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YTJC1-RQ-011固定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细则.doc
13页1范围1.1适用范围本部分适用于我院进行的压力容器(不含超高压容器、医用氧舱、球罐、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下同)的定期检验的通用要求专项为针对特定容器的定期检验提出的专项要求当对特定容器进行定期检验时,除符合通用要求外,应首先符合专项要求;当专项的内容与通用要求不相容时,以专项为准1.2不适用范围对于特殊结构、特殊要求、特殊工况、特殊用途、特殊材料的压力容器或受检单位要求提供检验方案时,或我院体系有要求时,应单独编制检验方案;设计文件、检验标准、规范(规定)中对定期检验有特殊或附加要求,且本细则未涉及或规定不明确时;应用RBI的压力容器,检验机构应当依据其检验策略单独编制检验方案2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固容规》)TSG 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以下简称《容检规》)TSG R0001-2004《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非金属规》)TSG R0003-2007《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简容规》)TSG R5002-2013《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GB150-2011《压力容器》GB/T18182-2000《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NB/T47013.7-201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7部分:目视检测》NB/T47013.8-201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8部分:泄漏检测》NB/T47013.9-201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9部分:声发射检测》NB/T47013.10-201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声超声检测》GB/T11344-2008《无损检测 接触式超声脉冲回波法测厚方法》GB 713-2008《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GB/T 25198-2010《压力容器封头》图1检验流程图NB/T 47008-2010 《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NB/T47010-2010《承斥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GB/T 4237-2007《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3280-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4336-2002《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GB/T11170-2008《不锈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GB/T 14203-1993《钢铁及合金光电发射光谱分析法通则》其它相关的技术标准3术语和定义3.1定期检验是指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在压力容器停机时,依据《容检规》的规定对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所进行的符合性验证活动。
3.2特殊要求压力容器主要是指承受疲劳载荷的压力容器,采用应力分析设计的压力容器,盛装极度、高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盛装易爆介质的压力容器,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等于540MPa的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4检验流程图5流程表述5.1检验负责人评估受检设备检验负责人应当根据报检设备基本信息,根据我院体系文件及检验设备、人员要求,查阅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文献资料等,评估受检设备,判定以下内容:1)是否接受本次检验任务;2)当同时进行定期检验、年度检查报检时,应首先进行定期检验;3)判断适用本检验细则或需要单独编制检验方案或通用检验工艺(主要为3.2条特殊要求压力容器);4)根据检验工作量,确定检验人员资质及数量5.2检验前准备检验单位准备工作检验项目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联系受检单位,了解受检设备信息1资料审查检验人员应核实使用单位及被检容器的基本信息,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资料和使用运行过程有关资料主要审查以下资料:1)设计资料,包括设计单位资质证明、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设计图样,强度计算书等;2)制造(含现场组焊)资料,包括制造单位资质证明,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对真空绝热压力容器,还包括封口真空度、真空夹层泄漏率检验结果、静态蒸发率指标等),竣工图等,以及制造监督检验证书、进口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3)压力容器安装竣工文件;4)改造或者重大维修资料,包括施工方案和竣工资料,以及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证书;5)使用管理资料,包括《使用登记证》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以下简称《使用登记表》),以及运行记录、开停车记录、运行条件变化情况以及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记录等;6)检验、检查资料,包括定期检验周期内的年度检查报告和上次的定期检验报告。
其中1)~4)项的资料,在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定期检验时必须进行审查,以后的检验视需要(如发生移装、改造及重大维修等)进行审查未按要求对压力容器进行年度检查,以及发生使用单位变更、更名使压力容器的现时状况与《使用登记证》内容不符,且未按照《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要求办理变更的,检验机构应当向使用登记机关反映未按照规定实施制造监督检验(进口压力容器未实施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或者无《使用登记证》,检验机构应当停止检验,并且向使用登记机关反映2人员准备按照检验负责人评估的人数确定检验人员数量,要求检验人员应具备与所从事检验项目相适应的有效资格,对检验用设备器具能熟练操作,熟悉被检容器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检验负责人同时应为安全负责人3仪器设备检验负责人(或其他检验人员)应准备好检验现场所用的仪器设备并核查检验用的设备和器具,确保均在有效的检定或校准期内,数量、精度、性能应满足检验要求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检验时,应当采用防爆、防火花型设备、器具4安全防护检验人员应确认现场条件符合检验工作要求后方可进行检验,并且执行使用单位有关动火、用电、高空作业、罐内作业、安全防护、安全监护等规定,确保检验工作安全。
在检 验前和检验过程中,检查个人、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品的配置、使用情况,具体要求按照我院DYTJ/B18-2013《检验检测安全控制程序》执行在检验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检验人员应暂停检验并及时告知使用单位:1)突遇不良天气(如:雨、雪、雷、高温、低温),并且可能对检验质量或检验安全造成不良影响时;2)清洗置换、安全防护等情况发生变化,并且可能对检验安全造成不良影响时;3)当使用单位对检验用设备有防爆、防火花要求,且我院暂不具备相应条件时;4)其它对检验质量或检验安全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发生时检验人员确认受检单位准备工作检验人员应确认检验前或检验过程中被检容器应处于停机状态(安全技术规范允许不停机检验的除外)并检查、核实使用单位清洗置换、清理打磨、安全防护等准备情况现场准备及安全情况应至少具备以下要求,即:1)影响检验的附属部件或者其他物体,应当按检验要求进行清理或者拆除;2)为检验而搭设的脚手架、轻便梯等设施必须安全牢固(对离地面2m以上的脚手架设置安全护栏);3)需要进行检验的表面,特别是腐蚀部位和可能产生裂纹性缺陷的部位,必须彻底清理干净,露出金属本体;进行无损检测的表面达到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有关要求;4)需要进入压力容器检验时,内部介质必须排放、清理干净,用盲板从被检容器的第一道法兰处隔断所有液体、气体或者蒸汽的来源,同时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
禁止用关闭阀门代替盲板隔断;5)需要进入盛装易燃、易爆、助燃、毒性或者窒息性介质的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必须进行置换、中和、消毒、清洗,取样分析,分析结果必须达到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取样分析的间隔时间,应当符合使用单位的有关规定;盛装易燃、易爆、助燃介质的,严禁用空气置换;6)人孔和检查孔打开后,必须清除所有可能滞留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和液体压力容器内部空间的气体含氧量应当在18%~23%(体积比)之间;必要时,还需要配备通风、安全救护等设施;7)高温或者低温条件下运行的压力容器,检验企业提供的相应见证资料,确定是否达到可以进行检验工作的程度,防止造成伤害;8)能够转动的或者其中有可动部件的压力容器,应当锁住开关,固定牢靠防止移动;9)切断与压力容器有关的电源,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检验照明用电不超过24V,引入容器内的电缆应当绝缘良好,接地可靠; 10)如果需现场射线检测时,应当隔离出透照区,设置警示标志;11)检验时,应当有专人监护,并且有可靠的联络措施;12)检验时,使用单位压力容器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到场配合,协助检验工作,负责安全监护检验人员应要求企业提供动火、动电凭证,置换及氧含量检测报告(进入5)-6)规定设备时)等,若检验人员对置换及氧含量检测报告有怀疑时,应要求企业现场复验。
当受检设备存在以下情况时,应当根据需要部分或者全部拆压力容器外隔热层:1)隔热层有破损、失效的;2)隔热层下容器壳体存在腐蚀或者外表面开裂可能性的;3)无法进入压力容器内部检验,需要外壁检验或者从外壁进行内部检测的;4)检验人员结合现场具体情况认为有必要的5.3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定期检验项目定期检验的项目以宏观检验、壁厚测定、表面缺陷检测、安全附件检验为主,必要时增加埋藏缺陷检查、材料分析、密封紧固件检验、强度校核、耐压试验、泄漏试验等项目设计文件对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项目、方法和要求有专门规定的,还应当从其规定对无法进行内部检查的压力容器,检验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可靠检测技术(例如内窥镜、声发射、超声检测等)从外部检测内部缺陷宏观检验宏观检验主要是采用目视方法(必要时利用内窥镜、放大镜或者其他辅助仪器设备、测量工具)检验压力容器本体结构、几何尺寸、表面情况(如裂纹、腐蚀、泄露、变形)以及焊缝、隔热层、衬里等结构和几何尺寸检查可仅在首次定期检验时进行,以后的检验仅对承受疲劳载荷,且重点是检验有问题部位的新生缺陷1结构检验检验人员应检验封头型式、封头与筒体的连接、开孔位置及补强、纵(环)焊缝的布置(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十字焊缝、焊缝间距、焊缝型式)及型式、支承或者支座的型式与布置、排放(疏水、排污)装置的设置等。
2几何尺寸检验检验人员应检验筒体同一断面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纵/环焊缝对口错边量、棱角度、咬边、焊缝余高等3壳体外观检验检验人员应采用目视方法通过目测或者5~10倍放大镜对容器外观进行检查,以发现容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为重点对于内部无法进入的容器应当采用内窥镜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检查包括铭牌和标志,容器内外表面的腐蚀,主要受压元件及其焊缝的裂纹、泄露、鼓包、变形、机械接触损伤、过热,工卡具焊迹、电弧灼伤,法兰、密封面及其紧固螺栓,支承、支座或者基础的下沉、倾斜、开裂,地脚螺栓,直立容器和球形容器支柱的铅垂度,多支座卧式容器的支座膨胀孔,排放(疏水、排污)装置和泄漏信号指示孔的堵塞、腐蚀、沉积物等情况隔热层、衬里和堆焊层检验1)保温层的破损、脱落、潮湿、跑冷,有隔热层下容器壳体腐蚀倾向或者产生裂纹可能性的应当拆除隔热层进一步检验;2)衬里层的破损、腐蚀、裂纹、脱落,查看检查孔是否有介质流出;发现衬里层穿透性缺陷或者有可能引起容器本体腐蚀的缺陷时,应当局部或者全部拆除衬里,查明本体的腐蚀状况和其它缺陷;3)堆焊层的裂纹、剥离和脱落壁厚测定壁厚测定一般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探头参数应与被测部件相适应;测定位置应当有代表性,并有足够的测定点数。
测定后标图记录,对异常测厚点做详细标记以下部位一般应进行测厚:1)液位经常波动的部位;2)物料进口、流动转向、界面突变等易受腐蚀、冲蚀的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