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选修)2014届高三《中国文化经典研读》:5-1活页 《坛经》三则.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38806005
  • 上传时间:2022-12-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4.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    说:讲解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 住:居住C.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 住:担任D.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见:见性解析 B项,“住”应解释为“停留”答案 B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言下:一言之下,顿时B.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自悟:自我醒悟C.若住此间 此间:这时候D.未知根本事由 事由:原因,根源解析 C项,“此间”的意思是“此地,此处”间”不表时间,表处所答案 C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五祖夜至三更 B.自古传法,气如悬丝C.未知根本事由 D.因此便立南北解析 D项中的“南北”与现代汉语中的“南北”含义不同,这里的“南北”指的是禅宗的“南派”和“北派”。

      答案 D4.下列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何以渐顿 B.大王来何操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解析 D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答案 D5.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五祖(于)夜至三更(时),唤慧能(到)堂内B.法以心传心,(你)当令(自己)自悟C.(如果)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这里)D.何以(区分)渐(与)顿?解析 B项,应为“当令(弟子们)自悟”答案 B6.下列王维的诗句中,最能体现受佛家思想影响的一项是 (  )(3分)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D.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解析 B项,最能体现受禅宗影响,该诗原题是“题破山寺后禅院”,写禅院的山光、潭影给人的感受答案 B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11题慧能受法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其夜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法及衣:“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南能北秀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其夜受法,人尽不知   受:给予B.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去:离开C.法即一宗,人有南北 宗:派别D.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疾:快速解析 A项,“受”的意思是“接受”答案 A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B.C.D.解析 A项,①连词,和;②动词,等到B项,①介词,用;②连词,用来C项,①副词,全都;②动词,吃完,吃光D项,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所以答案 D9.下列语句中分句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

      B.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C.见迟即渐,见疾即顿D.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解析 B项是假设关系,其余三项是并列关系答案 B10.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五祖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害怕别人加害慧能,所以选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密传授《金刚经》B.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慧能后,宣布慧能是自己的传人,为六祖;同时告诫他本门的秘笈是“以心传心”,要引导弟子们自悟C.弘忍传授完《金刚经》后,身体十分虚弱,已经到了气如悬丝的地步,为了保护好本门的法器,他要求慧能赶快离开佛堂D.“南能北秀”都属于弘忍一派,因传人有南北分别,所以这样说神秀大师处北方,故称“北秀”;慧能居南方,故称“南能”解析 C项,理解错误,“自古传法,气如悬丝”不是形容身体虚弱,而是说传授法器时的危险答案 C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翻译的重点是对一些佛教专用词语的理解。

      如“法”“渐顿” “见”等答案 为什么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呢?佛法只有一种,人领悟佛法的见性有快有慢,领悟慢的,就采用渐悟,领悟快的,就采用顿悟佛法本身虽然没有顿、渐之分,但是人的根器却有敏捷与迟钝的区别,所以才有渐、顿之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慧能拜师慧能慈父,本官范阳,左降迁流岭南,作新州百姓慧能幼少,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忽有一客买柴,遂令慧能送至于官店客将柴去,慧能得钱却向门前,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客答曰:“我于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见今在彼,门人有千余众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业有缘,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弘忍和尚问慧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大师遂责慧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僚,若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大师欲更再共语,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不言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

      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节选自《坛经》卷二)1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慧能得钱,却向门前   却:回头B.从何处来持此经典 持:拿来C.慧能闻说,宿业有缘 宿:准备D.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 发:安排解析 C项,“宿”的意思是“过去的”“平素的”答案 C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B.C.D.解析 A项,都是介词,表处所B项,①副词,就;②连词,却另注意“人即有南北”的“即”也不同于第①句中的用法,这里的意思是“是”C项,都是“就”的意思D项,都是“特意”的意思答案 B14.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慧能对佛法具有悟性的一项是 (  )(3分)①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②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③慧能闻说,宿业有缘④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⑤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⑥獦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⑥解析 ②是描述弘忍大师的。

      ④是慧能要求弘忍传授佛法的,只能显示其学佛法的热情,不能表现其悟性排除这两项即可答案 A15.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慧能为禅宗第六祖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一天,他在集市卖柴,听见有人诵佛经典籍《金刚经》,颇有感悟,便立志寻师学佛B.弘忍和尚曾在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向百姓布道说法,手里只拿着一卷《金刚经》,当时随从的弟子们有一千多人可以想见当时传法的盛况C.弘忍问慧能是何地人来干何事,慧能答道是岭南人,特地远道求见只是想求成佛之理弘忍认为穷乡僻壤的野蛮人,没有资格学法成佛D.慧能一番人分南北,而佛性不分南北,人分尊卑,但佛性不分尊卑的话,使弘忍十分震惊,于是弘忍迫不得已留下慧能在寺院做粗活解析 D项,“迫不得已”理解错误原文为“大师欲更再共语,见左右在傍边,大师更不言”答案 D1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句中“乃”“持”是翻译的重点,同时要注意疑问语气2)句中“行者”不同于现代汉语,“踏碓八余月”也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式答案 (1)于是慧能向那人询问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拿到这部佛经的?”(2)于是大师派遣慧能跟随那人到了碓房,干了八个多月踏碓舂米的活儿参考译文】慧能的父亲,原来在范阳做官,被贬官后又遭流放,到了岭南,成了新州的普通百姓慧能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地去世了,孤儿寡母,辗转迁徙来到南海过着艰辛贫穷的日子,靠在集市上卖柴为生有一天,忽然有一位客官买了慧能的柴草,于是让慧能把柴草送到客官所在的旅店去到了客店,客官把柴草搬走,把钱给了慧能,慧能转身往门前走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一人在读《金刚经》,慧能一听那人读的,心里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于是慧能向那人询问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拿到这部佛经的?”那人回答说:“我在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了五祖弘忍和尚,现在他还在那里,弟子们有一千多人,我在那里看见弘忍大师向百姓布道讲法,手里只拿着一卷《金刚经》,就能够‘见性成佛’,透彻人心。

      慧能听说了这件事情后,认为自己本来就与佛教有缘,就立即告别了母亲前往黄梅冯墓山,去礼拜五祖弘忍和尚弘忍和尚问慧能说:“你是何方人氏,到这座山上来向我礼拜?你现在到我这儿来想要点什么?”慧能回答说:“弟子我是岭南人,新州的百姓,今天特意从远方来礼拜大师您,我不要求您给我别的东西,只求您给我传授佛法弘忍大师于是责问慧能说:“你是岭南人,又是蛮夷之族,你怎么能让我传授佛法给你!”慧能回答说:“人是有南方北方的区分,但对佛法的觉性却不分南北;蛮夷之人的身份当然和大师您不一样,但对佛法的觉性能有什么差别呢?”弘忍大师想再与慧能谈论一会儿,发现有许多弟子在旁边弘忍大师就不再说什么了于是安排慧能让他跟随其他弟子去干活儿当时弘忍大师身边正好有一个还没有剃发的出家人,于是大师派遣慧能跟随那人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