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论证后深基坑施工方案.docx
14页灌注桩施工方案⑴基坑灌注桩施工顺序: ⑵灌注桩施工工艺⑶施工控制重点:A:测量放线:支撑灌注桩直径为0.8m,灌注桩间距1.0m,按照基坑桩位布置进行放样,放样后报验监理B: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进行护筒埋设,以中心点为圆心进行开挖,留出圆柱体,中心点不破坏,然后进行护筒定位,使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误差不得超过1.00cm,保证护筒顶高于地面0.30m以上,并测得其标高,同时用水平尺或垂球检查,使护筒竖直C:钻机就位后,立好钻架并调整和安设起吊系统,将钻头吊起,徐徐放进护筒内,启动卷扬机把钻盘吊起,垫方木于转盘底座下面,将钻机调平并对准钻孔,然后装上转盘,检查转盘中心同钻架上的起吊滑轮及钻杆位置偏差不得大于2cm,钻机调平用水平尺调整,并检查钻杆垂直度,钻机调平后方可开钻D:在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转盘,如有倾斜或位移,应及时纠正使用带有变速器的钻机时,要把变速器放平安装在变速器板上的电动机轴心应和变速器被动轴的轴心放在同一水平线上E:导管采用法兰或丝扣连接,连接后对导管密闭性进行检查F:砼浇筑时必须连续作业,必须保证砼的生产和运输供应,砼浇筑过程中注意导管的埋深⑷质量控制A:灌注桩浇筑过程中按规范留置28天标养砼试件并留置2组不同龄期的试件,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进行冠梁施工。
B:钢筋加工与成型质量验收对进场钢筋按规范要求进行原材料检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钢筋笼主筋焊接采用双面搭接电弧焊,搭接长度5d钢筋绑扎成型允许偏差:受力钢筋间距+5mm、-10mm;箍筋间距:20mmC:灌注桩质量验收孔径、孔深、桩垂直度、沉淀物厚度每根桩必检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孔径不小于设计要求2孔深+500,03垂直度L/1004沉淀物厚度≤3004.3、三轴搅拌桩施工方案1、施工步骤搅拌机械就位、调平;预搅下沉,下沉时可采用喷浆工艺;喷浆搅拌提升至设计停浆标高;重复搅拌下沉;重复喷浆、搅拌至设计停浆标高;罐剩余量,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桩位应立即补搅;关闭机械,桩机移至下一桩位施工流程图如图4.3-1所示图4.3 水泥搅拌桩施工流程图2、施工过程⑴场地平整及地下障碍物探察搅拌机就位前,必须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施工区域的表层硬物和地下障碍,为了加强承重荷载采用垫钢板方法便于桩架行走,在场地平整前,采用物探仪和人工刨验结合方式对沿线地下障碍物进行探察,根据探察报告,将障碍物清除,对不能清除的障碍物,制定方案上报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进行针对性局部变更⑵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样定位及高程引测工作,对引测点作好标示和保护。
放线定位后提请监理进行复核验收签认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搅拌施工⑶桩机就位由专业人员统一指挥桩机就位,移动前看清周围各方面的情况,发现障碍物应及时清除,桩机移动结束后认真检查定位情况并及时纠正桩机应平稳、平正、并用线锤对钻杆进行垂直定位观察以确保桩机的垂直度搅拌桩桩位定位以后再进行定位复核,偏差值应小于2cm⑷制备水泥浆按设计确定的配合比拌制水泥浆,待压浆前将水泥浆倒入集料斗⑸预搅下沉待搅拌机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搅拌机电机,放松起重机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架搅拌切土下沉,下沉的速度可由电机的电流监测表控制,工作电流不应大于40A搅拌机下沉时开启灰浆泵将水泥浆压入地基中,边喷边旋转⑹提升喷浆搅拌搅拌机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将水泥浆压入地基中,边喷边旋转,同时严格按照设计确定的提升速度提升搅拌机⑺重复上、下搅拌搅拌机提升至设计加固深度的顶面标高时,集料斗中的水泥浆应正好排空,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再次将搅拌机边旋转边沉入土中,设计加固深度后再将搅拌机提升出地面⑻搅拌速度及注浆控制水泥搅拌桩在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应注入水泥浆,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在桩底部分适当持续搅拌注浆,做好每次成桩的原始纪录。
⑼清洗向集料斗注入适量热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线中的残存水泥浆,直到基本干净,并将粘附在搅拌头上的杂物清洗干净⑽移位重复上述步骤,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4.4、基坑降水方案 1、水文地质情况根据地基土的岩性分层、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场地埋深约20.00范围内,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初见水位埋深3.5~4.0m,相当于标高0.61~0.56m,静止水位埋深0.6~3.0m,相当于标高1.95~0.92m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幅在0.50~1.00m左右地基土渗透系数及渗透性表地层编号岩性垂直渗透系数KV(cm/s)水平渗透系数KH(cm/s)渗透性④1粉质黏土2.7910-73.5510-7不透水⑥1粉质黏土4.0810-64.9610-6微透水⑥3粉土4.9310-56.2210-5弱透水⑥4粉质黏土4.6610-65.5810-6微透水⑦粉质黏土3.8810-64.7310-6微透水⑧1粉质黏土4.6310-75.4810-7不透水⑧2粉土5.2510-46.0110-4弱透水⑨1粉质黏土4.3410-65.2110-6微透水⑨2粉土5.3410-66.6210-5弱透水2、基坑降水⑴ 基坑降水分基坑内降水和基坑周边设置观测井。
基坑内降水:基坑开挖前在不影响以后施工的位置边角处打两口大口井,大口井深度按设计要求基坑底4.5m,坑内水位降至基坑基础底0.5m以下进行基坑开挖施工降水井、观测井平面图⑵基坑开挖期间排水采用排水沟加集水坑的形式开挖到设置腰梁处在基坑内侧四周挖0.30.3m排水沟,连接到基坑内降水井,进行降水基坑开挖至坑底时沿基坑底四周作0.30.3m排水沟,回填等粒径碎石形成0.30.3m的盲沟,在不影响施工的条件下,在基坑适当位置设置集水井,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坑底顶管作业面0.5m以下集水井与坑内盲沟连接⑶为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基坑使用期间,在坑顶四周设截水沟,在适当位置设积水坑,并设置水泵,以确保基坑不受影响⑷大口井在基坑止水帷幕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成后开始施工根据施工进度,基坑提前降水,待水位降到满足开挖的要求后(水位降至开挖面0.5以下)方可进行土方开挖降水施工与土方开挖施工进度相结合,按需降水设专人负责,详细记录出水量及观测井水位⑸土方开挖过程中设专人全程保护降水井在降水井口塞入棉被等填充物,防止散落土方进入降水井在降水井处通过插旗等方式设置警示标志,提醒机械操作人员注意,以防降水井遭机械破坏。
定期检查检查降水井内情况,发现淤井及时洗井4.5、基坑开挖方案检查井基坑为明挖,基坑开挖深度WB1为13.74米(最小深度),WB2为14.14米,WB3为14.15米,WB4为15.19米,WB5为13.72米,WB6为13.78米,WB7为15.01米,WB8为15.11米,WB9为15.62米,WB10为15.3米,WB11为15.7米,WB12为15.86米(最大深度)①基坑开挖原则基坑降水达到基坑开挖底标高0.5m以下且冠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符合开挖条件要求基坑开挖前先查看灌注桩桩钻孔记录,看实际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不符位置,注意调整开挖速度基坑开始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分步进行部分基坑较深需采用加长臂挖掘机(加长臂长22米,最大挖掘深度18米)配合人工开挖基坑开挖应严格遵守“分层开挖,先撑后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基坑内土方开挖时必须分层进行,挖至基坑底留30cm采用人工清槽,严禁一挖到底或超挖基坑开挖土方随挖随运,周边严禁堆载;挖土机械不得损坏支护结构,不得在支护顶上碾压②基坑开挖需具备以下条件方可开挖:1、基坑施工方案已审批,应急预案的内容已落实到现场2、围护结构及冠梁已完成,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地基处理已完成,并符合设计要求。
3、降水、降压满足设计要求,施工现场坑外排水措施已完成4、基坑周围管线等保护措施已落实5、已按检测方案及周围环境布置观测控制点,且已测取初始值6、基坑开挖、支护的机械、材料已落实到现场第一步:地表降土根据每个基坑布置图,降地表土致冠梁底0.5m,开挖从出洞或入洞一侧开始,开挖前用白灰标出止水帷幕水泥搅拌桩及及支护灌注桩位置,水泥搅拌桩施工范围预留30cm采用人工清理,以防破坏止水帷幕结构,灌注桩及基坑内挖至冠梁底标高灌注桩靠近水泥搅拌桩一侧预留10~20cm,人工清理水泥搅拌桩侧壁施工完毕后进行冠梁施工第二步:冠梁施工⑴冠梁施工工艺:破除桩头→清理桩头→测量定位→钢筋加工及安装→支模→砼浇筑→拆模→养护⑵施工控制重点A:灌注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方可施工B:冠梁开槽采用机械开挖,开挖时注意不要破坏水泥搅拌桩成桩,距水泥搅拌桩一侧预留20cm采用人工清理,将水泥搅拌桩边缘露出C:破除桩头,灌注桩深入冠梁5cmD: 现浇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混凝土浇筑采用平铺法分层法从一端向另一端浇筑凝土浇筑采用机械式振捣,在振捣时避免碰撞模板,振捣棒移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一倍,振动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待混凝土初凝后用铁抹子抹压增加表面致密性。
E: 混凝土养护采用覆盖养护,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加草帘⑶质量控制A:支模根据放线位置支立模板,内模板连接并调整净空合格后固定;模板支立控制偏差为:垂直度2‰;平面位置10mmB:钢筋工程采用在钢筋加工区统一加工成型,现场绑扎施工,钢筋搭接采用双面搭接焊,相邻搭接点错开,并且同一截面内搭接数量不超过50%钢筋配筋图如下第三步:基坑开挖基坑达到开挖验收条件后进行开挖基坑开挖时,从基坑的一角点开始,成扇子面形式挖出,边挖土边配合人工将坑壁清理出来,清理坑壁时如发现由灌注桩之间缝隙有水析出,立即停止出土,就渗水部位进行检查,查看渗漏情况并分析原因,待问题得到解决,方可继续开挖 开挖剖面图⑴没有腰梁支撑的,分步开挖,开挖深度超过4m的换加长臂挖掘机开挖,机械触及不到的部位人工清理开挖深度直至基底标高以上30cm后,采用人工清理槽底并开挖基坑内排水沟,严禁超挖或扰动基底土层;当坑底如遇淤泥、淤泥质或软弱土层不大于50cm时,挖除并分层压实回填土石屑至设计标高,其压实度不小于95%,如遇淤泥、淤泥质或软弱土层大于50cm等异常情况与设计协商共同解决。
⑵有腰梁支撑基坑开挖,分步开挖至腰梁位置以下30~50cm进行腰梁和斜撑安装施工,腰梁及斜撑安装完毕后换加长臂挖掘机开挖,开挖深度直至基底标高以上30cm后,采用人工清理槽底并开挖基坑内排水沟,严禁超挖或扰动基底土层;当坑底如遇淤泥、淤泥质或软弱土层不大于50cm时,挖除并分层压实回填土石屑至设计标高,其压实度不小于95%,如遇淤泥、淤泥质或软弱土层大于50cm等异常情况与设计协商共同解决⑶本工程由于是施工场地限制,土方全部外运,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设专人统一指挥③腰梁支撑与斜撑制作与安装支撑安装流程:计算长度→支撑拼装→支撑点安装固定件→焊接支点→安装支撑前检查→吊装→支撑就位→定期检查1 当挖掘机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及时组织测量人员放钢支撑的点位,灌注桩上进行打孔,采用3 ф22@2000钢筋,植入灌注桩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