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高考论述类.doc
4页2013届迎考二模论述类文本阅读活动单江苏高考卷论述类阅读专题教学目标:1、掌握做理解概念、语句题的方法技巧2、学会在通览文意、把握思路的基础上做信息筛选和归纳要点题3、掌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原则和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做概括题的方法技巧2、重点学会分析、挖掘、整合作者隐含、分散的观点态度活动过程:(20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笑的价值[英]伍尔芙(存目)15.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笑可化解惊惧与恐怖从而与动物区别开;笑可体现人的才智和反映人们身上的瑕疵和怪癖(或本来面目);笑可帮助人类保持平衡感和现实感以及看事会成比例标准答案: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解析]“笑的价值”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第三段也有涉及,但都被第二段内容覆盖了,进行筛选,考生应该能完全答出来,这里要注意的是“笑”的两种表现形式——幽默与喜剧——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也就是“笑的作用”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答案:先提出论点——“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接着论述如何从人的本来面目来看人,一是不要为“表面的积累”蒙蔽,二是要具有孩子的慧眼和妇女的洞察力;然后进一步从正反两面来论述为什么孩子和妇女的嘲笑具有强大的作用。
标准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1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作者的看法:认为笑比哭更有价值,更具有美德,更具有精神安慰,而哭会掩饰一切,会是虚伪的 作用:具有反衬的作用,更加突出笑的可贵,同时升华主题标准答案: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解析]这句话是拿“哭”来与“笑”对比,解答上也比较简单20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捧与挖 鲁迅(存目)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答:本文先从中国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并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并举三例给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解析:近年来,命题者似乎都好从文章行文构思上来命题,本试题中已出现了两道类似题目,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还是都爱好!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8分)答:前者,“捧”使人起贪心,危害个人;中者,“捧”使好人变坏人,善人变恶人,危害一方;后者,“捧”使祸害更大,如河水决堤,危害一片。
三例证之间存在由范围小到范围大、由个体危害到全民危害程度递增的递进关系17.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6分)答:对待贪图者,不要迎合投好,连最低的要求都不要满足他;对待廉洁者,不要讨好恭维,甚或腐化他,要一道廉洁自律;对待高高在上的人,要勤于监督,指出过失200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
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17.文中作者着力分析的李逵身上的矛盾是什么?18.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19.“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
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6分)(200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 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 并不是说娱乐和文化一定势不两立,问题也不在于电视展示了娱乐性内容,而在于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
波兹曼的结论是,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了 波兹曼是把美国作为典型来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譬如说,在我们这里,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而历史仅仅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而存在,消灭历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彻底的了又譬如说,在我们这里,电视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样,报纸和杂志纷纷向电视看齐,蜕变成了“电视型印刷媒介”且不说那些纯粹娱乐性的时尚杂志,只要翻开几乎任何一种报纸,你都会看到一个所谓文化版面,所报道的全是娱乐圈的新闻和大小明星的逸闻这无可辩驳地表明,文化即娱乐日渐成为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波兹曼认为,赫香黎的预言应验了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观,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不过,我无法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地看待,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
面对这样的行径,我的感觉是,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16.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6分) 17.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18.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5分) 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