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城市地质调查.pptx
117页城市地质调查的基本要求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仝长水 2016年1月 一、范围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三、术语 四、总则 五、城市地质调查内容与要求 六、设计书编写与审批 七、各类调查区的调查基本要求 八、城市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调查 汇报提纲 九、城市地质资源调查 十、城市地质环境监测 十一、城市规划地质环境评价 十二、城市地质信息平台建设 十三、成果编制与提交 十四、质量控制与成果验收 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计编写提纲 附录B(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级表 附录C(规范性附录)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 附录D(规范性附录)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引 言 城市地质是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的重要基础和先行性工作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紧密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地 质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999年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城市地质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先后完成了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以及三维城市地质 调查试点,完善了技术方法体系,探索了工作机制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合理规 划城市土地利用,实现人地和谐,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地 质调查提出了迫切需求。
为规范和指导全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制 定本标准 一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调查内 容、控制精度、基本方法、城市地质环境监测、城市 规划地质环境评价、城市地质信息平台建设、成果编 制与质量控制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超大、特大、大、中、小城市的区 域综合地质调查和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Z/T 0096-19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 ) DZ/T 000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DZT 0282-2015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DZ /T 009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 50000) CJJ 57-2012城乡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T11615-2010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DZ/T0225-2009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 DZ/T 0221-200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CCJ 76-2012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 DZ/T 0283-2015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 GB 21139-2007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GB/T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 三、术语 3.1 城市地质(Urban Geology) 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城市 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技术服 务,是一门综合应用性的地质科学。
3.2 地下空间(Underground space) 地表以下的地下交通、商业、仓储、能源、人防工程、 通讯、管线等地下建筑所涉及的地质空间 3.3 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3D geological configuration model) 利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的反映地质构造、地 质界面和地质体的空间形态和组合关系数字模型 3.4 地质资料数字化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方法,把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 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以文字、图表、声像、 标本、样品、岩矿心等不同形式存在的地质、矿产信息 和实物等转变为数字信息,并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对电子 文件进行加工和制作,然后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 介质上的过程 3.5 地质资料规划化(标准化) (Geological data standardization) 在对地质资料进行数字化基础上,依据相关地质专 业调查技术规范和数据库标准,对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和 再加工,形成便于社会利用的数据库的过程 四 、总则 4.1 城市地质调查的目的是获取城市规划、建设和安全运行所需 要的地质资料,降低城市地质安全风险,促进城市地质资源合力 开发利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地学依据。
4.2 城市地质调查的任务是查明城市规划建设区的地质条件,建 立城市三位地质结构模型,开发地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出城 市规划、建设和安全运行的对策建议 4.3 根据城市规划建设对地质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将城市地质 调查工作区划分为一般调查区、重点调查区和详细勘查区 4.4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应注重资料收集和二次开发,并部署 适当的实物工作量,以达到相应的调查精度要求 4.5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应有效地应用遥感、地面测绘、物探 、化探、钻探、测试、动态监测、计算机信息等方法技术进 行综合调查,并尽量遵循一法多用、一线多用、一点多用、 一孔多用的原则,避免重复投入工作量 4.6 成果应体现科学性、针对性与实用性,除了提交专业性 成果之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等需求提交应用 性成果 五、城市地质调查内容与要求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须满足城市发展对地质资料的实际需要,一 般应包括 a、城市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等地质条件 b、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和成因机理 c、地下水、地热、地质景观等地质资源 d、城市规划建设地质环境评价 e、城市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的建立 f、城市地质数字化可视化平台的建设 5.1 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内容 应根据城市的规模,确定城市地质调查范围、调查分 区、调查内容和要求,详见表1。
5.2 不同规模城市地质调查工作要求 城市规模工作要求 超大和特大城 市 (500万人口以 上) 调查范围为规划远景区范围全市行政区范围 为一般调查区,城市规划区为重点调查区,新 城、新市镇规划区、重要工程拟建区为详细勘 查区建立三维城市地质结构模型,控制勘查 深度一般大于70米,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专 题研究,建立城市地质环境监测与预警预报体 系,建立三维可视化信息服务平台 表1 不同城市规模的工作要求 大城市 (100万~500 万人口) 调查范围为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为重 点调查区,新城、新市镇规划区、重要工程拟 建区为详细勘查区建立三维城市地质结构模 型,控制勘查深度一般大于50米,建立城市地 质环境监测网,建立城市地质信息系统 中小城市 (100万人口以 下) 调查范围为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重点调查区 建立二维城市地质结构模型,控制勘查深度一 般大于20米,建立城市地质环境监测网,建立 城市地质数据库 5.3 不同地质地貌类型区的城市地质灾害和 不良地质现象 表2 地质地貌类型分区及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 地质与地貌 类型区 应调查的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 平原盆地地 区 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河 湖塌岸、活动断裂等 山地丘陵地 区 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断裂等 岩溶发育地 区 岩溶塌陷、水库渗漏、地下水污染和崩塌、 滑坡、泥石流、活动断裂等 黄土高原地 区 黄土湿陷与潜蚀、崩塌、滑坡、泥(石) 流、活动断裂等 海岸带地区 海岸带侵蚀与淤积、海平面变化、海水入 侵、活动断裂等 六、设计书编写与审批 6.1.1设计书编写按照接受任务书(或委托书)、收集整理资料 、现场踏勘和组织编写的程序进行。
6.1.2收集整理资料接受任务后,应根据任务书或委托书的要 求,充分收集、整理与调查区有关资料,了解调查区地质条件 与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分析以往地质资料对解决问题的满足 程度 6.1 设计书编写 6.1.3根据项目任务书(或委托书)、工作区地质条件、需解决 的问题与以往地质工作程度,编制城市地质工作程度与工作部 署图,确定技术路线与方法,论证设计方案,合理部署实物工 作量 6.1.4设计书要内容完整、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文字精炼,附 图附表清晰齐全,做到编写依据充分、工作部署合理、技术方 法得当、经费预算正确、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有力 6.1.5设计书内容应包括前言、区域地质条件、以往工作程度、 调查内容、工作部署、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实物工作量、组 织管理和保证措施、预期成果以及经费预算等内容,设计书编 写提纲见附录A 6.2 设计书的审批 设计书审查由任务下达单位组织进行,也可由任务书下达单位委 托有关部门或单位组织进行通过审查的设计书,由任务书下达单 位审批后组织实施 七、各类调查区的调查基本要求 7.1.1 主要任务是研究城市行政内区域环境地质条件,查明环境地 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分布,为城镇规划布局提供基础地学资料。
7.1.2 调查工作方法应以搜集利用已有资料为主,实物工作量以遥 感解译和地面调查为主体,投入少量的勘探、测试手段 7.1 一般调查区 7.1.3区域环境地质条件的调查,一般以利用已有资料为主 ,作必要的编测或修测对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调查, 应注意利用已有资料,并现场核实查证 7.1.4 一般调查区地质调查工作比例尺一般为1:200000, 亦可根据调查区面积适当放大至1:100000技术要求参照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DZ/T 0096- 1994)执行 7.2 重点调查区 7.2.1 主要任务 查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与城市规 划建设相关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活动规律 ,提出相应的防护和整治措施,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地学依据 7.2.2 区域地质调查 a)调查内容应包括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及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 与地貌、新构造地质的调查 b)基岩层填图单位应能够建立基本的基岩地质格架、沉积层序 格架 c)第四系填图单位应能够反映第四系沉积层序的结构特征、岩 相古地理区域变化,以及特殊沉积层(或其它特殊地质体)的 分布 d)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执行《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DZ/T 0001)。
7.2.3 水文地质调查 a)调查内容包括包气带结构、含水层与含水岩组空间结构和参 数、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特殊类型地下 水 b)水文地质填图单位应以含水岩组为基础,综合考虑岩性、地层 年代和水文地质特征,宜划分到段或组 c)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比例尺为1:50000,技术要求执行《水文 地质调查规范(1:50000)》(DZT 0282-2015) 7.2.4 工程地质调查 a)调查内容包括地貌特征、各类岩土体的岩性及工程地质特征、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性)、岩土体渗透性、各种外动力 地质现象、特殊类土工程地质问题等 b)工程地质填图的基本单位是岩性综合体或岩性类型,可能时 划分到工程地质类型,其界线可与地层界线吻合,也可根据岩性、 岩相和工程地质特征进行细分或者归并填图单位的划分应尽量采 用本地区已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划分方案 c)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比例尺为1:50000,技术要求执行工程地 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 /T 0097) 7.3 详细勘察区 7.3.1 详细勘查应根据新城或新市镇详细规划对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 ,在重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勘察手段,查明规划区的工程地质 和水文地质条件,对规划区的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做出分析 与评价。
7.3.2 开展详细勘查之前,应收集既有工程建设、不良地质作用 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经验和相关资料收集拟定的城镇规划用 地性质、各类建设项目控制指标和配套基础设施布置的要求 7.3.3 详细勘查的工作比例尺一般为1:5000,技术要求参照《 城乡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2012)中详细规划勘察的规 定 八、城市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 现象调查 8.1.1 应根据城市所处的地貌与地质特征类型,研究确定影响 城市规划建设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并进行调查、分析与 评价 8.1 一般规定 8.1.2 应根据不同调查地区城市规划建设对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