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五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0页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五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BDA.氢氧化钠溶液和金属铝反应 2OH-+Al=AlO2-+H2↑ B.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Fe+3Cu2+=2Fe3++3CuC.石灰乳跟稀盐酸反应 H++OH- == H2OD.金属钠跟水反应 2Na+2H2O ==2 Na++2OH-+H2↑参考答案:D略2. 下列气体中,对人体无毒害作用的是A. NH3 B. NO2 C. N2 D. Cl2参考答案:CCl2、NH3和SO2都有毒,对人体有害,N2 无毒,对人体无毒害作用,答案选C3. 某金属A不溶于冷的浓硝酸,A与银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硫酸溶液,所组成的原电池中电流由银极通过导线流回A极,则A可能是A.Pt B.Cu C.Zn D.Al参考答案:D4. 欲用96%的乙醇溶液制取无水乙醇时,可选用的方法是( )A.加入无水硫酸铜,再过滤 B.加入生石灰,再蒸馏C.加入浓硫酸,再加热,蒸出乙醇 D.将96%的乙醇溶液直接加热蒸馏参考答案:B略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能形成四个共价键 B、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二者具有相同的分子量 C、石蜡油隔绝空气加热,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产生乙烯 D、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应,产物只有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参考答案:A略6.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硅是目前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B. 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C. 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D. 三氧化二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参考答案:A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1B.非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1 mol不可能为22.4 LC.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中都约含6.02×1023个分子D.标准状况下,1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参考答案:B略8.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A.检验酒精中的少量水:向酒精中加入足量生石灰B.鉴别集气瓶中的甲烷和乙烯:移去玻璃片,分别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及是否有黑烟 C.制备氯乙烷(C2H5Cl):将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放在光照条件下反应D.制取乙酸乙酯: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参考答案:B略9. 下列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和物质的量之比一致的是 ( ) A.H2S+SO2→S+H2O B.S在空气中燃烧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参考答案:C略10. 高温下丁烷完全裂化生成四种气体,将混合气体用溴水处理后,剩余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为21.6,则原四种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是A.21.6 B.27.6 C.29 D.36.4参考答案:C略11.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参考答案:D【考点】蒸发和结晶、重结晶;蒸馏与分馏;分液和萃取.【分析】A.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此时剩下的少量液体可以利用余热蒸发干;B.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萃取剂的选择与密度无关;D.分液操作时,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解答】解:A.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发干,故A错误; B.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B错误;C.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密度也可以比水小,故C错误;D.分液操作时,为防止药品污染,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故D正确.故选D.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大小由构成气体分子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相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同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参考答案:B【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分析】A.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取决于气体分子数和分子间距离;B.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取决于气体分子数和分子间距离;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相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不一定相同;D.气体体积的计算要注意温度和压强.【解答】解:A.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本身的直径,当粒子数一定,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故A错误;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故B正确;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相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不一定相同,也可能相同,故C错误;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故D错误;故选B.13. 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固定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
在10s内N2的浓度由5mol/L降至4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s)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C.增加H2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加快该反应的速率D.反应足够长时间,N2、H2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浓度降为零参考答案:B略14. 在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离子键被破坏又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将SO2通入水中 B、烧碱溶于水 C、将HCl通入水中 D、硫酸氢钠溶于水参考答案:D15. 在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时,第一步操作应 A.在常温下将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浓溶液 B.在常温下将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稀溶液 C.在较高温度下将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稀溶液 D.在较高温度下将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浓溶液参考答案: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实验室需要0.1mol/L NaOH溶液480mL和0.5mol/L的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在如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NaOH溶液时,把称好的NaOH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C.配制H2SO4溶液时,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还要用0.5mol/L H2SO4溶液润洗,方可使用.D.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的NaOH固体质量为 g.(4)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保留1位小数).(5)配制硫酸溶液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引起结果偏高的是 (填序号)A.未洗涤烧杯、玻璃棒B.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定容C.定容时仰俯视视刻度线.参考答案:(1)BD;500mL容量瓶、玻璃棒;(2)BC;(3)2.0;(4)13.6;(5)B.解:(1)用500mL容量瓶配制溶液,用胶头滴管定容,搅拌或引流用的玻璃棒,故答案为:BD;500mL容量瓶、玻璃棒;(2)A.容量瓶有瓶塞,配制过程中需要摇匀,为了避免漏液,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故A正确;B.容量瓶为定量仪器,只能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不能用于溶解或者稀释溶质,故B错误;C.容量瓶不能润洗,否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C错误;D.定容结束后,需要进行摇匀,操作方法为: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故D正确;故答案为:BC;(3)m=CVM=0.1mol/L×0.5L×40g/mol=2.0g,故答案为:2.0;(4)浓硫酸的浓度C==mol/L=18.4mol/L,浓硫酸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所以18.4mol/L×V=0.5/L×0.5L,V=0.0136L=13.6mL,故答案为:13.6;(5)A.未洗涤烧杯、玻璃棒,导致硫酸的量偏小,使溶液浓度偏低;B.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时放出热,所以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会使得溶液的体积膨胀,等到冷却到室温,使得溶液的体积变小,所以使溶液浓度偏高;C.定容时仰视,使得溶液的体积变大,所以使溶液浓度偏低;故答案为:B.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⑴(CH3)2CHCH2OH与浓硫酸加热(分子内脱水)⑵CH3CHOHCH3与浓硫酸加热(分子间脱水)⑶CH3CHOHCH3与O2、Ag加热⑷(CH3)3CCl与CH3CHOH、NaOH混和加热⑸(CH3)2CHCl与NaOH水溶液混和加热水溶液⑹乙醇与硫酸酸化的三氧化铬(CrO3)反应,生成乙醛、硫酸铬和水 参考答案:18. (6分)Zn(OH) 2是两性氢氧化物,请分别写出Zn(OH) 2和NaOH,Zn(OH) 2和NH 3·H2O + NH4+反应的方程式。
参考答案:Zn(OH) 2 + 2 NaOH = Na 2Zn(OH) 4或 Zn(OH) 2 + 2 NaOH = Na 2ZnO2 + 2 H2OZn(OH) 2难溶于氨水,加一点NH4Cl发生反应Zn(OH) 2 + 2 NH4+ + 4 NH 3·H2O = [Zn(NH3) 4] 2+ + 2 NH4OH + 4 H2O或 Zn(OH) 2 + 2 NH4+ + 2 NH 3·H2O = [Zn(NH3) 4] 2+ + 4 H2O19. (5分)已知KClO3(氯酸钾)在发生分解反应时会释放出O2并生成KCl,但反应速率较低1)你设想一下,有哪些条件可能提高KClO3分解反应速率?(2)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