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邶风燕燕》原文译文赏析.docx
4页诗经《国风·邶风·燕燕》原文译文赏析 《国风·邶风·燕燕》 先秦:佚名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译文】 燕子飞行天上,参差伸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行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行天上,鸣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哀痛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温柔而又恭顺,为人慎重和善经常想着父王,吩咐响我耳旁 【赏析】 《燕燕》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 前三章开首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
《朱子语类》赞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阳春三月,群燕飞行,蹁跹上下,呢喃鸣唱然而,诗人用意不只是描绘一幅“春燕试飞图”而是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此所谓“譬如画工”又“写出精神”接着点明事由:“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父亲已去世,妹妹又要远嫁,同胞手足今日分别,此情此境,依依难别远于将之”、“远送于南”,相送一程又一程,更见离情别绪之黯然然而,千里相送,总有一别远嫁的妹妹最终遽然而去,深情的兄长仍依依难舍这里诗歌运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感人的情境:“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先是登高瞻望,虽车马不见,却行尘时起;后是瞻望弗及,唯伫立以泣,难过思念真是兄妹情深,依依惜别,缠绵悱恻,鬼神可泣这三章重章复唱,既易辞申意,又循序渐进,且乐景与哀情相反衬;从而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不忍卒读 四章由虚而实,转写被送者原来二妹非同一般,她思虑切实而深长,性情温柔而恭顺,为人慎重又和善,正是自己治国安邦的好帮手她执手临别,还不忘赠言鼓励:莫忘先王的嘱托,成为百姓的好国君这一章写人,表达了上古先民对女性美德的极高评价在写法上,先概括描述,再写人物语言;静中有动,形象鲜活。
而四章在全篇的构造上也有讲究,前三章虚笔渲染惜别气氛,后一章实笔刻画被送对象,采纳了同《召南·采苹》相像的倒装之法 《燕燕》之后,“瞻望弗及”和“伫立以泣”成了表现惜别情境的原型意象,反复消失在历代送别诗中伫立以泣”的“泪”,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艺术意象之一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