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高一年级必修二知识点.docx
7页生物高一年级必修二知识点1.生物高一年级必修二知识点 篇一 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2.生物高一年级必修二知识点 篇二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3.生物高一年级必修二知识点 篇三 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3.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 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 5.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6.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4.生物高一年级必修二知识点 篇四 1.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 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4.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生物高一年级必修二知识点 篇五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__),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减数_形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有Y染色体的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X和Y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 (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 ③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4)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6.生物高一年级必修二知识点 篇六 一、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XX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XX的XX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XX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细胞有丝XX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二、细胞核的功能 1、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细胞代谢活动和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7.生物高一年级必修二知识点 篇七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发生了渗透作用,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红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8.生物高一年级必修二知识点 篇八 细胞核 一、细胞核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9.生物高一年级必修二知识点 篇九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_,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RNA上A对应的是U 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10.生物高一年级必修二知识点 篇十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
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_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