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纪汉超.doc
7页《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纪汉超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 不同语气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 复习生字,对比引题1.个人读,开火车读生词2.通过两幅图片对比引出问题——为什么葫芦会落下来?二、 理解过程1.可爱的小葫芦在慢慢的长大,有一天,一些蚜虫爬到了葫芦叶子上, 同学们端起书来自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生自由读第二段)2.望着这些蚜虫种葫芦的人怎么想的呢?(1)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谁来读读你的想法?(2)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生读)(3)有一点不在乎了,语气再强烈点4)就这样读,谁再来读5)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6)你瞧,种葫芦人对蚜虫的毫不在乎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中!谁再来读读3.老师听明白了你们觉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他不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的,你瞧他正站在葫芦架前自言自语呢聪明的你仔细看这儿又有两个感叹号谁能读好?(2)这个感叹号中藏着种葫芦人多大的希望呀!你能读出来吗? (3)感叹号的语气你读出来了,请你读一读 (4)在你的眼里 它就是一棵宝葫芦,太惹人喜爱了,仔细瞧瞧种葫芦人的表情动作请你学着种葫芦人的样子读读生做动作读) 4.瞧瞧这个种葫芦的人---(出示课件)(1)眼睛只看着——(生接)葫芦,不看——(生接)叶子,更不看——(生接)叶子上的蚜虫这就是——盯2)盯字为什么是目字旁你知道吗?① 请这边的同学盯着卡片读一读,(生读)请那边的同学盯着卡片读一读生读)② 所有种葫芦的人盯着你心爱的小葫芦读一读生齐读)③ 瞧瞧你们盯着可爱的小葫芦不由自主的对自己说起话来这就叫——(生接)自言自语3)他呀心里只关心他的小葫芦,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可他想(生接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的说——(生接读: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 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三 、探究原因1.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了,好心的邻居来劝他,瞧他,一脸的不以为然出示图片创设情景)2.同桌两人一个当邻居一个当种葫芦的人。
带着他们的表情一人一句读对话,至少读两遍① 哪对同桌愿意站起来让我们看到他们是怎么说的生分角色读第三段)② 指名读对话(三组),相机点评种葫芦人的话3.老师也想当当好心的邻居劝劝他,谁当种葫芦的人?(师生合作读对话)4.我听明白了,你们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样的意思,课文中用的是这样的说法——出示反问句1)反复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2)你们看,这样一说更让我们感到,这位种葫芦的人打心底里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3)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读出你的体会生读句子)(4)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说法,下雨了,不能出去妈妈会说 :“ 下雨了,还能出去?”雨停了,不用打伞 伙伴会说 :“ 雨停了,还用打伞?”上课了,不能玩象棋老师会说:“ 上课了,还能玩象棋?”(5)请学生读读这三个句子(6) 你瞧这样一反问,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所以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反问道——生接: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四、 揭示寓意1.种葫芦的人说的对吗?葫芦叶和葫芦到底有什么关系?聪明的你知道吗?2.是啊,叶子里有葫芦生长需要的营养,要是没有叶子了葫芦也就不能生长了。
3.现在叶子上的蚜虫在一天天增多,好心的邻居快劝劝他吧——(生读)4.种葫芦的人听了感到很奇怪,执迷不悟的说:(生读)5.就这样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是什么样子的呢?6.你能用上这些词来说说吗?(大吃一惊 后悔不已 恍然大悟)生1: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他大吃一惊师:他惊讶什么呢?生1:我的小葫芦怎么会落了呢?生2: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他后悔不已师:他后悔什么呢?生2:要是我早听邻居的劝告就好了生3: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他恍然大悟师:他明白了什么?生3:原来葫芦和叶子是有关系的!7.是呀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不仅葫芦和叶子之间有联系的相机板书)任何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当我们不明白时,别人劝说我们时,我们要虚心接受五 、布置作业明白了叶子和葫芦的关系,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 六 、教学生字 1.教写:言 每 慢2.展示、评议七、板书设计:绿叶(长满) 葫芦(可爱)↓ ↓ }联系生蚜虫 变黄、落了教学反思:《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受孩子们喜爱 的一篇课文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在教学中我让同学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示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同学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示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用了三个成语(大吃一惊 后悔不已 恍然大悟)让学生去体会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同学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师问生答,同学对课文的内容以和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后设计创新题,启发同学考虑: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在讲解课文的中,在讲解“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个重点反问句的时候,只是枯燥的讲解、问答,却忽视了学生要从读中理解句子,再加上引导的过程的失误,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能够很好的理解,这对接下来的教学造成了一系列障碍通过各位老师的点评,以及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从中受益良多在面对下一次公开课的时候’,我想我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