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英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差异.docx
5页浅析英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差异 王晓君娜摘 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我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了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发展,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及国家软实力,本文对英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进行对比分析,借鉴英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中值得学习的地方,最终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建设提出一定的反思和建议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英语国际教育硕士 课程设置 MTESOL MTCSOL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经济快速发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不断深入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为了满足全球对国际汉语教学师资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教育部开设了注重培养实践教学能力、面向海外汉语教学的专业硕士学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即面向非母语学习者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英文缩写为MTCSOL)汉语国际教育是以汉语语言知识、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中华文化与传播、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法及外语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的专业。
作为一门新兴且有待研究的学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可借鉴并吸收发展较早且已有自身特色的英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Master of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英文缩写为MTESOL )MTESOL和MTCSOL专业一样均为面向非母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教学1.英语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情况1.1招生对象与培养目标在专业层次设置上,MTESOL专业面向全世界招生,招收对象大部分为外国留学生,英语母语者所占比例很小我国开设的MTESOL专业招收的几乎全部是中国学生MTCSOL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课程设置以实用性强的课程为主,如“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理论性较强的语言类课程和研究方法类课程的数量相对较少MTCSOL专业还注重学生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和MTCSOL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关系因为MTCSOL专业的学生主要到国外课堂进行实习和教学,学生不仅要传播中华文化,还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海外的生活并与当地人交往,所以文化类课程在MTCSOL课程设置中的比例也不小MTESOL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的教学专家,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还是具备较强分析能力且能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研究者。
MTESOL的课程设置中较为重视研究方法的课程,这些研究方法课程主要是研究语言学、教育和教学的方法MTESOL很注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开设了“语言学课程”“第二语言教学及习得理论课程”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1.2学习年限和课程设置MTESOL专业的学制分为全日制学习(12个月)和非全日制学习(24个月)学生需在1到2年内修满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MTCSOL专业的学制基本是全日制学习(2年—3年)研究生第一年主要学习专业课程,第二年主要进行专业实习,第三年再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也有部分院校要求学生在研究生第二年完成专业实习及学位论文写作和答辩MTESOL专业和MTCSOL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MTESOL的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核心课程”由“主干课程”和“非主干课程”构成主干课程”包括“语言类课程”(包括语音、形态、词汇、语法和句法等语言知识方面的课程)、“第二语言教学及习得理论课程”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语言教学方法与技巧,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从“核心课程”中的“主干课程”的设置中可看出,MTESOL专业不仅重视增加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还注重学生的语言教学理论基础和语言教学实践能力。
目前开设MTESOL专业的高校设置了以下“主干课程”:(1)语言学课程(普通语言学、英语语言学、语言、话语及社会、语言与语言学导论、英语语法及话语、TESOL语言意识等);(2)第二语言教学及习得理论课程(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教学法及课程论、语言与学习者、TESOL教学法、语言学习原则、语言教学与TESOL教学的核心问题等);(3)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课程设计及作业、课程及教材设计的原则、教育领域的职业咨询、课堂观察实用课堂技巧)不同于MTESOL专业的“核心课程”中“主干课程”多而“非主干课程”少的现象,选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和“非主干类课程”一样多非主干课程”是以研究方法、教育和文化为主的课程,目前英语国家高校开设的课程有:教育研究方法、TESOL研究方法、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研究方法等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教育学类课程,英语国家的高校希望学生能运用教育学中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发现当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2.开设国际视野类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TESOL注重培养学生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视野,以此让学生理解多元语境下的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学与本地化相结合;3.注重英语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4.除了培养英语教师外,还注重培养教育管理人才;5.虽然设置文化类与跨文化交际类课程,但数量较少。
MTCSOL专业由三类课程构成:“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训练课程”核心课程”主要有5门,其中3门为“主干课”,2门为“非主干课”主干课”有第二语言习得(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及习得理论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屬于“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另外,2门“非主干课”分别为中华文化与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以跨文化、文化类课程为主从MTCSOL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比较注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课程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及跨文化、文化类课程对于语言类课程并不是十分重视我们再看看“拓展课程”,主要包括:汉语语言要素教学、偏误分析、汉外语言对比,这三门课程是“语言类课程”;外语教育心理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及习得理论课程”;课程设计、现代语言教育技术、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与管理、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和国际汉语推广专题属于“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国思想史、国别与地域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专题、礼仪与国际关系属于跨文化、文化类课程在拓展课程中出现了“语言类课程”,但MTCSOL专业的课程设置依然以“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和跨文化、文化类课程为主。
训练课程有四门,分别是课堂观察与实践、教学测试与评估、教学调查(这三门课程属于“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与分析和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文化類课程)由此可见,“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最多,文化类课程次要之虽然训练中的“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针对的主要是教学活动本身的方法,并不是以研究方法为核心的课程,但因为训练课程教学中,包含了学习使用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的内容,也具备研究方法课程的特点但不像MTESOL专业那样重视“研究方法类课程”从MTCSOL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首先“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最多,其次是跨文化和文化类课程,最后是“第二语言教学及习得理论课程”没有单独开设“研究方法类”课程,但研究方法相关的内容会在训练课程中有所体现1.3就业前景英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非英语国家,学生获得MTESOL学位后,大部分选择回国从事英语教育工作,就业前景良好中国学生获得MTCSOL学位后,只有少数毕业生能以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身份被派到国外工作即便外派,任期也不是无限的,学生回国后依然要面临二次就业,并且在海外任教的这段工作经历并不一定能为学生回国后的求职增加“砝码”由于不容易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国内就业,主要去向是中小学或企事业单位。
即使就业与专业对口,学生能去的单位主要是面向外国人的汉语培训机构在国内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招聘中,中小学更加青睐师范院校中文系的毕业生只有少数MTCSOL专业的毕业生能去小学或初中任教,进一步增加了MTCSOL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造成这样就业困境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专业面狭窄,就业面受限MTCSOL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海外汉语教学的需求,传播中国文化,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较为单一的职业培养目标,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学得多却学不精,学科基础薄弱,什么都懂一点,但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第二,国外汉语教学需求并不一直都是长久稳定的,当地的华人华侨、在华留学回国人员、孔子学院的专职教师及当地汉语培训机构的老师,已经满足了海外汉语教学的部分需求,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市场饱和目前国外主要需要的是汉语教学志愿者,汉语教学志愿者只是在海外进行短期任教海外汉语教师并不是一份长久稳定的工作,这也是不少MTCSOL专业毕业生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2.启示与思考2.1调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为了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我们应调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设置首先借鉴国外MTESOL的培养方案,有计划地适量增加硕士和博士的培养点,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知识基础、优秀的二语教学能力和出众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层次汉语教师。
其次,适当调整招生对象,除了中国生源外,还需考虑招收外国留学生,加大外国留学生的比例外国留学生可通过这些方式来华留学:本国政府资助、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或个人自费再次,与外派汉语教师相比,全球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是潜在的汉语国际教育者,国内大学可进一步通过合作办学的形式在海外开设更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培养海外优秀的汉语教师2.2调整汉语国际教育的课程结构重视汉语语言知识方面的课程设置,增加语言学课程的比重和数量语言学课程是MTESOL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在MTCSOL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并没有把语言学理论课设置为必修的课程,只设置了与语言学理论相关的“现代汉语”“偏误分析”和“汉外语言对比”等选修课,即拓展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语言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语言学的理论既可以解决汉语教学中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又可以支撑和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汉语国际教师如果不够清楚汉语中的语音、汉字、词汇和语法的形成规律、结构规律与发展规律,那么仅仅依赖母语的语言直觉,很难科学有效地进行汉语要素教学和汉语技能训练语言学知识是MTCSOL专业的基础,是语言要素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前提而且目前大部分MTCSOL学生的本科专业并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基础较差。
薄弱的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理论基础使他们在专业领域的研究中感到寸步难行因此,我们应该把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类课程设置为核心课程,并加大此类课程的数量和比重MTCSOL专业可适量增加研究方法的课程,给学生提供观察问题的不同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研究能力,使学生不仅是未来的汉语知识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研究者再次,应在训练课程中增设“教育领域的职业咨询”相关课程关注未来国际汉语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MTESOL专业秉持了英美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即注重学习者的个体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提早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优劣势,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尽早找到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和感兴趣的发展方向MTCSOL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求职方向主要有:孔子学院的专职教师、汉办的志愿者教师、国际学校的教师、面向外国人的汉语培训机构、出版社的编辑等,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并未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相关工作,而是选择进入国内的中小学或企事业单位可在国内中小学语文老师的竞聘中,师范院校中文系的毕业生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更具竞争力即便是汉语国际教育的硕士毕业生,也面临就业困境。
为了培养更有职场竞争力的教育人才,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个体差异、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