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COE计划的阶段演进及制度实践.docx
10页日本“COE计划”的阶段演进及制度实践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鉴于学者、学科、大学以及科研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本政府提出并相继启动了系列“COE计划”在计划实施进程中,形成了包括项目遴选、评估验收、团队建设等严格透明的制度体系,使得日本大学及研究机构在知识生产、学术制度构建等方面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日本,COE计划,阶段演进,制度实践 上世纪90年代始,日本政府提出并启动“COE”系列计划COE”是英文“Center Of Excellence”一词的缩写,意为“卓越研究基地”,该计划是日本文部省鉴于本国科技发展缓慢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总体发展态势,为推进科技创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实施的卓越研究基地建设资助计划该计划先后经历了“COE基地建设计划”、“21世纪COE计划”、“全球COE计划”三个阶段在学界以往的研究中,多只注意“21世纪COE计划”,而对“COE计划”全貌关注不多本文拟从动态研究的视角,对“COE计划”的阶段演进及制度实践做整体性研究 一、外压与内需动力共存:日本“COE计划”的启动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持续关注本国大学发展相对滞后、学科发展失衡、结构失调、国际影响力日益下降、大学社会服务功能不强等问题,并于世纪交替之际,先后启动、实施了“COE基地建设计划”、“21世纪COE计划”和“全球COE计划”,将日本的大学发展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众所周知,二战后,日本政府确立了经济赶超、从国外引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目标推动下,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但是,由于战后日本仅重视技术引进,忽视科技创新及基础理论研究,导致其发展后劲严重不足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际间各种竞争的日益激烈,日本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缓慢,使其难于应对国际竞争的复杂环境依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价购买力换算,1981年,日本的技术输出额为17510600万日元,远低于美国的175876000万日元,也落后于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其中,德国为21192400万日元,英法分别为22017200万日元、20852600万日元与此同时,日本的技术输入额为25963200万日元,高于美国的15694600万日元,也高于法国(22808900万日元)和英国(18210100万日元),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的技术输出与技术输入的比值分别是0.67、11.21、0.63、0.91、1.21,而全体OECD加盟国的平均值为1.23;1991年,上述五国及OECD加盟国的比值依次是0.94、4.12、0.79、0.71、1.01、1.05。
可见,10年来,经过日本各界的不懈努力,其科技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居技术贸易逆差的劣势,不仅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也低于英国和OECD加盟国的平均水平,这显然与日本当时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地位严重不符,不能为日本未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日本社会各界都期待大学在技术创新、基础研究方面有所作为 (二)大学提升的热切期待 二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体制有了重大转变,战前的许多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升格、合并等办法,调整成单一的四年制大学,大学(不含短期大学)数量激增,至1961年时,已达250所,1991年增至514所,30年间,新增大学264所,增长率为105.6%1970年,日本25岁以上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数为3254155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5.5%,到1990年时,该指标的人口数已达10104914人,所占比例为12.3%1981年,日本国、公、私立大学(不含短期大学)共有大学本科新生413236人,至1985年时,共有326043人就业,就业率为78.9%;1991年,日本大学拥有本科新生521899人,四年后,共有422738人就业,就业率为81.0%大学的快速发展,满足了日本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回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的浪潮,但也存在大学教育质量下降、研究经费不足、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少等问题。
从总体上看,日本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端人才,尤其是科学研究人员的培养较为匮乏,有待进一步提升1981年,日本大学共有博士新生4753人,占新生总数的比例仅为1.1%,1991年为8505人,所占比重为1.5%;以自然科学系(理学系+工学系+农学系+保健系)为例,1981年,大学共有博士毕业生2733人,其中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为1635人,占博士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为59.8%;1991年博士毕业生为4797人,其中科学研究人员3369人,所占比重为70.2%文部省认为:“以学历为取向的考试竞争、接受性的灌输型教育使大学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从事创新研究的人才严重不足加之战后教育民主化思想影响,虽然带来教育的普及和平等,但同时造成教育体制的划一、僵化和对拔尖人才培养的忽视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直呼“今后教育的大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创造型人才此外,日本对大学的投入严重不足,1981年,大学获得政府资助经费为144564500万日元,仅为当年日本GDP的0.55%,1991年为0.51%,其在OECD加盟国中的排名靠后,仅为第23名 (三)学科调整的急切希望 二战以来,日本经济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以农需工业为重点转变为以重化工业为中心。
经济的高速增长急需大批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熟练劳动力,为此,日本池田内阁于20世纪60年代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该计划第三章《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中,明确提出增招理工科大学生,培养科技人员等具体措施与发展指标尽管如此,日本大学重文法轻理工之风基本上未发生改变1980年,日本大学本科入学人数412437人,其中,人文社会学科拥有本科新生人数222704人,占本科新生总人数的比例为54.0%,自然科学系本科生人数为127935人,所占比例为31.0%;十年后的1990年,日本大学拥有本科新生492340人,其中,人文社会科学新生人数272774人,占总人数的比重为55.4%,自然科学系拥有本科生人数150519人,所占比重为30.6%十年间,日本大学本科入学人数新增79903人,其中,人文社会学科新增学生50070人,占新增总人数的比例为62.7%,自然科学系新增学生22584人,所占比例为28.3%,人文社会科学本科入学生增长显著,而自然科学新生人数虽有所提高,但其增长速度不及日本大学本科新生总人数的增长速度,在日本大学本科入学新生总人数中的比重不升反降,学科结构失调、学科发展失重等问题十分严重。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作为亚洲一流经济教育强国之一的日本,为保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领先优势,决定推行高等教育改革,试图通过建立一套全新的、完备的高等教育激励机制,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步伐,为日本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优质的科学技术人才 二、国内与国际战略共进:日本“COE计划”的阶段演进 日本政府推出“COE计划”,旨在建设若干个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研究基地并进而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个性十足的世界一流大学与此同时,依靠建成高水平的研究基地,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世界一流的科研人才,以造就一批具备国际水准的本土研究人员其计划实施分三个阶段 (一)“COE基地建设计划”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鉴于在科学技术领域投入大、产出小这一现实困境,借鉴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制定并实施了“COE基地建设计划”早在1988年,日本政府即创立“国立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随后又分别于1990年、1991年创建了“北陆尖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和“奈良尖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日本政府认为,“上述三所研究生院大学的相继成立,标志着日本自己的COE从此诞生。
1992年,日本文部省学术审议会在《关于展望21世纪学术研究综合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推进方案》)中即有设置COE的动议:“为积极推进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必须在全面建设的同时,对特定研究组织进行重点建设,以形成研究的制高点在适当情况下有必要建成相关研究组织的密切网络,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基地——COE1995年7月,日本文部省学术审议会召开第83次全体会议,向文部大臣提交《关于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基地(COE)》的建议,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的建设:一流的科研队伍、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合理的研究机制、宽松的研究环境至1996年底,“日本共有46个研究机构被纳入核心研究机构支援计划,其中包括15个大学共用机构,7所大学的17个附属研究所,10所大学的14个研究中心另有11个研究组织被纳入核心研究基地建设计划日本文部省在1995年度预算中划拨91.85亿日元用以支持COE基地建设,又于1996年与1998年分别拨款专项经费113.68亿日元、120.65亿日元支持该计划建设 (二)“21世纪COE计划” 进入21世纪,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高等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方针“(即”远山计划“),阐述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总体方针与具体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在竞争环境中重点投资建设30所世界高水平大学。
2002年,重点支持建立具有世界水平的教学、科研基地——”21世纪COE计划“正式启动,日本学术振兴会受文部科学省的委托,在大学评估与学位授予机构、日本私立学校振兴与共济事业团以及大学基准协会的协助下,设立,具体负责制定规则和事务性操作规程表1介绍了日本”21世纪COE计划“历年申请、获批及补助情况 “21世纪COE计划”起于2002年,止于2009年,历经7年,期间资助COE项目271项(“COE计划”之初为274项,中间辞退3项) (三)“全球COE计划” 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7年启动了新一轮卓越计划——“全球COE计划”该计划仍由日本学术振兴会及其他日本团体具体负责执行,其下设“全球COE计划委员会”该计划的宗旨是通过建设世界高水平教育研究基地来提升日本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即通过强化和提升日本大学院(研究生院)的教育研究水平,从而培养富于高度创造性的年轻研究人员,使其通过教育研究基地的实践平台,成长为日本相关领域的未来领军人物表2介绍了日本“全球COE计划”的历年申请、获批及其补助金情况 三、继承与发展的不凡之路:日本“COE计划”的制度实践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日本的“COE计划”由“COE基地建设”、“21世纪COE计划”、“全球COE计划”三个阶段构成,各阶段的建设目标有继承有发展,既有多样化的资助对象与资助方式,又有严格的评审制度与退出机制,反映出“COE计划”在其实施过程中,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
(一)制度的继承性 从“COE计划”三个阶段所确立的目标看,其总体思想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即通过建设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研究基地和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世界一流的科研人才,造就一批具备国际水准的本土研究人员,从而建成若干所具有国际竞争力且个性十足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国家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就“COE计划”实施的主体而言,均是在文部科学省的直接推动下进行的,资助资金全部来自于日本文部科学省,委托第三方机构负责具体实施;“COE计划”各阶段的资助对象均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日本国、公、私立大学,根据大学学科发展状况、科学研究水平以及与社会互动能力等标准进行遴选与资助;“COE计划”均从“小”处着眼,注重细节,以“项目制”形式进行资助,提倡校内各学科间横向协同;此外,“COE计划”的遴选及评价十分规范,在一个建设周期内需进行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