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宜兴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docx
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宜兴市国民经济统计公报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测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90.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71亿元,增长3.1%;其次产业增加值629.44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509.08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4.3:52.9:42.8,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10406元,比上年增长9.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5295元,比上年增长9.3%,按年末汇率折算达15630美元县域经济根本竞争力排名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新兴产业稳步进展全市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20.58亿元,增长14.1%其中:物联网产业33.67亿元;新能源产业178.08亿元,增长36.2%;新材料产业388.55亿元,增长6.7%;高端装备制造与工业设计产业48.07亿元,增长4.7%;节能环保产业204.98亿元,增长11.3%;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85.02亿元,增长7.8%;微电子产业4.21亿元,增长6.7%;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78.00亿元,增长27.2%。
就业和再就业扎实推进新增就业岗位3.4万个,帮扶2300多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3%,农村调查失业率为2.55%启用新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供需对接、免费技能培训等工作反响良好 民营经济持续壮大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达7.24万户,增长8.1%其中:私营企业2.46万户,个体工商户4.47万户,分别增长8.8%和3.7%民营经济从业人员57.12万人,比上年增加7.45万人,增长15.0%;注册资金1430.53亿元,比上年增加153.38亿元,增长12.0%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883.18亿元,可比价增长10.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74.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上交税金90.90亿元,增长5.1%,占全市总量的65.4% 市场物价根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2,其中食品价格指数为103.2服务工程价格指数为103.6,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0.6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居民消费价格 其中:食品 烟酒及用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修理服务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讯 消遣教导文化用品服务 居住 二、农业 2.2 3.2 -1.8 3.5 0.1 4.9 -0.2 0.5 3.0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58亿元,增长8.0%其中:农业45.38亿元,增长13.0%;林业5.22亿元,增长3.2%;畜牧业8.41亿元,下降6.1%;渔业17.86亿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6.71亿元,增长7.9% 主要农产品产量根本稳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9.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33万亩,下降1.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6.79万亩,下降6.1%全年粮食总产量48.00万吨,下降1.5%其中,秋粮产量29.79万吨,下降2.2%油料总产量6319吨,增长0.7%水果产量24135吨,下降3.2%;干果产量1842吨,下降14.0%猪肉产量26865吨,下降4.3%;禽肉产量10230吨,下降9.9%;生猪存栏数22.00万头,增长1.0% 高效农业蓬勃进展全市高效设施农业总规模达15万亩,“三品”生产基地面积超过74.5万亩生物农业产值蝉联无锡市第一苏宁现代农业产业园即将破土出工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落户宜兴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良好,新登记家庭农场60家,各类农人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全省县级市首位宜兴大闸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新农村创办进展良好启动太湖流域一、二级养护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圆满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两年行动筹划”,整治村庄1444个,60个村达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持续推进幸福镇村、美观乡村创造活动,重点提升西渚镇白塔村等一批精品村落新创成国家卫生镇3个,无锡市幸福村笼罩面达52%新建42公里景观绿道,完成绿化造林1.2万亩,林木笼罩率达成28.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510.33亿元,增长8.0%全市89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896.51亿元,增长7.5%;完成销售收入2788.26亿元,利税总额171.09亿元;实现增加值536.70亿元,增长10.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主导产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专业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538.61亿元,增长10.5%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49家,其中,超10亿元的52家,超100亿的4家 园区经济持续壮大宜兴经济开发区告成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共有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个,镇级集中区13个。
镇级工业集中区内企业数达3516家,其中当年新增268家;在建工程337个,当年度完成投资198.56亿元镇级工业集中区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86.59亿元、利税118.56亿元、利润75.54亿元 建筑业稳定进展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完成227.28亿元,增长12.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98.85亿元,安装工程产值26.36亿元2022年创办工程工程中,承、参建国家鲁班奖3项,参建国家优质工程银奖2项,获全国优质安装工程奖2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5.34亿元,增长21.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81亿元,增长207.8%;其次产业投资322.30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投资231.23亿元,增长24.7%民营经济完成投资444.92亿元,增长22.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0.1%;其中,私个投资完成298.48亿元,增长35.3%全市在建工业工程534个,其中超千万元/百万美元内外资工程458个市定重点工程共67个,筹划总投资196.84亿元截止12月底市定重点工程已开工58只,开工率86.57%;已竣工或根本竣工12只,竣工率17.91%。
城乡创办品质提升东氿新城创办进入加速提质期,市文化中心土建及钢布局全部完工,汇龙商务中心主体封顶梅林大桥建成通车,巷头路东延、学府北路等道路竣工创意产业中心获宜兴建筑首个“鲁班奖”高铁新城开头布局,站前广场、站前大道同步启用老城面貌持续改善,人民路全线改造成现代景观路,龙潭路立面整治、三里桥重建进展顺遂,宜城、丁蜀11个老小区完成改造任务全年实施政府投资工程89只,完成投资体量62亿元兴杨路、宜漕马路整体改造顺遂完成,范蠡大道、滆湖东路、阳灵隧道等工程有序推进,新增标准化镇村道路150公里 房地产业稳中趋缓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9.97亿元,增长20.9%;其中住宅开发投资93.51亿元,增长23.8%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92.24万平方米,增长27.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14.21万平方米,增长35.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0.23万平方米,增长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5.68万平方米,增长8.8%商品房销售额101.04亿元,下降19.5%;其中住宅销售额84.77亿元,下降13.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1097.34亿元,增长11.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28亿元,增长12.8%。
分地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8.53亿元,增长1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7.75亿元,增长11.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95.97亿元,增长13.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0.31亿元,增长4.3%城市商圈更趋昌盛万达广场、麦德龙超市相继开业;凯宾斯基、艾美等高星级酒店正式营业;远东买卖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健康进展;“方圆”紫砂等4个品牌入选首批“无锡老字号” 市场贸易稳定进展年末全市有贸易市场74个,商品市场成交额399.73亿元,增长12.5%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202.46亿元,增长25.5%;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197.27亿元,增长1.7%镇村、社区商业业态升级,开设平价商店24家,改造农贸市场15个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58.08亿美元,增长17.1%其中,出 口总额36.62亿美元,增长14.8%;进口总额21.46亿美元,增长21.2%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完成出口12.34亿美元,增长31.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3.7% 利用外资布局优化全年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外资工程共31个(新批工程19个,增资转股工程12个),合计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4.97亿美元(新批工程3.45亿美元,增资转股工程1.52亿美元),增长2.4%。
到位注册外资完成3.52亿美元,下降25.0% 服务外包快速进展全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2家,累计111家全年服务外包企业完成业务执行金额5.04亿美元,增长48.2%其中,离岸执行金额2.92亿美元,增长24.3% 外经合作全面拓展全年新核准境外投资工程10个,中方投资额累计2.35亿美元,增长26.3% 七、旅游、交通和邮电业 旅游进展加快破题成立市旅游进展管理委员会,组建市旅游产业集团,启动聪慧旅游平台创办,“中国陶都·迷醉中国”城市形象新品牌荣获2022中国最正确旅游口号阳羡湖旅游小镇启动创办,龙池山自行车公园落成开园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162.20亿元,增长13.5%接待国内游客1562.75万人次,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161.88亿元,增长13.6%接待入境旅游者8.88万人次,增长11.4%;国际旅游收入0.32亿元全市拥有四星级以上宾馆4家,旅行社27家 全社会运输量持续提高宁杭高铁正式通车,宜兴站停靠班次、日均客流量居沿线同类城市之首年末马路通车里程2342公里,内河航道里程610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432万吨,增长3.3%;货运周转量277996万吨公里,增长3.6%。
完成客运量7066万人次,下降2.8%;客运周转量144096万人公里,增长8.9%港口吞吐量4188万吨,增长7.8% 邮政电信业稳定进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6034万元,增长7.4%;电信业务收入152954万元,增长4.3%互联网用户43.19万户,比上年增加6.39万户,增长17.4%全市固定普遍话机用户40.47万户,移动160.90万部,公用2.57万只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增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86.61亿元,增长10.5%其中,国税部门征收20.83亿元,增长8.8%;地税部门征收55.39亿元,增长11.0%;财政部门征收10.39亿元,增长11.5%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1.02亿元,增长10.3% 金融支支持续稳健全市金融环境总体平稳,被评为省金融生态优秀市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6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