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嘉祥一中2025学年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16页山东省嘉祥一中2025学年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得出此规律的科学家是谁?A.门捷列夫 B.范德华 C.勒夏特列 D.盖斯2、25 ℃时,Ksp(BaSO4)=1×10-10 mol2·L-2,Ksp(BaCO3)=5.1×10-9 mol2·L-2在该温度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因为Ksp(BaCO3)>Ksp(BaSO4),所以BaSO4比BaCO3溶解度更小B.若误饮c(Ba2+)=1.0×10-5mol·L-1的溶液时,会引起Ba2+中毒C.向同浓度Na2SO4和Na2CO3的混合液中滴加BaCl2溶液,BaSO4先析出D.在BaSO4的饱和溶液液中,c(SO42-)=1.0×10-5mol·L-13、两分子乙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乙烯基乙炔(HC≡C-CH=CH2),下列关于乙烯基乙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D.没有顺反异构现象4、下列事实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使用催化剂有利于加快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B.H2、I2(g)、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C.500℃左右比在室温时更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固体溶于浓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5、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证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与的比值 ⑦混合气体的总质量 ⑧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⑨、的分子数之比为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6、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7、分子式为C3H8O的醇与C4H8O2的羧酸浓H2SO4存在时共热生成的酯有A.3种 B.4种 C.5种 D.6种8、冰融化为水的过程的焓变和熵变正确的是( )A.△H>0,△S>0 B.△H>0,△S<0C.△H<0,△S>0 D.△H<0,△S<09、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A(g)+xB(g)2C(g)+D(?),平衡后n(C)随温度或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H<0 B.x一定大于2C.若D为气体,x>2 D.若x=2,则D一定为固体10、关于如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种堆积方式为A3型最密堆积B.该种堆积方式称为A1型最密堆积C.该种堆积方式可用符号“…ABCABC…”表示D.金属Cu就属于此种最密堆积型式11、反应X(g)+Y(g)2Z(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萘( )含有5mol碳碳双键B.CH3CH=CHCH2OH属于不饱和烃C.可用溴水鉴别苯、四氯化碳、酒精D.尿素[CO(NH2)2]的含氮质量分数比碳酸氢铵的低13、常温下,向一定体积0.01mol/L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
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体积之比是A.1:1 - B.1:2 C.1:4 D.1:914、关于可逆反应A(s)+ +B(g)2C(g);△H<0,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2(C)/c(A)×c(B)B.K值越大表示达到平衡时,正反应进行程度越大C.其它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K值增大D.其它条件不变时,压强减小,K值减小15、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要成分之一小苏打属于( )A.酸 B.盐 C.碱 D.混合物16、在氨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NH4++OH-,下列情况能引起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的有①加NH4Cl固体②加NaOH溶液③加HCl ④加CH3COOH溶液⑤加水⑥加压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A、B、C、D、E、F中,A、B属于同一短周期元素且相邻,A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C、D、E、F是位于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基态C、F原子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为1个,且C、F原子的电子数相差为10,基态D、E原子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
1)六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2)黄血盐是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配合物C4[D(AB)6],易溶于水,广泛用作食盐添加剂(抗结剂)请写出黄血盐的化学式_________,黄血盐晶体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______________(填序号)a.金属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离子键 e.氢键 f.分子间的作用力(3)E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E催化下可与H2发生加成:如①CH2=CH2 ②HC≡CH ③ ④HCHO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____(填物质序号),HCHO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_______,它加成后产物甲醇的熔、沸点比CH4的熔、沸点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4)金属C、F晶体的晶胞如下图(请先判断对应的图),C、F两种晶体晶胞中金属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_金属F的晶胞中,若设其原子半径为r,晶胞的边长为a,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则r = _______a,列式表示F原子在晶胞中的空间占有率_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结果)。
18、在汽车轮胎上广泛应用的顺丁橡胶、制备醇酸树脂的原料M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i: +ii:RCH=CHR′RCHO+R′CHO(1)CH2=CH﹣CH=CH2的名称是_____2)顺式聚合物P的结构式是(选填字母)_____a. b. c.(3)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①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②已知M催化氧化可以得到B,则1molB完全转化为M所消耗的H2的质量是_____g4)A的某些同分异构体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也能生成B和C,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19、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盐酸跟5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用50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0、某学习小组研究NaOH与某些酸之间的反应Ⅰ.中和热的测定在25℃、101 kPa条件下,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热可表示为:H+(aq)+ OH─(aq)= H2O(l) △H=-57.3 kJ·mol−1按照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25℃、101 kPa条件下,取50 mL 0.50 mol·L−1 CH3COOH溶液、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_____-57.3kJ·mol−1(填“>”“=”或“<”) Ⅱ.某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实验序号A溶液B溶液①30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20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②30 mL 0.2 mol·L-1 H2C2O4溶液20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1)若反应均未结束,则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若实验①在2 min末注射器的活塞向右移动到了a mL的位置,则这段时间的反应速率可表示为v(CO2)=______________mL/min若实验②在t min收集了4.48×10-3 L CO2(标准状况下),则t min末c()=______________3)该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二,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放热使体系温度升高21、氮及其化合物如NH3及铵盐、N2H4、N2O4等在中学化学、化工工业、国防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1)已知反应NO2(g)+CO(g)=NO(g)+CO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A.图中A→B的过程为放热过程B.1molNO2和1molCO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NO和1molCO2的键能总和C.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1molNO2(g)和1molCO(g)的总能量低于1molNO(g) 和1molCO2(g)的总能量(2)N2O4与NO2之间存在反应N2O4(g)2NO2(g)将一定量的N2O4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其平衡转化率[a(N2O4)]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推测该反应的△H___0(填“>”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