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演变.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44930569
  • 上传时间:2023-12-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3.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演变过程和现状叶兴庆 张顺喜(中国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司) 内容提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制度上保障城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低保制度从部分城市逐步扩展到全部城市,进而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城市低保制度最初是部分城市在社会救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并逐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充实保障资金,进而成为城市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地方在定期定量救助制度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中国政府决定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为城市低保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农村低保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所有农村居民。

      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比,低保制度具有更加明显的贫困指向特征,是由政府直接对贫困人口给予“兜底”式定期定量救助;与传统的社会救助制度相比,低保制度是一个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减缓贫困更加有效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要着力破除户籍制度的限制,将进城农民工、户籍在外地城市但生活在当地城市的人口等都纳入保障范围;做好与最低工资制度、再就业扶持政策等的衔接,避免逆向选择和“养懒汉”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需要改变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农村低保人数指标的做法,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改变主要靠地方筹集农村低保资金的做法,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投入;增加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制度上保障城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低保制度从部分城市逐步扩展到全部城市,进而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目前正处于向农村普及的关键阶段1.1 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历程城市低保制度最初是部分城市在社会救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并逐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充实保障资金,进而成为城市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之一。

      城市低保制度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试点阶段:1993—19961993年6月上海市民政局提出了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方案,下发了《关于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通知》当年有7680位城镇居民通过这一制度得到了基本生活保障这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4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要对城市社会救济对象逐步实行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进行救济随后,部分沿海城市,如青岛、厦门、大连、广州、无锡、海口等开始试点到1996年底,全国有101个城市建立了这项制度全面推进阶段:1997—19991997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1997年底以前,已建立这项制度的城市要逐步完善,尚未建立这项制度的要抓紧做好准备工作;1998年底以前,地级以上城市要建立起这项制度;1999年底以前,县级市和县政府所在地的镇要建立起这项制度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城市低保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扩大保障面阶段:2000—2002尽管各地如期建立了城市低保制度,但由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没有做到应保尽保针对这种情况,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增加投入,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全国城市低保对象从2000年的403万人,迅速增长到2002年的2065万人,增长512%稳步发展阶段:2003—现在2003年以来,城市低保对象的人数稳定在2200万人左右,但平均标准、平均补差、保障资金总额逐年提高(见表1)1. 2 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农村针对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包括多种制度安排主要包括:(1)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即对农村居民中无劳动能力、无依靠、无生活来源的“三无”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的孤儿,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对适龄儿童还要保其受教育这项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初即开始实施2006年全国农村五保户468万户,503.3万人,平均标准为102元/人、月,平均补差为78.3元/人、月,共支出资金41.1亿元2)临时救济制度即对缺衣少食的贫困人口实行临时救济这项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初一直实行到目前2006年农村临时救济达到642.9万人次3)定期定量救助制度即对家庭常年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按一定周期(月或季度)给予定量的生活救济金或粮食这项制度从20世纪 80年代起在局部地区开始实行,后来扩大到更多地方4)医疗救助2006年医疗救助农村人口286.8万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84.4万人次,农村医疗救助支出8.9亿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地方在定期定量救助制度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较早起步例如,到1997年9月,广东省142个县(市、区)中已有127个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进入21世纪以后,农村低保制度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延伸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的2133个县(市、区)实行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1509.1万(743.4万户)农村人口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33.2元/月,共支出低保资金41.6亿元(见表2)鉴于农村低保制度已在较大范围实行,其他没有实行低保制度的地方也有多年的定期定量救助经验,中国政府决定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截至2007年6月底,农村低保覆盖人口为2068万人预计到2007年底,农村低保制度将覆盖农村贫困人口约3000万人2、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2.1 城市低保制度的基本内容低保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同时,要与最低工资标准等相衔接直辖市、设区的市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执行;县(县级市)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县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实行低保制度以来,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和其他相关保障标准的提高,各地已对城市低保标准进行了多次调整低保对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为城市低保对象,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低保对象分为两类: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即为补差计算补差额所依据的收入,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者抚养费,不包括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管理审批机关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也可以给付实物低保资金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实际上,从1999年起,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城市低保资金的投入力度,重点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支持在全国城市低保资金中,中央财政负担了相当部分,而且分担的比例越来越高。

      2002年全国城市低保资金105亿元中,中央财政占44%,地方各级财政占56%2006年全国城市低保资金236亿元中,中央财政占58%,地方各级财政占42%附加保障低保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体制,低保对象除了按标准领取低保补助金外,还享有其他一系列附加保障例如,在子女就学、从事经营活动、房租、就医等方面享有优惠2007年,为应对食品价格上涨,中央政府要求各地对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临时副食补贴例如,广东省规定从2007年8月起,对全省城市低保对象发放食品价格上涨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5元,补助时间暂定为半年动态管理愿意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由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由居民委员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手续。

      管理审批机关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核查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应当参加其所在的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2.2 农村低保制度的基本内容低保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目前多数省以农村绝对贫困线为农村低保标准由于各地物价水平、财力状况等的不同,农村低保标准差异很大,有的地方甚至低于农村贫困标准以2007年6月为例,上海市农村低保标准达到2560元/人、年,而甘肃省仅为600元/人、年(见表3)低保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所有农村居民在起步阶段,首先从保障农村最困难的群体做起,主要是保障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原则上按照申请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也可以在核查申请人家庭收入的基础上,按照其家庭的困难程度和类别,分档发放。

      实际执行中,由于很难逐户核实收入情况,多数地方按统计部门监测的贫困人口数确定低保对象人数,并根据大致的收入水平估算,将低保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确定一个补差额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把全县农村低保对象分为三个等级,按照每人每月35元、25元、15元三个标准发放低保补助金,并没有按照低保标准与实际收入之差进行补助这是一种操作成本更低的做法低保资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筹集以地方为主, 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保障对象人数等提出资金需求,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预算实际执行中,地方各级财政分担的比例差异较大2006年,浙江用于农村低保资金总额为5.51亿元,其中省级安排8150万元、市县两级3.2亿元、乡镇承担1.49亿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5%、58%、27%;黑龙江农村低保资金总额为2.5亿元,其中省级安排2.05亿元,县级安排4500万元,所占比例分别为82%、18%从2007年起,中央财政拿出30亿元,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动态管理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一般由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