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历史中考试卷分析.doc
6页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芜湖县教研室历史教研员鲍春红言2013年安徽历史中考试题跟去年相比,题型结构稍有变化,命题 材料更新更活,注重设置较佳的问题角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 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考察《课标》和《考纲》中所要求的重要历史知 识点和各种历史能力总体难度虽略有降低,但得分却更不容易中 考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今年的历史试卷比其它学科的试卷难度大, 九年级历史教师反映今年的历史试卷在去年增加难度的基础上难度 适度降低从我们阅卷和累计分数掌握的信息来看,师生们的反映不 是虚言下面从试卷结构、命题特点、成绩统计、学生答题存在的问 题和对今后教学的建议五个方面作出简要分析,供各位同仁参考并请 批评指正一、试卷结构1.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包括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 料解析、活动与探究五种基本题型试卷满分70分,各题型所占总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题量分值比重题量分值比重题 量分值比重题量分值比重题量分值比重102()28. 6%1014. 3%1S11.4%-2028. 6%11217. 1%与2012年相比,题量和题型都没有大的变化,但组合列举由2012 年的两题变成了 2013年的三题,辨析改错由2012年的两题降为了 2013年的一题,总体说来20132.各知识板块在五大题型中的分值及所占比重。
活动与探究合计(分值)(分值)(分值)(分值)(分值)总分分值中国古代史)3000912. 3%中国近代史1o01011825. 7%中国现代史o0081014. 3%世界古代史00015. 7%世界近代史131001115. 7%世界现代史)141001521.4%安徽地方史3(J(J4. 3%从上表可以看出各种题型和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基本符合2013 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的要求二、2013 _2013年中考试卷的命制基本符合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 准》和安徽省2013年《考试纲要》的要求,考查学生的知识点分布 比较广泛,覆盖面广,试题的题量适中,试题的总体难度和2012年 相比难度有所下降试题在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 上,着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考查学生把学习历史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相联系的能力;试题在 命题上还注重了与高中的历史教学的衔接,为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打 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安徽省2013年的中考历史试题主要1、 题型分布以版块的形式出现从题型分布来看,试题在内容的选择上基本上是以版块的形式出 现,前面3题选择题都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内容,4——6这3题是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7-10这3题都是关于世界史的内容。
在 第二题组合列举题里面,11题的3小题都是关于安徽史的内容,12 题的3小题是关于中国文化的,从古代到近代,从唐诗到宋词再到明 清的小说;第13题的3小题都是关于世界史的内容,都是世界近现 代史的内容第14题的4个小题的句子改错都是关于世界史的内容, 而且都是关于近现代史的内容第15题是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 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第16题是关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具体是 关于苏美两个大国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历史第17题是关于“弘 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其切入点是党的奋斗历程, 从诞生到伟大的转折再到中国梦的提出,让学生探究中国共产 党及人民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2、 注重基础,更注重能力《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课堂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题通过创设新的情境,给学生更多的挑战, 让其利用积累的知识,借助已有的学习方法和能力,通过重新认识、 独立思考、做出判断,解决新的问题这一思想,在所有试题中均有 体现第4题通过《扯线木偶》漫画来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内容的 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漫画的寓意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比较判 断,才能得出结论第5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只有读懂了 改图是渡江战役示意图后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第13题第二小题, 学生只有在识记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发明的基础上并从中找出“便捷了人们交流”的是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才能填写出正确的答 案3、 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2013年的中考试卷,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 提下,将二者有机结合,注重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历史信息和提炼 历史知识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归纳、运用知识的能力,对这些能力 的考查体现在图片、表格等试题中,如选择题第3、4、5、9题,材 料解析的第15题,活动与探究的第174、2013年中考试题在命制上既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又贴近社会 现实,素材来自生活且反映社会热点通过设计各种问题来考查学生 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充分发挥 了历史学科教育作用的功能如通过哪些大众传媒来获取信息、了解 社会?面对众多的信息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弘扬爱国情,共筑 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等通过这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试题,在具体情境 中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5、关注安徽历史,培养乡土感情2013年中考安徽地方史总计3分,占试卷总分的4. 3%,注重考 查安徽古代文化,置安徽地方史于中国历史的大环境之下,引导学生 关注社会,关注安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乡土情三、成绩统计及分析共随机抽取九个考场的270份试卷,试卷得分情况具体统计数据 见下表:试题满分人数抽样份数每项满分率平均分总均分优秀率及格人数及格率单项选择2827010. 4%13. 1713. 3910%171人63. 3%组合列举152705. 6%5. 83辨析改错2927010. 74%6. 09材料解析02700%11.09活动与探充122704. 44%7.21通过以上表格,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根据学生得分情况来分 析,单项选择难度较大,尤其表现在第4题和第9题上,学生失分率 很高;选择题中的前面3小题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比较容易得分,第4 小题学生容易选择错误,第7题看数轴,学生知道公元前509年属于 公元前6世纪,但是在数轴上表示就容易出现错误。
组合列举题中 11题安徽史的内容相对偏颇,前面两小题学生不容易注意到,13题 中的第2小题总结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学生知道有哪些发明,但 是在归类的时候还是出了问题辨析改错比较容易,较易得分材料 解析难度较大,是直接影响学生得满分的“杀手”,突出表现在第 15题上学生感觉较难的题目是材料解析中的第15题,其中的第一 小题比较难因为对材料里面提到的时务报学生感觉比较陌生,在人 教课标版的教材中及所有的材料中都没有提到关于时务报的内容所 以,学生对这一题感觉陌生,不知道何处下手第16题及第17题活 动与探究,相对比较基础,只要学生细心,认真审题,得分率还是蛮 高的,第17题中的第3小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只要能答到中 国共产党及人民的精神品质,基本不失分本次抽样统计270份试卷 学生总均分为43. 39分,由此说明2013年安徽省芜湖县初中历史毕 业学业考试总平均分不理想,优秀率很低,这也说明了 2013年中考1 .审题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对概念认识模糊不清,以至 于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不高在第12题考查“诗史”的诗 人,有的学生写成了李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有的学生在审题时没有 注意一个字“最”字,而写成了四大名著;在解答第17题第(2)问 “就上述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分别从……”时,很多学生没有看 清题目的要求“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而回答了第(1)小题所 给表格中列举的5个重大事件的意义;也有部分同学没有审清题目, 不是从三个事件的意义方面来回答,而回答的是三个事件的主要内 容。
其实这种审题不清、混淆概念,某种程度上是缺乏对基础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原本简单的问题也被搞得复杂化,丢分现象比较严重2.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分析、概括、归纳能 力不高由于家长对待初中阶段学生的历史学习不够重视,多数学生学习 历史往往是临考时抱抱佛脚,因而对历史知识的积累比较欠缺,难以 做到厚积薄发,缺乏分析、概括、归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 象的■fehM3.缺乏解答开放性试题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不太会把问题简单化,不会把问题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方 式进行提问比如第16题第(1)问可以把原题转化为:罗斯福新政 有何特点?第(2)问转化:为斯大林模式有哪些弊端?第17题第(2) 问转化为:上述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有何意义?这样的话,解答起来4. 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语言表达混乱,不知所云约有三分之一的考生的卷面是比较潦草的,有的考生的字迹相当 潦草,改卷老师都很难辨认,影响了自己的得分试卷当中的错别字 典型的有:杜甫的“杜”写成“牧”,通讯的“讯”写成通“迅”、 “信”,联“合”国的写成“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届”写成 “界”,艰苦奋斗的“艰”写成“坚”等有的同学答非所问,如第 12题(2)小题,写成了辛弃疾,第17题第(2)小题,写成了中国 共产党诞生、北伐战争的意义等,第(3)小题,题目要求的应该是 从三个探究的重大事件中谈谈“你感悟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 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但不少同学没有从这个方面来回答,而是漫天 乱扯,让改卷老师不知考生表达的到底是何意。
五、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 立足课标,抓住基础在一纲多本的模式之下,要以教材为范本,以课标为基准,以考 纲为准绳,紧紧抓住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避免令人痛心 的“低智商失分”2、 三维统一,专题综合在新课改的理念之下,中考历史侧重于对三维目标的统一考察, 尤其非常侧重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核,同时专题性强、 综合性大、跨度又远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有这方面的 意识,既要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更要有专题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点线面结合,古今 中外结合3、 关注时事,学以致用学史以明智,知古而鉴今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要点, 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要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要把过去、现在和 未来联系起来,要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化“死历史”为 “活历史”,充分发挥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总之,2013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给我们历史教师的重要的启示, 那就是历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不 是灌输死的知识点;教师要把对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史学观点的认 识和理解融入课堂教学之中2013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