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园林史课件: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ppt
56页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园林(公元(公元960~1271年)年)o宋代发展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宋代发展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o宋代皇家:宋代皇家:园林北宋的“东京四苑” 艮岳的布局特征 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o宋代私家园林宋代私家园林:园林类型及其特点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o其他园林其他园林目录讲授重点是宋徽宗的“寿山艮岳”及《洛阳名园记》所载的私家园林1.宋代发展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宋代发展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o社会发展o唐末以来,中国历史上形成五代十国先后并列的形势,到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宋王朝建都于后周的开封,改名为东京,阶级关系得到调整,经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科技发明较多,产生了指南针、活字版印刷等等o唐时一直是中原为重要商业城市,但到宋已衰落,而江南经济繁荣,建都东京可依靠江南地水运的粮食和财富供应,从此以后,中国封建王朝的都城便逐渐往东转移o公元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次年,金太宗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o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半壁河山的南宋王朝,公元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临时首都)改名为临安,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o 在这过程中,东北契丹族建立辽王朝→势力扩张到华北大平原 ,定都南京,又称燕京o辽末,东北女真族→金王朝,公元1122年,金军占领南京,次年按约将南京交还给宋,1125年又夺回,并南侵,与南宋对峙150年o1227年,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灭亡文化发展文化发展•儒道释三思潮,处于蜕变之中,儒学转化为新儒学——理学,佛教转化为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文化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园林林当时也富于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形式趋于定型,主要由当时特殊的背景所决定的——北宋起,园林出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o①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的同时,城市商业和手工业亦空前繁荣,资本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孕育o张择端《清明上河图》o②城乡经济发展,带动了科技的长足进步o四大发明o建筑技术方面:《营造法式》李明仲 、《木经》喻皓o园林观赏树林的栽培《牡丹谱》、《兰谱》等 o③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所有任何时代都高o④诗词内容与风格上发生了很大变化o诗词独树一帜o陆游、范成大、杨万里、苏轼、王安石等夏日田园杂兴夏日田园杂兴范成大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北宋o书画超越唐代o北宋四大家:董源、李成、关仝、荆浩①以荆浩领路人——写实《匡庐图》《匡庐图》 大山、大树全景式构图《山水决》《笔法记》 古代人物画的最高追求——传神 古代山水画的最高追求——意境②董源“潇湘图”•郭熙“早春图”→论著《林泉高致》对春、夏、秋、冬四季山景的描绘• 春山艳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o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南宋o南宋山水画,受宫廷画院的影响:追求含蓄、诗意。
o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夏圭等马远马远《《踏歌图踏歌图》》o夏圭o“溪山清远 ”o“柳溪牧归”o“风雨归舟”o“秋江溟泊2.宋代皇家宋代皇家o多集中在东京(河南开封)、临安(杭州)•造园规模和气魄,远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精致则过之,内容更接近于私家园林o东京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其中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o北宋初年建成的“东京四苑”——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 加后来的延福宫、艮岳北宋东京城平面示意图宋徽宗o赵佶(1082-1135)1100年即位,在位26年,1125年传位给钦宗 o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后,无子由哲宗弟赵佶继位任用奸相蔡京,吏治腐败在位期间,爆发了诸如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传位于其子赵恒(钦宗),自称太上皇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1135)o宋徽宗是一个败国皇帝,但却是一个艺术家和书法家他工画花鸟,书法首创“瘦金体”艮岳o建园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心赏玩”o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式居住的建筑,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主,大体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着水体。
水面“万岁山”,“万岁山”乃定先筑土,后加上石料堆叠而成的大型的土石山o万岁山的东南面,小山横亘的里名“芙蓉城”,仿佛前者的余脉水体南面为稍低的次山“寿山”,又名南山,双峰并峙,山上建噰噰亭,山北麓建绛宵楼o从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后扩为一个小型水池名“曲江”,可能摹拟唐朝长安的曲江池,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东曰流碧,西曰环山,上建泛雪亭,雁(研)池是园内最大水池,从东南角流出园餐,构成完整水系;艮岳之西部靠南另有两处园中园:药寮、西庄前者种植“参术、杞菊、黄橘”等o所者种“禾、麻、菽、麦、豆、麻,筑室若农家,故为西庄”o艮岳的造园艺术的成就,从总体到局部,是多方面的:o1)筑山:万岁山,其余石料:太湖石、灵壁石o2)置石:千姿百态,单块“特置” 石峰,尤其是太湖石峰的手法o3)理水: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主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瀑、潭等缩影与山石相嵌o4)植物配置:方式:孤植、丛植、混交,大量成片栽植o5)建筑:园内“亭堂楼涫,不可殚纪”,集中为大约40处,几乎包罗了主部建筑形式南宋临安平面示意图南宋皇家园林o集芳园o玉壶园o后苑小结o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远不如唐代,也没有唐代的离宫御苑。
o但规划上更精密细致,比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都缺少皇家气派,更多接近私家园林3.私家园林o中原与江南是宋代经济、文化、政治中心o私家园林集中于中原(洛阳、东京)与江南(临安、吴兴、平江)等北宋o1)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二十处,分三大类:o花园:是以搜集观赏花木为主,面积往往较大o宅园:主要是供主人生活的连接宅邸的园林o游憩园:供园主休息、游憩和宴会娱乐之用,园景与住宅分开,多住城郊花园类o归仁园:占据一个街坊,周围一里多范围,“北有牡丹、芍药千株,中有竹千亩,南有桃李弥望”——洛阳城最大的私家园林o李氏仁丰园:桃、李、梅、杏、莲、菊,个各数十种,牡丹、芍药至百余种,又有紫兰、茉莉、琼花、山茶等南方种园内建有五亭,作为四时赏花的场所花木品种最齐全,犹如植物园 宅园类o富郑宅园:为宋仁宗、神宗两朝宰相富弼的宅园 以景物取胜,以景物为构图中心,景物以一区又一区的展开,在自然曲折变化中求得统一的布局手法,即有深密幽致之景,也有开朗豁达之景,组成一座丰富景物的自然山水园林北区北区南区南区o环溪:宣徽南院使王拱辰的宅园o以湖水取胜全园以溪池的水景为主题,临水建亭、台、榭等园林建筑,并种植梅花木千株。
洁华亭o苗帅园:“园筑古,景物皆老”o湖园:主园以湖为主,布局而成的水景园,大湖为主园的构图中心,湖中有洲岛,湖中有堂与湖水岸的堂遥相呼应,又与两岸之亭相对应形势的取及构图的平稳o赵韩王园:“高亭大榭,花木渊薮”o大字寺园:原来为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后改为佛寺北宋时张氏得其半,为“会隐园”,水竹尚甲洛阳游憩园类o供园主休息、游憩和宴会娱乐之用,园景与住宅分开,多住城郊o董氏西园·董氏东园—为董俨游憩园. 西园—洛阳城中“遂得山林之乐”的地方 东园—内有古树,大池,池中建含碧堂,其他建筑o以山林景取胜--丛春园、松岛、东园、紫金台张氏园、号文穆园、独乐园、刘氏园等独乐园o司马光的游憩园,规模不大而又非常简朴根据文中简述,绘制独乐园平面示意图 主题来源: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jiao liao)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只好造园以自适,而名字“独乐”南宋o1)沧浪亭o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苏舜钦(1008-1048)o沧浪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北宋庆历五年(1045),苏舜钦蒙冤遭贬,流寓到苏州, 见五代孙承佑的废园“草树郁然,崇埠广水”,便以四万钱购得苏舜钦遭贬后便自号沧 浪翁,吟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我足”的渔父歌,在 城市中过起了隐逸山水、逍遥自乐的生活o——欧阳修给其写碑题o《过苏州》o“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o沧浪亭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园林它未入园门先见景,一湾清流将园紧紧环绕,园内参天古木,亭台楼阁,一条复廊,将园内之山和园外之水连为一体踱桥入园,只见山石横卧, 将满园景色深深遮掩,循廊西行,有藕花小榭、锄月轩等;南折,曲廊中置御碑,上刻康 熙帝南巡时题写的诗联南有清香馆、五百名贤祠祠南为翠玲珑祠之东为明道堂西 南楼阁下叠石为洞,名印心石屋;石屋上有高阁两层,名看山楼。
明道堂后假山上,沧浪 古亭坐落山巅,此处四周老树参天,怪石嶙峋古亭石枋上“沧浪亭”三字为俞樾所书, 亭柱有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过亭向北,沿长廊而行,透过廊壁上的 漏窗,可略窥园外风光这些漏窗无一雷同,被称作沧浪亭一绝廊东北尽头有临水而筑 的观鱼处,屏风板上有现代学者蒋吟秋所书苏舜钦《沧浪亭记》沿廊西行为面水轩,轩 前竖有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荤所撰《重修沧浪亭记》碑 o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文人园林兴盛(p.318)o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o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多,但整体性强o雅致:追求雅趣成为避世的唯一精神寄托o天然:追求天然之趣——内外契合;植物主景o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延伸o魏晋——唐——宋o外在(进取求志、放言反抗)————内在的转变“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和春秋”,体现的是一种情调和审美趣味的追求4 寺观园林o佛教发展到宋代,内部名宗派开始融会贯通相互吸收而变异复合,禅宗和净土完成为主要的宗派,禅宗势尤大,与儒学相结合形成了理学o在园林方面到了宋代全部汉化o扬州,“平山堂”由欧阳修主持修造o道教方面:宋代南方——天师道o 北方——全真教→王重阳→教育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扶弱,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道教o全真教——出家o正一道——不出家:火居道士o道教建筑受佛教的影响,形成一正两厢的多进院落格局o道观园林进一步文人化佛教o寺观园林由世俗化—文人化的境地o与私家园林基本一致(除了供奉佛像等)o南宋:灵隐寺与净慈寺o西湖一代是当时国内佛寺建筑最集中之地,也是宗教建设与山水风景的开发相结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区域。
5 其他园林o南宋:西湖(公共园林)十景o北宋:东京,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街道绿化 ,宫城外池沼等开发o古村落造园的主要成就o1.在三大园林中,私园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大为兴盛o2.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o3.叠山、置石以及植物造景显示其高超技艺o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传统,到南宋已基本完成向写意的转化o总之,三大主流园林达到中国造园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o————写意山水园思考题o1、以艮岳为例叙述宋代皇家园林的特征;o2、李格非《洛阳名园记》相关内容;o3、文人园风格特点;o4、解释花园、宅园、游憩园;o5、宋代私家园林特征;o6、宋代寺观园林发展与风景区开发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