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课件.ppt
16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二章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认知发展及其理论,(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概念,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伴随着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表现在量与质两个方面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征,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完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基本概念,认知发展理论是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他,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着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4个阶段2.发展过程,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四个阶段,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但思维,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表现为能够推论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具有灵活性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还没真正产生感 知 运 动,前 运 算,具 体 运 算,形 式 运 算,可用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仍然,受具体直觉事物的束缚,特征为:,泛灵论、自我中心、认知具体性,思维不可逆,-,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1.感觉发展的特点:,感受性进一步发展青少年的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2.知觉发展的特点:,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初中阶段,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3.感知觉的培养方式,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能,-,(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2.,对直观形象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3.,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4.,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5.,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培养中学生记忆的方式,1.明确记忆目的,加强记忆自觉性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3.在理解基础上记忆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5.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2.,在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地位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4.,思维品质呈现出矛盾性的特点培养中学生思维的方式,1.遵循思维规律,提高思维能力2.加强对思维品质的训练,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从思维品质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入手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系统性6个方面),-,(四)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及培养方式,特点:,1.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
2.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3.其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培养方式:,1.多听,2.多读,3.多说,4.多写,-,(五)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及运用,特点:,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变化,2.,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4.,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运用,1.充分运用中学生的无意注意;,2.积极调动中学生的有意注意,3.引导中学生在两种注意间进行转换六)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人一般,18,岁左右,智力已达到成熟期的水平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在个体差异个体智力因素中,言语发展较晚,到,20,岁以后达到高峰;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于,18,岁之后达到高峰;而知觉发展较早,,12,岁左右达到高峰七、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维果斯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水平之间的距离总结:教学不能只适应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