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程翔的收获.doc
4页听程翔老师精彩课,悟语文教学巧妙法程翔老师,语文特级教师,副校长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0多年,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有较深造诣,曾获全国首届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发表论文50余篇,有专著《语文教改探索集》和《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有幸听了程翔老师所执教的《伤仲永》一课和他的精彩报告,让我感触颇多程翔老师在执教的《伤仲永》一课时,有几处读课文非常的恰到好处,第一处先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读懂了没有;第二处,再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课文;第三处,指名站起来读课文,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住了重点字词的读音;第四处,让全班学生放声朗读课文,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第五处,是学生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再次朗读课文一节课中的五次读课文,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语文课中,读书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反复的读,不仅读准了字音,更是读懂了文章的内容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教学手段,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不能很好的运用,实属不该本节课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程翔老师上课也是让学生做成了脸对脸的形式,课堂中也是充分的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但程老师没有机械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班级展示,他只是自然的引出问题,让学生以组的形式讨论,让学生感受与他人合作的愉快,然后各小组可以提出不会的问题,让其他组来回答,大家都不能解决的,由老师引导着来解决。
整节课没有做作的成分,非常真实,也让人感到非常的舒服整个教学的环节,与老师的不急不燥,巧妙引领有很大的关系,让听课老师感到这才是真正水到渠成的课本节古文课还有一个独到之处,因为《伤仲永》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的第一篇古文,所以程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所以程老师的独到之处,就是在黑板上不板书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是板书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认知过程,由最初的读不懂,到大概读懂,再到完全理解,最后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其中达到这个过程所需的方法就是:一、一定要结合课下注释来读文言文,二、要相互交流,三、一定要反复的读书这三种方法其实是本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程翔老师说一节课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组成:一、课堂上一定要有生成效果比如像《伤仲永》这篇文章,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并能说文章的题目只能是“伤仲永”,而不是“方仲永”,并能准确的说出,王安石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教育后人要好好接受后天的教育二、文言文不能上成古汉语语法课像《伤仲永》这篇课文,有些老师在讲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字一字的解释,一句一句的翻译,并让学生记住哪一个是古今异义,哪个是词类活用,但其效果甚微三、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有效的组织学生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要做好引导和启发;要解惑,解答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有发展的变化其实程老师上的《伤仲永》这一课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证明程翔老师的精彩报告也让于会的老师受益匪浅报告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阅读教学的模式和规律程翔老师认为阅读模式分为三个层次:一、原始的阅读模式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最初的认识和理解是理解,还不是理解,教师一定要了解,只有了解了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最初的感受,在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方向性,所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原原本本的亲自读课文二、后续的阅读过程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要在读的过程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的阅读问题也就解决了三、实现学生的基本理解教师的教学起点是学生原始的读书状态,开始就是让学生去读书,初读课文的感受至关重要后续理解是在原始理解的基础上,丰富和加深原始理解,达到最终的基本理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横向交流,理解应该从文本中找到理由和依据且要注意,基本理解不是为唯一的,不是绝对理解报告的第二方面有关作文教学首先指出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随意性,盲目性。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老师的作文教学没有一个系统性,随心所欲,对学生的指导更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使作文教学一塌糊涂二、写作教学观有问题其实写作文就是写人性,我们在作文当中去批判、揭露人性的弱点时,更因该思考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人性不应该是图一时之快,而是应该有悲悯之心,要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比如就以“曲”为话题让写一篇文章,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写:一是“物之曲”,写“曲”之用,写“曲”之乐,写“曲”之美;二是写“人之曲”,写人生的曲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壮丽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写作前必须有准备让学生有写作素材的准备第二、写文章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写什么,怎么去写第三、教师一定要有讲评当然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是我听程翔老师的课和报告的一些感悟,其实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良心活,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你所在的教学环境连你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送进来,那怎么能行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别人的孩子也是孩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快乐幸福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