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多人露天里重温历史.pdf
1页今日泰山B082011 年 5 月 25 日星期三 编辑: 杨璐组版: 赵晴红色经典电影科大社区完美开场 400 多人露天里重温历史在放映现场, 记者发现一 位老人站在最后一排认真地 观看电影 记者了解到, 今年 已经 75 岁的宋宪恩是一位有 着 40 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宋 宪恩告诉记者, 他 17 岁入伍, 当过 20 年的边防兵 每逢有 老电影他都会看, 听说要在这 里放映红色经典电影, 他提前 一个小时从家里出发赶到现 场 宋宪恩对记者说, 在家里, 他几乎都是拿着遥控器从几 十个频道中搜索老电影 宋宪恩告诉记者, 在他的 影响下, 他的大儿子也是个老 电影迷 他是逢老电影必看, 哪里有红色经典影片放映更 是非参加不可有些经典电 影, 从年轻看到现在, 具体看 了多少遍都记不起来, 但一些 经典台词依然能朗朗上口 ” 宋宪恩说, 看了 《齐鲁晚报》 的 预告, 他就跟老伴一起来了 “看经典电影是对革命战争年 代的记忆, 像 《建国大业》 , 我 这个年龄段的人肯定有自己 特别的感触, 新中国成立的时 候我已经记事了 ” 宋宪恩说 谈起年轻时看电影的往 事, 宋宪恩告诉记者, 那时候 为了看场电影走十几里甚至 几十里路是常有的事儿, 十几 里路一溜小跑就过去了。
我 最早看电影的时候, 还是默 片 搬着长板凳, 不但要早去 占座, 还要给家里老人占座 ” 宋宪恩说, 他对经典的老电影 更是如数家珍, 每一部电影说 出上句台词就能接出下句 他 来看电影并没有带马扎, 打算 站着看完电影75 岁老人站着看完全场科大社区居民苏丽娜一家 三口饭后赶过来占位子 苏丽 娜说, 她一家刚刚从枣庄旅游 回来, 在枣庄参观了台儿庄大 战纪念馆等红色旅游点, 回到 家知道这里放映红色经典电影 就赶紧过来了真是跟红色有 缘了 ” 苏女士笑着说 苏丽娜告诉记者, 她 9 岁 的儿子马宁科跟她出来看电 影 马宁科告诉记者, 他虽然没 有看过 《建国大业》 这部电影, 但对电影里的人物并不陌生 电影刚开场, 他就喊出了唐国强和李连杰的名字 苏丽娜告诉记者, 她和她 爱人都非常重视对儿子爱国 主义教育的熏陶, 所以才带儿 子去参加红色旅游, 观看红色 经典电影我已经和孩子的 爸爸商量了, 你们放几部我们 就跟着看几部 ” 苏丽娜说, 她 小学和中学的时候, 学校组织 看过露天电影《苦菜花》 、《地 雷战》 、《英雄儿女》 等都是那 个时候看的, 有这么好的机会 她要重温一下儿时看露天电 影的感觉。
社区一家三口: 逛完红色景点来看红色电影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 工程系大学生李荣禄告诉记 者, 他们班一共 36 名同学全部 过来看电影 李荣禄说, 他们班 同学几乎都是 90 年左右出生 的,“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看露天 电影的经历, 今天就是冲着这 种新鲜感来的 ” 李荣禄说 李荣禄和他的同学们坐在 小马扎上排着整齐的队伍, 一 位叫孔鑫的大学生不时用自己 的拍照片 孔鑫告诉记者,《建国大业》 这部电影他看过两 遍, 大牌明星的参与是引起他 极大兴趣的重要因素 记者了解到, 山东科技大学 一些同宿舍的同学 “组团” 过来 观影, 机电系一个宿舍的九位同 学把晚饭都带到放映现场 大学生周芸说:“我以前只 听父母讲他们小时候看露天电 影的故事, 今天终于有机会体 验一把, 看完电影我就给爸妈 打告诉他们 ”山东科技大学: 一个班集体过来看电影市民刘泰顺携一家三口来看红色电影山东科技大学学生与社区居民正一同看红色电影本报泰安 5 月 24 日讯24 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 年, 由本报联合山东科技大学举 办的 “看经典、 忆经典” 红色经典 电影进社区活动在科大社区启 动 首场红色经典电影进社区以 《建国大业》 开场, 吸引了科大社 区居民、 山东科技大学学生 400 多人参加。
24 日晚 7 点, 山东科技大 学操场坐满了市民和大学生 记者发现, 一些家长领着孩子来到 现场 7 点 50 分,《建国大业》 正 式开始放映 当画面中冯玉祥将 军出场的时候, 一位年轻的母亲 告 诉儿子:“ 冯将军墓就在 泰 安 ” 当电影中出现毛主席为了 节省蜡烛而自嘲 “开黑会” 的场 景时, 引起观众一阵笑声 记者 了解到, 其他社区的一些居民也 赶来观影 北关社区居民孙女士 告诉记者, 她通过报纸知道放电影的消息, 提前做了晚饭赶来看 电影我是 70 后, 小时候在老 家农村跟着电影队看电影到如 今也难以忘怀 ” 孙女士说, 对 她而言, 看露天电影是童年往事 的浓缩, 她不仅是在看电影, 更 是在重温儿时的记忆 科大社区 居民周详告诉记者, 他上一棢看 露天电影是在 2002 年 平常这 个时间恰好是他和老伴散步的 时候, 如今, 有免费 电影可以看, 他们借此再重新浪漫一把 为了准备电影放映, 山东科 技大学十几名大学生从中午就 开始打扫场地、 准备设备 山东 科技大学学生会副主席苑庆朋 告诉记者, 学生会参与本棢活动 的十几名同学提前做了分工, 有 设备组、 放映组、 机动组, 每一 台机器都有一个专人负责。
选电 影、 挂幕布、 制作条幅, 忙了将 近 四个小时 “为了不耽误 干活, 我们十几个人分批吃饭 ” 苑庆朋说 由本报联合山东科技大学 举行的 “看经典、 忆经典” 红色经 典电影进社区活动 25 日将走进 岱庙街道花园社区 为了满足社 区居民的观影要求, 山东科技大 学准备了 30 余部红色经典电 影, 并将根据社区居民的要求播 放 影 片 活 动 咨 询 电 话 : 18653881058山科大退休教师: 为看老电影让儿子刻光盘六十岁的刘老师是山科大 的退休教师, 得知了科大社区 要放映电影的消息, 就提前赶 了过来 记者了解到, 刘老师非常 钟情于这些老电影, 为了能随 时看这些电影, 他让儿子先帮 他下载到电脑, 然后刻 DVD 光 盘在电视上放现在, 我家里 的老电影光盘有一箱子 ” 刘老 师说, 因为太喜棣 《建国大业》 这部电影, 有一段时间, 他几乎 每天都要看一遍 “其实这部电影里面的明 星我大多都不认识, 但是他们扮演的历史人物我可都认识! ” 刘老师说他看了这部电影后, 又重温了一遍那段历史 作为 一名老泰安人, 每棢在电影里 看到冯玉祥的形象就倍感激 动这部电影对于冯玉祥的刻 画还是很到位的, 非常符合我 了解的冯玉祥的形象, 新电影 不输老电影啊! ” 刘老师说。
刘老师告诉记者, 如果说 《地雷战》 、《闪闪的红星》 这些 老电影表现的是一种朴实和真 实, 那么新电影给观众的是震 撼和冲击, 而且在教育意义上, 新的红色电影不输给老电影本版采写本报记者胡修文 见习记者邢志彬本版摄影本报见习记者王鸿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