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战争文学记忆的见证与反思-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学术论坛综述.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2988124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5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战争文学记忆的见证与反思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学术论坛综述    张建英作者简介:张建英,集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学术论坛”暨第十一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于2015年8月23日至24日在中国厦门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学者、作家代表逾百人受邀参加此次盛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0多篇在大会学术报告中,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栾文华、辽宁师范大学教授乔世华、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杨松年、原新加坡文艺协会会长骆明、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副主席柯清淡、马来西亚作家甄供和杰伦等做主题发言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主要围绕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的特色与研究价值、东南亚各国(或地区)反法西斯华文文学的共同性及独特性、东南亚华文新文学研究新思路等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一、研究视域多角度、多层面,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的文学价值得到与会代表的较高评价对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的文学价值展开多角度、多层面的研讨,是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论题杨松年教授论文《中国与新马:抗战救亡戏剧传播层面的探讨》论述了中国抗战戏剧在新马的传播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他认为在宣传抗战过程中,中国戏剧在新马的活动,对新马的影响很大,由此催生了许多新马戏剧组织中国戏剧在新马的传播,让我们看到日本军国主义发起的侵略战争,不单是在中国,在新马也激发了新马华人华侨的怒火,这些都体现在戏剧的表演上中国的一些演出模式,到了新马也略作调整;又如宣传抗日活动,新马也有自己的表演模式,这些模式后来也得到武汉合唱团、中国剧团的肯定和模仿因此,新马的一些戏剧,反过来也会对中国戏剧有一定影响这种情况往往就是文学本土色彩的呈现他从不同方面来论述两地的戏剧活动,让我们明了两地戏剧发展的不同情况和发展方向台湾佛光大学学者周煌华在《华文文学史视域下的新马华侨救亡文学研究》认为,新马地区从1937年开始跟随神州大陆吹起战争号角,一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这个时期内,华文作家面对时局的动荡,用文学创作的方式抒发对中国大陆及东南亚的深切关注,方修对这一段的文学史,关注最早,也最有份量中国大陆学者出版的东南亚华文文学史,对华侨救亡文学这一块的关注相对已经较丰富了,但在反法西斯和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的日子,还可以在这个方面展开更宏观、细致的后续研究;而现有的世界华文文学史在针对东南亚华侨救亡文学这一块的记述上面非常欠缺,有的文学史书只字未提。

      周煌华建议,在编写海外华文文学史时,应考虑更细致地发掘东南亚文学史的更多材料日本学者卞惟行在《中国及东南亚华文作家作品中的当代日本人形象》提出文学作品反映民众感情的同时还反映当时国际关系他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新马华文文学作品为例,分析日本人形象变迁,着重说明日本帝国主义者和日本人民是有区别的日本国内右翼分子在捏造战争神话,日本国内的普通民众也对现在的形势担忧,日本政府应该正视历史真相集美大学副教授张建英论文《马华抗战小说中的华人形象(1937-1965)》认为马华抗战小说具有丰富的文学、社会、文化的意义马华抗战小说中华人形象的主要类型有蒙难者、觉醒者、抵抗者、投机者和堕落者;塑造这些文学人物形象是马华作家参与和表现马华社会现实的一种方式,在现实主义主潮下点染了浪漫主义色彩,文学人物形象立足马来亚本土,并由抵御侵略走向反对殖民主义研究马华抗战小说中的华人形象的过程,也是见证马来亚华人从“华侨”到“华族”身份蜕变的过程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教授赵平的《泰国抗日文学的展现与历史地位——泰华抗日诗歌、戏剧与泰国本土抗日小说分析》认为,泰国的抗战文学作品特点不是直接号召人民进行抗日活动,而是号召人民不要忘记这段历史;泰华抗日诗歌、戏剧、小说和泰国本土的抗日小说共同构筑泰国抗日文学的丰碑,给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风采和深刻的印象。

      诗歌在东南亚华文文学创作中一向占据重要地位,也是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对象中国作家协会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北塔论文《马来亚反法西斯华文诗歌研究》指出有些研究马来亚抗战诗歌的论文在事实与论断上是有些差距的初期马来亚抗战诗歌主要是仿写中国前线的诗歌、进步诗、口号诗等,主要是借鉴七月诗派后来马华的一些诗人创作更接近于九叶诗派,诗歌在主题上注重本土化经验,写自己的个人经历;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尤其是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艺术修养比较高,比如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暗示手法、反讽手段、感官运用、微言大义等抗战时期泰国不是直接抗战的国家,是与日本结盟的国家,所以泰国的表现抗日的作品怎样描述可以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复旦大学副教授梁燕丽论文《相期长报国,忍说此行难——南侨归国抗战诗文研究》以梁披云的《梦痕心影集》、梁灵光的《梁灵光回忆录》中有关章节、陈嘉庚的《南侨回忆录》为研究文本,多方面地揭示了海外华人在国难当头之时心系祖国、勇于担当、誓与日寇决一死战的赤子情怀,他们心系家国的笔底波澜,令人深深动容对具体作家、作品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也是本次研讨会的热门马来西亚作家梁冠中《新马沦陷时的马华文学》一文介绍了方修所划分的沦陷时期马华文学的几种类型(汉奸文学、顺民文学、抗日文学、流亡文学),并对这几种文学产生的原因以及特点进行了阐述。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静容论文《边缘话语与主题抒怀——抗战文艺战士杨骚的南洋书写》,结合反法西斯这个主题,从杨骚在新加坡编辑闽侨总会机关刊物《民潮》、以笔为战政治性散文、富有南洋特色的马来亚抗战剧三个方面论述杨骚对抗日救亡的贡献,在呼吁闽侨团结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她认为杨骚游离于中心之外的边缘化写作,表现了更深层的家国情怀和对南洋群岛的深厚关切集美大学教授郑波光论文《对日本侵略者永远的仇恨——闽南人柯清淡先生(抗战胜利回忆录)》,分析了柯清淡这部散文的写作特色以及蕴含的赤子情怀郑州大学傅修海论文《“值得”的可惜:丘东平战争书写格调的歧见与反思》从讨论关于丘东平的战争书写格调的歧见与反思人手,指出丘东平所写的战争还原了战争本身的残酷性,是在人道主义的角度上去反思战争他认为许多东南亚华文作家的创作具有正义性和人性光芒,讨论东南亚华文战争文学,既要从肯定民族主义的层面来看待战争正义性,还要从战争本身更高意义上来看,即不管是侵略国的国民,还是受害国的国民,其实都是战争受害者也有多位研究者对郁达夫、姚紫、赵戎、苗秀、潘受、原甸等著名作家的反法西斯文学创作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评介多位学者对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特色进行总结。

      厦门大学教授朱立文《浅析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的特点及其意义》一文认为,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的主要特点为“时代性”与“民族性”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的时代性是东南亚诸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其创作主题鲜明地围绕抗日战争中的人与事展开;其民族性体现于文化的认同,民族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东南亚是我国华侨的主要侨居地,广大华侨富有爱国心与民族情感,他们不忘根植中华民族的沃土,不忘中华文化,与祖国心连心,同命运共呼吸厦门大学教授庄钟庆在《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特色探究》中认为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特征,除了必须具有时代性、广泛性、地域性外,还讲究艺术性艺术性包括文学语言与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如东南亚华文新文学语言比起中国新文学语言吸收外国语言的力度更大,再加上东南亚华文作家对古代汉语和南方语言的运用,使得语言成份更为丰富多彩,值得探讨辽宁师范大学教授乔世华在发言中指出,东南亚华文文学在表现抗日这段历史的时候,不单单书写自己的苦难,同时还书写了侵略国国家人民的苦难除此之外,东南亚华文文学集中精力表现了东南亚人民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和不懈的斗志,在表现其反抗精神的同时还书写了许多他们对同盟国家的感恩情怀。

      东南亚华文文学最有特色也是最有价值之处在于其因为特殊的时代、历史境况,使得其在书写反法西斯文学故事的时候有进一步对抗战胜利之后道路的思考东南亚华文文学在反法西斯文学书写上整体特点可以概括为“现实书写,家国情怀,勤思历史,瞻望未来”二、东南亚华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来自WWW]争做出卓越贡献,成就了东南亚华文文学的一个繁荣期,研究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用全球视野考察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是本次研讨会的亮点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全中国人民为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之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广大海外侨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从各方面大力支持祖国的抗日斗争二战时期东南亚也遭受日军铁蹄蹂躏,广大华侨华人与当地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抗击日寇侵略,用鲜血和生命为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争取人类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均在东南亚华文文学中得到出色的反映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体裁多样,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戏剧等诸多门类精品叠出,成果丰硕,形成了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的辉煌时代中国学术界对中国大陆反法西斯战争文学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但对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却很少关注。

      庄钟庆教授指出,在研读东南亚反法西斯文学研究著作时,不少论述只介绍东南亚地区用主要语种撰写的反法西斯文学创作成就,而不介绍相关的用华文创作的反法西斯文学作品的情况及特性,令人遗憾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新文学与中国反法西斯文学从内容及形式如语种、感情色彩等都有共同之处,然亦有明显区别;如果我们把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新文学同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语种的反法西斯文学进行比较,从中探讨各自特色也是有学术价值的倘若我们把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新文学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领域中进行比较,那么对东南亚华文新文学的特色便有更深的了解栾文华研究员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过去了70年,日本右翼分子却在一步又一步地涂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历史现在,安倍又在美国的默许下,张[来自www.L]罗着修改日本的和平宪法,为把自己的军队派往国外彻底松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东南亚华人与当地人民结成了命运的共同体,而且是这个共同体中最坚强、最坚定的部分东南亚抗战和中国抗战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抗战文学对东南亚的影响又是直接的,有的甚至是中国作家文人直接带动起来的,如果抛开华文文学去研究东南亚各国文学,也必然是残缺不全的今年适逢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里举行这样的研讨会是极有意义的。

      自1987年召开第一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以来,东南亚华文研讨会至今已成功举办11届,成绩斐然,在海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被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等海内外媒体誉为国内外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基地如何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使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杨松年教授提出“如何的海丝路,怎样的抗战文学情”问题70年前发生在中国的抗战情绪深深地激励整个东南亚社会在陈嘉庚先生主持下成立的南侨难民救济会,联合了东南亚众多华人社团,体现了东南亚华侨的团结意志,这种意志,又激发了东南亚人民反侵略、反法西斯的决心这是全民族抗战心魂的集中时期,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是非常令人震撼的所以我们今天提到的海丝路,所贯穿的是中华文化之情,中华文化的心灵之路深深地烙在东南亚华文文学当中文化才是能够更加让大家了解到海丝路和文学情的重要途径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在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本次会议从崭新视角探讨东南亚华文文学独特性及价值,是对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非常有新意、非常有意义的开拓三、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是东南亚人民战争记忆的有力见证,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上世纪40年代,东南亚诸国曾遭受日军铁蹄蹂躏。

      广大华人华侨组织与当地人一起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抗,并无私地支援祖国抗战,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均在东南亚华文文学中得到体现它们不仅是后人认识那个时代生活的教科书,也是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