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相约帝乡故里枣阳品味语文满汉全席.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31755440
  • 上传时间:2022-1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相约帝乡故里枣阳 品味语文满汉全席——襄阳市小学语文第12届阅读教学优质课竞赛观感市一实小 杨冬梅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美丽的帝乡故里枣阳迎来了襄阳市小学语文第12届阅读教学优质课竞赛活动10月17日——19日,来自襄阳市各个县市区的24位教师在这里参加了角逐比赛在市剧院和市第一实验小学报告厅两个分会场同时举行一师一课堂,一课一画卷24名教师中不少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机智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令人折服作为此次盛会东道主学校的教师我有幸并自豪的全程参加了这次活动,并且自始自终在市剧院的高段课赛场,与来自我市四面八方的同仁们一起聆听着,也分享着;交流着,也碰撞着;回味着,也思考着……纵观这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12节高段课,感受颇深——亮点一、朴实扎实,节节实在 课堂是师生、生生真实交往的空间只有有了真实的课堂,学生才能有真正的成长这次赛课,要求每位参赛老师与学生只有课前十分钟的见面谈话交流,紧接着就进入正题开始上课,力求所呈现的每一堂课都是实实在在的阅读课,让课堂回归真实而这12节课的执教老师,无论从他们的教态,还是从他们的语言;无论从他们对问题的处理,还是自己对教案的调整也都在尽量回归一种自然。

      12节课,老师们教路总体相同:开课读题质疑——检查课文朗读及字词认读情况——再读课文,梳理内容——围绕主题,研读文本——总结深化,布置作业在研读文本环节,注重朗读指导,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总体来看,老师们的教学设计简明实用,教学内容更加简约,教学环节更加简化,教学方法也更显简便,力求在语文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没有过度的包装,过分煽情的语言、过头的表演意识减少了,课堂上非语文的活动少见了王慧芳老师的《搭石》、孙国琴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潘丽粒老师的《猫》、方兰香老师的《老人与海鸥》、朱承杰老师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年段,立足于课标,不管是字词教学还是篇章教学,都力求扎实到位,小到读懂一个词,读通一句话,大到理解一段话、感悟整篇文章,都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识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方法、感情朗读的方法、认真观察的方法等等,让在座的老师真切地感受到课的朴实、真实二、一课一得,得得落实 一节课,时间有限,内容有限,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实现一课一得,得得落实,以下两节课值得学习探讨。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五年级下册的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个片段,节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距离学生远,难度大来自保康的朱承杰老师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独到的文本解读,精巧的教学预设、高超的朗读艺术、智慧的课堂对话,打破了一直以来古典名著教学“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背诵默写”的模式化道路,将名著教学发挥到了极至,将名著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对王熙凤的“辣”形象的引导入木三分,不着痕迹,令现场的学生回味无穷,更令在场的老师意犹未尽★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语言描写的揣摩,体会“王熙凤”这一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感受作家的高超文笔朱老师不是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很好1、作为主人,哪一句最能体现凤辣子对林妹妹的关心和体贴?生读句子,出示: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2、凤辣子关心林黛玉的什么?(引导3名学生读出对黛玉的关心,体贴)3、转换角色(让读书的3名学生回答)师:林妹妹几岁了你知道吗?(学生摇头) 她上过学你知道吗?(学生不知道) 她吃什么药你知道吗?(学生不知)你们不知道答案,王熙凤知道吗?不知道答案她为什么要这样问? (生顿时明白,回答精彩纷呈)4、小结:王熙凤的这些问题根本就没想让黛玉回答,她也不想知道答案,她的这些话就是为了说给(贾母)听,她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讨好贾母)贾母在荣国府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讨好了贾母,就能得到掌管贾府的大权,就能呼风唤雨翻手为云,所以王熙凤明是关心林黛玉,暗是讨好奉承贾母。

      这凤辣子真不愧是语言大师,短短五十个字关心到了妹妹的方方面面谁来再读读?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她的言语中,最有魅力的是她的“言外之意”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感悟到王熙凤的热情,大方,幽默,关心人,这是学生原始的真实的感受怎么依托文本语言理解王熙凤的“言外之意”,进而明白王熙凤的“庐山真名目”呢?朱老师的处理令人拍案叫绝,不仅让学生知道通过人物的语言品味出了王熙凤的为人,也为今后的阅读、习作打下了基础《猫》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也一篇老课文,来自襄阳市的潘丽粒老师,既鲜明地体现了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又真正实现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关于本课的词语教学,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几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细节:例1:学习重点句式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整体读句子;接着创设情境,让多个读书的学生回答“你是小猫咪,你会来吗?”,学生立刻会意,再次读书时强调关联词“任凭……也不……”;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说道:“你是小猫咪,为什么不回来呀?”学生有趣的回答精彩纷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好这句话;最后,让学生用这一组关联词练习说话。

      关联词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尤其说明文中的关联词潘老师能准确把握年段特点,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创设孩子们熟悉的语言环境,引导孩子们举一反三,这样使词语教学没有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而是指向“言语表现”,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明白了关联词在说明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对猫的性格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例2: 理解“蹭”师:“蹭”怎么读?怎么叫“蹭”?师:你对这个“蹭”怎样理解?生:我觉得“蹭”是轻轻的“摩擦”因为如果擦得很重的话,老舍爷爷会不舒服的生:“蹭”应该还是一种温柔的“摩擦”因为文中说,猫高兴的时候,比谁都温柔可亲猫蹭主人的腿,那是在向主人表示亲热呢生:我觉得“蹭”还有一种撒娇的味道说明猫和老舍爷爷的关系特别好师:体会得真好!大家看,猫这样轻轻地、温柔地、撒娇似地蹭着老舍爷爷的腿,蹭出了可爱,蹭出了顽皮一个“蹭”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画面简单的一个“蹭字,妙趣横生,咀嚼出如此丰富的内涵,足以反映老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深入理解同时,潘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对“蹭”字作了多元的理解,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理解词语的过程,更是形成语感的过程,是激发学习语文兴趣的过程三、课时划分 简明简约第一课时应关注什么?第一课时的目标有哪些?完成到什么程度?怎样围绕目标研读文本,组织教学?如何让第一课时在朴实、扎实的过程中出新、出彩?许多老师是带着这些困惑来观摩优质课的通过12节课的展示,对第一课时应该着眼全文,强化整体意识,应该抓实字词,强化基础意识等观念与做法基本达成了参赛教师的共识,得到了观摩教师的认可12节课中,教师从导入新课到整体感知,从扫清字词障碍到读通课文,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实实,有许多可圈可点、可学可用的教学环节值得借鉴,为老师们平时如何上好第一课时提供了好的示范引领当然,在文本解读上,12节课中,老师们大多都能在深入解读文本之后,选择与文本的内容相符、与文本教学价值体现相融的切入点,比如:罗长梅老师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王慧芳老师的《搭石》、孙国琴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潘丽粒老师的《猫》、方兰香老师的《老人与海鸥》、朱承杰老师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值得老师们学习……亮点不一而足,举不枚举遗憾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诉说”,讲述一个昨天的故事,也是“发现”,发现学生可贵的品质、独特的智慧和丰富的潜能;更是“唤醒”,唤醒学生沉睡着的主体意识、巨大的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纵观这12节课,老师们的教学设计精巧、教学艺术精湛,令人叫绝,但教学同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太满 有好几节课,下课哨声响了,老师还有环节未走完。

      太拖 有的课,整体设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但在上的过程中,因为时间没把握好,检查预习部分走的过于扎实,致使品读环节时间过紧,或囫囵吞枣,或蜻蜓点水,草草走过程,头重脚轻,令人遗憾太强 教师强势还比较突出,喜欢把学生拉倒自己的土壤里来生长太静 本次观摩活动,我们的语文老师太正儿八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的生成鲜有,学生参与太少,课堂教学太静了整体感觉,直指人心、令人怦然心动的课太少了究其原因,本次活动评课专家湖北省特特级教师、枣阳市教研室吴耀辉主任把问题直指实处——课不动、缺活、少新,关键是没有抓住语文的本色教语文;语文的教学方法不简化;教学方法没有变革为此,吴主任理论结合实例深入浅出的提出了老师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抓住本色教语文简化方法教语文变革方法教语文吴主任的的精彩点评彰显大家风范,指明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努力方向 襄阳市语文教研员习玉萍老师最后做了总结陈词,就语文教学怎么解读教材,怎么引导学生读书,如何抓住学情促生成做了强调两位特级教师的点评中肯,实在,如沐春风,如润细雨,如茗清茶!思考1、教师独特的解读教材的能力如何提高?2、语文课上,教师应该如何真正做到准确把握学情,为学设导、以学代导进而顺学而导,不以自己的解读替代学生的解读?不是生拉硬拽,绝不强加硬灌,怎样导在问题情境的感悟点上、导在学习的关键点上、导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处、导在学生认知的迷茫处? 3、教师如何进一步培养自己用心倾听的习惯?4、语文课堂怎样引导学生读书,读出层次,读出境界?……活动已经落幕,课早已停歇,然而,孩子们课堂上动情的演唱,深入的思考,深情的朗诵,精彩的回答,入情的表演……深深浮现于脑海,可谓“歌声语声欢笑声,声声入耳”;老师们课堂上创设情境的无声,循循善诱的引导,纵情朗诵的示范,一咏三叹的疏导,深入浅出的解读……时时萦绕于耳畔,真是“热点亮点聚焦点,点点叫绝。

      10月17日-19日,充实的三天,因为这次相约而变得不平凡;10月17日-19日,短暂的三天,因为这次“盛宴”而显得非同一般金秋十月,刘秀故里;襄阳小语,相约枣阳;齐聚一小,诠释课堂,演绎经典!高山仰止,景行观之期盼来年更精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