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选)论法的精神.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88400955
  • 上传时间:2021-07-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法的精神 作者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论述了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等关系,主张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反对横征暴敛,促进国际交往和世界和平并论述罗马继承法和法国民法的起源和变革强调严格区分各种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制定法律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注意的问题19世纪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部著作的影响 该书所倡导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权力分立是对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抨击,成为此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政治纲领特别是为孟德斯鸠所第一次正式提出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经过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已经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构建民主制度和政权体制的组织原则孟德斯鸠所集中讨论的不是具体的法律规范本身,而是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类理性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所以,孟德斯鸠把法律置于决定地位,认为只有法律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而专制则是对人性的蔑视和对自由的践踏。

      他进而深入探讨了自由赖以存在的体制条件,并借此找到恢复自由的基本手段——三权分立,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主张宪法统率下权力分立与制衡的政治制度使法律、自由与宪法结合起来,奠定了宪政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也是孟德斯鸠对政治理论最杰出的贡献 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应该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状况有关,和不同人种的生活方式有关,和某个特定的政治制度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与人的宗教、性格、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法律和法律之间也有传承或借鉴的关系,法的渊源,法的目的,法调整的社会关系都是考察法的精神所应考虑的因素 一般理性产生,是普遍的永恒法律的统一体客观存在的法的规律性可对国家的行为设置种种限制因此,这种自然法有助于他建构一个解决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公民、公民与公民关系的全新的政治体系,从而解决上帝从人类世俗生活中逐步退出以后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理论问题这种社会,无论是采用贵族政体、共和政体,还是君主政体,都有可能达到上述目标因此,他通过对一般人性的分析,通过其权力分立理论,阶级分权理论以及联邦主义思想表达了他对自由之秩序建立的强烈渴望从而也为我们思考人类社会结构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

      其中除了广为人知的三权分立理论,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阶级分权——权力制约、自由与秩序保障的前提撇开其等级含义不论,他却看到了人类的群体性特征而阶级、阶层乃是具有一定经济背景的人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以上两种观念都具有一定的客观基础与此相似的是,孟德斯鸠也倾向于认为一个强大的中间阶级才能真正有效地制约统治者的权力即权力的真正制约来自阶级的分权他说“君主政体的基本准则:没有君主就没有贵族、没有贵族就没有君主在没有贵族的君主国,君主将成为暴君甚至于认为在缺乏中间阶层的情况下,他认为即便僧侣的权力对于君主国也是适应的对于专横既然没有其他阻力,那么这个阻力也是好的因为专制主义既然给人类带来可怕的危害,那么这个能制约专制主义的害处本身也是好处了他隐含的意思明确化表述应为:以权力制约真正坚实的社会基础并非来自单个人,而是来自各个不同的特定团体因为单个个体凭其实力是无法与强大的权力相抗衡的故个体权利对权力制约的实现乃是社会团体的普遍建立以及中 间阶层的形成社会学家普遍认为金字塔的等级结构不具有稳定性,而真正较为稳定的工商社会的标志乃是中间阶级的崛起形成一个橄榄球形等级结构在英国宪政史上,正是贵族阶层及新兴资产者通过斗争一步步限制国王权力从而达到权力制约目的的。

      中间阶层以法律为武器,以和平斗争为手段,最终实现了阶级分权注意到英国宪政史上的阶级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权力制约机制因为一切斗争仅仅是为了个人目的,即其不具有阶级背景阶级分权有助于权力制约的实现,有助于自由与秩序的实现,这也充分证明了人类的分层性、集团性、与等级性而这些因素构成社会秩序的客观基础因此,阶级之分权乃是民主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2021709016丁佳彤人文哲学 在本书第一卷中,他从自然状态和基本法出发,论证了法与不同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的关系因为他认为“这种原则对法有至巨的影响”1,所以必须倾尽全力的说明 一、从自然状态出发 在本书伊始,孟德斯鸠首先为我们区分了“法”的概念,即何为法何为自然法何为人为法他对这些概念有着简明扼要的理解 随后,孟德斯鸠又提出“先于所有这些法则和规则而存在的是自然法„„因为除了我们的存在本质之外,自然法再没有任何其他渊源„„自然法就是人在社会组成之前所接受的法4在社会组成之前,人仅仅具有认知能力,而没有思辨意识,知识也相当贫乏人感到自己的弱小,所以大家非常怯懦,易受惊吓,哪怕是最微小的东西和响动。

      这种情况下,人们都以为自己不如他人,所以大家尽力不去招惹别人,谁也不会想去攻击对方,于是就有了第一条自然法——和平而即使人类再感到自己的弱小,他们也必须设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即填饱肚子,这是另一条自然法还有我理解为人类天性中生殖的本能,孟德斯鸠表述为“一 5个动物在一个同类向他靠近时所体验到的愉悦,也会促使他们互相亲近所以,两性之间互献殷勤也是一条自然法然后人们渐渐获得了知识,有了相互结合的理由,自然法的第四条就是在社会中共同生活的愿望以上这些所描述就是所谓的“自然状态” 达朗贝尔这样总结在社会状态下,虽然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的平衡,但也没有极端的不平衡„„聚集并武装起来的人们于是一面相互拥抱,一面试图彼此伤害,法律就是效力大小有别的约束,旨在中止或制止他们的攻击6 二、三种政体的性质及基本法 孟德斯鸠把政体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每种政体都是由两种概念加以确定,孟德斯鸠称之为政体的性质和政体的原则 孟德斯鸠认为这三种政体具有不同的性质:“我假定了三个定义,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三个事实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部分人民掌握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一人依固定和确立的法单独执政的政体;专制政体也是一人单独执政的政体,但既无法律又无规则,全由他的个人意愿和喜怒无常的心情处置一切。

      7同时他又分清共和政体是由全体人民还是一部分人掌权的,目的在于说明有两种共和政体:民主共和政体和贵族共和政体共和国的全体人民握有最高权力时,就是民主政治共和国的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时,就是贵族政治8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政体的性质一方面取决于掌握最高权力人数的多寡,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行使这种权力的方式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都是由一个人掌握最高权力的制度,但在君主政体下,掌握最高权力的这个人是按照既定的法律治理国家的,而在专制政体下他可以不凭借法律,不按规章行事因此确定政体性质的标准有两个因素:第一,最高权力掌握在多少人手中;第二,行使这种最高权力的方式是什么另外还应当加上第三个标准,即政体的原则是什么9 在贵族政体中,孟德斯鸠则主张设置元老院,专门负责处理贵族集团无法决断的人物,并准备方案供贵族集团决定而人民也应在政府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不应被赋予过高的权力,否则会造成权力的滥用当大权在握的官吏实行职能时应大造声势,但应应用短的任期消解权力的巨大而最好的贵族政体,就是贵族尽可能置身于人民中间,这样就不会造成压迫和剥削 在君主政体中,君主是一切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的源泉,但应设置一些中间渠道保障权利得以顺畅行使。

      并且他强烈要求维护僧侣的特权,并希望他们的管辖权能够固定下来,这样就可以限制君主的权力防止专制除了所谓的中间力量,孟德斯鸠强调法律的监护机构的重要作用,这样就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在专制政体中,孟德斯鸠强调,设置宰相是最重要的基本法因为当君主纵情声色时,他可以将这些庞杂的事务交给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去关照 三、三种政体的原则 孟德斯鸠认为,不同性质的政体具备不同的政体原则,每一种政体的原则都能确保一个政体的稳定性 第一,民主政治的原则是品德,品德是平民政治存在的动力,这种品德就是孟德斯鸠所谓的共和精神,即爱祖国、爱平等、爱民主政治、尚武、简朴等这不是道德上的品德,也不是基督教上的品德,而是政治上的品德,它是推动共和政体的动力第二,贵族政治的原则是节制他说:“节制是贵族政治的灵魂我指的是那种以品德为基础的节制,而不是那种出自精神上的畏缩和怠惰的节制10第三,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宠在孟德斯鸠看来,君主政体是依靠法律而统治的,所以法律取代了品德的地位,而荣宠则是这个国家存在的基础荣宠就是每个人和每个阶层的成见它代替了我所说的政治品德,并且处处做品德的代表在君主国里,它鼓舞最优美的行动;它和法律的力量相结合,能够和品德10 由这三种政体的原则,孟德斯鸠推出了它们在教育法、立法、民法及刑法的简繁、节俭法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各种政体中的教育法也应该各不相同在君主政体中,教育法以荣宠为目标;在共和政体中,教育法以美德为目标;而在专制政体中,教育法以畏惧为目标13下面我以教育法为例 在君主政体中,孟德斯鸠认为,荣宠是“无处不在的指导我们的万能教师”14在那里,人们对行为的判断是非凡与否,而不是其他所以在君主政体中,一旦可以把事情赋予荣宠的含义,就变为了高贵有时,献媚是被允许的,权术是被允许的,所以“君主政体中的风尚远不如共和政体中的风尚更为纯正15而人们自小被教育要讲礼貌,动机也并不纯正,而是源自人们出人头地的欲望这一切的一切根源就是要对君主的服从 在专制政体中,他们的教育与君主政体相反,是为了降低人们的心智,这种教育是奴役性的孟德斯鸠认为,“专制体制无教育,他先取走一切,然后才给予一点点;把人先培养成不良臣民,然后再把他们培养成奴隶16 在共和政体中,需要教育的全部力量因为它要求人们具有美德,这种美德就必然要求人们把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些则都依赖人们对法律和国家的爱由于全体人民所拥有的原则在民主政治下为品德,因此,在共和国里,为了使管辖下的国民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教育的法律应该是品德——热爱祖国、热爱平等、热爱俭朴,是民主政治教育之精神所在或首要任务。

      四、三种政体的腐化 孟德斯鸠认为,各种政体的腐化几乎总是由原则的腐化开始的,他逐一分析111 第一,关于民主政治原则的腐化孟德斯鸠认为,民主政体是以品德为其存在的基础和动力的,一旦这些品德丧失,民主政体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当“民主政治原则腐化的时候,人们不但丧失平等的精神,而且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每个人都要同他们自己选出的领导人平起平坐时,民主政体的原则就腐化了这时候,人们甚至不能容忍他们所委托给人的权力无论什么事情他们都想自己去做,要替元老院审议问题,替官吏们执行职务,替法官们判决案件”17孟德斯鸠谈到这种过度的平等将导致对元老院的不尊重,对主人的不尊重,对丈夫的不尊重等等因此社会的风俗将不复存在,共和国也将不再具备品德在因此民主政体应该避免两种极端,就是极端不平等的精神和极端平等的精神极端不平等的精神将使民主国走向一个人或少数人的统治,而极端平等的精神将使民主国走向一人独裁的专制主义他把民主政体原则的腐化的原因归结为巨大的成功他以雅典和罗马为例,说明成功腐化了人民,使人民的品德丧失 第二,关于贵族政治原则的腐化。

      孟德斯鸠认为,节制是贵族政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