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干诗赋中的女性意象.doc
9页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2004 届汉语言文学(师范)毕业论文1论徐干诗、赋中的女性形象袁丁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04 级 重庆万州 404000摘要 徐干,作为“ 建安七子 ”之一,是汉魏之际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在创作方面,则以诗、赋、散文见长尤其是在诗歌创作上,其“托言闺人之词”的风格,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新风,其“思妇”的形象,被人们铭记在他的赋中,也受到诗歌创作以及时代其他文人的影响,很多赋中都塑造了 “神女” 的形象,并借此表达自我的政治追求关键词 徐干 诗 赋 思妇 神女 一、徐干及其作品徐干,字伟长,北海剧(今山东乐昌县东)人 ,生于东汉灵帝三年(170 年) ,死于公元 217年(建安二十二年)的一场大瘟疫,年仅 47 岁 “建安七子”之一,汉魏之际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徐干出身于庶族, “其先业以清亮臧否为家世” 关于徐干的家世和青少年时代,无名氏《中论序》中有所述及其中说:世有雅达君子,姓徐名干,字伟长,北海据人也其先 业,以清凉臧否为家世济其美,不陨其德,至君之世七世矣君含元休清明之气,持造化英哲之性放口而言,则乐诵九德之文;通耳而识, 则教不在告;未志乎学,盖已诵文数十万言矣。
年十四,始读《五经》 发愤忘食,下帷专思,以夜继日父恐其得疾,常禁止之故能未至弱冠,学《五经 》悉载于口,博 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矣此时灵帝之末年也,国典堕废 冠族子弟,结党权门,交援求名,竞相尚爵号君病俗迷昏,遂闭户自守,不与之群,以六籍 娱心而已君子之达也,学无常师有一业胜己者,便从学焉,必尽其所知,而后释之;有 一言之美,不令过耳,必心识之至在总众言之长,统道德之微,耻一物之不知,愧一艺之不克故日夜亹亹,昃不暇食,夕不解衣昼则研精 经纬,夜 则历观列宿考混元于末行,补圣德之空缺, 诞长虑于无穷,旌微寡识之人,适解驱使荣利,岂知大道之根?然其余以疏略 为太简,曾无忧乐;徒以为习书之儒,不足为上,欣之者众,辩之着寡故令君 闾之称,不早彰彻然秉正独立,志有所存,俗之毁誉,有如浮云若有觉而还返者,然以道进之,忘其钱谤已也其犯而不校,下学而上达,皆此类也①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关于徐干家世和青少年时代的一些情况徐干是一个性格恬淡的人,他天性聪慧好学,能言善文,又能学以致用东汉末年, “国典堕废,冠族子弟,结党权门,交援求名,竞相尚爵号” ,然而徐干则”闭户自守,不与之群,以六籍娱心而已” 。
他少年所处的时代,正值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朝败,而徐干却专志于学他”轻官忽禄,不耽世荣” 曹操曾任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他以病辞官;“潜身穷巷,颐志保真” ,虽”并日而食” ,过着极贫寒清苦的生活,却从不悲愁曹操又任命他为上艾长,他仍称疾不就后来曹丕论及徐干时袁丁:论徐干诗、赋中的女性形象2说:“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 去官归隐之后,徐干更是 ”潜身穷巷,颐志保真,淡泊无为” , “养浩然之气,系羡门之术” , 并且开始了《中论》一书的撰写 。
由于徐干一生轻官忽禄,不耽世荣,唯以读书著文自娱,因此“擅名于青土” ,在士林中颇有影响徐干死后次年,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对他的才学作了如此评价:“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 ”又《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引《先贤行状》亦评论徐干曰:“干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轻官忽禄,不耽世荣 ”徐干的思想和人生价值观,主要以儒家正统思想为基调,这从他在《中论》一书中对儒家仁义道德观念和政治学说的种种强调可以得到印证他崇尚孔颜乐处之人格精神,忧道不忧贫,在非常困顿的情况下, “统圣人中和之业,蹈贤哲守度之行” ,以十分平和的心态完成《中论》一书的撰写,说明他是一个忠实的儒者但是,徐干在思想性格上又有渴望出世之一面,并最终弃官归隐,他的这种行谊与《中论》一书中所表现出的对于社会、人生的道义感、责任感似乎有所矛盾,则又说明在人生理想方面,他也受有道家思想的影响,而这种现象在汉魏之际的士人中是相当普遍的徐干在创作方面,以诗、赋、散文见长诗歌今存 4 篇,都是五言诗《室思》为拟思妇词,共六章,写丈夫远行后妻子在家的忧愁郁结情绪:“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幻想着“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同时又担心丈夫在外另有新欢。
全诗情致缱绻,堪称佳作,而“思君”二句更为后人推崇《答刘桢》诗,以浑朴的诗句,表现了他与刘桢的诚笃友情今存徐干作品,没有《公宴》、《斗鸡》之类酬应之作,这也是他有别于其他建安作家之处 徐干在辞赋方面的名声颇高,他的《玄猿赋》、《漏卮赋》、《橘赋》(以上皆佚)、《圆扇赋》等,曾被曹丕评为“虽张(衡)、蔡(邕) 不过也”( 《典论·论文》);刘勰也曾把他与王粲一起作为魏之“”赋首 而加标举 (《文心雕龙·诠赋》)今存作品不足 10 篇,而且多有残缺其中《齐都赋》,从残文来看,原先的规模可能相当宏大 徐干散文,主要有《中论》一书此书写作主旨是:“常欲损世之有益俗之不足,见辞人美丽之文并时而作,曾无阐弘大义、敷散道教、上求圣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故废诗、赋、颂、铭、赞之文著《中论》之书二十二篇”(《中论序》)今存辑本分上、下两卷,上卷 10 篇,多论述处事原则和品德修养,下卷 10 篇,大部分论述君臣关系和政治机微,因此,它是一部有关伦理及政治的论集其思想倾向,大体上遵奉儒家旨趣,多祖述先王、孔、孟之言,同时,也受道家、法家的某些影响《中论》对时弊有所针砭,不过作者持论比较中庸谨慎,一般不指斥时事,所以显得辞旨邈远,较少锋芒。
与同时的仲长统《昌言》相比,其揭露现实矛盾的深刻性和批判的尖锐性,都有所逊色《中论》的语言比较平实,论证讲求逻辑、条理贯通,还不失为一部较好的论说文专著它是“建安七子”中今存唯一的论说专著 徐干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 5 卷明代杨德周辑、清代陈朝辅增《徐伟长集》 6卷,收入《汇刻建安七子集》中《中论》2 卷,《四部丛刊》有影印明嘉靖乙丑青州刊本二、徐干诗歌中思妇形象徐干诗歌成就不高,钟嵘《诗品》把他列入下品虽钟嵘贬抑过甚,而从干今存之诗看,较王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2004 届汉语言文学(师范)毕业论文3粲、刘桢亦稍逊干诗大部散佚,今存 9 首(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而以《室思》6 首和《答刘桢》较为出色 《室思》实为思妇之词,写一位妇女对远行不归的丈夫的怀念:“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以至“展转不能寐” ,幻想乘鸿鸾之羽飞到丈夫身边,与之相会有时又担心丈夫“重新而忘故” ,在外另有新欢全诗情致缱绻,心理刻画细腻,十分委婉动人 《答刘桢》则语言浑朴,感情真挚,亦为佳作徐干诗歌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文人,有其自己的独特之处,他在做诗的时候往往把自己置身于女性的角度,用女性的口吻来描述,表达自己的心灵情感和人生体验。
《室思》共 6 章,每章 10 句各章都是描写女子思夫的心情,内容则各有侧重其 一 :沉 阴 结 愁 忧 ,愁 忧 为 谁 兴 念 与 君 生 别 ,各 在 天 一 方 良 会 未 有 期 ,中 心摧 且 伤 不 聊 忧 湌 食 ,慊 慊 常 饥 空 端 坐 而 无 为 ,髣 髴 君 容 光 其 二 :峩 峩 高 山 首 ,悠 悠 万 里 道 君 去 日 已 远 ,郁 结 令 人 老 人 生 一 世 间 ,忽 若 暮春 草 时 不 可 再 得 ,何 为 自 愁 恼 每 诵 昔 鸿 恩 ,贱 躯 焉 足 保 其 三 :浮 云 何 洋 洋 ,愿 因 通 我 辞 飘 飖 不 可 寄 ,徙 倚 徒 相 思 人 离 皆 复 会 ,君 独无 返 期 自 君 之 出 矣 ,明 镜 暗 不 治 思 君 如 流 水 ,何 有 穷 已 时 其 四 :惨 惨 时 节 尽 ,兰 华 凋 复 零 喟 然 长 叹 息 ,君 期 慰 我 情 展 转 不 能 寐 ,长 夜 何绵 绵 蹑 履 起 出 户 ,仰 观 三 星 连 自 恨 志 不 遂 ,泣 涕 如 涌 泉 其 五 :思 君 见 巾 栉 ,以 益 我 劳 勤 。
安 得 鸿 鸾 羽 ,觏 此 心 中 人 诚 心 亮 不 遂 ,掻 首 立悁 悁 何 言 一 不 见 ,复 会 无 因 缘 故 如 比 目 鱼 ,今 隔 如 参 辰 其 六 :人 靡 不 有 初 ,想 君 能 终 之 别 来 历 年 岁 ,旧 恩 何 可 期 重 新 而 忘 故 ,君 子所 尤 讥 寄 身 虽 在 远 ,岂 忘 君 须 臾 既 厚 不 为 薄 ,想 君 时 见 思 ②《 室 思 》 是 一 组 代 言 体 的 诗 , 写 的 是 妻 子 对 离 家 丈 夫 的 思 念 全 诗 分 六 章 , 就 日 常 所 见 、 所感 、 所 思 , 从 各 个 侧 面 反 覆 细 致 地 抒 发 了 思 妇 的 盼 望 、 失 望 和 期 待 之 情 , 但 各 章 之 间 并 无 贯 串的 故 事 情 节 而 全 诗 的 重 点 又 是 第 三 章 与 第 六 章 一 则 因 为 以 这 两 章 为 主 , 连 及 其 余 , 也 就大 致 反 映 了 全 诗 的 面 貌 ; 二 则 因 为 这 两 章 比 较 精 采 , 也 流 传 较 广 , 在 六 章 之 中 是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
先 讲 诗 的 第 三 章 , 前 面 两 章 已 经 写 过 : “念 与 君 相 别 , 各 在 天 一 方 ”; “君 去 日 已 远 ,郁 结 令 人 老 ” 深 沉 的 思 念 早 已 使 她 陷 入 难 解 难 销 的 境 地 , 此 刻 , 这 位 思 妇 望 着 那 悠 然 自 得 的浮 云 , 便 想 托 它 给 远 方 的 丈 夫 捎 去 几 句 心 中 的 话 儿 , 可 是 那 浮 云 瞬 息 万 变 、 飘 渺 幻 化 , 又 怎 能叫 人 放 心 寄 语 呢 ! 她 徘 徊 彷 徨 , 坐 立 不 安 , 只 有 徒 然 相 思 而 已 这 无 法 摆 脱 的 悲 哀 , 激 起 了 她对 生 活 不 公 的 感 慨 ——“人 离 皆 复 会 , 君 独 无 返 期 ” 后 一 句 是 写 实 , 前 一 句 不 无 夸 张 , 现实 中 当 然 未 必 是 “人 离 皆 复 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