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试题教案外国教育史详细复习资料(9).doc
43页2021年外国教育史详细复习资料〔9〕第七章 近现代德国的教育 学习目标:本章依照新教派控制教育时期、各公国分权管理教育时期、十八世纪末至普法战争时期、德意志帝国时期、共和时期这样的历史阶段,概括介绍了近现代德国教育管理制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历史开展重点述评了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和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思想要求能够从中总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教育的根本特点,了解赫尔巴特和福禄倍尔在建立科学教育事业和幼儿教育事业上所作的奉献,着重掌握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和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理论 第一节 近现代德国教育开展概述 近现代德国教育的开展受到其政治经济开展的直接制约和影响德国不同于英国和法国,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国家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英、法两国已经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政治上分别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或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迅速开展然而,这时的德国仍处在封建割据的状况,是一个由许多大小城邦组成的封建联邦式的农业国其中最强大的两个城邦国,一个是普鲁士,另一个是奥地利农业人口占当时总人口的70%以上,资产阶级不集中也不富裕,且政治上软弱,妥协性强,但向往革命。
因为有英、法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德国社会的变革虽然起步较晚,但却能后来居上到了19世纪中期,已在各方面出现了一个迅速开展的新局面至1870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比英法快两倍,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比重达15.7%,仅次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第二工业强国重工业的大规模开展,使德国成为无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产业工人人数多而且团结,加上革命理论思维的开展,德国很快成为资本主义开展时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中心,伟大哲学家云集荟萃的大本营 随着德国政治、经济的开展,其教育也经历了以下开展阶段 新教派控制教育的时期 路德派办的文法学校教学情景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德国的学校教育便与宗教改革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派,包括路德派和后来的虔信派,为了开展新教的势力,十分重视教育先是路德派建立并开展了初等学校(德意志学校的前身)、拉丁中学和文法中学(文科中学的前身),并按新教教义办大学到了18世纪初叶,虔信派仅在普鲁士就开办了2000多所学校,还办了许多贫民学校、拉丁语学校、初等学校、师范学校、孤儿院等等新教派的这些教育举措,主观上是为新教派揽民心、争地盘,扩大影响,客观上却起到了一个开展民族教育的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目录 各封建公国分权管理教育的时期 这一时期适逢德国的18世纪,德国还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各封建公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管理着本辖区的教育,其主要特点有: 〔一〕公布强迫义务教育法 17世纪初,各封建公国已经把初等教育由教会控制变为国家管理,并开始公布自己的强迫义务教育法然而,真正全面实现城邦国〔公国〕分管教育还是18世纪以后最有代表性的是18世纪初,普鲁士两次公布的实施强迫教育法令腓特烈二世公布的学校教育法令很著名,它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那么对家长实行罚款普鲁士公布的?民法?被称为世俗教育的“大宪章〞,其中关于学校教育的条款明确规定:各级学校均系国家机构,其管理为教育青年是学校的职责,设立学校要经国家允许,所有公立学校都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和观察 〔二〕设立教育管理机构 各封建公国〔公国〕除了通过立法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外,还设立必要的机构,直接把学校管理权掌握起来,1787年普鲁士成立的高级学校委员会就是负责管理中等和高等学校的专门机构从教会把持学校到公国管理学校应当说是历史上一种进步现象,它反映了当时德国新兴资产阶级革命的愿望和资本主义生产力开展的需要。
路德学校施教图 〔三〕兴办实科中学 实科中学的兴办和骑士学校的衰亡也是这一时期德国中等教育开展的重要特点担任把贵族子弟训练成文武官职或外交人员的骑士学院,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8世纪中叶,历时一个世纪就逐渐衰亡从18世纪初开始,德国那么出现了适应工商资产阶级活动需要的实科中学,它比英国、法国的实科中学早建一个世纪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最早的一所是1708年虔信徒席姆勒在哈勒创办的“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1747年赫克在柏林市又开办了一所“经济学、数学实科中学〞,之后德国各个城市都兴办了这种学校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学、力学、自然等学科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后来又增设建筑、商品经济、贸易、经济等学科教学内容均和实际生活、国民经济部门直接相联系,适应了德国开展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方针,为德国后来成为工业强国培养了大批经济管理人才这一点,德国新兴资产阶级显得比英国、法国资产阶级更有远见 〔四〕改革高等教育内容 这一时期,德国的大学也增加了人文学科〔历史、哲学、法律等〕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占据重要地位,改变了以神学宗教为主要学科的状况学校教学用语上不再限于拉丁语与希腊语,可以用德语授课。
这不仅大大有利于开展德国的民族文化与精神,也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活泼学术研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目录 18世纪末至普法战争〔1870〕时期 这一时期为德国的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教育上出现了新的变化: 康德像 〔一〕泛爱主义学校运动的兴起 在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影响下,德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泛爱主义学校运动和新人文主义运动泛爱主义学校运动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启蒙教育运动,以学习、移植卢梭教育思想为宗旨其代表人物有巴西多〔Johann Bernhard Bassedow,1724-1790〕,康德〔Lmmanuel kant,1724-1804〕,他们赞同卢梭的教育思想,反对压制儿童的封建式经院教育,主张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开展巴西多还创办了以户外活动和游戏为重要课程的泛爱学校,此举推广到德国各地,形成了运动巴西多还著书立说,传播资产阶级进步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同时,德国的文学方面那么出现了仿照?鲁滨逊飘流记?、给青少年自读的?少年鲁滨逊?等几部作品,成为教育的重要读物 〔二〕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开展 巴泽多直观教学图 同泛爱主义学校运动相照应的是新人文主义教育。
它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出现于德国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当时新人文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局部新人文主义运动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革命愿望和要求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历史上一次进步的运动,史称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在哲学、文学艺术方面都有辉煌的创造,反映在教育上那么强调学习古典语言、文学、历史等学科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不同,新人文主义教育主张发扬古希腊文化中一切珍贵的和有用的东西,强调复兴古希腊文化的内容和精神,注重领会其中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不在于对古代语言和生活样式的模仿;强调在教育中尊重人性,重视人性的和谐开展,促进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均衡开展;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开展人的一切力量 为此,要求注意学习自然科学,重视审美教育,并建议在艺术教育中渗入德育的要素,强调感情的陶冶应重于理智的训练其代表人物有洪堡〔Freiherr Von Karl Wilhelin Humboldt,1767-1835〕、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9〕、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 1744-1803〕。
〔三〕洪堡对教育的改革 作为德国新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洪堡于1809年初担任普鲁士公共教育部部长,负责领导和管理全普鲁士各级学校的教育工作他按照新人文主义精神,在短暂的一年半任职时间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使德国教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使国家在新的根底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 洪堡首先注意提高根底教育的质量,加强小学师资的培训他认为提高根底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他一上任就专门派遣了一批教师到瑞士去向裴斯泰洛齐学习,并特别要求学习裴斯泰洛齐热心办教育的精神和伟大人格他还邀请裴斯泰洛齐的学生斯勒到普鲁士师范学校任教,传授经验这一做法影响到德国的师范教育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师范教育有了较大开展,出现了像第斯多惠那样在办师范教育方面有杰出奉献的教育家,也为德国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 洪堡像 其次,洪堡在任职期间,注意对文科中学进行多方面的改革,重视中学师资的考核与选择1810年,新制订的中学教学方案削减了古典学科的内容,扩大了普通根底学科的教学,使文科中学更加接近实际生活同时,德国还加强了中学师资的考核与选择1810年规定,任用中学教师需要通过国家考试,取得合格称号。
考试由国家委托的大学办理,考试科目以大学训练中学教师开设的课程为依据和标准这就改变了中学教师由神学家、牧师和未经考核的人员担任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学教师的质量 再次,洪堡还重视创立新型大学,主张把大学办成哲学、科学和学术研究的中心他和哲学家费希特一起于1810年最先创立并领导了柏林大学他们着眼于学术研讨和科学水平的提高,主办讲座,开展自由讨论,提倡师生研究,鼓励新的建树他们聘任黑格尔讲授哲学、冯特讲授实验心理学、斯塔尔讲授法律、穆拉讲授病理解剖学、李沁讲授实验化学,使当时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都荟萃于柏林大学,1811年建立的波恩大学等,均按此宗旨办校,从而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风气,保证了大学教学的最优质量 洪堡的这些教育改革措施,后来在国际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费希特像 〔四〕“神圣同盟〞时期与欧洲革命失败后,教育上的倒退与反复 1815年,拿破仑“百日政变〞失败,欧洲封建势力重新抬头,同年9月俄、奥〔奥地利〕、普〔普鲁士〕三国结成所谓的“神圣同盟〞,由于它的干预,德国教育的开展出现了反复和倒退,宗教事务和国民教育部又取代了公共教育部1819年政府命令学校监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并专设特级教师完成此项任务。
1824年又下令监视教师的行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以后,文科中学的古典学科时数大增,自然学科被削减政府认为这些学科是“破坏了信仰的力量〞的危险学科,1856年后干脆取消了自然学科大学神学科目的地位又大大提高了,学术研究活动和中学讲授受到极大限制,试图把哲学科学、学术中心变成实验、搜集的贮存库这一反复和倒退尽管推迟了德国教育改革的开展进程,却无法阻挡教育改革的历史潮流继续向前涌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目录 德意志帝国时期 创立于1694年的德国哈勒大学 这一时期主要指1871年至1919年1871年的普法之战,法国战败,普鲁士得以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这给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开展创造了条件,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德国的统一是经由王朝战争的道路完成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封建剩余势力大量被保存下来,普鲁士容克的地位更加稳固容克贵族与资产阶级联盟的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的传统,成为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这一时期的德国教育充满着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僧侣主义如德语、德国文学、德国历史和地理、宗教等教学,竭力宣扬德意志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是“占有主宰地位的民族〞,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宣扬黩武主义,强调以军事训练为主,试图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为侵略扩张效劳的军人和臣民。
1892年制定的德国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即明确规定要培养具有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忠于国王的“德意志公民〞 适应德国政治经济开展的需要,德国在19世纪中叶以后形成了等级性很强的双轨学制一轨是通过8年的国民学校再进入职业性质的补习学校,这。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