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穴道学课件资料:足太阳膀胱经.ppt

70页
  • 卖家[上传人]:wox****ang
  • 文档编号:157235586
  • 上传时间:2020-12-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66MB
  • / 7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足太阳膀胱经,POINTS OF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足太阳膀胱经,教学要求 授课内容 概述 常用穴位 小结 习题与参考资料,常用穴位,,,,,,,,,,,,,,承山,至阴,申脉,昆仑,秩边,志室,膏肓,委中,承扶,次髎,膀胱俞,大肠俞,肾俞,胃俞,脾俞,肝俞,膈俞,心俞,肺俞,风门,天柱,攒竹,睛明,,,,,,,,,,,,,,,,,,,,,教学要求,熟悉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及其与脏腑器官的联系; 掌握足太阳膀胱经主治概要; 掌握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取穴要点; 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特殊腧穴刺灸要点; 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及腧穴定位; 掌握重点穴位:定位、功效、主治概述--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睛明), 上额,交于巅顶(百会)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列颞颥部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户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环跳)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出于外踝的后面、沿着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联系脏腑:膀胱、肾; 经过器官:膀胱、肾、眼、耳、脑概述--经脉循行,概述--主治概要,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 神志病症; 相关脏腑病症; 相关组织、器官病症;,穴名: 睛明 、 攒竹 定位关键词: 目内眦;眉头 主治: 头面疾病;急性腰痛,概述头面部穴位,,概述头部穴位,,穴名: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 通天 、 络却 、玉枕 、天柱 定位关键词: 前、后发际 主治: 头面部疾病;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概述肩背腰部穴位,穴名: 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 定位关键词: 第一胸椎到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局部病证,概述腰部穴位,穴名: 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 定位关键词: 第二胸椎到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局部病证,,概述臀部穴位,穴名: 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 、胞肓、秩边 定位关键词: 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3寸;尾骨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局部病证,概述腿部穴位,穴名: 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合阳 、承筋、承山、 定位关键词: 臀沟;腘横纹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下肢疾病,穴名: 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 、京骨、束骨、足通骨、至阴 定位关键词: 腓肠肌肌腹;外踝尖;跟腱 主治: 腰腿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疾病,概述足部穴位,睛明(Jingming,BL1)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定位: 目内眦旁0.1寸。

      刺灸: 左手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沿眶缘缓慢进针,直刺0.5-1寸,不提插、不捻转,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禁灸睛明--解剖,(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一内直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和内眦动脉的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颈支和动眼神经分布,并有滑车上、下神经和动脉经过睛明(Jingming,BL1)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主治: (1)近视,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目翳; (2)急性腰痛 配伍: 配合承泣治疗青少年近视; 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攒竹(Cuanzhu,BL2),定位: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 (1)头痛,眉棱骨痛; (2)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迎风流泪 操作: (1)治眼病可向下斜刺0.3-0.5寸透睛明,禁灸 (2)治头面病可向上平刺或透鱼腰 配伍: 配阳白治口眼喎斜、眼睑下垂攒竹--解剖,(1)针刺层次: 皮肤--下组织--眼轮匝肌--皱眉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额动脉分支分布天柱(Tianzhu,BL10),定位: 后发际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 (1)头痛,眩晕; (2)项强,肩背痛 现多用于落枕,肩背痛,颈椎病,鼻塞;咽喉炎,癔病,神经衰弱等 刺灸: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配伍: 配大椎治头痛项强天柱--解剖:,(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头半棘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3颈神经后支和枕动脉的分支分布;深层有枕大神经和枕动脉本干经过定位: 风门(Fengmen,BL12) 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Feishu,BL13)肺的背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X inshu,BL15) 心的背俞穴: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灸: 斜刺0.50.8寸;可灸 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风门、 肺俞、 心俞,风门、 肺俞、 心俞解剖,(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 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 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胸神经后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风门、 肺俞、 心俞解剖,风门 (1)伤风,咳嗽; (2)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现多用于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荨麻疹等 肺俞 (1)咳嗽,气喘,咳血,鼻塞; (2)骨蒸潮热,盗汗; (3)皮肤瘙痒,瘾疹 心俞 (1)心痛,惊悸,心烦,失眠,健忘,癫狂痫; (2)咳嗽,吐血,盗汗风门、 肺俞、 心俞主治,风门、 肺俞、 心俞配伍,风门 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气喘;配合谷治伤风咳嗽 肺俞 配合谷 、迎香治鼻疾;配风门治咳嗽喘 心俞 配巨阙、内关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神门 治失眠、健忘肺俞、 心俞研究进展,肺俞 (1)针刺可增强呼吸机能,使肺活量、通气量及耗氧量增加对哮喘发作期患者,可使呼气时气道阻力明显减低 (2)针刺对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三伏灸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使热带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的白细胞数减少 心俞 (1)针刺此穴和厥阴俞可使心率减慢; (2)温灸两穴对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心电图、 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针刺对心房颤动有控制心率作用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1.膈俞(Geshu,BL17)八会穴血会膈俞 : 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肝俞(Ganshu,BL18)肝的背俞穴: 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胆俞Danshu(BL19) 胆的背俞穴: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脾俞(Pishu,BL20)脾的背俞穴: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胃俞(Weishu,BL21)胃的背俞穴: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刺灸 向内斜刺0.5-1寸不可深刺,注意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气胸定位,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解剖,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解剖,主治,膈俞 (1)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 (2)血证,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便血,瘾疹 (3)肺痨(加胆俞为四花穴) 肝俞 (1)黄疸,胁痛,脊背痛; (2)目赤肿痛,目视不明,夜盲; (3)吐血,衄血; (4)眩晕,癫狂痫; 胆俞 (1)黄疸,口苦,胁痛,呕吐、食不化; (2)肺痨,潮热主治,脾俞 (1)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秘,纳呆,食不化; (2)水肿,黄疸; (3)背痛 胃俞 (1)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2)胸胁痛配伍,膈俞 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配足三 里、血海、肓膏治贫血 肝俞 配脾俞治疗眼睑下垂;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太冲治目眩; 胆俞 配阳陵泉、太冲胆道疾病。

      脾俞 合心俞治疗嗜睡;配足三里治腹脱 、便秘 胃俞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肾俞(Shenshu,BL23)肾背俞穴,定位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灸: 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 (1)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遗尿,小便不利,水肿; (2)耳鸣、耳聋(肾开窍于耳) (3)气喘(肾主纳气) (4)腰痛(腰为肾之府) 配伍 配太溪 、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肾俞--解剖,(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腰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大肠俞(Dachangshu,BL25)大肠背俞穴:,定位 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1)腰痛; (2)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痔疮(挑刺); (3)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刺灸:: 直刺或斜刺0.8-1寸;灸3-7壮 配伍 大肠俞配气海、足三里、支沟治便秘大肠俞解剖,(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4、第5腰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4、第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腰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

      膀胱俞Pangguangshu(BL28)膀胱背俞穴:,定位: 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灸: 直刺或斜刺0.8l.2寸;可灸 主治 (1)小便不利,小儿遗尿,尿频,遗精; (2)泄泻,便秘; (3)腰脊强痛 配伍: 膀胱俞配肾俞治小便不利膀胱俞解剖,(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深层有第2骶神经后支的肌支、臀下神经分支和臀上动脉分支分布次髎(Ciliao,BL32),定位: 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的中点 主治: (1)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 (2)腰痛,下肢痿痹 刺灸: 直刺11.5寸;可灸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遗尿 配血海治 痛经次髎解剖,(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深层有骶外侧动脉分支和第2骶神经后支的肌支分布委中(Weizhong,BL40)合穴,定位: 腘横纹中央 刺灸: 直刺0.5-1寸或点刺放血静脉放血时防刺入太深而 刺穿血管;不宜疤痕灸委中--解剖,(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腘窝内脂肪。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股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肠内侧皮神经起始端、胫神经干和腘动、静脉经过委中(Weizhong,BL40)合穴,主治: (1)腰痛(腰背委中求),下肢痿痹; (2)腹痛,吐泻,中暑(合穴可泻热); (3)小便不利,遗尿(合治内腑) (4)丹毒,瘾疹,皮肤瘙痒,疔疮 研究进展: 针刺细菌性腹膜炎家兔,可使白细胞总数下 降并趋正常,腹膜粘连减轻膏肓(Gaohuang,BL43):,定位: 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一切虚劳病,防病保健 (1)咳嗽,气喘,盗汗,肺痨; (2)遗精,健忘; (3)羸瘦,虚劳 刺灸: 向外斜刺0.5-1寸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配伍: 配尺泽、肺俞治咳喘膏肓解剖,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3、第4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和第3、第4胸神经后支肌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