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病虫害识别课件.pptx
87页项目一项目一 植物有害生物识别植物有害生物识别模块五模块五 杂粮病虫害识别杂粮病虫害识别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工作任务 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 拓展知识拓展知识模块内容识别杂粮主要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物形态识别杂粮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状学学习习目目标标工作任务工作任务1 1 杂粮病害识别杂粮病害识别工工作作任任务务 一、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识别一、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识别 (一)症状识别玉米大、小斑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叶鞘、苞叶和籽粒玉米大斑病在叶片病部先出现水渍状或灰绿色的小斑点,后可沿叶脉方向迅速扩大,形成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的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玉米小斑病在叶片病部初为水渍状暗褐色斑点,后变为边缘色深黄褐色椭圆形病斑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全田整株枯死玉米小斑病严重发病株因致病生理小种和品种的抗病性不同玉米小斑病可分3 3种类型一是病斑为黄褐色坏死小斑点,且有黄褐色的晕圈;二是病斑为黄褐色椭圆形或长方形,边缘颜色较深;三是病斑为椭圆形或纺锤形,黄色或灰色,无明显边缘前一种为抗病品种型病斑,后两种为感病品种型病斑严重发病时,玉米大、小斑病均可多个病斑相互连片,使植株过早枯死。
(二)病原识别 玉米大斑病有性态子囊菌亚门、毛球腔菌属、大斑刚毛座腔菌无性态半知菌亚门、凸脐蠕孢属、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 26 6根丛生从气孔中伸出,有2 28 8个隔膜分生孢子呈梭形,灰橄榄色,直或略向一方弯曲,两端渐细,中间宽,多数有4 47 7个隔膜 玉米小斑病有性态子囊菌亚门、旋孢腔菌属、异旋孢腔菌无性态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玉蜀黍平脐蠕孢分生孢子梗2 23 3根,从气孔中伸出,褐色,具3 31515个隔膜;两者均直立或上部呈膝状弯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褐色,多向一端弯曲,中间粗两端细而钝圆,具3 31313个隔膜 二、玉米丝黑穗病识别二、玉米丝黑穗病识别 (一)症状识别玉米丝黑穗病为系统侵染病害穗期出现典型症状,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不吐花丝、基部膨大而顶端小、苞叶通常不易破裂、黑粉不外漏、不易飞散、黑粉常黏结成块,内部夹杂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因丝状物在黑粉飞散后才显露,所以称为丝黑穗病雄穗受害花器变形,颖片长、呈多叶状,不能形成雄蕊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 (二)病原识别担子菌亚门、轴黑粉菌属、丝轴黑粉菌果穗散出的黑粉为冬孢子,在成熟前冬孢子常集合成孢子球,外面由菌丝组成的薄膜包围着,冬孢子萌发产生有隔的担子( (先菌丝) ),侧生担孢子。
担孢子单孢,无色,椭圆形担孢子又可芽生次生担孢子 三、玉米黑粉病识别三、玉米黑粉病识别 (一)症状识别玉米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苗期发病茎叶扭曲畸形,在茎基部产生小病瘤,严重时枯死雄花发病大部分或个别小花形成长囊状或角状的病瘤雌穗被害多在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形成病瘤,严重发生的可达全穗病瘤是病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刺激组织肿大形成的菌瘿,初期为白色,后迅速膨大,内部变黑,表面暗褐色,外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冬孢子) (二)病原识别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玉米瘤黑粉菌冬孢子萌发时,产生4 4个细胞的担子( (先菌丝) ),担子顶端或分隔处侧生4 4个无色、梭形的担孢子,担孢子还能以芽殖的方式产生次生担孢子 四、甘薯黑斑病识别四、甘薯黑斑病识别 (一)症状识别苗期、生长期及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薯块及薯苗茎基部,不危害绿色部分苗期在幼苗茎基部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严重时整个茎基部变黑腐烂病苗叶片发黄,生长迟缓,严重时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灰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和粉状物(厚垣孢子)及黑色毛刺状物(子囊壳)大田期移栽1-21-2周后,病苗基部叶片发黄脱落,地下部变黑腐烂,有时近地表处仍能生根,但生长不良,结薯不大,天旱时极易枯死。
贮藏期主要发生在贮藏后期在病薯的两端或伤口处出现黑褐色近圆形小斑,后扩大成不规则大斑,周围轮廓明显,中央稍凹陷、干硬病部上有灰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或黑色毛刺状物(子囊壳)切开病薯可见薯肉呈墨绿色,味苦,不能食用,严重时造成烂窖甘薯黑斑病薯块甘薯黑斑病薯块甘薯黑斑病薯块甘薯黑斑病病苗 (二)病原识别子囊菌亚门、长喙壳属、甘薯长喙壳菌 病菌能形成3 3种孢子内生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杆状或亚铃状,聚集时呈灰黑色霉状物;厚垣孢子一般也为内生,初无色,后变褐色,单孢、厚壁,圆形或椭圆形,聚集时呈黑色粉状物;子囊孢子无色、单胞、厚壁、呈钢盔状,着生于具长喙的球形子囊壳内潮湿条件下,子囊壳吸水产生压力,使子囊孢子从喙中冲出,成团聚集于喙端,初为白色,后呈黄白色蜡状小颗粒甘薯黑斑病病原菌子囊壳(甘薯黑斑病菌)子囊壳(甘薯黑斑病菌)箭头示长喙和泌出的子囊箭头示长喙和泌出的子囊 五、杂粮其他病害识别五、杂粮其他病害识别 (一)玉米茎基腐病病原物有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的瓜果腐霉、肿囊腐霉、禾生腐霉和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的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茎部发病多在茎基节间产生纵向不规则褐色病斑,后溢缩,变软或变硬,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有粉红色或白色菌丝,极易倒折。
叶片青枯、黄枯和青黄枯果穗苞叶青干,呈松散状,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折,籽粒干瘦,脱粒困难玉米茎基腐病 (二)玉米粗缩病病原为玉米粗缩病毒在叶背面主脉及侧脉上产生密集的蜡白色突起,称脉突用手触摸时有明显的粗糙感病株节间缩短,叶片宽、短、硬、脆、密集和丛生,叶色浓绿植株矮化,仅为健株高的1/21/2或者1/31/3发病重的多不能抽穗最初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断断续续的褪绿小斑点,后发展成虚线条状;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 (三)高粱丝黑穗病病原为担子菌亚门轴黑粉菌属病株较矮、色稍深、病穗下部稍为膨大有的病穗略歪向一侧,剥去苞叶,穗部成为白色的棒状物,即“乌米”病穗外面有一层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内有残存成束的黑色丝状物高粱丝黑穗病 (四)高粱散黑穗病病原为担子菌亚门轴黑粉菌属病株稍矮,茎较细,叶片稍窄,抽穗较早,分蘖增加,但较细小花器多被破坏,子房形成黑粉,初期病粒外有一层灰白色的薄膜,膜破裂后,黑粉散出高粱散黑穗病 (五)谷子白发病病原为鞭毛菌亚门指梗霉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和器官上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芽腐、灰背、白尖、枪秆、白发和看谷佬心叶组织薄壁细胞破坏后,散出大量黄色粉末,仅留一把白色细丝,略卷曲,称白发。
谷子白发病 (二)病原识别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玉米瘤黑粉菌冬孢子萌发时,产生4 4个细胞的担子( (先菌丝) ),担子顶端或分隔处侧生4 4个无色、梭形的担孢子,担孢子还能以芽殖的方式产生次生担孢子项目一项目一 植物有害生物识别植物有害生物识别模块五模块五 杂粮病虫害识别杂粮病虫害识别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工作任务 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 拓展知识拓展知识模块内容识别杂粮主要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物形态识别杂粮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状学学习习目目标标工作任务工作任务2 2 杂粮害虫识别杂粮害虫识别工工作作任任务务 一、亚洲玉米螟识别一、亚洲玉米螟识别 (一)为害状识别亚洲玉米螟鳞翅目螟蛾科寄主范围广,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在棉花与春玉米夹种区,对棉花也有较大为害主要以幼虫钻蛀为害初孵幼虫啃食叶肉,留下表皮称为“花叶”;后期幼虫钻蛀纵卷的心叶为害,心叶展开后,在叶片上形成整齐的横排圆孔,称为“排孔”;4 4龄幼虫蛀食茎秆玉米茎杆,雄蕊柄被害易折断,雌蕊轴被害,影响其发育、灌浆棉花顶头、主茎被蛀,上部枯萎;花蕾、小铃被蛀脱落、大铃被蛀则形成僵瓣或烂铃玉米螟为害状 (二)形态识别 1 1成虫中型蛾。
雄蛾前翅黄褐色,雌蛾鲜黄色前后均有褐色波状内横线和锯齿状外横线,前翅两横线之间有两个褐色斑纹后翅黄白色雄蛾翅缰1 1根,雌蛾翅缰2 2根玉米螟成虫 2 2卵椭圆形,稍扁,长约1mm1mm数粒或数十粒卵排列成鱼鳞状,初产卵粒为乳白色,渐变淡黄色,孵化前卵粒前端出现小黑点(幼虫头部) 3 3幼虫多数5 5龄,少数6 6龄背面淡灰褐色至淡红褐色,有3 3条纵条背线较明显中后胸各有毛片4 4个,第9 9腹节有毛片3 3个,上面各生细毛2 2根;第1 18 8腹节各有毛片6 6个,前4 4个后2 2排列,上面各生细毛1 1根玉米螟幼虫 4 4蛹为黄褐色,体长151519mm19mm,腹背密布横皱纹腹末端有5 58 8根钩刺 二、黏虫识别二、黏虫识别 (一)为害状识别黏虫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取食叶片,大发生年份,常将作物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秆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多食性害虫,主要为害麦类、谷子、稻、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以及芦苇、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杂草,大发生年也为害豆类、棉花、蔬菜等 黏虫为害状 (二)形态识别 1 1成虫体翅淡灰褐色,雄蛾稍深前翅中室内有2 2个近圆形的淡黄斑纹,外面的1 1个斑纹稍大,下有1 1明显的白斑点,白斑点两侧各衬有1 1小黑斑,从翅顶角向内缘近臀角的三分之一处有1 1条斜走的黑褐色纹。
雌蛾腹部较雄蛾肥大,手捏时,腹末伸出管状产卵器;雄蛾则伸出1 1对鳃盖形且顶端有1 1长刺的抱握器黏虫成虫 2 2卵直径0.5mm0.5mm,馒头形,表面有网状脊纹卵单层排列成行形成卵块 3 3幼虫头部沿蜕裂线有黑色“八”字纹,头两侧有褐色网状纹胸腹部背面有5 5条纵线,背中线白色,两边镶有细黑线,亚背线、气门上线和气门线均为黑色腹足外侧有黑斑发生量大时体色常较深 黏虫幼虫黑褐色黏虫幼虫土黄色黏虫幼虫 4 4蛹红褐色,有光泽,体长20mm20mm腹部背面5 57 7节近前缘有马蹄形刻纹尾刺3 3对,中间的大而直,两侧的细小而弯曲 三、东亚飞蝗识别三、东亚飞蝗识别 (一)为害状识别东亚飞蝗属直翅目蝗科以成虫和若虫(蝗蝻)咬食植物的叶、嫩茎、幼穗,即可取食寄主全部地上部分的绿色组织,成群迁飞为害时,可将作物吃成光秆,造成颗粒无收 (二)形态识别 1 1成虫体常为绿色或黄褐色雄虫体长32.432.448.1mm48.1mm,前翅长34.034.043.8mm43.8mm;雌虫体长38.638.652.8 mm52.8 mm,前翅长44.6544.6555.9mm55.9mm触角丝状,淡黄色散居型东亚飞蝗体色随环境变化而呈草绿色或淡绿色,黑褐色斑少而色淡;群居型东亚飞蝗体色较固定,呈赤褐色或黑褐色,黑褐色斑较多而色深。
东亚飞蝗成虫 2 2卵囊及卵卵囊长454567mm67mm,黄褐色,长筒形,卵粒间胶质黏结每块卵45458585粒,多者可达200200粒,呈4 4行斜向排列卵呈香蕉状 3 3若虫若虫称蝗蝻,共有5 5龄群居型蝗蝻体形较小,散居型体形较大,体色与所处环境有关,不随龄期变化,多为绿色或黄绿色蝗蝻 四、杂粮其他害虫识别四、杂粮其他害虫识别 (一)甘薯麦蛾(甘薯卷叶虫)鳞翅目麦蛾科 为害主要为害甘薯、蕹菜和其它旋花科植物幼虫能食害嫩茎和嫩梢,严重大发生时大部分薯叶被卷食,几乎可食尽叶肉,呈现“火烧现象” 形态成虫黑褐色,前翅狭长,中央有2 2个环形圈纹,外缘有1 1列黑点,后翅菜刀状,淡灰色,缘毛很长末龄幼虫体长约15mm15mm,黑褐色,头稍扁前胸背板褐色,两侧暗褐色,暗褐色部分呈倒“八”字形腹足细长,白色甘薯麦蛾为害状甘薯麦蛾成虫甘薯麦蛾幼虫(二)粟茎跳甲鞘翅目叶甲科 为害以幼虫蛀入出土后不久的幼苗,造成枯心苗;成虫取食谷叶表皮组织,形成条纹,严重时叶片纵裂或枯萎 形态成虫体长2 23mm3mm,黑褐色或青蓝色,有光泽,呈卵圆形后足腿节膨大,善跳跃幼虫体长4.04.06.5mm6.5mm,近桶形,头黑色,体白色,具褐色斑点。
项目一项目一 植物有害生物识别植物有害生物识别模块五模块五 杂粮病虫害识别杂粮病虫害识别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工作任务 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 拓展知识拓展知识模块内容识别杂粮主要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物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