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中考 记叙文结尾的妙处.docx
15页2023-2024中考 记叙文结尾的妙处记叙文阅读结尾的妙处 (一)内容角度 1.概括结尾段落写了什么内容 2.结合句子鉴赏,看结尾段使用了什么手法 (1)鉴赏词语类 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关联词等入手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了,也就完成了对句子的语言赏析其他需要考虑的是:大词小用;贬褒词性色彩互换等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从句式的角度来分析,句式的类型有: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包括肯定句、一般否定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还有变式句,如倒装句之类的 如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倒装句突出强调等短句节奏鲜明、节奏性强(动作连贯)、简洁(活泼)有力、生动明快,有时候表示紧急的事情(时间紧迫)或者表达强烈情感 (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入手进行赏析,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往往考查较多的是描写句描写就把题目转变成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上来议论句和抒情句偶尔考到。
(5)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以从表现手法入手进行赏析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铺垫、伏笔、设置悬念、误会、托物言志、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反讽手法等 3.点明主旨、突出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旨等并将主旨是什么写出 (二)结构角度 总结全文;照应文题;首尾呼应;照应前文与前文……形成对比、反衬前文……内容等 (三)艺术效果 1.出人意料式 小说的结局如果如果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答题角度为: (1)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戛然而止的留白式(使用省略号) 结尾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留有想象的空间余地、给人以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3.悲(喜)剧式 震撼人心,给人以悲伤(愉悦)之感,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结尾段落的作用 试题类型 ①文章最一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②文章结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③结尾段能删掉吗?为什么? 作用 ①内容上:总结全文或收束全文。
②主旨上:点明中心(暗示中心)、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③结构上:照应题目或开头,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整) ④艺术效果上: 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 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意犹未尽 答题格式 内容 概括结尾段写了……的内容 人物 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特点 主题 点明、突显、深化、升华……主题 结构 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艺术效果 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 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意犹未尽 列车上 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风景,听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实在是无聊透顶我想找个同行的旅客,聊聊天,打发时间 ②首先把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小伙子身上,年龄相仿,应该有共同语言我正在考虑用什么话来开头,只见那小伙子打开随身带的电脑包,取出笔记本,放在腿上开始上网于是耳朵里传来了的提示音,原来人家有人聊天 ③左边是个美女,一直侧脸向窗外看着,虽然咱不贪图什么艳遇,但是如果有一个佳人旅途相伴,聊聊天,也是很不错的。
我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清了清嗓子,用尽量绅士一些的语调说:“你好,是不是没来过这里,见你一直在欣赏外面的景色啊?"话音落下,美女却丝毫没有反应仔细一瞧,人家秀发遮掩的耳朵里耷拉下一条黑线来,原来在静静地听音乐,把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排斥在外 ④我灰头土脸地自我嘲笑一下,扭头看斜对过的那个大爷大爷穿着非常朴素,慈祥的面容,一看就是个实在人,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大爷觉察到我的目光一直盯着他,马上把手提包抱在怀里,把头埋下去,把身子向我相反的方向扭了扭 ⑤ 我颇为尴尬,使劲咽了口唾沫,站起身来穿过车厢的过道,走到了接头处,见一个中年人在那里抽烟我凑过去,掏出一只烟来,陪着笑说:“车厢里禁止抽烟,憋坏了,也过来抽一口大哥,借个火中年人犹豫了一下,掏出打火机递过来我在火车的晃荡中把烟点着,吸了一口,把打火机还给他,说:“谢谢啊,大哥这是去哪?" ⑥中年人把还剩一大截的烟掐灭,说了声:“你接着抽,我回座位了 ⑦ 我正呆滞在那里,一个八九岁的阳光男孩出现在眼前,“叔叔 ,请问您,窗外那高大笔直的树就是白杨树吗?" 2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5分) 【答案】(5分)阳光男孩的主动交流与前文其他人的表现形成反差(对比),引发我们对人际交流问题的思考(3分)。
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以回味和思考的空间(2分) 【解析】 1.结构角度 写出“对比”或“反衬"(1分),写出哪两者之间的“对比”或用“谁"去反衬“谁”(1分)(共2分) 2.内容角度 写到突出文章中心或深化了文章主旨或强调了文章中心(1分)写出具体的主旨内容,表达时突显“交流"(1分)(共2分) 3.艺术效果角度 写到结尾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留有想象的空间余地/给人以回味和思考的空间(2分) 无声的尊重 ①一个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候车的有五六个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个人牵着一只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我见那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我也犹豫着是否上前领他过来,却见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跨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
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打扮成朋克风格的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后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却被他礼貌地回绝了:“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正值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部集中,在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紧挨着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小男孩,让出了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 ⑦“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⑧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与平日里对待宠物狗的情形不同,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是用拍照。
我旁边那位刚刚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⑨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跟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⑩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试题】试分析文章第⑩段的妙处 【答案】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季节及特征),与开头第一句“一个冬日的傍晚" 相呼应对比描写,把车外天气的“寒”与人们内心的“暖"作对比,突出了人与人之 间的尊重与关爱,能战胜寒冷的天气和生理的缺陷,给所有人带来尊严、温暖和快 乐省略号的使用,则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3分+3分+ 2 分) (二)(18分) 复活半刀泥 明前茶 ①跟随半刀泥的传承人老万去淘古瓷片,绝对要早起早春,凌晨五点半,东方的云彩上刚吐出一线深橘红,瓷器早市就开张了老万就要守着摊贩将古瓷片从麻袋里倒出来的那一瞬间,在密集的哗哗声中,老万竖起他的招风耳,忽然,他耳朵上的茸毛竖起:“停,停一下!”摊贩住手,老万眼尖手快,从一堆瓷片中捡出好几片来,他摊开它们,一一询价,摊贩早就摸准了他的脾气,直接把猛地看上去没啥花样的两片捡出来,递到老万手上:“都晓得你搞半刀泥都着魔了,还跟我装。
这样,480块钱一片,你要刻出好花样,给我留一个茶盏,我来买" ②老万露出无奈的笑,付钱,背过身去却一脸的愉悦,开始边走边哼唱虞姬的唱词:“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他一边哼唱,一边举起瓷片对着初升的太阳望我终于瞧见了瓷片上暗藏的乾坤:瓷片虽是如冰似玉的青白瓷,看上去一无所饰,但对光一照,里面的虚实纹样都透了出来,果然有梅枝,有雀鸟,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③老万说:“半刀泥技法的老祖宗,就是宋瓷,准确地说,就是这种南宋青白瓷当年,匠人以刀作笔,在干燥后的素坯上刻画出一面深一面浅的凹面与线条,就像书法中的浓墨与枯墨一样,有深有浅,再施釉后高温烧成,这种刻法,让青白瓷对光一照,上头刻绘的莲花、竹叶、昆虫和小鸟,都好像是纸窗上的投影,既活灵活现,又像浮动在空虚中,好比月光下的幻影我淘了几百片宋瓷,再也瞒不了人摊贩们也敬重手艺人,给我时价打八折,让我买得痛快 ④我不免好奇:“宋瓷倒出来的声响与众不同?"老万说:“当然,就算与宋同时代的金,留下的瓷片倒出来也会哗哗作响,宋瓷细腻坚牢,倒出来是‘呯呯’声,听音可辨,这就像生西瓜和熟西瓜的差别。
⑤青白釉上的半刀泥工艺,原本早已失传,是老万的师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依靠翻阅史料、捡拾残瓷,一个人悟出门道后慢慢恢复的,这门工艺的难处就是:要让青白瓷发出美玉才有的透光感,利坯要利得极薄,而刻刀要在极薄的坯体上游走雕刻,还要一刀下去,刻出深浅有别的凹面来,考验的不仅是审美与刻工,还有匠人控制紧张感的能力这就像初学滑冰的人,上了冰面,越不想栽倒,越是趔趄不已我跟师傅初学时,一拿起刻刀来就忍不住喉头‘咕咚咕咚’作响,师傅说,一感觉到自己在咽口水,手上的劲就有可能使偏了,所以,心无旁骛很重要,你一心一意去感受那些块面,那些线条,刻莲花时能闻到莲香,刻小虫时能感受到触须的弹动,能感受到秋虫的喜怒哀乐,你沉浸其中,就会忘了手上的刻刀有千钧重,忘了咽口水,你就逐渐上道了" ⑥这个悟道的过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二十年前,师傅带着小万,四处去感受光影艺术的曼妙:看扎灯,观玉雕,玩剪纸,瞧得最多的竟是皮影戏说实在的,皮影人偶的戏服、冠冕、动作,透过暖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