度:地下水位以上用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上用天然重度γγ 地下水位以下用有效重度地下水位以下用有效重度γγ’’γγ2 2γγ3 3γγ1 13. 3. 分布规律分布规律§自重应力分布线的斜率是重度;自重应力分布线的斜率是重度;§自重应力在等重度地基中随深度呈直线分布;自重应力在等重度地基中随深度呈直线分布;§自重应力在成层地基中呈折线分布;自重应力在成层地基中呈折线分布;§在土层分界面处和地下水位处发生转折。
在土层分界面处和地下水位处发生转折均质地基均质地基成层地基成层地基§4.2§4.2 自重应力自重应力§4 土中应力1 H12 H23 H3zszsxsy地面地面地下水地下水sz1H12H23H3zsxK0 1H1K0 2H2K03H3z非半无限空间-土质堤坝自身的自重应力第三节第三节基底压力基底压力基底压力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也称也称基底接触压力基底接触压力基底压力 计算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外荷载基底压力 计算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外荷载 计算基础结构内力的外荷载 计算基础结构内力的外荷载上部结构自重及荷载通过基础传到地基之中上部结构自重及荷载通过基础传到地基之中基础结构基础结构的外荷载的外荷载基底反力基底反力基底压力基底压力附加应力附加应力地基沉降变形地基沉降变形上部上部结构结构基础基础地基地基建筑物建筑物一一.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基底压力基底压力基础条件基础条件•刚度刚度•形状形状•大小大小•埋深埋深•大小大小•方向方向•分布分布•土类土类•密度密度•土层结构等土层结构等§4.3 §4.3 基底压力基底压力§4 土中应力荷载条件荷载条件地基条件地基条件§抗弯刚度抗弯刚度EIEI=∞ → =∞ → M M≠≠0 0;;§反证法反证法: : 假设基底压力与荷载分布相同,假设基底压力与荷载分布相同,则地基变形与柔性基础情况必然一致;则地基变形与柔性基础情况必然一致;§分布分布: : 中间小中间小, , 两端无穷大。
两端无穷大二二. .基底压力分布基底压力分布弹性地基,绝对刚性基础弹性地基,绝对刚性基础§基础抗弯刚度基础抗弯刚度EIEI=0 → =0 → M=0M=0;;§基础变形能完全适应地基表面的变形基础变形能完全适应地基表面的变形; ;§基础上下压力分布必须完全相同,若不基础上下压力分布必须完全相同,若不同将会产生弯矩同将会产生弯矩§4.3 §4.3 基底压力计算基底压力计算§4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条形基础,竖直均布荷载条形基础,竖直均布荷载弹性地基,完全柔性基础弹性地基,完全柔性基础基底压力形状、大小同外部荷载基底压力形状、大小同外部荷载基底压力形状、大小同外部荷载基底压力形状、大小同外部荷载完全柔性基础均布荷载非均布荷载§4 土中应力弹塑性地基,有限刚度基础弹塑性地基,有限刚度基础§4.3 §4.3 基底压力计算基底压力计算§4 土中应力— 荷载较小荷载较小— 荷载较大荷载较大砂性土地基砂性土地基粘性土地基粘性土地基— 接近弹性解接近弹性解— 马鞍型马鞍型— 抛物线型抛物线型— 倒钟型倒钟型§4.3 §4.3 基底压力计算基底压力计算§4 土中应力条形基础的基底压力条形基础的基底压力矩形基础的基底压力矩形基础的基底压力Q = 集中荷载;B = 基础宽度x = 距基础中心的水平距离半无限弹性地基的基底压力分布端部屈服时的基底压力分布Timoshenko S., Good J.N. (1951). Theory of elasticity. 2nd Ed., McGraw-Hill, N.Y.根据圣维南原理,基底压力的具体分布形式对地基应根据圣维南原理,基底压力的具体分布形式对地基应力计算的影响仅局限于一定深度范围;超出此范围以力计算的影响仅局限于一定深度范围;超出此范围以后,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将与基底压力的分布关系后,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将与基底压力的分布关系不大,而只取决于荷载的大小、方向和合力的位置。
不大,而只取决于荷载的大小、方向和合力的位置§4 土中应力三三. 实用实用简化计算简化计算基底压力的基底压力的分布形式十分布形式十分复杂分复杂简化计算方法:简化计算方法:假定假定基底压力按基底压力按直线分布的材料力学方法直线分布的材料力学方法基础尺寸较小基础尺寸较小荷载不是很大荷载不是很大3、、 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F = 竖向作用力,kNG = GAd,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总重力,kNG = 基础及上部回填土的平均重度,一般为20 kN/m3, 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G’d = 基础埋深,设计地面或室内外平均地面算起§4 土中应力中心荷载作用下矩形基础Q: Q: 条形基础如何计算?条形基础如何计算?§4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eB/6: 出现拉应力区xyBLeexyBLexyBLK3KPPP高耸结构物下可能的的基底压力基底压力合力与总荷载相等土不能承受拉力压力调整K=B/2-e矩形面积单向偏心荷载1)竖向静力平衡F + G = 基底压力的反力合力Fa2)基底压力重新调整后基底压力分布为三角形,其形心离中心线距离为e’e’3)偏心荷载F、反力合力Fa对中心线力矩平衡Fa × e’=F*e所以: e’=F × e/Fa =F × e/(F+G) 4)调整后压力分布三角形高为3K,面积为1/2 × 3K × L × Pmax=Fa=(F+G)所以: Pmax = 2(F+G)/3kL=2(F+G)/(3L(B/2-e’))偏心荷载作用下(e>l/6)时,偏心距e’的确定:n n错误错误:e = 力作用点距离中心线的距离n n正确正确:由于e>l/6,因此基底压力重新分布,e’ = M/(F+G)注意:注意:3 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BLPBP BLPBLPo ox xy yBP BP 矩矩形形 条条形形竖直中心竖直中心 竖直偏心竖直偏心 倾斜偏倾斜偏心心矩形基础上的集中荷载矩形基础上的集中荷载B BL Lx xy yP矩形面积中心荷载矩形面积中心荷载e ex xx xy ye ey yB BL LP矩形面积偏心荷载矩形面积偏心荷载单项偏心,偏心距单项偏心,偏心距epmaxpmin偏心荷载注意c情况下,土不能承担拉力三角形形心点三角形形心点B Be ePPPvPh倾斜偏心荷载倾斜偏心荷载条形基础竖直偏心荷载条形基础竖直偏心荷载分解为竖直向和水平向荷分解为竖直向和水平向荷载,水平荷载引起的基底载,水平荷载引起的基底水平应力视为均匀分布水平应力视为均匀分布 其它荷载其它荷载第四节第四节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一一·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 1、定义、定义 附附加加应应力力是是由由于于外外荷荷载载作作用用,,在在地地基基中中产产生生的应力增量。
的应力增量2 2、基本假定、基本假定 地地基基土土是是各各向向同同性性的的、、均均质质的的线线性性变变形形体体,,而而且且在在深度和水平方向上都是无限延伸的深度和水平方向上都是无限延伸的基底附加应力的计算桥台前后填土引起的基底附加应力计算椎体也是填土4-13竖向附加应力系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p 94 表4-1)法国著名物理家和数学家,对数学物理、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都有贡献Valentin Joseph Boussinesq (1842-1929)二、竖向集中力作用时的地基附加应力二、竖向集中力作用时的地基附加应力布辛奈斯克解答布辛奈斯克解答 xyPyzxrRMq qdsdsxdsdsydsdszdtdtxydtdtxzdtdtyxdtdtzxdtdtyzdtdtzyz假设:假设:假设:假设:1 1、半无限空间、半无限空间、半无限空间、半无限空间2 2、荷载作用在地基表面、荷载作用在地基表面、荷载作用在地基表面、荷载作用在地基表面3 3、地基土弹性、均质、各向同性、地基土弹性、均质、各向同性、地基土弹性、均质、各向同性、地基土弹性、均质、各向同性4 4、不考虑基础刚度、不考虑基础刚度、不考虑基础刚度、不考虑基础刚度5 5、基底光滑、基底光滑、基底光滑、基底光滑oXyZPyxrRzM(x、y、z)半空间表面半空间表面 = 集中应力系数表4-1 z=3m处水平面上竖应力计算 例题4-1 土体表面作用一集中力P=200kN,计算地面深度z=3m处水平面上的竖向法向应力z分布,以及距F作用点r=1m处竖直面上的竖向法向应力z分布。
[解] 列表计算见表4-1和4-2类似类似p.100 p.100 例题例题4-24-2r(m)012345r/z00.330.6711.331.670.4780.3690.1890.0840.0380.017z(kPa)10.68.24.21.90.80.4表4-2 r=1m处竖直面上竖应力z的计算z(m)0123456r/z10.50.330.250.200.1700.0840.2730.3690.4100.4330.444z(kPa)016.813.78.25.13.52.5应力扩散球¯竖向集中荷载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竖向集中荷载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1) 地基附加应力的扩散分布性;(2) 在离基底不同深度处各个水平面上,以基底中心点下轴 线处最大,随着距离中轴线愈远愈小;(3) 在荷载分布范围内之下沿垂线方向的任意点,随深度愈 向下附加应力愈小zorP地面r=0z2z3z1zP 关于土中附加应力的讨论回答:思考: 影响深度是否相同?1. 荷载大小相同、分布面积不同,延中心线某深度处,附加应力是否相同?位移的计算X、、Y、、Z 轴方向的位移:轴方向的位移: = Poisson’s ratio E=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一些讨论回答:从力的平衡角度分析。
回答:从力的平衡角度分析§ 应应力力分分布布只只与与F F 的的大大小小和和位位置置有有关关, ,与与E E和和 或或与与E E无关无关?§ 位移表达式与位移表达式与E E有关,但一般不用它计算沉降;有关,但一般不用它计算沉降;§ 计算公式在集中力计算公式在集中力作用点处不适用作用点处不适用【【适用范围适用范围】】二二. . 水平集中力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西罗提课题水平集中力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西罗提课题PhyzxoMxyzrRββM’ααLBxzZXYp0dxdyyM(0,0,Z )Odxdy1 1、均布的矩形荷载、均布的矩形荷载——均布矩形荷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的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向附加应力系数,力系数,简称角点称角点应力系数,可力系数,可查表表4-5((p.102)得到)得到令则m=l/b, n = z/b对于均布矩形荷载附加应力计算点不位于角点下的情况:对于均布矩形荷载附加应力计算点不位于角点下的情况:角点法计算角点法计算(a) o点在荷载面边缘点在荷载面边缘ⅡⅡⅠⅠ(2)o点在荷载面内点在荷载面内ⅡⅡⅠⅠⅢⅢⅣⅣooQ:Q:均布条形荷载附加应力计算点不位于角点下的情况:均布条形荷载附加应力计算点不位于角点下的情况:角点法如何计算?角点法如何计算? ((P104P104))对于均布矩形荷载附加应力计算点对于均布矩形荷载附加应力计算点不位于角点下的情况:不位于角点下的情况: ⅠⅠⅡⅡⅢⅢⅣⅣⅠⅠⅡⅡⅢⅢⅣⅣoo(3)o点在荷载面边缘外侧点在荷载面边缘外侧(4)o点在荷载面角点外侧点在荷载面角点外侧Q:Q:均布条形荷载附加应力计算点不位于角点下的情况:均布条形荷载附加应力计算点不位于角点下的情况:角点法如何计算?角点法如何计算? ((P104P104))例题4-2b 解 (1)M点竖向应力例题4-2b图§将面积abcd通过中心O划成4个相等小矩形§按角点法进行计算: 考虑矩形面积afOe,已知l1/b1 =3/2=1.5,z/b1=8/4=2由表4-4查得应力系数c=0.038得: z=4 z(afOe)=40.038100=15.2kPa例题例题4-2a p.100, 简单简单,自学自学2) N点的竖向应力§ 叠加公式:z=z(ajki)+z(iksd)-z(bjkr)- z(rksc)§ 各面积附加应力计算结果列于表4-5§ z=100(0.131+0.051-0.084-0.035) =1000.063=6.3kPa 【例题 4-3】 以角点法计算图4-21所示矩形基础甲的基底中心点垂线下不同深度处的地基附加应力的分布,并考虑两相邻基础乙的影响(两相邻柱距为6m,荷载同基础甲) p.104 (自学)自学)求解思路:1. 计算基础底面平均压力 2. 计算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注意p0的计算按公式4-9) 3. 由上述1、2计算基础底面处附加应力 4. 按照角点法叠加计算基底中心不同深度处附加应力系数 5. 考虑两相邻基础的影响时,按照角点法计算: 4*(大矩形oafg-小矩形oaed)lbxzZXYyM(0,0,Z )Odxdy2. 2. 三角形分布的矩形荷载三角形分布的矩形荷载Pp0查表查表4-8p. 1071122(1-1(1-1线上任一点线上任一点) )(2-2(2-2线上任一点线上任一点) )3. 均布圆形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均布圆形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 ——积分法积分法ZM(x,y,z)YXp(x,y)O四四·平面问题(线荷载和条形荷载)平面问题(线荷载和条形荷载)1 1、平面问题概念:、平面问题概念:2 2、均布线荷载作用下土中应力计算、均布线荷载作用下土中应力计算- -费拉曼费拉曼(Flamant)(Flamant)解解平面应变问题:xz平面内剪应力不为0,其余为0且3. 3. 均布条形荷载均布条形荷载附加应力系数sz查表4-10 (p111)§ 荷载宽度方向宽度方向取微分宽度;§ 荷载dp = pd视为线荷载,在M点处附加应力为dz。
§ 在荷载宽度范围内积分,得:分析步骤:a) 任一点竖向应力(4-29)采用极坐标表示时,得 (4-26a)(4-26b)(4-26c)b) 计算主应力式中:—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与竖直线间夹角由记M点到边缘连线夹角为0 ,则: 0=1-2 于是得:得§ 视角相等的各点,其主应力相等由 = 2 =(1 +2 )/2 2 = (1 2 )/2 = 0/2 可见§ 最大主应力1的方向在视角的等分线上 【例题4-4】某条形基础底面宽度1.4m,作用于基底的平均附加应力p0=200kPa, 有求确定(1)均布条形荷载中心o下的地基附加应力分布;(2)深度z=1.4m和2.8m处水平面上的附加应力分布;(3)在均布条形荷载边缘以外1.4m处o1点下的附加应力分布 (p.114. 图4-26)分析步骤分析步骤::((1)条形基础,查表)条形基础,查表4-10中的中的x/b =0一栏中一栏中z/b = 0, 0.5, 1.0, 1.5, 2, 3, 4时的附加应力系数;时的附加应力系数;((2)查表)查表4-10,,z/b=1, 2分别对应的分别对应的x/b = 0, 0.5, 1.0, 1.5, 2.0时的时的附加应力系数;附加应力系数;((3)查表)查表4-10,,x/b=1.5对应的对应的z/b = 0, 0.5, 1.0, 1.5, 2.0, 3.0, 4.0时时的附加应力系数的附加应力系数;均布条形荷载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均布条形荷载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1) 地基附加应力的扩散分布性;地基附加应力的扩散分布性;(2) 在离基底不同深度处各个水平面上,以基底中心点下轴线处在离基底不同深度处各个水平面上,以基底中心点下轴线处最大,随着距离中轴线愈远愈小;最大,随着距离中轴线愈远愈小;(3) 在荷载分布范围内之下沿垂线方向的任意点,随深度愈向下在荷载分布范围内之下沿垂线方向的任意点,随深度愈向下附加应力愈小。
附加应力愈小(1)上层软弱,下层坚硬的成层地基1 非均匀性—成层地基 (Burmister) § 中轴线附近σz比均质时明显增大的现象 —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程度与土层刚度和厚度有关;§ 随H/B增大,应力集中现象逐渐减弱2)上层坚硬,下层软弱的成层地基§ 中轴线附近σz比均质时明显减小的现象 —应力扩散;§ 应力扩散程度,与土层刚度和厚度有关;§ 随H/B的增大,应力扩散现象逐渐减弱3)土的变形模量随深度增大的地基 —应力集中现象H均匀成层E1E1
n土中应力计算理论的发展:土中应力计算理论的发展: 1 1 双层地基双层地基 2 2 变形模量变形模量E E0 0随深度增大随深度增大 3 3 地基各向异性的影响地基各向异性的影响§4.5 有效应力原理土=孔隙水固体颗粒骨架+三相体系对所受总应力,骨架和孔隙流体如何分担?§4 土中应力孔隙气体+总应力总应力由土骨架和孔隙流体共同承受它们如何传递和相互转化?它们对土的变形和强度有何影响?受外荷载作用Terzaghi(1923)有效应力原理固结理论土力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孔隙流体1. 饱和土中的应力形态PSPSVaa§4.5 有效应力原理§4 土中应力一. 有效应力原理的基本概念PSA:Aw:As:土单元的断面积颗粒接触点的面积孔隙水的断面积a-a断面通过土颗粒的接触点有效应力σ’a-a断面竖向力平衡:u:孔隙水压力§4.5 有效应力原理§4 土中应力一. 有效应力原理的基本概念2. 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1)饱和土体内任一平面上受到的总应力可分为两部分σ’ 和u,并且(2)土的变形与强度都只取决于有效应力一般地,有效应力总应力已知或易知孔隙水压测定或算定通常,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适应范围n适用饱和土体,非饱和不适用;n混凝土不适用;n饱和砂岩不适用。
一. 有效应力原理的基本概念2. 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4.5 有效应力原理§4 土中应力1.自重应力情况 (侧限应变条件) 二. 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 (1) 静水条件地下水位海洋土毛细饱和区(2) 稳定渗流条件2. 附加应力情况 (1) 单向压缩应力状态(2) 等向压缩应力状态(3) 偏差应力状态§4.5 有效应力原理§4 土中应力有效应力原理在工程问题分析中的应用有效应力原理在工程问题分析中的应用为何抽取地下水,会造成地面沉降?为何抽取地下水,会造成地面沉降?Joseph F. Poland地面沉降地面沉降1. 自重应力情况二. 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 §4.5 有效应力原理§4 土中应力(1) 静水条件地下水位地下水位下降引起σ’ 增大的部分H1H2σ’=σ-uu=γwH2u=γwH2σ’=σ-u =γH1+γsatH2-γwH2 =γH1+(γsat-γw)H2 =γH1+γ’H2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σ’增大,土会产生压缩,这是城市抽水引起地面沉降的一个主要原因1.自重应力情况海洋土(1)静水条件§4.5 有效应力原理§4 土中应力二. 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 γwH1γwH1σ’=σ-u =γwH1+γsatH2-γwH =γsatH2-γw(H-H1) =(γsat-γw)H2 =γ’H2毛细饱和区(1)静水条件§4.5 有效应力原理§4 土中应力1.自重应力情况二. 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 毛细饱和区总应力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HΔh砂层,承压水粘土层γsatHΔh砂层,排水γsat(2) 稳定渗流条件§4.5 有效应力原理§4 土中应力1.自重应力情况二. 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 向上渗流向下渗流土水整体分析A向上渗流:向下渗流:§4.5 有效应力原理§4 土中应力1.自重应力情况二. 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 HΔh砂层,承压水粘土层γsat渗流压密渗透压力:思考题:水位骤降后,原水位到现水位之间的饱和土层用什么容重?取土骨架为隔离体A向上渗流:向下渗流:§4.5 有效应力原理§4 土中应力1.自重应力情况二. 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 HΔh砂层,承压水粘土层γsat自重应力:渗透力:渗透力产生的应力:渗透力产生有效应力【例题】 如图所示,(1)已知水头差h=20 cm,土样长度L=30cm,试求土样单位体积所受的渗透力是多少?(2)若已知该土比重2.72,孔隙比0.63。
问该土样是否发生流土现象?(3)求出使该土发生流土时的水头差hh土样【解答】1)水力梯度i=h/L=20/30=0.67, 单位体积渗透力j=wi=10 × 0.67=6.7 (kN/m3)2)发生流土的临界本质在于,土样的有效重量=渗透力*A*L 由于e=s/d-1=2.72/d -1=0.63, 所以,d =1.67 (g/cm3) , d = 16.7 kN/m3 由于土样饱和,所以w=e/ds=0.63/2.72=0.232=23.2% 所以,sat = d × (Gs+e)/(1+e)= 10*(2.72+0.63)/(1+0.63)= 20.6 (kN/m3) ’ = sat - w =20.6-10 = 10.6 (kN/m3) 有效重量 = ’ × L × A=10.6 × L × A >渗透力× A × L=6.7 × A × L, ∴ 不发生流土现象3)发生流土的临界条件,渗流力*=A*L土样的有效重量,也即wicr= ’此时的水力梯度icr = ’/ w =10.6/10=1.06,所以h=L*icr =30*1.06=31.8 (cm)应力状态及应力应变关系自重应力的计算基底压力计算§4 土中应力小结u地基中的应力状态u应力应变关系的假定u土力学中应力符号的规定u水平地基中的自重应力u影响因素u基底压力分布u实用简化计算附加应力的计算u因素:底面形状;荷载分布;计算点位置作业作业 提交 4-9、4-11 不提交 4-5=+4-11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