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用题思考角度及解答方法课件.ppt
53页常见的提问方式:常见的提问方式: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提问变式:提问变式: 1. 1.为什这样写?为什这样写? 2. 2.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3. 3.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9/16/20242类别1.1.人称的作用人称的作用(全国卷(全国卷1 1))2.2.句、段的作用句、段的作用(全国卷(全国卷2 2、浙江卷、福建卷、湖南卷)、浙江卷、福建卷、湖南卷)3.3.引用(报纸、史实、诗文、画引用(报纸、史实、诗文、画)) (全国卷(全国卷3 3、湖北卷、广东卷、福州市质检)、湖北卷、广东卷、福州市质检)4.4.题目的作用题目的作用(全国卷(全国卷3 3、北京卷、重庆卷、厦门市质检)、北京卷、重庆卷、厦门市质检)5.5.景物、环境的作用景物、环境的作用(辽宁卷、江苏卷、安徽卷)(辽宁卷、江苏卷、安徽卷)6.6.人、物人、物(江西卷)(江西卷)7.7.描写的作用描写的作用(山东卷)(山东卷)8.8.叙述方式的作用叙述方式的作用(山东卷)(山东卷)9.9.修辞的作用修辞的作用(浙江卷)(浙江卷)10.10.情节的作用情节的作用9/16/20243考查行文思路结构,注意把考查行文思路结构,注意把内容内容和和结构结构上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答作用结合回答,答““用意用意””可从三方面考虑: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上,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9/16/20244一、人称:视角变换命题方式:命题方式: 本文人称使用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本文人称使用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情,给读者以真实真实生动之感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亲切感,,便于感便于感情交流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9/16/20245•高考原题:高考原题: 文章在人称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文章在人称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么作用? ((20102010全国卷全国卷1 1《灯火》)《灯火》)•解题指津:解题指津: 第一问第一问①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
交叉 第二问第二问①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② ②营造一种亲营造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切的气氛,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9/16/20246二、句/段:匠心布局命题方式命题方式 1. 1.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用意、目的、好处)?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用意、目的、好处)? 2. 2.本文开头写本文开头写“xx”“xx”,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 3. 3.文章最后一段写文章最后一段写“xx”“xx”,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或作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4. 4.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 ?为什么为什么? ? 5.“ 5.“文章中文章中…………部分写了部分写了…………,有什么作用(用意、目,有什么作用(用意、目的、好处)?的、好处)?””9/16/20247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作用大致为:开门见山,点明题目;统领作用大致为:开门见山,点明题目;统领全文,交代写作原因;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全文,交代写作原因;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或铺垫,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感情基调。
欲抑先扬;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感情基调 答题时需根据具体文章从答题时需根据具体文章从内容、结构、效内容、结构、效果果等方面作答等方面作答1.开头开头:总领全文总领全文9/16/20248高考原题高考原题141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 6分)(分)(20102010年全国卷年全国卷2 2《大河家》)《大河家》)解题指津:解题指津: 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抒发情感 答案:答案:①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②挑明写作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9/16/20249高考原题: 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么作用?(2 2分)(分)( 2010 2010浙江卷《静流》)浙江卷《静流》)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9/16/202410高考原题:高考原题: 文章开篇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简要分析6 6分)分)( 2010( 2010四川卷四川卷 《自然》《自然》) )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下文分别从作为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喜剧””的的““舞台布景舞台布景””和作为和作为““悲剧悲剧””的的““舞台布景舞台布景””两方面展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
9/16/2024112.2.过渡过渡: :承上启下承上启下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中间段过渡;照应或承接前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中间段过渡;照应或承接前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起纽带作用下,起纽带作用 高考原题:高考原题: 文中说: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为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把式为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综观全篇,这两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句话有哪些作用?(6 6分)(分)(20102010年全国卷年全国卷2 2《大河家《大河家》)》) ① 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船客子””的含义;的含义;②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金客””、、““麦麦客客””等的含义;等的含义;③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9/16/202412高考原题:高考原题: 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4分分) ) ((20102010湖南卷《一朵午荷》)湖南卷《一朵午荷》)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段意并简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段意并简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中间的段落,一定就是中间的段落,一定就是——“——“承上启下承上启下” ” 并且这一段并且这一段文字中的文字中的““诚心诚心…………心里有了准备的心里有了准备的……”……”是人物的心是人物的心理描写,作用就是突现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理描写,作用就是突现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 答:通过答:通过““诚心诚心””、、““紧张紧张””等描摹等描摹““我我””的心理,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作用: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紧承上文,而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则引领下文9/16/2024133.3.末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知识储备: 末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或深化中心,卒章显志或呼应开头,深化、强化作用或委婉含蓄,或兼而有之, 高考原题: 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
6分)(2007四川卷《焰火的变奏》) 参考答案: 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9/16/202414三、引用——补充叙事命题方式:命题方式:““文章引用文章引用…………,有什么作用(用意、目的、好处)?,有什么作用(用意、目的、好处)?””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窥””到作者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丰富文章内容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丰富文章内容 增增加佐证力度,加佐证力度, 提高文章的文采提高文章的文采 9/16/202415 在传记中,引用在传记中,引用原始材料原始材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价; 引用引用诗词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引用故事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9/16/2024161.1.引用报道引用报道高考原题: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 (2011全国卷3《保护人》) 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9/16/202417 2.2.引用名句引用名句高考原题:高考原题: 17. 17. 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4 4分)(分)(20102010年湖北卷年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 本题考查引用诗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答本题考查引用诗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答题时要关注上下文内容,可从总结上文、承上启下、题时要关注上下文内容,可从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等角度考虑前后照应等角度考虑 ①“ ①“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结构,在结构上总结第一段,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上总结第一段,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②“②“烟花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下扬州””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上,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收束全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③“③“南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结构上照应前文,,在结构上照应前文,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
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 9/16/2024183.3.引用史实引用史实高考原题:高考原题: 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2011广东卷《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答:作用为承上启下1分承上指法拉第刚发现电磁感应时不被人理解,和现在新能源现状接近2分 启下则为,电力现在对人类的贡献预示着新能源会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2分9/16/2024194.4.引用日记引用日记 考试原题:考试原题: 文中引用朱自清的日记有什么作用?文中引用朱自清的日记有什么作用?((20112011厦门市质检《叶公超还是文人最自厦门市质检《叶公超还是文人最自由》)由》) 丰富读者对叶公超个性的认识(体现这丰富读者对叶公超个性的认识(体现这篇传记的真实性)篇传记的真实性)9/16/2024205.5.引用书画引用书画考试原题:考试原题: 文中插入写韦尔乔的一幅画有什么作用?(文中插入写韦尔乔的一幅画有什么作用?(4 4分)分) 2011 2011福州市质检《青衫》福州市质检《青衫》 作者借韦尔乔的画来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人作者借韦尔乔的画来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人的认识,使文章内容更为充实。
的认识,使文章内容更为充实1 1分)穿着长分)穿着长衫将绞索从容地套在自己脖子上的人,敢于为正衫将绞索从容地套在自己脖子上的人,敢于为正义慷慨赴死,另一个为他扶着脚下凳子的穿长衫义慷慨赴死,另一个为他扶着脚下凳子的穿长衫的人,一定认为这种死是必须的,所以很平静地的人,一定认为这种死是必须的,所以很平静地帮助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浩然之气的体现这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浩然之气的体现3 3分)分) 9/16/202421五、五、 环境环境/ /景物:渲染烘托景物:渲染烘托命题形式:命题形式: 1. 1. 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起什么作用起什么作用; ; 2. 2. 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 ,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 ; 3. 3. 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分析其对塑造分析其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人物或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9/16/202430【命题特点】【命题特点】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对对揭示小说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然揭示小说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景物时间、地点、景物, ,暗示社会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9/16/202431【答题方略】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分析环境描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写作用时, ,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 1. 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 2. 2.暗示社会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 3. 3.揭示人物心境揭示人物心境, ,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性格; ; 4. 4.渲染气氛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 5. 5.奠定情感基调;深化作品主题;奠定情感基调;深化作品主题; 6. 6.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为刻画人物作铺垫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9/16/202432高考原题:高考原题: 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许辉《碑》许辉《碑》,2010,2010年高考安徽卷年高考安徽卷) )【温馨提示】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春意盎然的氛围这段景物描写渲染春意盎然的氛围, ,烘托了罗烘托了罗永才的心境永才的心境, ,表现了他的心理转变正因为景色表现了他的心理转变正因为景色美美, ,给他带来暖意给他带来暖意, ,才会才会““再往前走再往前走”,”,才会在后才会在后面的情节中遇到老山民面的情节中遇到老山民, ,这就是景物描写推动了这就是景物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参考答案】 特点特点: :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作用: :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 ,暗示暗示人物心理转变人物心理转变, ,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9/16/202433高考原题:高考原题: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其表现特色5(5分分) ) ((20102010江苏卷《溜索》)江苏卷《溜索》)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气势””??““视觉、听觉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为内心感受 【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9/16/202434高考原题:高考原题: 小说多次写到小说多次写到““太阳太阳””、、““树树””和和““知了知了””等,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 6分)分)((20102010辽宁卷《洗澡》辽宁卷《洗澡》 )) 答案:答案:①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③使情节的发生和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
每答对一点给发展更加合理每答对一点给2 2分意思答对分意思答对即可9/16/202435高考原题: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2007海南卷《林冲见差拨 》) 答:①(环境角度)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对差拨、管营等人物形象起到侧面刻画的作用; ②(情节角度)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③(主题角度)通过犯人之口,侧面交代沧州牢营欺压、盘剥犯人的黑暗现实9/16/202436六、物象:陪衬比较六、物象:陪衬比较命题方式:命题方式: 本文用不少笔墨写本文用不少笔墨写““某某某某””,这有什么,这有什么作用?作用?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描摹主人公以外的人或物的语句,其作描摹主人公以外的人或物的语句,其作用是侧面描摹,有陪衬、比较的作用,使用是侧面描摹,有陪衬、比较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为明晰、饱满人物形象更为明晰、饱满 9/16/202437高考原题:高考原题: 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6(6分分) )(( 2010 2010江苏卷《溜索》江苏卷《溜索》 )) 【解析】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解析】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
而人物刻画方面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战战兢兢””的的““我我””,这,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2)与与““我我”“”“战战战战兢兢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1.1.物物9/16/2024382.2.人人高考原题: “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 (2010江西卷《饮一口汨罗江》) 渔翁们的共性是为了微薄的收获而奔忙,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作者对他们的追求持否定态度一篇文章往往有一个固定的写作主体,作者写到与之相关的人或物,都是为了与写作主体进行比较,或衬托,或对比所以可拟出答案 寓意:寓意:①①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 ② ②指明哲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保身的遁世者 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对比,以凸显屈原的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9/16/202439 七、七、 技巧:摇曳多姿技巧:摇曳多姿命题特点:命题特点: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 ,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哪些表达技巧, ,表达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内容, ,达到了什么艺术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提问方式提问方式: : 1.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它对塑造人物形它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 2. 2.请分析请分析…………的表达效果的表达效果; ; 3. 3.小说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小说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请简要分析9/16/202440知识储备:知识储备:描写方面: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等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布局谋篇: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悬念、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等;叙述方面:顺叙、倒叙、插叙等;修辞运用:比喻、比拟、设问、对偶、对比等。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9/16/202441高考原题:高考原题: 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共同点?(?(李丽娟《静流》李丽娟《静流》,2010,2010年年高考浙江卷高考浙江卷) )1.修辞修辞9/16/202442【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四个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四个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形象生动生动, ,文学色彩浓厚文学色彩浓厚; ;这几个句子都独立成段这几个句子都独立成段, ,在结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过渡作用另外构上具有明显的过渡作用另外, ,四个句子都是叙四个句子都是叙事者通过事者通过““我我””的叙述评说来表达感受和看法的的叙述评说来表达感受和看法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① ① 运用比喻运用比喻, ,以有形写无形以有形写无形(“(“具体可感、生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动形象””也可也可);② );② 独立成段独立成段, ,过渡自然简洁过渡自然简洁;③ ;③ 叙事者叙事者““我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9/16/2024432.2.描写描写高考原题:高考原题: 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4分)分)((20102010山东卷《骆驼祥子》)山东卷《骆驼祥子》)【解答提示】【解答提示】 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出““虎妞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9/16/2024443.3.叙述叙述高考原题:高考原题: 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有什么好处?(间,有什么好处?(4 4分)分) ((20102010山东卷《她只山东卷《她只能活七小时》)能活七小时》)解答提示:解答提示: ((1 1)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2 2))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3 3)表明人们援救行动)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之快,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4 4)给读者以)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
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9/16/202445八、情节:曲折有致八、情节:曲折有致命题形式命题形式: :1. 1. 小说叙写某一情节小说叙写某一情节, ,有什么作用?请作简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要分析; ;2. 2. 小说中某情节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小说中某情节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 3. 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及作用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及作用4. 4. 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 ,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9/16/202446高考原题:高考原题: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 ,作者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2010?(2010年全国卷年全国卷3 3《保护人》《保护人》) )9/16/202447 解答此题要从全文入手解答此题要从全文入手, ,注意情节之间相辅相注意情节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成的关系, ,明白其前后勾连、前有铺垫、后有照明白其前后勾连、前有铺垫、后有照应等特点应等特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1) 补充叙事补充叙事, ,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 ,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2) ;(2) 推动情节发展推动情节发展, ,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 ,使小说进入高潮使小说进入高潮;(3) ;(3) 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强化情节平中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见奇的效果9/16/202448五、讲解训练五、讲解训练1、基本步骤、基本步骤 原题讲解原题讲解—认识基本题型,明确基本知识,认识基本题型,明确基本知识, 寻找基本思路,规范答题形式寻找基本思路,规范答题形式 规范练习规范练习—实际操作,查缺补漏实际操作,查缺补漏 模拟训练模拟训练—范围加大,积累经验范围加大,积累经验9/16/2024492、阅读指导:、阅读指导:重视思路引导:易记可操作;重视思路引导:易记可操作;重视答题缺漏:分析原因重视答题缺漏:分析原因重视表述规范:从教师做起重视表述规范:从教师做起重视总结积累(重复):重视总结积累(重复): 例例如如,,人人物物动动作作细细节节描描写写在在不不同同文文体体中中((小小说、传记、通讯)的作用说、传记、通讯)的作用9/16/202450精品课件精品课件!9/16/202451精品课件精品课件!9/16/2024521.1.规范思路规范思路((1 1)考哪一方面的问题;)考哪一方面的问题;((2 2)涉及什么基础知识;)涉及什么基础知识;((3 3)用什么思路;)用什么思路;((4 4)答案需要那些内容。
答案需要那些内容2.2.规范表述规范表述 ((1 1)重条理)重条理 ((2 2)用术语)用术语 3.3.规范练习规范练习 9/16/202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