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说明1.docx
3页地质勘察说明一、工程概况??????工程位于???,线路起始端交于,止于脚下并交于???,路线大致由西向东展布,起点设计里程桩号为K0米,终点设计里程桩号为K0+747.348米设计技术指标为:道路红线宽约21m全长约747.348米,地貌形态为汉江一级阶地,场地地势总体较平,线路经过地多为鱼塘由于征地工作尚未完成,现场协调工作艰难,且部分勘探点处在管涌区,堤防部门认为施工风险太大,加上该勘探点不在原勘察计划范围等原因,经业主同意本次勘察仅完成1个勘探点(zk150)的施工,所积累数据较少,代表性差尚有另外11个勘探点未能施工,待征地工作完成后、场地条件许可时,建议再进行补充勘察钻探,查明其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二、土层分布及承载力确定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依据岩土层成因、时代、结构特征,结合室内部分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将场区土层由上至下分为以下7层:①层碎石垫层、②层粉细砂(Q4al+pl)、③层粉质粘土(Q4al+pl))④层粘土(Q4al+pl)、④一1层淤泥质粘土(Qal+pl)、⑤层粗砂(Q4al+pl)、⑥层卵石(Q4al+pl)将场地内各土层的土工试验、原位测试指标按有关规范、规程进行统计计算,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见表1:地层编号地层名称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综合取值[fak](kPa)Es(MPa)[fak](kPa)Es(MPa)[fak](kPa)Es(MPa)[fak](kPa)Es(MPa)②粉细砂1109③粉质粘土1104.31104.3④粘土1405.015091407④一1淤泥质粘土602.5602.5⑤粗砂18012⑥卵石400注:标准贯入试验及静力触探试验经验值系参考湖北省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三、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场区①层碎石垫层,0—3.0m,碎石成分以灰岩、硅质岩为主,含少量粘土,透水性强,疏松,结构紊乱,不具建筑意义2场区②层粉细砂,3.0—4.5m,层厚1.5m,呈松散〜稍密状态,强度低,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使用;3场区③层粉质粘土,4.5—8.0m,层厚3.5m,呈软塑偏可塑状,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使用;4场区④层粘土,8.0—13.3m,层厚5.3m,呈软塑偏可塑状,分布有④一1层淤泥质粘土软弱下卧层存在,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使用;5场区④一1层淤泥质粘土,13.3—21.3m,层厚8.0m,强度低,且层厚较大,工程性质差,系拟建场区的软弱下卧层;6场区⑤层粗砂,21.3—23.8m,层厚2.5m,强度较高,工程性质较好,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使用;7场区⑥层卵石,23.8—27.3m,层厚3.5m,强度高但不均匀,层厚较大,本次未揭穿,适宜作为桩基基础持力层使用,若采用后压浆施工工艺,桩竖向承载力约有20勉高四、基础形式的建议本次勘察所完成的勘探点位于设计桥梁墩台部位,设计小桥跨过路旁水渠,跨度17米结合场地地层特点,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建议采用桩基,桩基可选用的持力层是⑤层粗砂、⑥层卵石。
根据拟建场区的地质条件及拟建工程特点,采用钻冲灌注桩(泥浆护壁)较为适宜,各土层的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见表2: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表表2土层编号钻(冲)灌注桩qsik(kPa)qpk(kPa)②12③20④25④一110⑤401100⑥701300注:qsik为桩侧土的摩阻力特征值;qpk为桩端土的端阻力特征值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表表3孔号持力层桩型桩身直径(mrh入土深度(m有效桩长(m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KN)Zk150⑤灌注桩80021.818.81357⑥灌注桩80024.321.31659注:1以上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仅供参考,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静载荷试验确定;2若采用后压浆施工工艺,桩竖向承载力约有20%^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