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九讲 激励理论.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7073284
  • 上传时间:2017-11-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06M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九讲 激励理论人的本质--从斯芬克司之谜说起什么东西在早晨用四条腿行走,中午用两条腿行走,晚上用三条腿行走?苏菲的世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一、关于人性假设(一) X、Y、X 、Y、Z 理论是早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理论1、X理论18世纪末-19世纪末),泰勒最核心的观点:“经济人”,对工人进行强制的劳动和管理,以金钱、物质作为一切衡量标准1)一般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结论:必须对人实行强制性劳动)(2)多数人缺乏进取心、责任心,不愿对人和事负责结论:必须有人指挥他们、管理他们,他们也宁愿接受指挥,接受他人的管理)(3)一般人干的工作都是为了物质和安全的需要,人工作是为了钱只有金钱才能使他们努力工作,因此,必须采取物质刺激的方法)(4)人具有欺软怕硬、畏惧强者的弱点必须对他们进行惩罚,以迫使他们服从指挥)2、行为科学理论  (时间介于 X和Y 之间)核心观点:把人视为“社会人”,承认人在金钱、物质的需求外,还有社会、精神、人性的需求包括三个基础学科: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心理学: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学:群体的社会行为;人类学:人的发展的行为组织行为学:对人的管理不仅要依靠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形式,还要保持组织对其成员的吸引力。

      责任感、成就感、事业心、集体精神和士气)3、Y理论 1943年马斯洛首次提出核心观点:人是“自我实现人”1)人愿意工作,愿意为社会、他人做贡献结论:必须引导人们自觉工作)(2)人具有自我指导、自我表现的愿望结论:必须尊重人的个人意志)(3)人是愿意负责的,对工作、他人负责结论:企业目标必须深入人心,必须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4、  核心理论:“人是整体的统一”、“亲善人”(1)人能够相互信任结论:公司的宗旨必须为全体员工所理解和接受,通过创立机构以贯彻宗旨)(2)人具有微妙性人既可以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又可能难以沟通结论:必须发展人际关系,理解和沟通)(3)人与人有亲密性人可能会爱他人,并为他人和团体作出牺牲结论:对人的评价必须从整体考虑,提倡爱心和鼓励爱心,从团体尽可能稳定化)二、激励的概念(一)激励的定义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that gives behavior purpose and direction.激励就是创造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的行为过程二)激励的过程: (三)激励要素 1、需要:激励的起点与基础,积极性的源泉和实质。

      2、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心理动力,是激励的核心要素3、外部刺激:激励的条件,外部环境中各种影响需要的条件与因素主要指各种管理手段及相应的管理环境4、行为:被管理者采取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是激励的目的三、激励的作用(一)对人的激励是管理的关键(二)通过激励来挖掘人的潜能(三)通过激励来激发人的创造性(四)通过激励来吸引优秀人才• 激励的特点:– 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四、激励理论几种代表性的激励理论• 需要层次论• ERG理论(成长理论) • 双因素理论•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强化理论• 综合激励模式理论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4 ,1,in Brooklyn • City College of New York •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He received his BA in 1930, his MA in 1931, and his PhD in 1934 • New York,Brooklyn College • In 1951, Kurt Goldstein • He died of a heart attack on June 8, 1970. 1 、生理需要 (Physiological needs ):对生存所需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的追求。

      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包括食物、衣服、住所等在所有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优先的 工作追求的目标:工资、健康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 管理策略:待遇、奖金;医疗保健制度;工作时间多少;住房等福利设施2 、安全需要( Safety needs )对人生安全、就业保障、工作和环境安全、经济上的保障等的追求避免人身危险、不丧失职业、财物受威胁、感情受伤害等方面的需要惊恐和不安中时,难以调动积极性 工作追求的目标:职业保障;意外事故的防止 管理策略:雇用制度;劳保制度;退休金制度 3 、社交需要( Social needs )指人希望获得友谊和爱情、得到关心与爱护与别人交往,避免孤独,与同事和睦相处、关系融洽的欲望友情、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希望成为“ 社会的一员” 郁郁寡欢 工作追求的目标:友谊(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的接纳;组织的认同 管理策略:团体活动计划;互助金制度;群众组织;利润分享计划;教育培训制度 4 、尊重需要( Esteem needs )指自己希望有稳固的地位、得到别人高度的评价或为他人所尊重 自尊和他尊包括自主和成就感;地位、认可和关注等自卑、无能感,从而失去信心 工作追求目标:地位、名次;荣誉;权力、责任;与他人收入的比较。

      管理策略: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表彰制度;选拔进修制度;奖励制度 5 、自我实现需要( Self-actualization needs )希望自己的潜力得到发挥,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工作追求目标:能发挥自己个性特长的环境;具有挑战的工作 管理策略: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革新小组 马论的发展• 1954 年,补充了求知的需要和求美的需要 (1 )只有低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较高层次需要才发挥对人行为的推动作用,低层次需要并消失 (2 )人的行为主要受优势需要的驱使 评价优点: 提供了比较科学的理论框架,成为激励理论的基础; 指出了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并指出了每一种需要的具体内容; 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对我国的管理者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缺陷: 对需要 5 个层次的划分过于机械; 分析过于简单,缺乏实证基础二)ERG理论(成长理论 )• 生存需要:人最基本的需要 =全部“ 生理” +部分“ 安全” (马论); • 关系需要:工作中相互间的关系、交往的需要 =部分“ 安全” +全部“ 社交” +部分“ 尊重 ” 。

      • 成长需要: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部分“ 尊重” +全部“ 自我实现” 主要观点:• 同一层次上,少量需要满足后会产生更强烈的需要;• 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得越充分,对较高层次的需要越强烈;• 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得越小,低层次的需要则更强烈•ERG理论比马论更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①ERG 理论假设激励行为是遵循一定的等级层次,且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相对应;② ERG理论认为人可能同时受到多种需要的激励③明确提出了“气馁性回归”的概念三)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 20世纪50年代提出:(1)保健因素 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和管理、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条件、安全性、工资和福利等满足时,只是消除了不满,却不会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2)激励因素 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包括: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工作中得到的认可与赞美、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才与晋升的机会等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的满足时,会对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很大的工作积极性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①善于区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两类因素②应运用各种手段,如调整分工,工作内容丰富化来增加员工对工作的兴趣,提高工作的满意度。

      ③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组织,乃至每个人,最敏感的激励因素是各不相同的,应灵活地加以确定四)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三种基本的激励需要,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l 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常用于主管人员的激励 (五)期望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 1964年提出通过人们的努力行为与预期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研究激励的过程 基本内容:人们对某项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M =V × E(激励力量 =效价×期望值)激励力量(motivation) :激励作用的大小效价(valence):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期望值(expectancy) :指采取某种行动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对管理实践的启示①一定要选择员工感兴趣、评价高,即认为效价大的项目或手段②凡是能起广泛激励作用的工作项目,都应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能实现的六)公平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 1965年提出 基本内容 :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

      相对报酬是指个人付出劳动与所得到的报酬的比较值包括两种:(1 )横比,在同一时间内以自身同其他人比较;(2)纵比,拿自己不同时期的付出与报酬比较前者可称为社会比较,后者可称为历史比较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1)必须将相对报酬作为有效激励的方式;(2)尽可能实现相对报酬的公平性 (七)强化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基本内容: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五、激励的六大原则(一)与目标相结合的原则(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三)内激和外激相结合的原则(四)正激和负激相结合的原则(五)按需激励的原则(六)民主公正的原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