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的浇注.doc
7页水下混凝土的浇注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桩孔施工完毕后,即可吊装钢筋笼,待隐藏工程验收合格后应马上浇注混凝土 1.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由于水下浇注混凝土是在泥浆中进展,因此混凝土除了满意灌注桩施工的一般规定外,还应满意-些特别要求∶ (1)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表现在流淌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方面在水下浇注混凝土时,由于振捣困难,因此混凝土必需具有较好的流淌性,能在自身重力下自流成型填满桩孔的各个部位,保证桩身质量;另外,由于混凝土是用导管注人水中,为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或混人泥渣,应保证它的粘聚性和保水性符合要求 (2)混凝土应有较小的泌水率 泌水率为1.2%~1.8%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实际施工中掌握在 2h内析出的水分不大于混凝土体积的 1.5%,一般掌握泌水率在 4%内为合格 (3)有良好的流淌性保持力量,通常以保持流淌性的时间来衡量,一般为1~1.5h (4)要有足够的容量,一般水下浇注的混凝士容量应掌握在 2400--2500kg/m1∶ (5)有良好在抗渗力量,其抗渗标号应满意设计要求。
混凝土的协作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22cm;水泥用量不少于 360kg/m;含砂率宜为40%~45%,并优先选用中粗砂;配制水下浇注的混凝土时,一般选取三个不同的协作比,其中一个计算水灰比为根底的配比,另两个在基准水灰比上分别增减0.05,用水量与基准协作比一样,适当调整砂率,做成试块进展强度检测,从中选取符合要求的协作比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到达缓凝效果,宜掺人外加剂在掺入外加剂前,必需经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种类、掺入量,掺人程序可参照一般规定 2.水下混凝土灌注机具 水下混凝土浇注的主要机具包括 导管、漏斗和隔水栓等 (1)导管 导管一般采纳无缝钢管或焊接卷管制作,采纳螺纹连接或法兰盘连接,接头处使用橡胶圈(垫)密封,见图3-12导管壁厚度不宜小于 3mm,直径宜为 200~300mm直径制作偏差不应超过2mm导管分节长度应依据施工工艺确定,另外, 还应考虑便于装拆和搬运一般每节长 2m,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连接部内径偏差不得大于2mm,内壁光滑平坦导管内壁若粘在混凝 七,再次使用会卡住隔水塞,造成事故。
因此导管拆卸下来后,要将接头和内外壁冲洗洁净,若有相当的停立刻间,螺纹应上油防锈导管在使用前和使用-个时期后,除应对规格、质量和拼接构造进展仔细检查外,还需做拼接、过球和水密、承压以及接头抗拉试验进展水密试验时,水压不应小于井孔内水深1.5倍的压力 另外,导管总数应包括配备 20%~30%的备用套管 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1.0MPa,不漏水为合格;导管提升时,不得挂住钢筋笼,为此可设置防护三角形加劲板或设置锥形法兰护罩 导管的规格与适用桩径见表3-8 (2)漏斗和贮料斗 漏斗和贮料斗可用厚度 4~6mm 的钢板制作,斗壁内光滑平坦,不漏浆,混凝土漏泄顺畅彻底漏斗设置高度应依据操作便利的需 另外,采纳隔水滑阀、隔水底盖也可起到与隔水栓一样的作用软隔水栓一般采纳充气球胆,但只适合于大直径桩使用 3.水下灌注混凝土的程序 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施工程序是∶安设导管→设隔水栓使其与导管内水面贴紧并用铁丝悬吊在导管下口-灌注首批混凝土→剪断铁丝使隔水栓下落→连续灌注混凝十,提升导管→拔出护简。
隔水栓或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程序如图3-14所示 4.施工要点 (1)导管人孔前,应憋水检查密封状况,并预备充分的密封圈垫 (2)开头浇注混凝土时,为使隔水栓能顺当排出,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桩直径小于600mm时可适当加大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 (3)隔水栓用8号铁丝悬挂十导管内水面处 (4)漏斗与贮料斗应有足够的混凝土贮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 0.8mn 以上 (5)导管埋深值可参考表3.9选用,一般埋深宜为2~6m其埋深值与浇注速度有关 导管埋人混凝土深度越大,则混凝土集中越匀称,密实性越好,其外表也越平坦,但埋入深度太大,混凝土在导管内流淌不畅,简单堵管;反之,如 埋深太浅,混凝土集中不匀称,外表坡度也大,易于分散离析,影响质量因此,施.厂时要随时留意防止导管拔出混凝土面造成断桩,也应避开埋管太深造成培管事故应设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浇注记录 (6)为了削减隔水栓和混凝土沿导管下行时的阻力,应先配制0.1~0.3m 的水泥砂浆,放入隔水栓以上导管及漏斗内。
(7)首批混凝土浇注止常后,必需连续施工不得中断;否则先灌注的混凝土到达初凝.将阻挡后浇的混凝土从导管流出,造成断桩 (8)每根桩的浇注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掌握,必要时可适量渗人缓凝剂 (9)在灌注混凝土时为防止管内气塞,混凝土宜通过溜槽入孔,也可在导管口放置一根短管排气 (10)在孔内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时,为防止钢筋笼土窜,应适当增加埋管深度,放慢浇注速度,待混凝土进人钢筋笼1一2m 以后,再提升导管,恢复正常埋管深度 (11)当浇注接近桩顶时,应掌握最终一次浇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