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杏鲍菇栽培技术ppt.ppt

37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49937696
  • 上传时间:2018-08-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09.50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八节 杏鲍菇栽培技术 主讲 刘柱明一、概述§ 杏鲍菇是一种珍稀平菇亦称刺芹侧耳、 雪茸(日本)、干贝菇,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 ,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 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极佳, 被称为“平菇王”杏鲍菇营养丰富,干品中蛋 白质含量为20%,粗纤维含量为13.28%,粗 脂肪含量为3.50%,多糖含量为6.30%,灰分 含量为6.10%已测的17种氨基酸总量为 15.85%,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65% 杏鲍菇还含有一定量的磷、钾、铁、镁、钙等 无机盐及维生素B1,其含有的特异性多糖能调 节人体免疫力 § 杏鲍菇的形态二、生物学特性§ 1. 形态结构 §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直径2-12 cm,初 期盖缘内卷呈拱圆形,成熟后平展,后期盖缘 上翘,中央浅凹,呈浅盘状至漏斗形,表面有 丝样光泽,不黏,幼时为淡灰黑色,成熟后浅 棕色或黄白色 § 菌肉白色,具杏仁味菌褶延生,密集, 白色,不等长菌柄中生或偏心生,呈棒状至 保龄球状,柄长2—8 cm,粗0.5-3.0 cm,近 白色至浅黄白色,光滑,中实,肉质。

      每个担 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孢子椭圆形至近纺锤形, 平滑,孢子印白色§ 初生菌丝为单核菌丝,白色,粗壮不 同的单核菌丝在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上有差 异,有的单核菌丝的菌落与双核菌丝的菌落 无明显区别双核菌丝浓密,粗壮,整齐, 生长快,有锁状联合,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大 量繁衍并产生子实体 3. 生长发育条件§ (1) 营养 § 杏鲍菇具有较强的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氮源 丰富时,菌丝生长旺盛粗壮,子实体产量高实际栽培 时,主料以棉籽壳、玉米芯为好,辅料除麦麸、玉米粉 、石膏等外,有时添加少量含蛋白质高的棉籽粉、菜籽 饼粉或黄豆粉等,可使子实体增大,并可提高产量 § (2) 环境条件 § ① 温度 杏鲍菇属中偏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温 度范围为5-33℃,适宜温度为22-27℃,最适温度是 25℃左右子实体生长温度因菌株而异杏鲍菇原基形 成和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较窄,多数菌株在8-20℃之 间,最适温度为12—18℃,低于—8℃不会形成原基, 高于20℃时,易出现畸形菇 § § ② 湿度 §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 为宜,但由于出菇期间不宜直接往菇体上喷水, 其所需水分主要靠培养料供应,所以,配料时含 水量可适当提高到62%—68%。

      § 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为宜 ,低于55%,出菇困难空气相对湿度,菌丝阶 段以60%左右为宜,原基分化阶段以90%—95% 为宜,子实体发育阶段,可适当调低到85%-90% § ③ 光照 §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光照过强,菌 丝长速减慢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需要散射 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0001x,应保持菇 房内明亮光照不足,子实体易畸形 § ④空气 § 杏鲍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 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但在菌丝生长阶段, 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刺激作用 原基形成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二氧碳的浓 度应控制在0.1%以内,否则原基不分化而膨 大成球状子实体发育阶段,二氧化碳浓度以 小于0.2%为宜 § ⑤ pH § 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4-8,最适pH是 6.5-7.5,出菇阶段的最适pH为5.5-6.5 由于培养基灭菌后pH会下降,菌丝的新 陈代谢作用也会使pH降低,因此,为了稳 定基质pH,控制喜酸性杂菌的生长,配料 时常将pH提高到7.5-7.8。

      三、栽培技术§ 按照盛装培养料容器的不同,杏鲍 菇的栽培方式有瓶栽、袋栽、箱栽和柱 形栽培筹方式 § 根据出菇时是否覆土,又可分为覆 土栽培和非覆土栽培两种方式目前国 内应用较为普遍的主要有袋栽、瓶栽和 覆土栽培3种方式瓶栽主要在工厂化生 产中使用袋栽应用面广,是最主要的 栽培方式 § § 按照出菇方式的不同,袋栽又可分为直立一 头出菇、墙式堆码两头出菇、长袋横卧(或斜立) 侧面出菇等方式覆土栽培主要有畦式覆土出菇 和垒墙式覆土出菇等方式由于菌丝的抗杂能力 较差,杏鲍菇不能用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也很 少采用§ 实际生产中,培养料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熟料 或发酵熟料两种下面以熟料袋栽和覆土栽培为 例介绍杏鲍菇的栽培技1.工艺流程 § 原料准备-培养料配制-装袋- 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覆土( 仅覆土栽培有此环节)-催蕾-出菇管 理-采收2. 技术要点§ (1)栽培季节 § 杏鲍菇适宜的出菇温度范围较窄,气温 低于8℃或高于20℃,都难于出菇,最佳的出 菇温度为12-18℃因此,各地应根据杏鲍菇 出菇期间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好栽培季 节。

      在自然条件下,一般是以当地气温降至 18℃ 的日期,提前50d制栽培菌袋为宜 §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千差万别,各地应 因地制宜,确定本地区的最佳接种期工厂化 栽培的菇房气温可自行调节,出菇不受气候限 制,一年四季均可生产,是未来杏鲍菇生产的 发展方向§ (2)塑料袋的选择 § 栽培时,一般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 烯或聚丙烯塑料筒料或折角袋,厚度为 0.03-0.04mm,要求韧性好,厚度均 匀,无砂眼,并根据不同的出菇方式, 选择不同规格的袋子 § ① 15cmx30cm或17cmx33cm的折 角袋(直立式一头出菇) § ② (12-15)cmx55 cm筒袋(横卧接种穴 出菇或畦式覆土出菇) § ③ 17 cmx38 cm或20cmx40cm或 22cmx42cm筒袋(均可采用墙式堆码两头出 菇、畦式或垒墙式覆土出菇) § (3)培养料准备 § 可选用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 甘蔗渣、豆秸和花生壳等作为碳源,选 用玉米芯、麦麸、米糠和黄豆粉等作为 氮源除碳、氮源外、,还应准备少量 的石膏、石灰、磷酸二氢钾或白糖等。

      各种原料都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 § ①常用配方 § 配方A:棉籽壳60%,杂木屑20%,麦麸10 %,玉米粉8%,磷酸二氢钾0.2%,石膏1%,石 灰 0.8% § 配方B:杂木屑73%,麦麸20%,玉米粉5%,石 膏1%,糖1% § 配方C:棉籽壳78%,麦麸15%,玉米粉5% ,石膏1%,石灰1% § 配方D:玉米芯50%,棉籽壳30%,麦麸15 %,玉米粉3%,石膏1%,石灰1% § 配方E: 杂木屑38%,棉籽壳20%,豆秆粉 20%,麦麸20%,石膏L%,石灰1 %② 培养料的配制 § 杂木屑、玉米芯最好为绿豆状颗 粒,过粗或过细都不利于菌丝的生长 ,将各种原料分别称重,先干拌均匀 ,再加水充分混合将磷酸二氢钾、 糖等溶解于水后拌人料中 § 若杂木屑、玉米芯等料颗粒较大, 必须事先预湿堆闷,使其充分吸足水 分后再与其他料混合亦可将粗料先 进行发酵处理,再装袋灭菌这样有 利于菌丝分解,也可减少杂菌污染 § 石灰的添加与否应视栽培季节和制袋规 模灵活掌握。

      高温季节,制袋规模大,杂菌 多,灭菌时间长,应添加石灰提高pH § 气温低,制袋规模小,杂菌少,灭菌 时间短,可不加石灰,增加石膏的用量即可 在气温低时添加糖,有利于菌种定植和早 期发菌,高温季节不宜加入,否则会增加杂 菌的感染率 § 在不影响培养料透气性的前提下,尽量 加大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2%— 68%之间4)装袋灭菌 § 装袋应边装边压,松紧适度,四周 袋壁应尽量压紧,减少出菇时在袋壁空 隙处形成原基袋中打洞以利透气,料 袋以扎绳、套环加盖棉塞或用无棉盖封 口均可,长袋一般外套薄膜外袋作封口 材料 § 装袋完毕后应及时灭菌从拌料至 装锅灭菌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6 h 装锅后应在2 h内使锅内温度升至60℃ 以上,4 h内达到100℃这样可避免培 养料在装袋或灭菌过程中因料内微生物 大量繁殖而,出现酸败现象 § § 灭菌时间要求在0.15 MPa的压力下灭菌2h ,或常压下100℃维持12—14h § 灭菌结束后,将料袋置于洁净处冷却 在装袋灭菌冷却的全过程中,料袋最好盛放 在周转筐内,减少搬动,降低污染率。

      § (5)接种 § 当料袋温度冷却至28℃以下时,即可置于 接种箱或接种室内接种常规方法消毒,严格 按无菌操作接种,直立出菇一头接种,墙式出 菇两头接种,细棒长袋横卧出菇于袋身同侧打 三眼接种6)发菌管理 § 接种完毕后,及时搬入事先清扫消 毒的培养室内发菌发菌期间的主要工 作是控温、降湿、通风、遮光、翻堆和 清除杂菌 § 培养室气温应控制在20-26℃之间 ,初期气温以25℃左右为宜菌袋中的 料温上升后,室温应调低至22℃左右为 好整个发菌阶段,料温都不要超过28 ℃料温过高,轻则产生热害阻碍发菌 ,影响后期产量;重则烧菌,导致栽培 失败发菌阶段,培养室应遮光,维持黑暗,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内,经常通风 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每隔10 d左右翻堆一次,使菌袋发菌均 匀,同时捡出污染菌袋为加快菌丝生长, 扎绳封口的菌袋应在菌丝封面并吃料2-3 cm后扎眼透气气温较高时,应注意防虫在适宜的环 境条件下,菌丝一般经40 d左右可长满菌袋 7)催蕾 § 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10d左右,积累 更多的养分当气温下降至10—18 ℃时,就可 进行催蕾管理。

      § 为了使其出菇整齐一致,可先进行搔菌处 理具体做法是:用小勺刮去袋口表层老菌种 ,并使袋口料面变平搔菌时间一般在菌丝满 袋后即可进行,因搔菌后还需要10 d左右的菌 丝恢复时间,菌袋在此期间可进一步成熟 § 如果袋口或菌袋中部已有原基形成,则不 再进行搔菌;可以直接进入出菇管理搔菌后 要进行保湿管理,用塑膜将袋口覆盖,或用纸 将套环口封住约过10d,当料面重新长出新 的白色气生菌丝时,即可喷水增湿催蕾 催蕾期间温度控制在10-18℃之间,低 于8℃或高于20℃都难于形成原基,最佳催 蕾温度为10—15℃催蕾期间,空气湿度应维持在90%-95 %,增加散射光刺激,加强通风,保持空气 新鲜经过3-6d,即可出现白色原基,原基 进一步分化形成菇蕾§ (8)出菇管理 § 当原基分化形成1-2 cm小菇蕾时, 应及时开袋进行出菇期的管理开袋过早 ,原基难于形成或出菇不整齐;开袋过迟 ,子实体己在袋内长大,会形成畸形菇, 严重时子实体会萎缩腐烂将袋口塑膜向 外翻卷下折至高于料面2—3 cm,露出小 菇蕾 § 如幼菇过密,可适当疏蕾,汰劣存优 。

      短袋每袋留3—4个,长袋每穴留1-3朵 ,以保持菇体形美、个大,商品率高出 菇阶段,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照和通 风的调控,才能获得高产① 温度调控 § 温度应保持在8—20℃范围内,最好控 制在15-18℃,在该温度条件下,子实体生 长发育正常健壮温度低于6-7℃时,子实 体生长几乎停止当长期处于菇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