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高中历史课堂中抗逆力培养资源路径的开发进行探讨.docx
3页对高中历史课堂中抗逆力培养资源路径的开发进行探讨抗逆力是指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正向的、建设性的选择和应对的能力,是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表现抗逆力的两大培养路径主要是资源路径和能力路径其中,资源路径是指个体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积极连接环境资源,是内外资源的组合与建构,它主要通过唤醒学生的“资源意识(Ihave)”“自我意识(Iam)”和“自我效能(Ican)”来实现然而,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学生直接从“自我”角度来分析自己拥有的内外资源可能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对伟大历史人物的学习,体验和分析历史人物身上所具备的抗逆力形成的资源路径,再将其映射到对自身的分析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式本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从三方面对高中历史课堂中抗逆力培养资源路径的开发进行探讨一、通过史料阅读,建立资源路径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本要素,其侧重点是“理解和解释”史料阅读中,“史料”的选取要以教学立意与教学目标为指引,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思考问题,深入地认识历史现象例如,在“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课中,笔者把教学立意定为学习孝文帝身上的积极品质,加强对学生抗逆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将本课内容设置为如下四个部分:北魏改革迫在眉睫、鲜卑汉化势之所趋、拓跋百年融于中华、孝文功成名垂青史。
其中,第一部分“北魏改革迫在眉睫”主要向学生揭示了年仅5岁的孝文帝登基后面临着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对孝文帝个人来讲就是面临着巨大的逆境接下来的三个部分则重点分析孝文帝如何运用内外资源,通过自身的抗逆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改革的成功第二部分“鲜卑汉化势之所趋”主要向学生揭示了年幼的孝文帝进行改革的可能性,也就是孝文帝可以利用的一些内外资源基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和学生现有的古文基础,笔者出示了几段史料后,提问学生:面对严峻的形势,有哪些因素可以帮助到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学生可以分析出,在孝文帝改革之前,胡族上层、北魏先祖和孝文帝祖母都十分仰慕汉文化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地推行汉化时代的汉化趋势、先祖的汉化基础和祖母的汉化支持,这些都是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拥有的重要的外部资源于是,笔者启发学生将其映射到自身:当自己在未来遇到逆境,可尝试着以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外部资源为例,通过唤醒自我的“资源意识(Ihave)”来分析自己在逆境中拥有的可以依靠的外部资源在分析完孝文帝改革的外部资源后,笔者再出示材料,并提问学生:除了上述外部资源以外,孝文帝还能够从自身寻找哪些积极的品质来帮助其推行汉化改革?借助史料的阅读,学生可以分析出孝文帝自身的优秀品质,如精通儒学,博古通今,擅长文章,能言善道。
同样,对孝文帝这些优秀品质的分析也有助于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Iam)”,当学生未来遇到逆境时,他就可以尝试从自身寻找积极品质来克服困难二、通过情境创设,体验资源路径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通过为学生提供较为接近历史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进行体验,进而获得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最后用于指导个人的实践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课的第三部分“拓跋百年融于中华”重点是讲述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其中最关键的事件则是“迁都洛阳”在聚集着众多鲜卑保守大臣的平城,“迁都洛阳”无疑面临着重重困难这时,笔者向学生出示了孝文帝和鲜卑保守大臣在“迁都”一事上的辩论情境然后笔者鼓励学生分角色体验辩论,并积极发言:孝文帝是如何做到说服鲜卑大臣迁都洛阳的?生动的辩论情境的体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孝文帝通过自身坚定的意志和机智的应答成功说服鲜卑保守大臣迁都洛阳而“坚定的意志”和“机智的应答”自然也是孝文帝所具备良好的“自我效能(Ican)”同理,在学生遇到逆境时,他就可以通过曾经在课堂中的体验来分析自身的“自我效能(Ican)”,进而努力克服逆境三、通过合作探究,强化资源路径史料阅读和情境体验主要是学生个人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总体上来说还是有限的。
因此,为了促进抗逆力资源路径的开发,还需要教师采取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分享在本课的第四部分“孝文功成名垂青史”中,在完成对孝文帝改革评价之后,笔者设计了小组探究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孝文帝推行改革成功的因素为了降低合作探究的难度,笔者在组织大家讨论时先做了一个示范,接着让每个小组安排一至两位同学作为代表起来展示他们的观点在学生展示完各自小组的观点之后,笔者再对学生生成过程零散的观点进行深入的总结:孝文帝取得成功的因素也就是抗逆力形成的资源路径,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资源意识———我有什么”“自我意识———我的积极品质”和“自我效能———我能够做什么”这无疑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当然,光形成理性认识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所以,笔者在总结的最后给学生留一个疑问,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同学们,当你们在今后的考试中遇到挫折,在生活中遇到逆境时,你们可以回想历史上的孝文帝在阻力重重、年纪尚幼的情况之下是如何做到推进改革并取得成功的,看看这其中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对你有所帮助?”一个简单的设问,指向的是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历史是由鲜活的人物构成的,在历史课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抗逆力形成的资源路径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构建自身抗逆力形成的资源路径这不仅契合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要旨,也是培养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综合品质和关键能力的要求所以,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只要教师用心去寻找资源,历史学科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有利阵地和有效途径参考文献:[1]田国秀.关注抗逆力: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领域的新走向[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1).[2]沈之菲.抗逆力的学习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2011(12).[3]李金城.高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8(10).周晓兰.高中历史课堂中抗逆力培养资源路径的开发刍探[J].成才之路,2020(15):5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