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妻妾成群中女性的悲惨命运.docx
7页论妻妾成群中女性的悲惨命运:苏童先生的小说?妻妾成群?的选材背景是中国1920年代,正是北洋军阀混战的时期,旧式家族仍然根深蒂固,通过鲜活的文字描述了旧式宅院内女性的转瞬即逝的复杂微妙的情感,透过这些细微的描写浸润出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伦理中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摧残的不堪社会荒缪行为,也从中看出了父权、夫权、男权制度下文化培育的家族等级制度女性那种无法摆脱宿命轮回的人性悲歌关键词:等级制度、男权制度、女性命运、惩罚、权利前言:苏童的这篇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是受到了西方历史主义观念的西方,西方的很多小说或者戏剧都表达出新历史主义观念,用历史碎片构建出偶然化、历史性、民间性、原始欲望的个人化历史,重新激活物是人非、僵化冰冷的历史深处的生命活力苏童先生用这种先锋的东方文化意识改造的成熟精炼,刻画女性人物心理方面的细致老到都显示出与他的实际年龄不相称的艺术功底,域外的思想意识和审美价值观念复活了他心目中沉潜已久的阿尼玛情结,于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标准、欣赏习惯格格不入的西方艺术技巧的扬弃,实现了他所擅长的细腻优美的抒情艺术对红颜薄命的一群女子的生存境况和悲剧命运的主题的有机契合这与他在1989 年之后对抛弃传统的艺术形式、专门模仿西方的形式主义小说的模式的反思和醒悟有关,他在?怎么回事?的创作谈中曾夫子自道: “我抛弃了一些语言习惯和形式圈套,拾起传统的旧衣裳,将其披盖在人物身上,或者说是试图让一个传统的故事一个似曾相识的人物获得再生。
〞这种采取东西艺术文化的优长融会一炉的方式塑造的熟悉的陌生人的艺术技巧,提供了借助西方的女权主义理论和福柯的权力话语阐释包蕴在陈腐的妻妾成群原型意识的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绝佳视角,男权制文化培育的家族等级制造成了在权力缠绕下女性暗无天日而又宿命轮回的人性悲歌第一章:等级制度下,女性生存的文化环境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经过漫长的积淀形成类似金字塔一样的框架,这个框架等级结构严密壁垒森严,坚不可摧,这种社会环境下的人格很难健全,底层的人们很难觉醒,先天的偶然形成的价值观念被当作天经地义不可更改的真理所包含的普世价值内化为人们行为方式的指南和圭臬,在没有民主科学理性的旧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不管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小姐还是小户人家的小家碧玉奴才仆人都非常自觉的不疑有他的奉行着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这种时移世易但亘古未变的价值观念在小说的开篇雁儿等女仆行为方式中就得到了鲜明的表达,四太太颂莲初进陈府,“仆人们注意到她擦汗不是用手帕而是用衣袖,这给她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小小的细节显示了颂莲家庭出身的寒微低贱所养成的行为方式与有教养的上层人之间的举止差距在古代女子是不被允许读书的,甚至对先哲所写的举止礼仪知道的都很少,但是他们就是有这种察言观色的本领,从出生开始就浸润在等级制度结构的家庭中,早在权利的压迫下养成了察言观色的本领, “这些女佣们猜想来客是陈家的哪个穷亲戚,她们对陈家的所有来客几乎都能判断出各自的身份〞。
在这种讲究主子/奴才本分的文化结构中奉行的是“君叫臣亡臣不敢不亡,父叫子死子不敢不死〞的单向度的信息传达模式,它是建构在无视下等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的根底之上的正是凭借着主子的名分,颂莲可以不管雁儿的感受仔细观察她的头上是否有虱子,可以因为闻不惯她的头上的味儿而让她每天洗一次头,对奴才的隐私视为无物,财务私物随便翻查,并且觉得理所当然,还有逼迫一个燕儿的女仆吃下草纸,这种遵从等级价值观念的社会即使是对自己的生命和尊严利益造成伤害的时候,纵然有多大的委屈只能腹诽或者暗地里委屈报复,不能再外表上显示出来,其中有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就算是受了委屈只能在頌莲的衣服上吐口水,用古代深宅惯用的符咒小人诅咒她早死,面上纵然恨得牙根痒痒也不会据理力争,可怕的是,这种奴性以内化的方式成为根深蒂固的心理情结时,封建等级观念就在无形中培养出万劫不复的奴才了宋妈甘心情愿地伺候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并且在和失宠的颂莲的谈话中说: “人一生下来就有富贵命奴才命,你不信也得信呀,你看我天天伺候你,有一天即使天塌下来地陷下去,只要我们活着,就是我伺候你,不会是你伺候我的〞这种相沿千年的顺从人格培养的宿命的奴才名分正是培养封建等级制的温床,正红楼梦里的金钏儿,红楼梦里经典的人物形象,就是因为被宝玉调戏了一下,最后羞愤的跳井自杀。
在小说中的老爷,大家族的统治者,坐拥金字塔顶端的是陈佐千老爷,凭借财富和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规训制度养成了随意占有支配女性的特权但三妻四妾的畸形的婚姻制度和家庭模式并不是亘古如斯、永世长存的自然产物,他认为女子就是男人的附属物,随意纳妾,这就是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思想,归根到底就是以父权制为主导的传统文明的开展让女性失去了支配经济的权力而沦为了“第二性〞的二等公民,皇帝是君权的最高代表,同时也是男权的最大化身白居易?长恨歌?中“后宫佳丽三千人〞是耳熟能详的名句,尽管皇帝未必逐一“临幸〞过这三千女子,但这三千女子在理论上却都是皇帝合法的淫乐对象三千的数字已够骇人,舒芜却从?新唐书?的?太宗本纪?等篇中发现多条一次放出宫女三千人以上的记载,足证白居易的数字已是大为缩小了唐太宗尚是历史上著名的有为明君,假设是荒淫的昏君,那么更超出常人想象十六国中的后赵,疆域极盛时亦不过占据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其国主石虎竟曾一次性“夺人妻女十万余口以实后宫〞!明武宗(正德)那么玩腻了嫔妃宫女,喜欢玩野花村姑,正德十二年(1517年)巡幸宣化府,命江彬“夜入人家,索妇女〞次年,又借到昌平祭告先帝诸陵的时机,“掠良家女数十车,日载以随,有死者〞。
民间流传的“游龙戏凤〞故事,也是京剧中的传统剧目,讲述的就是武宗在宣化与酒家女李凤姐的“风流佳话〞武宗于酒肆中当场强暴李凤姐,随即亮出皇帝身份,凤姐当即感谢涕零:“今以贱躯事至尊,曷胜荣幸之至〞舒芜早在1944年便指出:“天下人生下来都是姨太太或‘收房’的丫头,所以每个人就都有‘荐枕席’的义务,皇帝随时都可以‘召幸’〞帝对女性的性玩弄性迫害,还要被视为“恩宠〞,妇女还以之为无尚的荣耀小说中的頌莲姑娘也是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青年,但是她还是在清楚的逻辑思维中默认一夫多妻制度,以夫的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夫多妻制就是从心里默认的一种思维这种一夫多妻制度生成的封建家庭内部的生存原那么是斗心斗角,相互倾轧,这也是生存原那么,远古时代的时候一般都是野合是一种只知道母不知道父的状态,如果随父,好似是天然的就是一种利益的挂钩,由此可见,勾心斗角、互相拆台在大家族中是家常便饭,因此个人欲望与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了争风吃醋的妻妾之间畸形嫉妒的阴毒人格家作为安排灵魂的宁静的港湾和诗意的栖居地的抚慰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为蝇头小利、鸡毛蒜皮的算计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到结婚生子、小到顽童嬉闹都成为引发一场充满火药味的硝烟战争的导火索。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中国人从来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最多不过是奴隶〞如果这名奴隶不幸的是名男子,不管他的地位有多么的卑下,承受着主人如何不堪的奴役,仍然有供他派遣的妻女供他奴役、供他淫虐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很多同情女性、关注女性的伟大诗篇,名句“江州司马青衫湿〞尤为后人称道一部中国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男性对女性的性奴役、性淫虐的历史,女性的命运不是被淫虐就是被供杀,这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的通例,就算现在改变的诸多历史小说都是这一历史的缩影从历史主义的立场看,狎妓纳妾等种种今日既违法又不道德的行为,在当时既未触及法律,也未与道德相抵牾相反,蓄养家妓、出入风月场所均是文人雅事第二章:男权制度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中国的男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等领域管理着这个国家,女人从来都是弱势群体是站在男人身边的附属品中国男人是强者,起码在和平年代是‘强焊’的有人会说有个别的女人也站在国家舞台前面,比方武那么天确实,可这样的女人有几个?中国唯一一个吧毕竟都是普通人中层身份的在家相夫教子,照顾老人,词侯丈夫,也没有自己的权利,如果生不出儿子,就犯了七出最大的一条,会被休离纵观历史,中国女子的命运何其坎坷多蹇!先是“三从四德〞,金屋藏娇,不得越雷池半步,尤其是那惨无人道、令人匪夷所思的裹脚术,将妇女的野性和活力扼杀殆尽; 后来又是另一个极端,在“男女平等〞的口号下放出去与男性一起拼杀,结果弄得阴阳颠倒,雌雄莫辨。
这种情形,用农家的话来说,就是“旱的时候太旱,涝的时候太涝〞,完全失去了正常的天性仔细想一想,觉得也只能如此中国这百多年来一次次的革命,尤其是后来的“不爱红装爱武装〞、“妇女能顶半边天〞,将女性特有的柔情和风韵扫荡殆尽,女子的雄性化,已是相当的普遍 相比之下,学习中国文化的日本妇女命运就不是这样:传统的“三从四德〞,未能真正束缚她们,中国男人嗜好的“三寸金莲〞,到了东瀛就行了中国本是“三从四德〞的故土,中国女子的温柔绝对不掺半点假,遗憾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却改变了女人这种气质,那些中国女性曾经拥有的;温柔而勇敢,纯洁而高雅,敏感而甜蜜,女人味十足;自宋代以后,中国的儒家变得越来越庸俗,越来越小气,阉杀了这种可贵而又名贵的品质在男权制文化的他者眼光审视下的女性只不过是赏心悦目的物的存在,女性作为具有七情六欲和思想意识的鲜活生命的主体地位的掏空自然沦为满足男性欲望的被动客体青春美貌的魅力资本经不起大自然的几番风吹浪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悲悼和伤感情怀也不过是造化的把戏的无意示演,因此年老色衰、色衰那么爱弛的自然法那么和社会审美价值观念就将所有年轻貌美的女性送进了始而得宠、终被见弃的宿命轨道,她们的悲惨的结局和命运是任谁都无法更改的社会现实。
如果说陈佐千娶的原配夫人在那个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等比拟陈腐的婚姻机制和价值观念的时代,还不能遵从自己的意愿选择美貌迷人的妻子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话,那么当他握有男权和家族权的双重权威为自己挑选姨太太时,青春美貌就成为他选择的首要标准在陈佐千的眼里“颂莲果然是他想象中漂亮洁净的样子,而且那样年轻〞,文竹即使是在颂莲神经失常之后还是觉得她“清秀脱俗,干干净净,不太像疯子〞,而在颂莲初次见卓云时,看到“卓云的容貌有一种温婉的清秀,即使是细微的皱纹和略显松弛的皮肤也掩盖不了,举手投足之间,更有一种大家闺秀的风范〞出身草台班的戏子的“梅珊舞动的身影也像一个俏丽的鬼魅〞所以,即使有大家闺秀风度的二姨太和色艺双馨精彩绝伦的三姨太也满足不了陈佐千想在处女的空白之页上尽情挥洒书写的欲望初次跟颂莲见面时,“那天外面下着雨,陈佐千隔窗守望外面细雨蒙蒙的街道,心情又新奇又温馨,这是他前三次婚姻中所从未有过的颂莲打着一顶细花绸伞姗姗而来,陈佐千就开心地笑了〞正是这赏心悦目的古典意境和情调气氛引起了陈佐千浪漫温馨的情绪,绸伞、细雨、美女构成的美丽画卷不经意间将年轻富有活力的少女物化为被动的他者,才引起了他强烈的兴趣。
人们常将传统时代的夫妻关系与君臣关系做类比,两者都是规定前者对后者的绝对占有和后者对前者的绝对附属,即所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其实,夫妻关系远比君臣关系更为残忍苛酷因为“夫妻关系中妻子的附属身份是‘对个别的具体的男子’的,君臣关系中臣民的附属身份却不是对个别的具体的皇帝的,而是对皇帝一家一姓的〞故而建文帝的臣子归附了永乐皇帝,从来不会被讥为“贰臣〞,因为皇帝还是姓朱,但寡妇假设改嫁了小叔子,虽然同姓,却依然是失节五代王凝妻李氏,只因为被亡夫之外的男子拉了一下手臂,便仰天长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于是以斧自断其臂,为欧阳修大加赞许今日读来,只会感到可怖!明清以降,礼教炎威日炽,正史及各地的府州县志,无不专列“烈女〞一卷,但大多数人却连名字也未留下,只有一个某某氏而已前面是夫姓,后为父姓,说明她们只是作为夫权和父权的所有物而存在的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开展,剩余产品也随之而生,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剩余产品的掠夺,出现战争,这时男子先天的优势就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