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钢铁建材实施路径行动方案.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刘****2
  • 文档编号:343110399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49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钢铁建材实施路径行动方案一、 钢铁建材实施路径钢铁产业保持现有规模,从钢铁制造全流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设绿色厂区,着力提升生产设备、工艺和流程的智能化水平,抢抓省内以及周边越南、缅甸、老挝等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机遇,重点延伸发展高端建筑钢材产业,大力发展500兆帕及以上强度的高强钢筋等产品力促年产20万吨硅锰、年产10万吨电解锰项目尽快投入生产建材产业加快绿色钢构建材发展,重点壮大椅子山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及门窗生产项目推进新型墙材、高强混凝土材料生产项目建设,建成年产500万吨沙石料绿色矿山项目,推动水泥行业产业升级二、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向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聚焦聚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应聚焦聚力实体经济,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发挥我国制造业规模体量大、配套体系全、发展空间广等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是我国振兴实体经济、做强制造业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要瞄准我国与世界主要制造强国的差距,大力提升制造业根植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促进高端要素向制造业领域汇聚,不断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一是实施降本减负行动,采取更大力度措施,切实降低制造业企业税负、融资、能源电力等成本,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重点产业在国内优化布局,提升制造业根植性二是通过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推动先进技术深度应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利润率和竞争力,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水平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推进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的结构性力量,也是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重要着力点一是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建设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为新兴支柱产业二是前瞻谋划未来产业通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健全适应技术迭代的政策体系,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推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颠覆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接续产业三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鼓励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众包等制造服务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四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紧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为引领,加快发展医疗健康、文化旅游、育幼家政等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和引领作用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紧密程度大幅提升必须紧紧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和实体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是破解我国产业基础能力不足和部分领域瓶颈制约、提升产业链水平的必由之路,必须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链,更好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努力补齐短板。

      二是立足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努力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形成局部领域领先的优势三是加快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和主导能力,鼓励企业专业化发展,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四是继续深化拓展国际合作,积极推进供给来源多元化,提高产业链的开放性、安全性与可控性,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掌握主动权和先发优势,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三、 红河州:强壮工业筋骨挺起发展脊梁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经济强2021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增速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2.5、3.3个百分点2021年,我州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5.3%,烟草制品业增长4.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7%一组组数据,是红河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交出的工业经济发展成绩单近年来,全州上下以打造绿色能源牌为有力抓手,紧紧围绕州委13568工作思路,紧扣新型工业强州工作要求,大力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新兴产业培育行动计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产业园区为平台、重大项目为载体,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州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近年来,聚焦高质量发展,深挖绿色能源牌潜力,持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目前,全州已建成光伏电站12座,总装机62.65万千瓦,装机居全省第一;已建成风电场22座,总装机136.18万千瓦,装机居全省第三;已建成水电站221座,总装机282.53万千瓦全州累计建成电力总装机715.23万千瓦,成为云南电网西电东送南通道、对越送电的重要支撑点红旗猎猎引征程,跃马奋进新时代新起点、新使命、新担当,红河州围绕新型工业强州工作要求,奋力锻造高质量发展钢筋铁骨,把蓝图变成实景图,让绿色能源牌更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四、 现代产业体系助力红河经济跨越式发展红河州聚力高质量发展,兴产业强支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008.4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742.12亿元,年均增长9.9%,跃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位、全省第三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分别从2012年的19192元、5807元提高到2021年的40930元、15039元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红河强十年间,我州在经济发展中,以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两型三化为方向,着力谋划构建先进制造业、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业、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级产业,绿色能源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烟草产业、房地产产业、节能环保产业6个百亿级产业的5+6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州情实际的现代化产业迭代升级、转型发展之路,质量提高、效益增加、后劲增强,全州产业发展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大踏步迈进。

      截至2021年底,全州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达到747.72亿元有色金属、烟草、能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云锡锡冶炼、红河卷烟厂退城入园,云锡矿业连续16年领跑世界锡生产企业,锡产销量在国内市场占50%、国际市场占25%电子信息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占比明显提升,占24.9%泸西县成为G20杭州峰会时鲜蔬菜主供基地,建成开远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建水县入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蒙自、开远、绿春入选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石屏豆制品年产值达42.5亿元,红河高原特色农产品种类多、规模大、品质优、早熟反季天天有的优势进一步凸显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创建弥勒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文旅品牌,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和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唯美画卷徐徐展开,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更加响亮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实现旅游业总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1487万人次、10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398万人次、590亿元而以滇南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城为重点、中心集镇和特色小镇为亮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8.98%提高到2021年的48.7%。

      十年感恩奋进,十年砥砺前行在新的经济发展赶考中,大力推行链长制,全力打造绿色铝及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链和9个百亿级产业链,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入驻红河,加快建设千亿级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着力打造国内铝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五、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对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出新要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四个协同中,实体经济被排在第一位,突出了壮大实体经济的鲜明导向在新发展阶段,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为导向对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制造立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高端要素向实体经济汇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结构优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应着眼供给侧和结构性,瞄准提高质量、效率和效益的目标,并且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以实体经济比例较大幅度下降为前提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比重。

      三是绿色低碳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绿色发展已经深入人心,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不仅要求生产方式绿色化、推进清洁技术的广泛应用,还要求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加强末端治理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四是数字赋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化转型成为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赋能作用将越来越突出通过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增强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将会显著降低社会成本,提升社会生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高质量发展五是安全可控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这在推动产业体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和产业链供应链不稳、不强、不安全的风险按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需要推动制造业发展向研发设计、中高端制造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培育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不断增强产业链控制力与主导能力六、 强化基础支撑建设统筹推进产业基础能力、现代化基础设施和流通体系建设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加强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要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在零部件、技术和工艺等方面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消费品和服务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与国际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环保标准、检测检验等产业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二是要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加快民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民生领域建设投资,在住房、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补齐短板,通过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间接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加快部署5G、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等新型数字化设施建设,打通多元化市场投资渠道形成覆盖全行业、全产业链的基础设施支持体系,让传统基础设施与民生、新型基础设施互动相融,共同支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强化现代化流通体系的支撑作用,加快建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逐步破除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在标准、政策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