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文化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体现.docx
10页静观花木网城市文化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体现一说到园林中的植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杭州城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风,苏州光福的香雪海,北京香山的红叶,这些著名的植物景观已经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无论在古城还是新城,植物总是可以记载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向世人传播她的文化,也可以像建筑物、雕塑那样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城市一样,植物文化经过了时代变迁的历程,过去它仅反映人们对植物的了解和交流的渴望,而现在更多地反映人们对植物应用发展方向的不懈探索,及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把握和延续上 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 1.市花市树的应用 市花市树是一个城市的居民经过投票选举并经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而得出的,并且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植物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如上海市的市花是白玉兰,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广州的木棉,素有"英雄树"之美名,象征蓬勃向上的事业和生机;还有杭州的桂花,扬州的琼花,昆明的山茶,泉州的刺桐都是具有悠久栽培历史、深刻文化内涵的植物。
因此,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或小品、构筑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可以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不仅对少年儿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而且也满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乡土植物的应用: 如果说市花市树是有限的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那么地域性很强的乡土植物可以为植物配置提供广阔的文化资源在丰富的植物品种中,乡土植物是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的,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如椰子树就是典型南国风光的代表,而在北方城市白杨树则永远默默地代言它的无畏精神在广州、珠海、深圳、惠州等南方城市,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予了城市颇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如各类大花乔木、棕榈科植物、彩叶植物、攀援植物、宿根花卉地被等,这些生长良好、品种丰富的植物为城市多样化的植物配置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从一个城市的植物景观上,不仅能看出一个地方性格和身份,同样能看出一个地方时代文化的特征,或地域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地域性,而乡土植物就是能够反映本地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之一 3.古树名木的保护 凡是在本市城乡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珍稀树种、国内外列级保护的;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的;在风景园林点起重要点缀作用等的树木均属古树名木。
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因为古树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名木是珍贵的资源,它们都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能够为城市的文化增添厚重的一笔财富 另外,具有明显科技价值、科普意义的植物在城市中的应用,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大众科技水平和文明修养,间接地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榕树的独木成林、猪笼草的食虫原因及捕虫机制、薜荔与榕小蜂的共生关系、银杏的"白果"不是"果实"等,表达了一种自然现象,这些植物为科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生动的认知对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功能 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在现代设计中的沿用 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作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精品,有着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值得借鉴,特别是古人利用植物营造意境的文化成就由于植物具有丰富的寓意和立体观赏特征,使得文人居住的园林、庭院充满了诗情画意、声色俱佳如苏州拙政园中部土山上的"雪香云蔚亭"(见图),亭内匾额上云:"山花野鸟之间",俯瞰林木葱郁,浓荫蔽日,灌木花草丛生其间,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间,山林野趣油然而生;亭前有文征明撰书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极其有力地渲染烘托出这一意境;再如拙政园的"远香堂"、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承德避暑山庄的"香远溢清"、"冷香亭"等景观,则是以植物的香味通过人的嗅觉借景抒情、表情达意。
这些不期而然地反映古代园主心境的植物,在如今的古典园林中又化为某种意境而深深感染着游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中也值得延续和继承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精粹,为当今的现代园林所利用,在全新的场所中诠释植物的意境,体现的是城市文化中与众不同的历史内涵,而植物文化最终呈现的形态是历史的、高雅的、传统的、城市的 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关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外感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诸多文化的存在,充实了城市的内在美,让城市文脉得到了延续,而在这些因素之中,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城市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备受重视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唐代京都长安用榆、槐作行道树北宋东京街道旁种植了桃李、杏、梨国外不少国家自古也重视行道树栽植,西欧各国常用欧州山毛榉、欧洲七叶树、椴、榆、桦木、意大利丝柏、世界爷、欧州紫杉等,见图69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
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某些城市更把私宅、公共建筑周围的植物景观纳入到街道绿化,并连成一体,构成了整个花园城市,为此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条件和丰富了城市的植物景观,见图70城内、城郊各风景区、公园,植物园中还有许多不同级别的园路,其旁的植物配植更是丰富多采,不拘一格,使园景增色不少 第一节、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的作用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滨海路等由这些道路的植物配植,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行道绿带等 一、高速公路及立交桥的植物配植 随着我国第一条沈阳到大连的高速公路通车,京津塘高速公路也随的通车,证明我国到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时代沈大高速公路符合国际高速公路的标准,具有上、下行4条以上的车道,中间3m的分隔带虽然梢窄些,但仍然可以种植低矮的花灌木、草皮及宿根花卉一般较宽的分隔带可种植自然式的树址路肩外侧及高速公路两旁则视环境进行专门的植物配植。
英国高速公路的线路常先由园林设计师来选定忌讳长距离笔直的线路,以免驾驶员感到单调而易疲劳,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公路线路的平面设计曲折流畅,左转右拐时,前方时时出现优美的景观,达到车移景异的效果公路两穷的植物配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喜欢配植宽20m以上乔、灌,草复层混交的绿带,认为这种绿带具有自然保护的意义,至少可以成为当地野生动植物最好的庇护所树种观土壤条件而定在酸性土上常用烨木、花锹、荚迷等种类,有花有果,秋色迷人,其次也有用单纯的乔木植在大片草地上,管理容易,费用不大在坡度较大处,大片草地易遭雨水冲刷破坏,改植大片平枝佝子,匍匐地面,一到秋季,红果红叶构成大片火红的色块,非常壮观,因此驾车在高速公路上,欣赏着前方不断变换的景色,实在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高速公路及一般公路立体交叉处的植物配植,在弯道外测常植数行乔木,以利引导行车方向,使驾驶员有安全感在二条道交汇到一条道上的交接处及中央隔离带上,只能种植低矮的灌木及草坪,便于驾驶员看清周围行车,减少交通事故,立体交叉较大的面积,可按街心花园进行植物配植 二、车行道分隔绿带 指车行道之间的绿带具有快、慢车道共三块路面者有二条分隔绿带;具有上、下行车道二块路面者一条分隔绿带,绿带的宽度国内外都很不一致,窄者仅lm,宽可10m余,在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仅种低矮的灌木及草皮,成枝下高较高的乔木。
如日本大皈选择低矮的石楠见图71春、秋二季叶色红艳,低矮、修剪整齐的杜鹃花篱,早春开花如火如荼,衬在嫩绿的草坪上,既不防碍视线,又增添景色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样,可规则式,也可自然式最简单的规则式配植为等距离的一层乔爪也可在乔木下配植耐荫的灌木及草坪,自然夭的植物配植则极为丰富,利用植物不同的地姿、线条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错落、层次参差的树丛、树冠饱满或色彩艳丽的孤立树、花地、岩石小品等各种植物景观,以达到四季有景,富于变化的水平在暖温带,温带地区,冬天寒冷,为增添街景色彩,可多选用些常绿乔木,如雪松、华山松、白度松、油松、樟子松、云杉、桧柏、杜松,地面可用砂地柏、匍地拍及耐荫的藤本地被植物地锦、五叶地绵、扶芳藤、金银花等,为增加层次,耐荫的丁香、珍珠梅、金银木、连翘夭目琼花海仙花枸杞等作为下木,见图72北方宿根、期限花卉资源丰富,气候凉爽,生长茁壮鸢尾类、百合类、地被菊、金鸡菊、荷包牡丹,野棉花等,以及自播繁衍能力强的二月兰、孔雀草,波斯菊等可配植成菊等可配植成缀花草地还有很多双色叶树种如银白杨、新疆杨以及秋色叶树种如银杏、紫叶李、紫叶小壁、栾树、黄连木、黄栌、五角枫、红瑞木、火炬树等都可配植在分隔绿带上。
我国亚热带地区地域辽阔,城市集中,树种更为丰富,可配植出更为迷人的街景落叶乔木如枫香无患子、鹅掌楸等作为上层乔木,下面可配植常绿低矮的灌木及常绿草本地被对于一些士质瘠薄,不宜种植乔木处,可配植草坪、花卉或抗性强的灌木,如平枝恂子、金老梅等无论何种植物配植形式,都需处理好交通与植物景观的关系如在道路尽头或人行横道,车辆拐弯处不宜配植妨碍视线的乔灌木,只能种植草坪、花卉及低矮灌木 三、行道树绿带 是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美化街景我国从南到北,夏季炎热,深知‘大树底下好乘凉’南京、武汉、重庆三大火炉城市都喜欢用冠大荫浓的恳铃木、小叶熔等吐鲁番某些地段在人行道上搭起了葡萄棚夏威夷喜欢用花大色艳的凤凰木、火烧花、大花紫薇等,树冠下为蕨类地被,一派热带风光青海西宁用落叶松及宿根花卉地被,呈现温带、高山景观目前行道树的配植已逐渐向乔、灌、草复层混交发展,大大提高环境效益但应注意的是,在较窄的,没有车行道分隔绿带的道路两旁的行道地下,不宜配植较高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一旦高空树冠郁闭,汽车尾气扩散不掉,使道路空间变成一条废气污染严重的绿色烟筒 行道树绿带的立地条件是城市中最差的。
由于土地面积受到限制,故绿带宽度往往很窄,常在1-1.5m行道树上方常与各种架空电线发生矛盾,地下又有各种电缆、上下水、煤气热力管道,真可谓天罗地网更由于士质差,人流践踏频繁,故根系不深,容易造成风倒种植时,在行道树四周常设置树池,以便养护管理及少被践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树池内盖上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士制作的树池蓖子,除了尽量避开“夭罗地网外”,应选择耐修剪、抗瘠薄、根系较浅的行道树种 四、人行道绿带 指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包括行道树绿带、步行道绿带及建筑基础绿带此绿带既起到与嘈杂的车行道的分隔作用,也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由于绿带宽度不一,因此,植物配植各异,见图73,基础绿带国内常见用地绵等藤本植物作墙面垂直绿化,用直立的桧柏、珊瑚树或女贞等植于墙前作为分隔,如绿带宽些,则以此绿色屏障作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绿篱分隔,以防行人践踏破坏国外极为注意基础绿带,尤其是一些夏日气候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