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热学复习PPT课件.ppt
45页初中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热学》》■分析总结分析总结1:题型、题量及分值的:题型、题量及分值的分布分布 特点特点(3个个)•1、题目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题目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2、分值在、分值在6分左右■分析总结分析总结2:主要考点:主要考点(9个个)•1.温度计原理及其正确使用、读数.温度计原理及其正确使用、读数•2.六种物态变化特点及应用.六种物态变化特点及应用 ( (1)液化现象的例子判断及解释)液化现象的例子判断及解释 ( (2)熔化、凝固的图象及其意义)熔化、凝固的图象及其意义 ( (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 (4)熔点、沸点的应用)熔点、沸点的应用 ( (5)各物态吸放热情况)各物态吸放热情况•3.扩散现象及其意义.扩散现象及其意义•4.内能的描述、改变方法及其与热量的区别.内能的描述、改变方法及其与热量的区别•5.比热容性质的描述.比热容性质的描述•6.物质吸、放热计算及其与电学的综合.物质吸、放热计算及其与电学的综合•7.燃料热值的单位、意义及应用.燃料热值的单位、意义及应用•8.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四冲程特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四冲程特点•9.能源的分类及应用.能源的分类及应用■根据内容上的特点,将知识点分为根据内容上的特点,将知识点分为两大部分复习:两大部分复习:•第一部分:热现象第一部分:热现象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 内能 比热容 热量 热值热量 热值 热机热机 能源能源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热现象热现象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1、温度、温度•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规定: 将___混合物的温度定为温度的规定: 将___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将___的温度度;将___的温度定为定为100度,之间分成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等份,每份为1℃℃•原理:根据液体的____性质 原理:根据液体的____性质 (若液体受冷凝固后将不能使用若液体受冷凝固后将不能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使用注意(两点):使用注意(两点): ( (ⅰⅰ)使用前:要观察)使用前:要观察量程量程和和分度值分度值 ( (ⅱⅱ)使用时注意:)使用时注意:((1)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容器底和壁,,((2)待示数)待示数稳定稳定后再读数,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上表面 相平。
相平 冰水冰水沸水沸水热胀冷缩热胀冷缩三三种种常常见见的的温温度度计计 实实验验用用温温度度计计最最小小刻刻度度是是 ,,体体温温计计的的测测量量范范围围是是 ,,最最小小刻刻度度是是 寒暑表的读数是寒暑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35℃-42 ℃35℃-42 ℃0.1℃0.1℃6 ℃6 ℃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 相同点 相同点 不 同 点 不 同 点实验室实验室用温度用温度计计体温计体温计1 1、都是根据、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缩的性质制成的成的1 1、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 1、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因为有细小缩口)(因为有细小缩口)2 2、测量范围从、测量范围从-20-20ºC C到到110 110 ºC C2 2、测量范围从、测量范围从3535ºC C到到4242ºC C2 2、有一定的、有一定的量程,都有一量程,都有一定的分度值定的分度值【【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1 、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为( )1.1.在在4-14-1中,各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中,各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甲为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为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 ℃练习一:练习一:甲甲 乙乙-21 -21 ℃℃2 2、体温计的示数是、体温计的示数是38℃,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若粗心的护士仅消 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37℃和和39℃39℃的病人的病人 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A A、、37℃37℃和和38℃ B38℃ B、、38℃38℃和和39℃39℃ C C、、37℃37℃和和38℃ D38℃ D、、37℃37℃和和37℃37℃气态气态固态固态液态液态物质三态相互转化熔化(吸热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凝华(放热)升华(吸热升华(吸热) )汽化(吸热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晶体有熔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两种情况两种情况蒸发蒸发沸腾沸腾两种方式两种方式2、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 •熔点和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熔点和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相同•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__体具有一定的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__体具有一定的熔点,__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__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条件:(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达到熔点(2)不断吸热;)不断吸热;•晶体熔化特点:温度___,但仍需__热晶体熔化特点:温度___,但仍需__热•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对比: 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对比: 晶晶非晶非晶不变不变吸吸熔化曲线凝固曲线时间时间温度温度/°CABC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曲线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曲线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熔化过程熔点熔点时间时间温度温度/°C海波松香凝固过程凝固点凝固点晶体熔化条件:晶体熔化条件:1 1、温度达到熔点、温度达到熔点2 2、继续吸收热量、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条件:晶体凝固条件:1 1、必须达到凝固点、必须达到凝固点2 2、继续放出热量、继续放出热量相同点相同点不同点不同点晶体晶体1、熔化时都要吸热、熔化时都要吸热2、凝固时都要放热、凝固时都要放热3、都属固体,有一、都属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定的体积和形状1、有一定的熔点、有一定的熔点2、熔化过程要吸、熔化过程要吸收热,但温度不收热,但温度不变变非晶体非晶体1、无熔点、无熔点2、熔化过程要吸、熔化过程要吸热,温度不断上热,温度不断上升升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2、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 (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 (D)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 解析: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晶体才有一解析: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只有晶体才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所以选项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所以选项(A)是不是不正确的。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选项正确的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选项(C)是不正确的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是不正确的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选项变,所以选项(D)也是不正确的只有选项也是不正确的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是正确的说法• 答案:答案:B 【【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3、 松香在熔化过程中( ) (A)温度不变,放出热量 (B)温度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D)温度降低,放出热量 •解析:松香是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解析:松香是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吸收热量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直至不断上升,吸收热量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直至全部变成液体非晶体没有熔点全部变成液体非晶体没有熔点•答案:答案:C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汽化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汽化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蒸发:因吸热而具有致冷作用 蒸发:因吸热而具有致冷作用 •沸腾条件:沸腾条件: ((1)达到沸点 ()达到沸点 (2)不断吸热)不断吸热•沸腾特点: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沸腾特点: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与晶体熔化一样)(与晶体熔化一样) •沸腾曲线:沸腾曲线: ■请比较:有何异同?请比较:有何异同?•液化的两种方法:___和___ 液化的两种方法:___和___ 例子:(例子:(1)剥开冰棍冒出的)剥开冰棍冒出的“白气白气” ( (2)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 熔化曲线降低温度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压缩体积沸腾曲线• 蒸发致冷蒸发致冷: : •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1.1.与液体的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有关::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2.与液体的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表面积有关::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 3. 与液体表面与液体表面气流有关气流有关:: 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10095908580751 1标准大气压下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图像!水沸腾的图像!液体的沸腾液体的沸腾1 1 沸腾的条件沸腾的条件: :((2 2)) 继续吸热继续吸热(1) (1) 达到沸点达到沸点2 2 液体的沸点跟液液体的沸点跟液面的气压强有关面的气压强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点越低蒸发蒸发沸腾沸腾不不同同点点温度条件温度条件发生位置发生位置剧烈程度剧烈程度相相同同点点过程过程 都是都是 现象,物质都现象,物质都是由是由 态变为态变为 态。
态需求需求在汽化过程中都要在汽化过程中都要 任何温度下任何温度下达到沸点达到沸点液体表面和内部液体表面和内部液体表面液体表面缓慢缓慢剧烈剧烈汽化汽化液液气气吸热吸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的两种方式•1 1.(.(20062006年福州市)年福州市)(4(4分分) )在探究水的沸点的在探究水的沸点的实验中:实验中:•小明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有如图小明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有如图2020中所中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2)(2)当水沸腾的时候,小明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当水沸腾的时候,小明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121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 ℃℃;如果继续给沸;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 ( (选填选填“升高升高”、、“不变不变”或或“降低降低”) ) 【【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4、、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要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要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解析:解题中要注意回答吸热的原因和吸热更多解析:解题中要注意回答吸热的原因和吸热更多的原因,还要回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吸热的的原因,还要回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吸热的 影响。
影响•答案:夏天从水中上岸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答案:夏天从水中上岸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要从人身体吸收热量感到冷,如果有风会加快身要从人身体吸收热量感到冷,如果有风会加快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冷得打颤以会冷得打颤•拓展延伸:题中要从蒸发吸热的知识解释,还要拓展延伸:题中要从蒸发吸热的知识解释,还要从影响蒸发的因素方面解释,有风的情况下蒸发从影响蒸发的因素方面解释,有风的情况下蒸发加快吸热更多加快吸热更多【【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 的镜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解析: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较多,成因一般是解析: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较多,成因一般是“水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吸附在物体表面或飘在空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吸附在物体表面或飘在空气中看起来像气中看起来像‘白气白气’”,很多同学在这个地方,很多同学在这个地方混淆了导致分辨不清而失分这题中混淆了导致分辨不清而失分这题中“A、、B、、C”选项显然都选项显然都 属于这种情况,而属于这种情况,而“D”项则不是。
项则不是•答案:答案:D 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 •1、升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升华过程要吸热,因此,具有制冷作用升华过程要吸热,因此,具有制冷作用 常见例子:常见例子: ((1)在北方冬天里冰冻的衣服干了(升华))在北方冬天里冰冻的衣服干了(升华) ((2)用)用“干冰干冰”保鲜、人工降雨(升华)保鲜、人工降雨(升华)•2、凝华:、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热华过程要放热 如:冬天早晨瓦上的霜或下的雪(凝华)如:冬天早晨瓦上的霜或下的雪(凝华) ▲注意对比:早晨的雾、露(属于液化)注意对比:早晨的雾、露(属于液化)•1313.(江西省.(江西省20062006年)年)“缥缈的雾,晶莹的露,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A..“缥缈的雾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是汽化现象 B.B.“晶莹的露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是液化现象•C C..“凝重的霜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是凝华现象 D.D.“轻柔的雪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是熔化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云云雪雪(冰冰)露露雾雾雨雨霜霜(液化)(液化)(液化)(液化)(液化)(液化)(液化)(液化)(凝华)(凝华)(凝华凝固(凝华凝固 ))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 内能 内能 比热容 比热容 热热 量 热量 热 值值 热热 机机 能源能源1、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1)物质由__组成 )物质由__组成 ((2)一切物质分子不停地做___运动 )一切物质分子不停地做___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力和力和____力 力 •扩散现象:两种物质互相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两种物质互相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1)例子:闻到花香、汤放盐后变咸等 )例子:闻到花香、汤放盐后变咸等 ((2)表明:分子__________)表明:分子__________ 分子分子无规则无规则引引斥斥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1、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扩散现象的是( )、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扩散现象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冬天,雪花飘飘•解析:扩散是指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解析:扩散是指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由于分子非常小,人的肉眼根本无法看见现象由于分子非常小,人的肉眼根本无法看见一粒粒的分子在运动,只能通过颜色、气味等变一粒粒的分子在运动,只能通过颜色、气味等变化来判断这题的化来判断这题的ACD三项都是我们能看见的物三项都是我们能看见的物体运动,显然不属于分子扩散现象,故为体运动,显然不属于分子扩散现象,故为B•答案:答案:B2、内能、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_____能和能和___能之和___能之和•影响因素:___影响因素:___•内能的改变方法:___和___ 内能的改变方法:___和___ (两种方法都能达到同样效果,即 (两种方法都能达到同样效果,即“等效等效”)) ►注意: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即内能不可注意: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即内能不可能为能为0•内能的利用 内能的利用 ((1)直接__物体 如:生火煮饭、炒菜、烧水等)直接__物体 如:生火煮饭、炒菜、烧水等((2)用来____ 如:柴油机发动后可以运转、)用来____ 如:柴油机发动后可以运转、 汽车起动后行驶等 汽车起动后行驶等分子动分子动分子势分子势温度温度做功做功热传递热传递加热加热做功做功3、比热容、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时所吸收时所吸收的热量 (用字母的热量 (用字母“____”表示)表示)•单位:____单位:____ ►注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注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属性。
•水的比热容很大,为______水的比热容很大,为______•物理意义:它表示每物理意义:它表示每1Kg的水温度每升高的水温度每升高1℃℃所所吸收的热量是吸收的热量是4.2×103J•水比热较大的应用:调节气温、作为发动机的冷水比热较大的应用:调节气温、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等却液等CJ/(kg·℃℃)4.2×103 J/(kg·℃℃)【【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2、质量为、质量为3千克的石油,用去千克的石油,用去1/3后,剩下石后,剩下石油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情况为( )油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情况为( ) A、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2/3,热值不变 ,热值不变 B、、密度、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密度、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2/3 C、密度、比热容和热值变为原来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变为原来的2/3 D、密度、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密度、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解析:物质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都是物质的属解析:物质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都是物质的属性,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它们不会随物质的质量性,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它们不会随物质的质量变化而改变,只要理解了这一意义,就能确定答变化而改变,只要理解了这一意义,就能确定答案。
案•答案:答案:D【【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3、、 酒精的比热容是酒精的比热容是2.4×103_____________(填单位),(填单位),1kg的酒的酒精温度由精温度由20℃℃升高到升高到21℃℃吸收的热量是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J. 1kg的酒精温度由的酒精温度由61℃℃降低到降低到60℃℃放出的热量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J.•解析:该题要求对比热容的单位、意义熟练掌握解析:该题要求对比热容的单位、意义熟练掌握比热容表示每比热容表示每1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所吸收的热量,而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收的热量,而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1℃℃所吸所吸收的热量与降低收的热量与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相同根据这所放出的热量相同根据这一意义,后两个空刚好是这种情况,所以不用计一意义,后两个空刚好是这种情况,所以不用计算就可以确定都为算就可以确定都为“2.4×103J”•答案:答案:J/(kg·℃℃);;2.4×103J;;2.4×103J4、热量及计算、热量及计算•定义:在定义:在热传递过程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那部分能量中传递的那部分能量•单位:__单位:__•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计算式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计算式: Q==cm△ △t (其中其中“△△t”是指变化的温度是指变化的温度) •相关变形式: 相关变形式: ((1))c=____ =____ ((2))m=____ =____ ((3))△△t=____ =____ JQ/m △ △tQ/c △ △tQ/cm【【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4、已知水的比热容、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__________(填单位),把(填单位),把2kg水从水从20℃℃开始加热开始加热100℃℃,,水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升高__________℃℃,水吸收的热量为,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J. •解析:这题是考查比热容的单位、对解析:这题是考查比热容的单位、对△t的理解和公式Q=cm△t 的运用。
其中△t= 100℃℃—20℃℃=80 ℃℃;而;而Q吸吸= cm△ △t =4.2×103 J/(kg·℃℃)× 2kg× 80 ℃℃= 6.72×105J•答案:答案: J/(kg·℃℃),,80℃℃,,6.72×105J【【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5、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 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D.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解析:物体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内解析:物体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内能减小,能减小,A正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物态变化时正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物态变化时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不变,B错;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错;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即内能而不是温度;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量即内能而不是温度;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而不是物体对外界做功。
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而不是物体对外界做功•答案:答案:A•拓展延伸:温度、内能、热量、功是四个不同的物理量,物理意义拓展延伸:温度、内能、热量、功是四个不同的物理量,物理意义是绝然不同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体内大量是绝然不同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快慢的宏观表现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分子无规则运动快慢的宏观表现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5、热值、热值•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完全燃烧后所后所放出的热量 (用字母放出的热量 (用字母“____”表示)表示) ►注意:热值是物质的一种注意: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特性•单位:___单位:___•物理意义:表示每物理意义:表示每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后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计算式:计算式:Q放=放=mq qJ/kg6、热机、热机 •热机:把__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内热机:把__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内燃机、蒸汽机、汽轮机等工作原理:燃料(汽油燃机、蒸汽机、汽轮机等工作原理:燃料(汽油或柴油)在汽缸里燃烧生成或柴油)在汽缸里燃烧生成高温高压高温高压的燃气,使的燃气,使燃气推动活塞做__。
燃气推动活塞做__•四个冲程:___冲程、___冲程、___冲四个冲程:___冲程、___冲程、___冲程和___冲程程和___冲程•热机的效率:用来做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机械功有用机械功的那部分能量跟的那部分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所放出的能量之比 如:汽油机的效率为 如:汽油机的效率为20%--30%,柴油机的效,柴油机的效率为率为30%--45%内内功功吸气吸气压缩压缩做功做功排气排气【【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6、如图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如图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四组关于这种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四组关于这种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列,正确的是( )) A、丙、丁、乙、甲、丙、丁、乙、甲 B、乙、丁、甲、丙、乙、丁、甲、丙 C、乙、甲、丁、丙、乙、甲、丁、丙 D、甲、乙、丙、丁、甲、乙、丙、丁•解析:内燃机的四个冲程顺序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解析:内燃机的四个冲程顺序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图乙中的左气门开启,前头向内,显功冲程、排气冲程。
图乙中的左气门开启,前头向内,显然表示进气,故为吸气冲程;而图丙中的右气门开启,前然表示进气,故为吸气冲程;而图丙中的右气门开启,前头向外,显然表示出气,故为排气冲程;至于图甲、丁则头向外,显然表示出气,故为排气冲程;至于图甲、丁则很相似,气缸的活塞又没有向上或向下的前头,但我们可很相似,气缸的活塞又没有向上或向下的前头,但我们可以从火花塞有无点火现象判断,图甲火花塞处有火花,说以从火花塞有无点火现象判断,图甲火花塞处有火花,说明此为做功冲程;相反图丁的没有,则为压缩冲程明此为做功冲程;相反图丁的没有,则为压缩冲程•答案:答案:B7、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中能的、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中能的总量保持不总量保持不变变,只是形式间的,只是形式间的转化转化或物质间的或物质间的转移转移【【典例分析典例分析】】 例例7、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砂轮磨刀时,刀的温度升高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砂轮磨刀时,刀的温度升高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壶中水沸腾时,壶盖不停地跳动,水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动能壶中水沸腾时,壶盖不停地跳动,水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动能 D.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时,筒内空气内能转移到气筒上,使气筒壁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时,筒内空气内能转移到气筒上,使气筒壁温度升高温度升高•解析:磨刀时,砂轮转动对刀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刀的内能;流星解析:磨刀时,砂轮转动对刀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刀的内能;流星发出光和热是由于空气与陨石摩擦,机械能转化为陨石的内能;水发出光和热是由于空气与陨石摩擦,机械能转化为陨石的内能;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气筒打气时,活塞对蒸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气筒打气时,活塞对 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再进行热传递使气筒壁温度升高。
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再进行热传递使气筒壁温度升高•答案:答案:A•方法提炼: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同时,能方法提炼: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同时,能量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遵守能量守恒定律量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结 束谢谢大家!!!8、能源、能源•1.能源分类:能源分类: ( (1)按)按“获取的直、间接性获取的直、间接性”可分为两种:可分为两种: 一次能源 一次能源(直接直接):如风能、太阳能、:如风能、太阳能、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包括包括 煤、煤、 石油、天然气石油、天然气) 二次能源 二次能源(间接间接):如电能:如电能 ( (2)按)按“短期内可否再生短期内可否再生”可分为两种:可分为两种: 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 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如木柴、如木柴、 食物等食物等) 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 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2.能源应用(两种):能源应用(两种): 核能-- 核能--①①裂变:如核电站、原子弹;裂变:如核电站、原子弹; ②②聚变:如太阳内部释放能量、氢弹聚变:如太阳内部释放能量、氢弹﹑﹑中子弹中子弹 太阳能-- 太阳能-- ①①直接加热物质:如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加热物质:如太阳能热水器 ②②转化为电能:如太阳能电池转化为电能:如太阳能电池•3.能源革命(三次):能源革命(三次): 第一次第一次:以:以“钻木取火钻木取火”为标志,以为标志,以“柴薪柴薪”为为主要能源主要能源(持续了近万年持续了近万年) 第二次:第二次:以以“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以为标志,以“化石化石能源能源”为主要能源为主要能源(18世纪中叶开始世纪中叶开始) 第三次:第三次:以以“核核反应堆的发明反应堆的发明”为标志,以为标志,以“核核能能”为主要能源为主要能源(20世纪世纪40年代开始年代开始)•4.能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能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 (1)开发原因: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并对环境)开发原因: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并对环境造成破坏,需要开发新能源来补充。
造成破坏,需要开发新能源来补充 ( (2)未来理想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未来理想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 地热能、潮汐能等地热能、潮汐能等【【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例8、石油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能源,那么石、石油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能源,那么石油是属于哪一种能源?油是属于哪一种能源?( ) A、二次能源、二次能源 B、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 C、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D、新能源、新能源•解析:这题要求对能源的分类十分熟悉,不然会解析:这题要求对能源的分类十分熟悉,不然会被迷惑从能源的分类看,石油既属于一次能源,被迷惑从能源的分类看,石油既属于一次能源,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但题中没有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但题中没有“一次能源一次能源”,故选,故选C•答案:答案:C■以上为第二部分知识复习以上为第二部分知识复习•现进入巩固练习: 现进入巩固练习: 热学(二)-习题巩固热学(二)-习题巩固.doc•达到中考水平了吗?再试试看:达到中考水平了吗?再试试看: 热学(二)-中考热身热学(二)-中考热身.doc●请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加油请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