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王羲之故宅.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绍兴王羲之故宅 绍兴王羲之故宅 大家好!接待参观王羲之故宅 蕺山南麓的王羲之故宅,是王羲之在任会稽内史时的府宅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 12岁时随家人南迁来寓居会稽不久去建康(今南京),随伯父王导读书学成后初任秘书郎,后任征西将军庚亮幕府记室参军,继任长史又出任临川太守,改任江州刺史、宁远将军、护国将军等职永和六年(350)任会稽太内史,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其政治看法为纳贤除妄,整饬史治,薄赋轻役永和十一年(355)辞官,时年53岁,后定居嵊州金庭穆帝升平五年(361)去世,终年59岁蕺山下故宅,即为他任会稽内史时所建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偕友41人在兰亭雅集,即兴书写“兰亭集序”而被尊称为“书圣” 关于王羲之故宅,民间多有传闻据说王羲之爱鹅,一天在书房玩赏一颗明珠时,有一老僧来访,闲谈后离去,王羲之送客回来后察觉放在茶几上的明珠不见了,疑为老僧所拿老僧闻之,也不辩护,而悬梁自尽不久杀鹅时,在鹅肚里察觉这颗明珠羲之顿悔,觉得老僧死得冤枉为纪念老僧,在他辞官后便舍宅为寺,并亲题“戒珠”匾额,表示戒绝玩珠之癖的意思。
寺先称“昌安”,后改为“戒珠”,原有卧佛殿、上方院、听堂、雪轩、宇泰阁,颇有规模,皆一郡登览之胜 宋高宗时,一度为越中士子学习场所,朱熹就曾在戒珠寺内小住后寺毁,明万历(1573—1620)年间重建大殿清康熙五十八年(1718),举行过一次大修咸丰、光绪年间,亦有人发起修葺,所以诗人黄逵曾在《右军祠》一诗中慨叹道: 舍宅山阴兴废多,招提不改旧山河 百花满寺曾题扇,春水平池好浴鹅 月上松阴人影乱,风来弦管暮钟和 晋时村野隋城郭,沧海桑田变若何! 今存大门、大殿和东厢等建筑,于民国十三年(1924)重建,坐北朝南,背依蕺山 山门有楹联一副:“此处既非灵山,终究什么世界;期中如无活佛,何用这般严肃原为蜀人张大千所撰并书,“文革”中遭遇破坏,现在联语是请后人补书的 大殿五间柱础硕大,殿内存清咸丰、光绪年间揖资修寺石碑四方,楹联数副 1983年重修山门、大殿和寺外墨池后于次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大殿辟 为《王羲之史迹罗列》室 罗列分为四大片面: 第一片面:王氏家族谱及王氏家世表 其次片面:从政为官体恤民情王羲之廿三岁入仕,曾任临江太 守,后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在会稽为官期间,因绍兴时遭饥荒,因救民而开仓济灾,在刑罚上他看法对犯重征罪者可减其死,长充兵役,皆令移其家以实都邑上书朝廷实行薄赋轻役因此在连年灾荒及长期战役的处境下,使会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同时他经常结交社会贤达,探讨时政,了解民情,他也分外爱好会稽的山川名胜,对他辞官后,定居绍兴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第三片面:勤学苦练终成“书圣”王羲之由于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就热爱书当,他“少学卫夫人”后师以伯王,学楷、行、草等书体“学功日进”王羲之并非止于师法而已随着研习的深入,集各家之融会贯串,终究创造了具有王氏风格的行书“兰亭集序”后世书家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此后把用来传递信息的文字工具扩展到“书法艺术”的境地为中国书法艺术的进展奠定了无限深厚的根基而王羲之也被历代书法家推崇为“书圣”他的作品主要有行书“兰亭集序”、楷书“乐毅论”、“曹娥碑”、“黄庭经”,以及以各种书帖的形式展现的书法遗作,如“姨母帖”、“快雪时晴帖”等 第四片面:历代书法家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及现状随着书法艺术的进展,人们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评价也从文字外观的美感,深入到书法深层的思想涵义古人认为王羲之的书法具有“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在布局上,又是遒媚紧敛“势巧形密”,审其笔画和布局,还有一种“发而戛然止”。
有所谓“龙跳天门,虎卧凤阕”,“银钩铁画”的风度和气质,使楷书屏弃了隶书笔画呆板,而趋向简化明快,为楷书书写立下了新的笔法在行书的变化上,从早期的隶书逐步发育,而成为一种新兴的书体,使书法笔划的变化丰富多彩笔力劲健有力,形态曲折自然含蓄,布局冲和安详,把楷书、草书高明的结合使行书形态千变万化正由于有以上的特点,才宣释了中国汉字辉煌的进展史使得历代书家名人一致认为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是多方面“集大成而穹变化,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王羲之建树的不只是某一风格,而是一种风格体系,在书法历史上成为楷模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贤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为此各种倾向的书法家都把他的书法、字体、风格,当作宏伟的典范每个书法家都可以在其中吸取他所需的的东西 为了纪念王羲之的书法巨作“兰亭集序”,在“兰亭集序”的诞生地我们绍兴,每年阴历三月初三都要在兰亭举办“国际兰亭书法节”,此时国内外书法爱 好者云集在绍兴兰亭举行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挥笔作书,再现当年流觞盛况 王羲之故宅的邻近还有题扇桥、躲婆弄、笔飞弄等与羲之有关的名胜古迹,请大家顺便走走看看。
感谢大家! (名人故居景区)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