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川市板桥镇土地流转助推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doc.docx
8页永川市板桥镇土地流转助推新农村建设永川市板桥镇土地流转助推新农村建设 的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永川市板桥镇土地流转助推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致富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是农村生产发展的关健最近,如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引起了市级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为了切实弄清农村土地流转和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关系,永川市板桥镇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工作调查组从 XX 年 4 月 5 日至 4 月 18 日对全镇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 土地流转的总体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从 1998 年二轮土地承包截止今年 3 月底,该镇农村土地流转涉及的村数 12 个,占总村数的100%,涉及的农户 3003 户,占总农户的 26%,其中土地流出的农户 2843 户,占总农户的%,土地流入的农户 160 户(另外,单位和外地业主来镇承包 3 起) ,占总农户的%,土地流转面积 3794 亩,占承包土地面积的 12%二、 土地流转的几种模式流转的主要形式是转包、转让和入股在总的农地流转面积中,转包、转让的比重最大,两者相加所占比重%,入股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1、 干交钱粮型一是鱼鸭工程建设,业主转包稻田,每年按 600-800 公斤稻谷/亩支付转出方或按照当年稻谷市场中等价支付现金;二是业主承包退耕还林地间隙种植苦蒿,每年按 50 元/亩支付租金2、 入股分红型农户以退耕还林地入股,业主投入种苗、管护等资金,收益按比例分红三、 土地流转的特点随着取消农业税,新一轮的农地流转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是从无偿流转向有偿流转转变过去种粮大户承包的粮田大都是免费的,个别还要转出户自己负责上交农业税,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效益农业的发展,土地承包费水涨船高,每亩水田年承包费高的已接近 600 元二是土地流转全面扩展不管是农业产业发展或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土地流转步伐明显加快三是从农民相互间的自发流转向组织化、有序化流转发展通过该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几年的不懈努力,搞好服务和鉴证,促进了土地流转四是农地流转后的经营内容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高效种养殖业五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制定了加快土地流转、发展效益农业的优惠政策,免收土地承包合同鉴证费用四、农村土地流转的效果1、克服了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在家庭经营长期不变的情况下,克服当前农户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走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现代化之路。
通过土地流转把零星的土地使用权从千家万户农民手中集中连片,按效率原则重新安排使用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农民间的分工与专业化、使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发展道路,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土地流转,加速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该镇农业特色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一是以凉风垭等村为基础的鱼鸭工程基地通过农户转包、倒包等形式共流转土地 1294 亩,现全镇已形成池塘养殖面积 5500 亩,年出栏商品鸭 400 万只、产成鱼 1700吨,鱼鸭总收入达 7700 万元,纯收入实现 11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275 元如凉风垭村流转农户土地 284亩,现已建成鱼鸭立体养殖面积 800 亩,其中尖山 9 社流转土地 59 户 73 亩,使土地不断向大户集中,现形成集中成片鱼鸭立体养殖面积 150 亩;同时,有 3 户农户到临近村社承包土地 13 亩,发展鱼鸭立体养殖,现共有养殖大户20 余户,使该社成为全镇鱼鸭立体养殖的核心示范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一方面土地流出农户的承包收入明显增加,据调查分析,净种稻田一般中稻亩产 500 公斤,再生稻亩产 100 公斤(部分稻田和深脚冷浸田无再生稻) ,全年稻谷总收入 600 元左右,亩生产成本 250 元,纯收入 350 元左右;而农户间转让的土地年干收稻谷 650-800 斤/亩,亩平纯收入在 450 元以上。
另一方面,土地流入的农户通过规模经营同样增加了收入,如凉风垭村尖山 9 社的徐开红,XX 年建有鱼鸭立体养殖面积 12 亩(其中转入土地亩) ,年产成鱼吨,出栏商品鸭 3万只,鱼、鸭总收入 47 万元,除去承包费用 3400 元,再除去其它生产成本,年获纯利润 7 万元,全家 3 口人,人平纯收入实现 23000 元又如大桥 6 社的候云刚,XX 年底承包汪家岩村菜园 4 社 24 户稻田亩发展鱼鸭养殖,预计今年可产成鱼 4 吨,出栏商品鸭 1 万只,获纯利 2 万元以上二是林业特色经济结合退耕还林政策,为了加强林地管护,充分发挥林地效益,我镇积极引进业主,流转林地 2500 亩:一是在柳溪村流转林地 700 余亩,发展花椒种植,现已基本见效二是在大坪、柳溪、古佛村流转林地1000 余亩,发展速生桉种植,现正在栽植三是在汪家岩村流转林地 800 亩,发展苦蒿种植,预计今年即可见效通过林地流转,退耕农户不用投入种苗、肥料和管护费用,每年便可获得 245 元/亩的国家粮食补助费和管护费同时可为业主务工获取收入,产品收获后并取得 5:5—:不等的分红,促进了农民增收3、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改变了部分农民“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的兼业化状态,解除了土地对这些农民的束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集聚,推动了城市化、农村现代化进程。
全镇已有 1XX 多个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占劳动力总数的 52%以上,XX 年的人均收入达到 3760 元凉风垭村尖山 9 社通过土地流转,全社 52 户有 5 户落户场镇,做起了生意,有 10 余户外出务工,如该社董永奎一户到场镇办起了竹木加工厂,年收入四万元,年轻人陈龙海外出务工,年收入 XX0 元汪家岩村菜园 4社通过土地流转,全社 230 人有 128 人外出经商务工,如候天才一家(2 个劳动力)外出附近“付家洞”煤矿务工,年纯收入 5 万元以上;吴健一户(2 个劳动力)到寿永场镇经商,每年纯收入 3 万元五、对今后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考1、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土地流转和土地保障功能的关系土地是我国大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为中国农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但是,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会随着土地在农民收入来源中的重要性的下降或农民人均收入(尤其是非农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弱,人们以货币收入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已逐步弱化从另一方面看,土地流转所流转的是土地的使用权,并不会损害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农民在进行土地流转的选择时,一个最基本的考虑是能否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更多收入,因此,土地流转不但不会削弱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反而会因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使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得以强化。
一些农民担心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到城市里务工经商,在经济条件好时可以稳定下来,一旦经济条件不好就只能回流农村,到时却没有了土地,失去了生活保障从表面上看,这种认识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我们始终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那么这种担心就是不必要的这是因为:第一,土地流转是使用权转让而不是土地买卖,始终存在一定的流转期限,并不会使农民永久失去土地第 二,土地流转的收益一般都不是一次性支付的,农民不能提前支取未来收益,因此,即使农民回流农村,也有一定的收入来源第三,土地流转的收益通常也不是永久固定的,一般以当年的市场价格确定租金,并留有土地租金在未来一定时间内重新商谈约定的空间和余地土地流转收益应该是有保障的2、拓宽渠道,积极探索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在总结原有转包、转让、互换等流转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渠道,创新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积极开展委托转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村社合作经济组织,由村社合作经济组织统一发包给农业经营大户或农业企业二是实行股份合作由村社集体将农户土地承包权量化入股,土地由村社统一经营或发包给农业企业、规模经营大户,村社合作经济组织按股份将土地经营所得在年终进行分配。
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农村土地流转采取多种劳动力培训转移方式:一是广泛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促进鱼鸭产业上规模上档次,进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努力发展和扩大民营企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到企业务工;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城镇化建设;四是积极有序向镇外输出劳动力4、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规范流转合同管理虽然农户在土地流转后签订土地承包流转书面合同的意识增强,但签订的程序和流转合同的内容却极不规范各村社应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土地流转的档案资料并及时上报镇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审查备案5、为了确保鱼鸭产业更大发展,应大力提倡水禽旱养,规范产业发展,强化环境建设,防治环境污染使鱼鸭产业上规模、上档次,进而促进农村土地更快地流转6、畅通渠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培植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搭建土地流转平台,畅通流转渠道特别要发挥好各村社干部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动员、组织、协调和管理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