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ch03投入产出核算.ppt

91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71311386
  • 上传时间:2024-08-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77MB
  • / 9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n§3.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n§3.2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 n§3.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n§3.4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 n§3.5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投入产出表的应用 n介绍多部门空间下的GDP核算,及投入产出核算方法Ch3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 Ch3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n1,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素的实际意义 n2,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GDP核算的关系 n3,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n4,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 n5,掌握投入产出表的经济分析思路和方法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 n§3.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n§3.2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 n§3.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n§3.4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 n§3.5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 §3.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n§3.1.1 投入产出表入门n§3.1.2 投入产出表与GDP核算的关系n§3.1.3 投入产出表的优势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返回 §3.1.1 投入产出表入门n投入产出核算:n以适当的国民经济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通过专门的平衡表和消耗系数,描述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并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经济分析和预测。

      n投入产出表n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n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n投入表+产出表n是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创造的,用于研究各部门经济联系的数量关系表,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表它通过一个棋盘式平衡关系,描述国民经济产品的来源(投入)与去向(产出),分析经济关联和复杂影响,是现代经济分析的核心工具•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 §3.1.1 投入产出表入门n投入产出表30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哈佛大学教授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n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当时美国的经济结构为此,他利用美国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1919年和192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并分析了美国的经济结构和均衡发展问题1936年他撰写的“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它是世界上有关投入产出技术的第一篇论文,标志着投入产出技术的诞生1941年列昂惕夫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他在该书中详细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主要内容1951年,该书在增加1939年投入产出表和一些论文后再版。

      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n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本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 §3.1.1 投入产出表入门n投入产出表一般形式•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中间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总投入中间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总产品投入表与产出表成投入表与产出表成9090°叠加叠加部分,为中叠加叠加部分,为中间投入与中间产品它间投入与中间产品它是生产、收入形成和使是生产、收入形成和使用过程的一览表用过程的一览表 §3.1.1 投入产出表入门n投入产出表n反映了一定的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关系n其生产过程从产出看,各部门相互提供产品;n其生产过程从投入看,各部门相互消耗产品n并由此形成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n这个技术经济联系,受客观条件制约,具有一定的数量界限和规律,需要制订和运用专门的投入产出方法来加以研究。

      n投入产出核算:n以适当的国民经济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通过专门的平衡表和消耗系数,描述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并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经济分析和预测•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 §3.1.1 投入产出表入门n补充:补充: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n法国重农学者魁奈:“经济表”;n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两大部类比例关系;n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多部门间的比例关系;n1920年代,前苏中央统计局:社会产品棋盘式平衡表;n1930年代,瓦西里•列昂节夫:投入产出表和经济数学模型;n二战后,投入产出法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形成现代经济分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nSNA和MPS:投入产出核算均构成其重要部分n中国:1974~1976年试编投入产出表,1982年正式编制;新国民核算制度规定:每隔五年(逢二或七的年份)采用全面调查方法编表,其间通过局部修订编制“延长表”•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 §3.1.1 投入产出表入门n中国三部门投入产出表(2002)•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统计误差总产出第1产业第2产业第3产业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贷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1产业4637 10168 1534 1633910464 164 773332474 12207 681 71428579第2产业5043 100613 23493 12914918936 0 40438 1420 23902 84696 24360 1074190559第3产业2269 24677 19138 4608423171 18956 2421 181 6568 51297 1901 -118794293合计11948 135458 44166 191572 52571 19120 43632 1933 30944 148201026942 601313431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1331622519 23116 58950劳动者报酬545 10249 6669 17462 生产税净额765 8373 9603 18741 营业盈余2005 13961 10740 26706 合计(增加值)16630 55101 50127 121859 总投入28579 190559 94293 313431 产出表投入表注意:总注意:总( (行行) )产出产出= =总总( (列列) )投入,最投入,最终使用终使用( (行行) )≠≠最初投入最初投入( (列列) ),中间,中间使用使用( (行行) )≠≠中间投入中间投入( (列列) ) §3.1.1 投入产出表入门n投入产出表的内容:n(一)行列含义n行:记录各个部门产品的使用去向(产出)。

      n列:记录各个部门生产过程的投入结构n(二)三类数据n(1)中间流量数据,反映各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n(2)各部门最终使用(又称最终需求)数据n(3)各部门最初投入数据n(三)四个象限•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ⅠⅠ.中间流量中间流量ⅡⅡ.最终产品最终产品ⅢⅢ.最初投入最初投入ⅣⅣ.?? §3.1.1 投入产出表入门n中国三部门投入产出表(2000)•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统计误差总产出第1产业第2产业第3产业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贷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1产业 第Ⅰ象限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流量 第Ⅱ象限最终使用流量-54335726448第2产业-18137297172970第3产业-1002-40158135合计-19682253257553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 第Ⅲ象限最初投入(收入形成)流量第Ⅳ象限 ?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合计(增加值)总投入26448172970581352575531234你能准确理解投入产出表你能准确理解投入产出表中数据的实际含义吗?中数据的实际含义吗?收入分配与使用收入分配与使用! ! §3.1.1 投入产出表入门n投入产出表的意义投入产出表的意义n1.投入产出表,是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n2.投入产出表,揭示了各部门间复杂的关联关系n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返回忽略了收入分配问题忽略了收入分配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为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了SAMSAM研究 §3.1.1 补充:补充:投入产出表技术问题n补补1: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n(一)产品部门及其特征n基本特征:n1.产出的同质性:一个部门只能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n 如果一个部门除了主要产品之外,还生产其他次要产品,就必须把后者的产出,划归到将其作为主要产品来生产的相应部门例如:林场生产林木、木材和木制家具n2.投入的同质性:一个部门只能以相同或相似的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n 如果在生产同类产品的过程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投入结构或生产工艺,也应该把有关生产活动,分别划归到不同产品部门例如: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产品部门的同质性与产品部门产品部门的同质性与产品部门划分粗细程度有密划分粗细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产品部门划分越细,切的关系,产品部门划分越细,同质性越好,反之,产品部门同质性越好,反之,产品部门划分越粗,同质性越差。

      划分越粗,同质性越差 §3.1.1 补充:补充:投入产出表技术问题n(二)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关系n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相似之处:n都是从生产的角度进行的部门分类,都要适当考虑各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同质性,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目的和分析要求n 不同之处:n产业部门并非完全满足同质性要求的“纯部门”;只有产品部门才是真正的纯部门n 国民核算需要将产品部门、产业部门和机构部门等分类有机结合,分别应用于不同研究领域•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 §3.1.1 补充:补充:投入产出表技术问题n(三)产品部门划分的方式n 产品部门分类,也可参照“产业部门”分类标准中有关部门的名称来确定产品部门,并根据分析需要和核算条件,来确定产品部门划分的粗细程度n 但仍应注意到,“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是两种既相似、又不同的部门分类方法•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 §3.1.1 补充:补充:投入产出表技术问题n补补2:注意:注意n①对于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区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例如,电力生产部门:水电、火电、核电、风电、油电……,这些子部门可分也可合,可细也可粗n②产品部门分得越细,其同质性越好;但实际划分时应兼顾需要与可能例如,我国的2002年投入产出表划分123个二级部门,42个一级部门;公布资料时更简化n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产品部门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它仍然是一种合理抽象,其资料可用适当方法推算出来基本过程为:n 实际投入产出资料→产业部门资料→产品部门资料•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 §3.1.2 投入产出表与GDP核算n投入产出表,是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表n所以,可根据表计算GDPn1,生产法GDPn=∑(产业总产出-产业中间投入)n=∑(产业增加值)n2,收入法GDPn= ∑(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n3,支出法GDPn=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存货净变化+出口-进口)•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 §3.1.2 投入产出表与GDP核算n中国三部门投入产出表(2002)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统计误差总产出第1产业第2产业第3产业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贷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1产业4637 10168 1534 1633910464 164 773332474 12207 681 71428579第2产业5043 100613 23493 12914918936 0 40438 1420 23902 84696 24360 1074190559第3产业2269 24677 19138 4608423171 18956 2421 181 6568 51297 1901 -118794293合计11948 135458 44166 191572 52571 19120 43632 1933 30944 148201026942 601313431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1331622519 23116 58950劳动者报酬545 10249 6669 17462 生产税净额765 8373 9603 18741 营业盈余2005 13961 10740 26706 合计(增加值)16630 55101 50127 121859 总投入28579 190559 94293 313431 •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返回生产法GDP=∑(产业总产出-产业中间投入)=∑(产业增加值)=16630+55101+50127=121859收入法GDP= ∑(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58950+17462+18741+26706=121859支出法GDP=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存货净变化+出口-进口)=52751+19120+43632+1933+30944-26942=121258≠ 121859 §3.1.3 投入产出表的优势n1.投入产出表,是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n2.投入产出表,揭示了各部门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1 表的结构与内涵表的结构与内涵忽略了收入分配问题忽略了收入分配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为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了SAMSAM研究 §3.2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n§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n§3.2.2 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n§3.2.3 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n§3.2.4 进口的处理返回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表有投入产出表有4 4种:种: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产业部门×产业部门表 §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n投入产出表中,应用了产业部门,但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部门,而是具有同质性的产品部门n投入产出表,应是产品部门的投入产出表•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统计误差总产出第1产品… 第n产品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贷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1产品1398412650-54335726448… 11991170899-18137297172970第n产品3131128227-1002-40158135合计1115312451629537165206443721170532624-12423199111776-19682253257553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14606劳动者报酬49920生产税净额13412营业盈余14409合计(增加值)15295484542859892347总投入2644817297058135257553注意:本产业并不时一般意义上注意:本产业并不时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部门,而是产品部门!因的产业部门,而是产品部门!因此,投入产出表的此,投入产出表的GDPGDP数值,与数值,与一般意义上的一般意义上的GDPGDP数值,是不一数值,是不一样的!样的! §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n(一)同质生产单位与产品部门n同质生产单位(homogeneous unit),是只包括一种生产活动的单位。

      n产品部门(homogeneous industry),是从事相同活动的同质生产单位的集合n(二)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差别n一个产业部门,由按照主要生产活动分类的基层单位构成,基层单位一般都会有次要生产活动,所以产业部门的总产值往往会包含一部分在性质上应属于其他产业部门生产活动的产值n而产品部门,则完全由同一类生产活动构成n产业部门又可称为混合部门(或称企业部门),而产品部门又称为纯部门n投入产出表的分类基础,是产品部门•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 §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n【例3—1】产业部门与产品部门 (p93)•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企业发电炼焦合计产业属性A20222电力业B33033炼焦业合计233255产品属性电力产品焦碳产品n电力业产值22,炼焦业产值33n电力产品产值23,焦碳产品产值32产品产业编制投入产出表中的目的,编制投入产出表中的目的,是要将行业统计数据,调是要将行业统计数据,调整为产品统计数据整为产品统计数据! ! §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n例:一家企业主要生产钢铁,同时从事小规模的煤炭开采和炼焦,则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该企业创造的总产出应该计入_______。

      nA. 钢铁业 B. 炼焦业 C. 煤炭开采业 nD. 分别计入以上三个产业部门•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 §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n(三)投入产出表的类型n1.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n行与列的部门分类,都使用产品部门的口径n2.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又叫U表):n行标题的部门是产品部门口径,列标题的部门是产业部门口径n3.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又称V表):n行标题的部门是产业部门口径,列标题的部门是产品部门口径n4.产业部门×产业部门表:n行与列都使用产业部门口径,这种表不常用n产品×产业表与产业×产品表,是采用间接推导法(UV表法)推出产品×产品表的基础;产品×产业表与产业×产品表,是中间过渡性核算结果;产品×产品表,才是最终的投入产出表 •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 产业部产业部门门≠≠产品部产品部门门 §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n1.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统计误差总产出第1产品… 第n产品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贷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1产品1398412650-54335726448… 11991170899-18137297172970第n产品3131128227-1002-40158135合计1115312451629537165206443721170532624-12423199111776-19682253257553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14606劳动者报酬49920生产税净额13412营业盈余14409合计(增加值)15295484542859892347总投入2644817297058135257553产品产品×产品表。

      最理想的投产品表最理想的投入产出表!但编制困难!!入产出表!但编制困难!!需要通过需要通过UVUV表推算!!表推算!! §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n2.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又叫U表) :•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统计误差总产出第1产业… 第n产业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贷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1产品1398412650-54335726448… 11991170899-18137297172970第n产品3131128227-1002-40158135合计1115312451629537165206443721170532624-12423199111776-19682253257553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14606劳动者报酬49920生产税净额13412营业盈余14409合计(增加值)15295484542859892347总投入2644817297058135257553产品产品×产业部门投产业部门投入产出入产出U U表!表!是中是中间过渡性结果间过渡性结果 §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n3.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又称V表):•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统计误差总产出第1产品… 第n产品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贷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1产业1398412650-54335726448… 11991170899-18137297172970第n产业3131128227-1002-40158135合计1115312451629537165206443721170532624-12423199111776-19682253257553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14606劳动者报酬49920生产税净额13412营业盈余14409合计(增加值)15295484542859892347总投入2644817297058135257553产业产业×产品部门投产品部门投入产出入产出V V表!表!是中是中间过渡性结果。

      间过渡性结果 §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n4.产业部门×产业部门表:•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返回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统计误差总产出第1产业… 第n产业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贷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1产业1398412650-54335726448… 11991170899-18137297172970第n产业3131128227-1002-40158135合计1115312451629537165206443721170532624-12423199111776-19682253257553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14606劳动者报酬49920生产税净额13412营业盈余14409合计(增加值)15295484542859892347总投入2644817297058135257553产业产业×产业部门投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不常入产出表!不常用!!用!! §3.2.2 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n购买者价格n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实际支付的价格;n生产者价格n是购买者价格扣除商业附加费、运输费后的部分;n基本价格n是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者所支付的产品税净额后的部分。

      nSNA-1993建议在投入产出核算中,应使用基本价格,但实际的投入产出表大多采用生产者价格,我国也是如此 返回•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投入产出表中投入产出表中, ,食品制造业产品的居民消费食品制造业产品的居民消费额额, ,为什么小于一般统计中该部门产品的居为什么小于一般统计中该部门产品的居民消费?民消费?P95P95((其中的流通费用,被扣除后其中的流通费用,被扣除后归并到流通部门的消费中去了)归并到流通部门的消费中去了)  §3.2.3 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n1.分类标准n(1)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ISIC),目前用的是第3版中国投入产出表,按照ISIC确定部门分类(124×124)n(2)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部门分类体系第2版(GTAP Sectoral Classification, revision 2,GSC2) (57×57)n2.分类体系n不同部门分类之间关系相当复杂,不能简单转换。

      n中国投入产出表按照ISIC确定部门分类: (1997采用的是两级分类体系,第一级分为40部门,第二级则进一步细分为124部门)p97~98返回•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 §3.2.4 进口的处理n两种处理方式: n1,进口品作为一列:中间、最终使用的数值,均包含进口n(信息量少,工作量小,编制容易)n2,进口品按使用方向详列成矩阵n(信息量多,工作量大,编制困难)•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进出口问题,对发达国家进出口问题,对发达国家而言,是主要的经济问题而言,是主要的经济问题 §3.2.4 进口的处理n(一)进口品作为一列n1.基本方法n在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设置一个进口列,记录每种产品总共进口了多少n在中国,从国家表到地区表,都是以此种方式来处理进口的n2.注意事项n(1)第Ⅰ象限和第Ⅱ象限(进口列除外)中各元素数值,都已包含了进口n(2)进口列虽然放置在第Ⅱ象限,但其所记录的数据并非仅和最终使用有关,其中一部分是被生产过程当期消耗掉了,属于中间使用•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 n【例3—2】中国投入产出表(2000):进口的处理 p98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统计误差总产出第1产业第2产业第3产业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贷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1产业4036879911491398410956072438558512650-54335726448第2产业5473979311650811991121186030946-5011926870899-18137297172970第3产业16441778611880313111223011705954-8334628227-1002-40158135合计1115312451629537165206443721170532624-12423199111776-19682253257553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59708598541114606劳动者报酬13443208631561449920生产税净额4158889410813412营业盈余84010104346514409合计(增加值)15295484542859892347总投入2644817297058135257553•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3.2.4 进口的处理消耗农品消耗农品= =消耗消耗本国本国+ +消耗进口消耗进口消费消费= =本国产品本国产品+ +进口产品进口产品进口品为一列进口品为一列((1 1))第Ⅰ象限和第Ⅱ象限(进口列除外)中各元素的数值,都已包含了进口。

      2 2))进口列虽然放置在第Ⅱ象限,但其所记录的数据并非仅和最终使用有关,其中一部分是被生产过程当期消耗掉了,属于中间使用 §3.2.4 进口的处理n(二)进口品详列成矩阵n把总进口列按照进口品的使用方向扩展成矩阵,将进口品矩阵直接加在原第Ⅰ、第Ⅱ象限的下方U表)n如GTAP何OECD国家的投入产出数据库•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 n进口品列成矩阵的投入产出表表式 p99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n个部门居民消费投资出口中间投入本地区产品n个部门本地区部门对本地区产品的中间消耗;n×n对本地区产品的消费由本地区产品形成的固定资产和存货本地区产品的出口本地区总产出进口品n个部门本地区部门对进口产品的中间消耗;n×n对进口产品的消费由进口产品形成的固定资产和存货进口品的出口总进口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总投入•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2 表的数据口径表的数据口径§3.2.4 进口的处理返回进口矩阵进口矩阵 §3.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n§3.3.1 直接分解法n§3.3.2 间接推导法返回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依赖特定假设,依赖特定假设,工作量小工作量小理论上精度最高,理论上精度最高,工作量大(我国工作量大(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有投入产出表数据有自己独特的口径,自己独特的口径,不能直接由现有核不能直接由现有核算方法得到算方法得到…… §3.3.1 直接分解法n(一)基本思路n充分利用现有核算资料进行分解或调整,满足产品×产品表的数据口径,n如果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则组织重点调查来获取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解、放大n由以下五部分数据构成:n总产出、最初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进出口部分n中国:1987年开始,逢2、7编制调查表,0、5编制延长表•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 n中国投入产出表(2000)的数据构成:5个部分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统计误差总产出第1产业第2产业第3产业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贷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1产业4036879911491398410956072438558512650-54335726448第2产业5473979311650811991121186030946-5011926870899-18137297172970第3产业16441778611880313111223011705954-8334628227-1002-40158135合计1115312451629537165206443721170532624-12423199111776-19682253257553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59708598541114606劳动者报酬13443208631561449920生产税净额4158889410813412营业盈余84010104346514409合计(增加值)15295484542859892347总投入2644817297058135257553•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3.3.1 直接分解法12345 n(二)总产出的调整(p100~101)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统计误差总产出第1产业第2产业第3产业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贷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1产业4036879911491398410956072438558512650-54335726448第2产业5473979311650811991121186030946-5011926870899-18137297172970第3产业16441778611880313111223011705954-8334628227-1002-40158135合计1115312451629537165206443721170532624-12423199111776-19682253257553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59708598541114606劳动者报酬13443208631561449920生产税净额4158889410813412营业盈余84010104346514409合计(增加值)15295484542859892347总投入2644817297058135257553•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3.3.1 直接分解法12345n1.农业部门总产出n =现有核算资料的农业总产出+商业部门代征的农产品税n2.工业部门总产出=规模以上+规模以下n(1)规模以上总产出:对部门总产出进行分解,将次要产品的产值分解出来,按产品性质归入所属产品部门。

      n(2)规模以下总产出:利用企业调查数据,将按企业分类的各工业部门总产出,调整为产品部门总产出n3.建筑业总产出n=现有核算资料中的建筑业总产出+5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施工工程有关的地质勘探、勘察设计的产值n4.第三产业总产出n现有核算资料只有增加值数据,而没有总产出,需要根据部门财务收支资料进行估计 §3.3.1 直接分解法n各种口径数据的对比:1997年中国第1、2产业(p103~104)•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产业现有核算数据投入产出表产业部门数据投入产出表产品部门数据农业24587.6824677.3824677.38煤炭采选业1538.632380.132227.4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875.101989.371631.39金属矿采选业554.941152.281194.78非金属矿采选业712.591837.741774.73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8010.6513712.8913792.59纺织业4760.289130.229277.66……………建筑业9126.4817385.5017385.50  n(三)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部分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统计误差总产出第1产业第2产业第3产业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贷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1产业4036879911491398410956072438558512650-54335726448第2产业5473979311650811991121186030946-5011926870899-18137297172970第3产业16441778611880313111223011705954-8334628227-1002-40158135合计1115312451629537165206443721170532624-12423199111776-19682253257553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59708598541114606劳动者报酬13443208631561449920生产税净额4158889410813412营业盈余84010104346514409合计(增加值)15295484542859892347总投入2644817297058135257553•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3.3.1 直接分解法12345n现有核算资料已有各部门增加值数据,但仍需按照类同总产出的方法进行分解和调整。

      n几乎没有现成的核算资料可资利用,必须依靠专门的基层调查n在投入产出表编制中,完成此部分估计的工作量最大以工业部门为例) §3.3.1 直接分解法n中间投入部分(以工业部门为例):n选择重点企业组织调查;n从原始台帐查起,建立外购中间投入、自产中间投入的原始登记表;n把生产活动中间投入,分解到各个同质生产单位;n把管理活动中间投入,分摊到各个同质生产单位;n分解还原自产自用产品•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 §3.3.1 直接分解法n【例3—3】中间投入的分解 p104n中间投入的分解—从产业部门到产品部门•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原材料投入\产品中间投入产业部门产品部门钢材冶炼与加工(a)钢材机床电力焦碳(a)=(b)+(c)+(d)+(e)(b)(c)(d)(e)自产电力15105焦碳1010外购煤炭开采(原煤)39151203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55电力44其他126754731中间投入合计中间投入合计19911953234总产出(毛)总产出(毛)260+(15+10)1806020+(15)(10)总产出(纯)总产出(纯)2601806020 §3.3.1 直接分解法n【例3—3】中间投入的分解 p105n中间投入的分解—从产业部门到产品部门•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原材料投入\产品中间投入产业部门产品部门钢材冶炼与加工钢材机床电力焦碳(a)=(b)+(c)+(d)+(e)(b)(c)(d)(e)自产电力15105焦碳1010外购煤炭开采(原煤)39151203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55电力44其他126754731中间投入合计中间投入合计19911953234总产出(毛)总产出(毛)260+(15+10)1806020+(15)(10)总产出(纯)总产出(纯)260180602010万元的焦碳产出,是投入原煤3,其他材料1的结果,并且完全是自产自用 §3.3.1 直接分解法n中间投入的分解 — 自用产品的分解与还原•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原材料投入\产品中间投入产业部门产品部门钢材冶炼与加工钢材冶炼机床电力焦碳(a)=(b)+(c)+(d)+(e)(b)(c)(d)(e)自产电力15105焦碳1010外购煤炭开采(原煤)3915+31203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55电力44其他12675+14731中间投入合计中间投入合计199-10119+4-1053234总产出(毛)总产出(毛)260+(15+10)1806020+(15)(10)总产出(纯)总产出(纯)2601806020将(e)加到(b)?,同时将10万元的焦碳产出,从中间投入中扣除 §3.3.1 直接分解法n中间投入的分解—自用产品的分解与还原•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原材料投入\产品中间投入产业部门产品部门钢材冶炼与加工钢材冶炼机床电力焦碳(a)=(b)+(c)+(d)+(e)(b)(c)(d)(e)自产电力15105焦碳外购煤炭开采(原煤)3918120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55电力44其他12676473中间投入合计中间投入合计1891135323总产出(毛)总产出(毛)260+(15)1806020+(15)总产出(纯)总产出(纯)260180602010万元的焦碳产品自产自用,扣除后的结果…15万元的电力投入,自产自用,用于钢材冶炼、机床加工。

      §3.3.1 直接分解法n中间投入的分解—自用产品的分解与还原•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原材料投入\产品中间投入产业部门产品部门钢材冶炼与加工钢材机床电力焦碳(a)=(b)+(c)+(d)+(e) (b)(c)(d)(e)自产电力15105焦碳外购煤炭开采(原煤)3918120=10+(10)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55电力44其他12676473=1.5+(1.5)中间投入合计中间投入合计1891135323=11.5+(11.5)总产出(毛)总产出(毛)260+(15)1806020+(15)总产出(纯)总产出(纯)260180602015万元的电力产品自产自用,应将其中间投入1:1分配,然后再按10:5=2:1比例将(d)加到(b)与(c) §3.3.1 直接分解法n中间投入的分解—自用产品的分解与还原•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原材料投入\产品中间投入产业部门产品部门钢材冶炼与加工钢材冶炼机床电力(a)=(b)+(c)+(d)(b)(c)(d)自产电力15105外购煤炭开采(原煤)3918+10×2/31+10×1/320=10+(10)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55电力44其他12676+1.5×2/347+1.5×1/33=1.5+(1.5)中间投入合计中间投入合计189-15113+11.5×2/3-1053+11.5×1/3-523=11.5+(11.5)总产出(毛)总产出(毛)260+(15)1806020+(15)总产出(纯)总产出(纯)2601806020 §3.3.1 直接分解法n中间投入的分解—自用产品的分解与还原•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原材料投入\产品中间投入产业部门产品部门钢材冶炼与加工(a)钢材冶炼(b)机床(c)电力(d)外购煤炭开采(原煤)3918+10×2/3=24.671+10×1/3=4.3310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55电力44其他12676+1.5×2/3=7747+1.5×1/3=47.51.5中间投入合计中间投入合计189-15=174113+11.5×2/3-10=110.6753+11.5×1/3-5=51.8311.5总产出(毛)总产出(毛)2601806020总产出(纯)总产出(纯)260180602015万元的电力产品自产自用,扣除后的结果…3 n(四)最终使用部分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统计误差总产出第1产业第2产业第3产业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贷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1产业4036879911491398410956072438558512650-54335726448第2产业5473979311650811991121186030946-5011926870899-18137297172970第3产业16441778611880313111223011705954-8334628227-1002-40158135合计1115312451629537165206443721170532624-12423199111776-19682253257553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59708598541114606劳动者报酬13443208631561449920生产税净额4158889410813412营业盈余84010104346514409合计(增加值)15295484542859892347总投入2644817297058135257553•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3.3.1 直接分解法12345n1.居民消费支出的估计n =实际消费支出+虚拟消费n(1)有货币支出的消费基础数据,可从住户调查资料中获得。

      n(2)没有货币支出的虚拟消费,需要进行估算n2.政府消费的估计n =公共服务+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提供货物服务n3.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估计n=建筑安装、设备工具器、其他费用+商品房+新产品试制+无形资产+报废或调出的固定资产净值n4.存货变化的估计n分别计算各领域的存货变化并加总,就可得存货净变化列农、工、建筑、交通、商饮、物资储备) n例:在居民最终使用部分,被称为虚拟消费支出的是______nA. 所在单位提供的实物报酬 B. 实物转移 nC. 自有住房服务 D. 金融保险服务nE. 自产自用的货物 •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3.3.1 直接分解法n没有货币支出的虚拟消费,需要进行估算 n(五)出口、进口部分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统计误差总产出第1产业第2产业第3产业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贷增加出口合计中间投入第1产业4036879911491398410956072438558512650-54335726448第2产业5473979311650811991121186030946-5011926870899-18137297172970第3产业16441778611880313111223011705954-8334628227-1002-40158135合计1115312451629537165206443721170532624-12423199111776-19682253257553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59708598541114606劳动者报酬13443208631561449920生产税净额4158889410813412营业盈余84010104346514409合计(增加值)15295484542859892347总投入2644817297058135257553•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3.3.1 直接分解法12345n按照海关是否有记录,分为两大类:n1.经海关出口(进口)的产品——有完备的统计,计算比较容易。

      n2.非常住单位在本国(本国常住单位在国外)购买的产品及享受的服务——统计资料非常有限,需要依据相关数据进行推算 §3.3.1 直接分解法n(六)扣除流通费用n以上所得结果使用的基本都是购买者价格,而投入产出表一般采用生产者价格编制n必须从已获得的数据中扣除各种流通费用,主要是运输费和商业附加费n扣出的部分要加到运输部门和商业部门的相应位置上返回•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 §3.3.2 间接推导法n基本思路n首先编制产业×产品矩阵(V表)和产品×产业矩阵(U表),在此基础上依据某些假设,用数学方法推出产品×产品矩阵n依赖两个恒等式nUij+ Yi = Qi , Uij’ + Pj’ = Xj’nVji= Xj , Vji’ = Qi’n方法的成本比较小•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 n(一)数据基础i\j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产品(i)产业(j)n个部门m个部门中间投入产品(i)n个部门Wij =?UijYiQi产业(j)m个部门VjiXj最初投入Ni’ =?Pj’ 总投入Qi’ Xj’ 阴影部分为目标矩阵•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3.3.2 间接推导法 Uij矩阵:产品×产业矩阵,又称U表或使用矩阵,Uij表示第j个产业部门当期所使用的第i种产品的数量。

      Uij+ Yi = Qi , Uij’ + Pj’ = Xj’ Yi :按产品部门分类的最终使用,不涉及分解问题Vji矩阵:产业×产品矩阵,又称V表或制造矩阵,Vji表示第j个产业部门当期所制造的第i种产品的数量 Vji= Xj , Vji’ = Qi’ Qi’ :产品部门总产出,若V矩阵已知,其列向求和即Qi’ ,无须单独计算 Pj’ 、Xj’ :产业部门增加值和总产出,只需要通过放大工作把规模以下单位的产值包括在内即可,而不需要分解 n(一)数据基础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产品(i)产业(j)n个部门m个部门中间投入产品(i)n个部门Wij =?=Uij =Yi =Qi =产业(j)m个部门Vji =Xj =最初投入Ni’ =?=Pj’ =总投入Qi’ =Xj’ =•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3.3.2 间接推导法 10 60 1040 60 2020 30 60 30 150 110 10 180100 90 300210 90 300 210 100 300 200100 300200Aij Qi Qi’ - Wij’ Wij矩阵:产品×产品矩阵;Aij:投入产出系数矩阵。

      Wij+ Yi = Qi , Wij = Aij Qi , Wij’ + Nj’ = Qi’ 70 30 0000 260 4020 10 170 n(二)推导公式n1.投入系数hij ,矩阵记为Hn hij =Uij /Xj (3.1)n含义:第j个产业部门生产1单位总产出所投入的第i种产品的数量•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3.3.2 间接推导法 n2.部门的产品比例系数Cij,矩阵转置记为C’n Cij=Vij /Xi (3.2)n含义:由i产业部门总产出中,j产品产值所占比重n3.产品的部门比例系数dij,矩阵记为Dn dij=Vij /Qj (3.3)n含义:j产品中由i产业部门生产部分所占的比重•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3.3.2 间接推导法 n4.投入产出系数aij,矩阵记为An(1)部门工艺假定:同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各种产品投入构成相同。

      n Ad=HD (3.4)•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3.3.2 间接推导法n(2)产品工艺假定:同一种产品的投入构成相同n Ac=HC-1 (3.5) n5.产品×产品中间投入Wij ,矩阵Wn Wij = AijQin Ni’ = Qi’ - Wij’ •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3 编表的调查方法编表的调查方法§3.3.2 间接推导法 返回 §3.4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n§3.4.1 RAS法思想n§3.4.2 RAS法打算怎么做n§3.4.3 RAS法的实施步骤返回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n目的是计算中间投入Wij 主要有:专家评估法、层次分析法、朴素模型法、RAS法、时间序列法、平均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平均增加倍率法等。

      §3.4.1 RAS法思想n非调查方法(non-survey methods)n从统计资料中获取那些容易获得的数据,或采用一些数学或统计技术,推算出那些估计难度比较高的数据nRAS法——双比例尺度法(Biproportional Scaling Method)n在估计中间投入矩阵的非调查方法中,可操作性最强,估计精度也比较高•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4 编表的非调查方法编表的非调查方法n主要是计算中间投入Wij RAS法由斯通(Richard Stone)1961年提出 §3.4.1 RAS法思想n1. RAS法n根据已知信息,估计目标年份中间投入Wij的算法n(1)基年Wij与总产出n(2)目标年各部门的总产出n(3)目标年各部门的中间投入合计n(4)目标年各部门的中间使用合计n2.改进RAS法n如果已知目标年数据,除(2) 、(3) 、(4)外,还包括第Ⅰ象限中部分单元格的数值,则估计其他单元格数值的算法就是改进RAS法 •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4 编表的非调查方法编表的非调查方法 §3.4.1 RAS法思想nRAS法的优点n1.数据成本低。

      n2.数学性质优良,它有唯一解且收敛快速n3.操作简易n4.可靠程度较高•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4 编表的非调查方法编表的非调查方法返回 §3.4.2 RAS法打算怎么做nRAS法的基本思想:n用目标年中间使用合计,作为行向控制量,n目标年中间投入合计,作为列向控制量,n采用一定的算法,以基年投入结构为出发点,进行调整,n寻找一个能满足行、列双重约束的中间投入矩阵返回•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4 编表的非调查方法编表的非调查方法 §3.4.3 RAS法的实施步骤n以2000年表,估计2002年Wij为例:•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4 编表的非调查方法编表的非调查方法1,利用2000年Wij与总产出数据,计算中间投入与总投入的比例关系 §3.4.3 RAS法的实施步骤•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4 编表的非调查方法编表的非调查方法2,放入2002年控制量 §3.4.3 RAS法的实施步骤•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4 编表的非调查方法编表的非调查方法3,用2002年总产出乘以2000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得到一个中间投入矩阵 §3.4.3 RAS法的实施步骤•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4 编表的非调查方法编表的非调查方法4,计算该矩阵的行和并与控制量对比,计算两者的比例,将这一比例乘以对应行的每个数据,此时所得中间投入矩阵就满足了行和等于2002年中间使用之和;进一步计算列和,与控制量对比,计算两者的比例。

      §3.4.3 RAS法的实施步骤•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4 编表的非调查方法编表的非调查方法5,将中间投入矩阵按列乘以相应比例,得到一个新的矩阵,此时满足了列约束,但行和又不相等了,因此再重复步骤五,进入迭代程序,直到行比例与列比例都非常接近1 §3.4.3 RAS法的实施步骤返回•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4 编表的非调查方法编表的非调查方法n循环:RAS结果(可与p86实际结果比较一下) §3.5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投入产出表的应用 n§3.5.1 投入产出系数n§3.5.2 投入产出建模n§3.5.3 影响分析n§3.5.4 关键部门分析返回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由投入产出表,产生投入产出模型 §3.5.1 投入产出系数n(一)各种投入产出系数及其含义n1. aij:直接消耗系数n表示j部门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矩阵记为An2. rij:分配系数n表示i部门产品分配给j部门使用部分所占比例n3.固定资产折旧系数adj、劳动报酬系数alj、生产税净额系数atj、营业盈余系数amj、增加值系数avj:n表示j部门生产单位总产出所需的各种最初投入的数量。

      •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5 表的应用表的应用 n各类投入产出系数2002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n个部门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出口中间投入n个部门aij=Xij/Xjrij=Xij/Xi 可以计算各种构成系数,如居民消费的产品构成系数,等于某产品居民消费量与居民消费总量之比例Xi最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adj=Dj/Xj 劳动者报酬alj=Lj/Xj 生产税净额atj=Tj/Xj 营业盈余amj=Mj/Xj 增加值avj=Vj/Xj 总投入Xj•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5 表的应用表的应用§3.5.1 投入产出系数 §3.5.1 投入产出系数n(二)直接消耗系数:从计算结果到模型参数(原因)n直接解释n由宏观数据得到,但具有微观技术定额的含义,且技术是稳定的;n深刻解释(两个技术假定)n1.各种投入之间不能替代的Leontief生产函数:n (3.6)n2.同质性假定:(同一部门的各种产品,具有相同的直接消耗系数和相同的分配系数。

      ) •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5 表的应用表的应用返回直接消耗:在某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有关产品的第一轮消耗间接消耗:通过被消耗品的媒介关系而形成的对有关产品的消耗 §3.5.2 投入产出建模n模型n中间使用之和+最终使用=总产出,即n引入作为参数的直接消耗系数,有 n用矩阵形式表达: AX+Y=Xn变换形式: X=(I-A)-1Y (3.7)n △X=(I-A)-1△Y (3.8)返回•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5 表的应用表的应用X =(I-A)-1Y,实际是Keynes模型的变种 §3.5.3 影响分析n分析各种经济措施、事件的影响n(一)步骤: △X= (I-A)-1△Yn1.分析事件X给最终需求Y带来的变化 n2.计算研究对象因Y的变动所发生的变化n例:就业分析 △E=e (I-A)-1△Y e为就业系数向量n(二)影响分析的局限n1. 假设其它不变,分析某些因素改变的影响,属于边际分析范畴,故而只适用于短期分析。

      n2. 隐含假设是生产能力过剩( X Y ),经济处于萧条之中如果现实情况不满足该设定时,则要慎重使用这一模型返回•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5 表的应用表的应用 §3.5.4 关键部门分析关键部门分析n(一)关键部门n对经济发展、其他部门增长,具有关键性影响的部门n判断的依据:•一个部门和其它部门之间的关联程度n测度方式:•完全消耗系数(total input coefficient)•1. 直接消耗系数:测度直接关联•2. 完全消耗系数:测度完全关联•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5 表的应用表的应用直接消耗:在某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有关产品的第一轮消耗间接消耗:通过被消耗品的媒介关系而形成的对有关产品的消耗 §3.5.4 关键部门分析关键部门分析n(二)完全消耗系数bijn1.完全消耗系数矩阵(记为B)n B=(I-A)-1-I (3.9)n2. bij的含义n为生产j部门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中间产品的完全消耗量n例2002•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5 表的应用表的应用完全消耗:对某种产品的直接消耗与所有各次间接消耗之总和。

      §3.5.4 关键部门分析关键部门分析n完全消耗系数的推导(方法两种)n1.由于n有n B= A+A2+A3+A4 +… n = -I+I+A+A2+A3+A4 +… = (I-A)-1 -In2.由于n有 B= A+ BAn所以 B= A (I-A)-1 = (I-A)-1 - (I-A)-1 + A (I-A)-1 n = (I-A)-1- (I-A)-1 (I-A) = (I-A)-1- I•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5 表的应用表的应用 §3.5.4 关键部门分析关键部门分析n(三)影响力系数--后向关联n1.影响力系数n = B矩阵的列和/ B之列和平均值n2.含义n表示某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影响(背景:经济萧条,需求拉动) n(三)感应度系数--前向关联n1.感应度系数n = B矩阵的行和/ B之行和平均值n2.含义:n表示其对其他部门变化的反应(背景:经济繁荣,消除供给瓶颈) n一般来说,一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则认为该部门为关键部门。

      •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5 表的应用表的应用 §3.5.4 关键部门分析关键部门分析n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计算2002•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5 表的应用表的应用bij中间使用合计平均数感应系数第1产业第2产业第3产业中间投入第1产业0.2346 0.1602 0.0753 0.4701 0.1567 0.335458 第2产业0.5758 1.3921 0.7595 2.7274 0.909133 1.946243 第3产业0.2165 0.4046 0.3855 1.0066 0.335533 0.718299 合计1.0269 1.9569 1.2203 4.2041 平均数0.3423 0.6523 0.406767 0.467122 影响系数0.732785 1.396423 0.870793 3 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关键部门 §3.5.4 关键部门分析关键部门分析n(四) 应用n1. 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后向关联与前向关联都超过平均水平),则认为该部门为关键部门n2. 影响力系数类似于凯恩斯理论的乘数,适用于经济萧条;而感应度系数则类似于加速数,适用于经济繁荣。

      在任一个时刻评价一个部门的关联程度,只能选择一个系数,两者同时使用并不恰当•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5 表的应用表的应用B=(I-A)-1-I;(I-A)-1 = (B+I);(I-A)-1 Y =(B+I)Y ;X = (B+I)Y ;△X = (B+I)△Y;△X /△Y = (B+I);如果△X △Y ;则(B+I)  I;B 0如果△X  △Y ;则(B+I)  I;B0 §3.5.4 关键部门分析关键部门分析n例:应用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一般都是各类投入产出系数,而非各种流量,其原因是各种系数_______nA. 剔除了部门规模的影响nB. 可以直接反映出由经济技术因素决定的部门投入结构nC. 可以反映出部门间的依赖程度nD. 具有可加性nC. 以上都可以成立返回•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3.5 表的应用表的应用 Ch3 内容小结内容小结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投入产出表的应用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 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 有人告诉一位数学家、一位理论经济学家有人告诉一位数学家、一位理论经济学家和一位计量经济学家说,和一位计量经济学家说, 旁边那间黑灯瞎火旁边那间黑灯瞎火的密闭房间里有只黑猫,看他们谁能逮得到。

      的密闭房间里有只黑猫,看他们谁能逮得到 其实,其实, 房间里根本没有猫房间里根本没有猫   数学家先进去,拼命找那只并不存在的猫,  数学家先进去,拼命找那只并不存在的猫,结果发了疯,进了精神病院;结果发了疯,进了精神病院; 理论经济学家进去折腾一番,没找到猫,理论经济学家进去折腾一番,没找到猫,却不气馁,出来后还得意洋洋地说,他可以搞却不气馁,出来后还得意洋洋地说,他可以搞一个数学模型,精确地描述他在房间里的运动一个数学模型,精确地描述他在房间里的运动轨迹;轨迹;   计量经济学家蹑手蹑脚趟进黑房间,花  计量经济学家蹑手蹑脚趟进黑房间,花了一个多钟头找寻那只并不存在的猫只听他了一个多钟头找寻那只并不存在的猫只听他在屋里大叫:在屋里大叫:“哎哟,脖子被猫挠了一下!哎哟,脖子被猫挠了一下!” (但是,这只猫是花猫?白猫?黑猫??但是,这只猫是花猫?白猫?黑猫??) Ch4 资金流量核算n介绍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n以资金循环为对象进行核算,对资金循环过程予以系统记录下一章下一章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 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n3.1,试述投入产出表中四个象限各自所包含的内容。

      试述投入产出表中四个象限各自所包含的内容n3.2,在投入产出表中,如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计算方在投入产出表中,如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计算方法?投入产出表的优势体现在哪里?法?投入产出表的优势体现在哪里?n3.3, 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什么?二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物质产品的概念、基本特征、分类者有何区别?物质产品的概念、基本特征、分类Ch3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