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例文.docx
64页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精确的语言和清楚的条理 2、 培育学生爱惜环境、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作者精确运用语言和清楚的条理性说明 2、 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环保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以美丽的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白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和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深化地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确定因素? 二、 深化学习 1、 快速阅读课文后半部分,明确下面问题: (1) 物候现象的来临确定于哪些因素? 探讨并归纳: A、纬度的差异 B、经度的差异 C、高下的差异 D、古今的差异 (2) 这四个因素按什么依次来说明?用了哪些词语来说明? 明确: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前三者都是空间依次;后一因素则是时间因素由空间到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词语:“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 (3) 在说明这四个因素中,文章举了哪些例子? 纬度:南京桃花和南京刺槐开花的早晚。
经度: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和济南苹果的花开早晚 高下:秋冬之交山地与山脚,还有山腰的温差 古今:英国南部物候记录 (4) 文章是如何结尾的?探讨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说明探讨物候学的意义并提出希望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对于支配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也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开或减轻害虫的侵害等 三、 学问拓展 1、 小组探讨: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 2、 小组派代表反馈信息 例:下雨前蚂蚁搬家,蚯蚓钻出地面,乌云密布等现象;枫叶变红、大多树木的落叶等预示秋天的来临…… 四、 课外延长 1、 小组探讨:联系课文中的物候学问,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视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意:人间四月花已开尽,春去夏来山寺中的桃花四月才盛开,春意盎然常常指责春去无处觅春影,不晓得春开转入到高山中注:大林寺,庐山寺名,庐山海拔1474米) (1)、影响物候的高下差异:植物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2)、春季爬山,山上的树木比平地的树木发芽晚 2、回顾课文,物候来临的确定性因素当中有说到古今的差异,同学们思索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古今的差异呢?(可提示学生从环境方面去考虑) A、 小组探讨 B、 信息反馈(各抒己见、重点在“关注”这个话题上,勿过于强调正确与否) C、 老师介绍相关的世界环境现状,以引起学生的留意 五、小结 说明文除了要留意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留意说明事物的条理性,运用语言的精确、生动性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向人们示意着,相识大自然就是更好地相识我们人类本身希望大家今后在学习生活中多多去留意、去视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同时更须要同学们去关注我们这个漂亮的家园——地球,去爱惜、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六、作业布置 1、 收集的一些农事谚语,并简洁解说一下它们包含的物候学问 2、 设计一到两条环保的标语 附板书: 16、大自然的语言 A、纬度的差异 B、经度的差异 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依次说明 C、高下的差异 (条理性) D、古今的差异 爱惜环境、爱护环境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 品尝本文简洁,精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了解物候的相关学问。
重点) 驾驭说明文的几种说明依次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依次,并体会说明的条理性难点) 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酷爱科学的情趣 两课时 搜集一些农谚 〖导入新课〗 方式一:(提问式)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沟通,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方式二:从图片导入,从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像这些草木荣枯,春华秋实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倾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 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老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化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行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高校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高校地学系主任、中心探讨院气象探讨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年起,出任浙江高校校长,在抗日斗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高校办成了全国闻名的综合性高校,在中国高等教化史上写下了刺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探讨》、《物候学》等。
二、狼吞虎咽 快速朗读课文:1、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上讲台板书 三、畅所欲言 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 自由沟通:(补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1、2、3段)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 3、确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 4、探讨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 四、细嚼慢咽 朗读1段,品尝语言 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爱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参考) 五、摩拳檫掌 观赏四季图片(春,夏,秋,冬)选任一季节,用生动,漂亮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出来 六、作业 曲不离口,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3 1.理解本文从详细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难点) 2.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训练概括实力重点) 2.学习精确、生动、高雅的说明语言重点) 2课时 1.学问储备 (1)作者简介: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化家,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被誉为“品行和学问的伟人” (2)文体学问:科学小品文也称学问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孕育( yùn ) 簌簌( sù ) 载途( zài ) 无影无踪( nì ) 连翘( qiáo ) 农谚( yàn ) 差异( chā ) 翩然( piān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指一个挨一个地 次第 ) ②动作轻快的样子 翩然 ) ③怀胎生育,用来比方酝酿着新事物 孕育 ) ④纷纷落下的样子 簌簌 ) ⑤满路、遍地载,充溢 载途 ) ⑥每一年都像这样是,此,这 年年如是 ) ⑦销:通“消”,消逝;匿:隐藏;迹:踪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没有了音讯 无影无踪 ) ⑧草木盛衰荣,草木茂密 草木枯荣 ) ⑨一个周期结束又重新起先指循环往复进行 周而复始 ) 3.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填写下表,体会本文思路清楚,层次分明的结构特点 层次 段意 从文中提取的信息 第一部分 (第1~3段)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探讨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其次部分 (第4~5段)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简单驾驭,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第三部分 (第6~10段) 说明确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①纬度 ②经度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第四部分 (第11~12段) 说明探讨物候学的意义 预报农时,支配播种日期;支配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开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 ) 1. 重点阅读6-10段,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确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依次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依次?这样支配有什么好处? 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根据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从主要到次要(逻辑依次) 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终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依次。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确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接下来用“首先”“其次”“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楚,易于接受 2.本文语言精确、生动、高雅请同学们精读1、2自然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绽开探讨,详细说说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精确、生动、形象,而且协作非常恰当如“大地”——“醒悟”,“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无影无踪”(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其次自然段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示意”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非常生动,情趣盎然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精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奇新颖.引人人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爱好或答:采纳比方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方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奇新颖,引人人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爱好。
) 本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运用精确生动的语言,运用逻辑依次、空间依次、时间依次等说明依次把一门困难的学科介绍得清清晰楚 请课外收集一些农谚,进一步了解物候学问 例:雨中闻蝉叫,预报晴天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独立完成本课校本作业,查缺补漏,巩固本课学习要点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4 课题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学问,驾驭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探讨物候学的意义 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实力 激发酷爱大自然、酷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忱和爱好 教 材 分 析概述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