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各地超凡脱俗且美丽的宠物鸡..docx
27页世界各地超凡脱俗且美丽的宠物鸡几十年都没有看过活生生的鸡了,这些鸡实在很漂亮虽说是宠物的一种,但会产卵,应该是宠物兼实用吧1.长尾鸡Onagadori日本高知县原产,特别天然纪念物尾羽发达,可达丈余,故称为「长尾鸡」体小,单冠,羽毛有白、银灰、褐等色性温和,体质弱,成熟晚,育雏较难尾巴可达5公尺长2.金色波兰鸡Golden Polish原产于波兰,特征是一头蓬松的爆炸头3.银色波兰鸡Silver Laced Polish虽然牠们可以产卵,但更适合成为展览鸡原产于波兰4.矮脚乌骨鸡Silkie Bantam原产于中国,牠们有五个脚趾这不是经济鸡,而是宠物鸡5.雄鸡Ayam Cemani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全身漆黑,连骨头和内脏都是黑的,不过血液不是黑的6.黄金花边鸡Gold Laced Wyandotte据说身上重迭的鸡毛是为了御寒7.摩登斗鸡(班塔姆型)Modern Game Bantam超酷看上去就很凶猛8.Serama原产于马来西亚身姿挺拔,气质沉稳只有六英吋高,是室内宠物不过在2004年禽流爆发期间,被宰杀了数千只9. 特兰西瓦尼亚裸颈鸡Transylvanian Naked Neck原产于匈牙利。
据说特兰西瓦尼亚鸡的裸颈是来自一个随机的基因突变,导致一种叫做BMP12的羽毛阻断分子生产过剩有鸡般的身体,但是牠们长而深红的脖子上却有颗像火鸡的头10.横斑芦花鸡Plymouth Rock最早应该原产于英国普利茅斯,后来传进美国麻萨诸塞州寿命相当长,在美国很受欢迎11.汉萨鸡(?)/Hamburg原产于古代欧洲,善于飞翔,并可以在树上栖息不太容易驯服,但只要认得饲主之后,绝对不会跟陌生人打交道12.红派尔矮脚斗鸡(?)Red Pyle Game Bantam原产于英国外观挺拔,看上去很有自信13.火鸟(不死鸟)Phoenix据说是日本长尾鸡的一种原产于德国,现在主要由美国宠物商繁殖14.阿彭策尔鸡Appenzeller原产于瑞士头上戴着一顶花边帽子15.梵天公鸡Brahma原产于印度性格从顺,产卵数很低,发育很慢,需要两年才能发育为成鸡公鸡重量可达18磅地球永远一面对着太阳会怎样?LePtC 发表于 2014-05-11 10:00月球自转的周期恰好等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27.32 天),因此在地球上,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注:更确切地说,在地球上不同时刻、不同地点看到的月面范围略有不同,综合这些不同时刻,总共有59%的月面可以在地球上看到[1]),这种现象就被称为潮汐锁定(tidal locking)。
即使是像月球这样的岩石星球,也毕竟不是绝对刚体,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会发生潮汐隆起(tidal bulges),只要月球的自转周期不等于公转周期,隆起的部分就会受到引力的拖曳,这个拖曳的扭矩日积月累,最终的效果就是让自转和公转同步月球从上面的绿色位置开始顺时针公转,如果自转的角速度大于公转的角速度,隆起的部分会受到拖曳,最终使自转和公转达成同步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潮汐锁定是小天体环绕大天体时普遍会发生的现象[4],如果两个天体的质量相差的不大时,各自都会被对方潮汐锁定,例如冥王星与冥卫一(卡戎)但对于地球来说,一直到45亿年后,太阳开始演化为红巨星之前,地球的自转周期都还不会减缓到一个月的长度[5]只有当太阳变成红巨星,体积显著增加后,地球和火星才会被太阳潮汐锁定,据估算这种情况要到75亿年后才能发生[6]不过,假如地球现在就被太阳潮汐锁定了,又会发生些什么呢?一面朝向太阳的地球还别说,这样的问题真有人研究过研究大气与气候动力学的蒂莫西·莫利斯(Timothy Merlis)在一篇论文中模拟了类地行星被潮汐锁定后的大气动力学情况[7],并且还用模拟结果制作了动画[8]研究者们使用了一种叫做大气环流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GCM)的数学模型模拟了地球自转减慢为一地球年后的气候变化情况,包括温度、降水,以及纬向的风等。
太阳直射点固定在赤道上西经88°的地方(厄瓜多尔海岸附近),模拟的时间长度为50年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模拟的结果:首先是温度情况50年过后,向阳面最高温度为40℃,背阳面最低温度为-40℃,由于大气层的作用,温度差异还不至于像月球表面那么大尽管在模拟的50年间,海水都没有大面积结冰,但莫利斯认为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海面终将结冰,但那需要整个水层的温度都冷却到冰点以下(注:地球两极的表面之所以能结冰是因为它们目前经历的是净降水,雨水的冰点比盐水高而潮汐锁定后的夜半球经历的是净蒸发,海水的趋势是越变越咸,所以要让它结冰只能等整体的温度降到冰点以下) 地球被潮汐锁定50年后的表面温度模拟图地球的晨昏线周围看起来温度依然适宜,我们搬到那里去住就行?不,你高兴得太早了……晨昏线上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美好大量降水集中在向阳面,在日半球远离直射点的地方(如加拿大)持续着干燥和闷热,而离直射点更远的晨昏线附近则经历着持续的净蒸发(水分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最终,这些看上去温度适宜的地区将会变成沙漠水分蒸发情况模拟图那我们去向阳面,到太阳直射的地区去获取用不完的太阳能?很遗憾,你还是高兴得太早了…… 由于地球君卓越的负反馈机制,被太阳直射的地区会形成浓厚的云,将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同时持续的降水导致太阳能无法利用。
降水模拟图50年间,降水集中在太阳直射点,夜半球几乎没有降水不仅如此,从风力的分布情况来看,太阳直射点附近还要面临风速高达35米/秒的强风这样的日子可不太好过风速模拟图左侧图表示纬向的风速,右侧表示经向的风速此外,由于地球的自转减慢,地球的磁场也会减弱,导致更多的宇宙射线到达地球不过,这倒是增加了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或许这样一来,地球君就能更快演化出适应新环境的物种了……还让不让人活了?地球要真变成这样,人类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此处提供以下几种方(nao)案(dong)供参考温室效应金星的自转周期约为243地球日,公转周期约为225地球日,然而金星表面却有着非常有效的等温,不仅在日夜之间保持一个定常的温度,而且在极地和赤道间也是这样[9] 这是因为金星有浓密的大气层和严重的温室效应如果把地球变成第二个金星,地球表面各处都会同样暖和,大风刮的嗖嗖的,只不过人类可能要搬到地下住了……经过处理后的金星图像,其表面被一层厚厚的云遮盖着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永恒的日食如果地月系统也发生了潮汐锁定,地球就会处于永恒的日食或月食中,如果是永恒的日食的话,情况会不会好些呢?日地系统的 L1 拉格朗日点离地球的距离为150万公里,约为 3.9 倍目前的地月距离,把月球推送到此位置,地球将几乎全部处于月球的伪本影区中,即永恒的日环食。
这样一来人类就有更多的宜居带,甚至可以让月球像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那样,绕L1点周期性运动,在宜居带实现周期性的昼夜更替永远的日环食制图:LePtC不过,还是别高兴得太早即使把月球目前的动能也用上,推送月球到该轨道至少要消耗 1.7*1029焦的能量,全球海水的氘储量约4*1016千克,按每千克氘聚变可以放出1014焦的能量计算,差不多要用掉地球一半的氘储量……(也许到了那时候人类又有了新的获取能源的方式?不过有这些能量其实直接推着地球重新自转就好了嘛……)雪国列车如果我们有雪国列车这种无限能源的Bug话,我们可以让列车在晨昏线附近绕圈,每 24 小时绕一圈,人类继续正常生活……电影《雪国列车》海报总之,还是让我们庆幸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